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940476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06KB
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案.docx
《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上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三上语文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学习中要求通过作者优美的语句,感受到: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是一所充满欢乐、详和气氛的学校。
进一步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本单元从知识点上,要求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到18个词语。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抄定一些优美的句子。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语言文字训练。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
体会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所表达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上课民族小学生认真学习、下课欢快自由”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正确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学期又开始了,学校绿树成荫,看同学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学校又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从山坡地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却来到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什么小学?
(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想想这是一所什么样的民族小学?
并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PPT)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坪坝(bà)傣(dǎi)族景颇(pō)族啊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摔跤(jiāo)
2、正确阅读下成的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3、运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指名读,正音;
(2)“开火车”练习读准字音;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田字格书写示范:
先让学生自己数数字的笔画,看看字的结构,并书空临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书写时注意各部分位置,要写紧凑,把笔画写清楚。
“蝴”左中右结构,注意各部分大小。
“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书写笔画、笔顺。
“雀”“小”字下的“丿”要写长些。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第三横要写长些,第十三画是撇折。
五、朗读课文: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
2、交流:
说说自己喜欢的段或句子。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的美。
学习过程:
一、读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分段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要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从语句中感悟民族小学的美,感受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领悟作者赞美民族团结之情。
)
1、朗读第一段:
设问:
(教师PPT)
(1)这段有几句话?
写的是什么地点?
写了些什么?
四句话。
第1句:
“小路上”――开着鲜花,走来各民族的小学生;
第2-4句“校园里”――成了好朋友;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小学生在校园里的情景。
这段作者描写了鲜花美,民族服装美,校园美,各民族的小学生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过着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为小学生们“团结友爱、快乐幸福”感到十分自豪,由此产生赞美之情。
2、朗读第二、三段:
设问启发:
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认真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从语句中读出写了什么?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认真地读书。
下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玩耍游戏。
设问启发:
课文写小学生认真读书的尽情玩耍外,还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它们?
写了“小动物”。
写它们:
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小动物静止不动是因为小学生读书读得好,不忍心打饶小学生的学习;三是突出下课后小学生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朗读第四段:
设问感悟:
这段第一句跟课文什么地方想呼应,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第二、三句跟课文什么地方呼应?
表现了什么?
第一句与课题呼应,是点题,抒发了作者自豪之情;第二、三句与第二段的钟声呼应,使人联想钟声悠悠不绝与凤尾竹摇曳的影子,更增添民族小学的民族特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小结:
(1)作者用优美的语句表现了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是一所充满欢乐、详和气氛的学校,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赞美之情。
(2)课文按“上学路上”“到学校”“上课”“下课”“结尾点题”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的叙述顺序十分清楚。
四、拓展交流:
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特点,学习这谝课文后的收获等。
五、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共同学习
1、我们的民族小学好朋友各民族团结友爱
语言不同共同游戏
练习设计:
1、用硬笔正确、整洁地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抄写下列句子: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3)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人教版三上语文2、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版本: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兄弟的故事。
两兄弟在窗外的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玩耍,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随一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通过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简单的内容,展现了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两兄弟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习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2、难点:
联系生活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文字、图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看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你们还看到过金色的草地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金色的草地”,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二、阅读课文:
要求:
(教师PPT)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和新词。
2、与同学一起读,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分析笔画结构,识记生字。
(可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相互共同学习)
2、教师运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不。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
)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假”、“朝”是多音字,课文里分别读:
假jiǎ装、朝cháo向。
另外的读音对比:
假jià期、朝zhāo阳。
3、识记生字,说说生字的结构。
区别字形:
耍――要绒――成钓――钩瓣――辨
4、练习书写,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书空练习,再照样子书写。
四、再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书写能力强的学生,可先自主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第一自然段。
问题:
这片草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是金色的?
研读要点:
(1)“长满”说明了什么?
这与“金色的草地”有什么联系?
――说明蒲公英非常多。
因为多,蒲公英花的颜色才能盖过草地的颜色。
(2)“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起到点题作用。
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课文内容:
窗前的草地一到蒲公英盛开时,就变成金色的了。
2、朗读第二自然段。
研读要点:
(1)理解下列词语:
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2)问题:
课文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那句话能概括回答这问题?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朗读第三自然段。
问题一:
有一天,作者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发现草地颜色在“早晨”、“中午”、“傍晚”时是有变化的。
)
问题二:
作者发现草地颜色有变化后,他是怎么做的?
他明白了什么?
(作者给自己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
问题三:
这段课文写了作者几次发现?
有什么联系?
(情感培养:
这段课文写了作者的两次发现,第一次是偶然的发现,第二次是在偶然发现的问题上进行探究后,得出新的发现。
大自然很美,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秘密,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积极地去探究大自然,你就会发现很多别人还不知道的秘密。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发现问题后,并积极去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
词句研读: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并”字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因为过去没有起得这样早,所以一直认为草地是绿色的。
这里用上“并”字,说明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同时强调我原来的认为是错误的。
)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
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
4、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问题导读:
(1)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2)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这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因为我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蒲公英花开、花合的规律,跟我们人的起居相似,因而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
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喜爱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三上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