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40471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68KB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内容上而言,事实上,课本上引述的亚里士多德的话,同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是有出入的。
关于这一个问题,由于太过于复杂,作者将另文论述,只是在这里需要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方面所论述的原义和这里大相径庭;
我们应当在古希腊哲学的背景中去领会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论述;
或者可以更直截了当地说,亚里士多德根本没有讲过引文中的话!
4仍然,我们通常认为经典力学起源于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批判。
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经典力学毫无疑问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及中世纪物理学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而,我们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态度来给真实而复杂的历史下一个粗暴而简单的结论。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作者的研究,由于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本质的区别5。
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源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内容不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源的,而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天然运动6与天然处所的观点。
当然,这一点对一般的读者来说可能太为难了,但作者有责任指出这一点。
事实上,我们从牛顿所列举7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例子中就可看到这一踪迹。
第二,惯性定律是人类理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在牛顿之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牛顿之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与诺特尔对惯性定律的发展所作出的创造性工作。
特别是爱因斯坦在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以后,使得惯性定律变得更有包容性物理学定律比牛顿所想象的情况简单得多。
我们不需要对偏离惯性定律的情况作出解释。
因为根本不存在偏离惯性定律的情况,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所有物体完全沿着时空的自然等直线运动。
这些等直线的形状则取决于对这些等直线进行观测所处的参照系。
在惯性参照系中,等直线碰巧是直线。
在其他参照系中等值线为曲线。
在惯性参照系与其他参照系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的区别,也没有物理学上的区别,而只有几何学上的区别。
在所有参照系中物理定律都有一样,而且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
8爱因斯坦将惯性定律表达成一个质点离开其他一切质点都足够远时,它的加速度的各个分量就消失了。
9显然,这种我们看起来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卡尔·
皮尔逊的极大影响第一定律被视为相当于这样的陈述周围环境决定加速度——没有其他粒子存在就没有加速度。
10在这里,皮尔逊敏锐地捕捉到了惯性的由周围环境的决定性,为二十世纪初诺特尔的证明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因而,我们在讲述惯性定律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把握惯性定律的度?
作者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义下的惯性观,已远超出了中学物理学的范围,但诺特尔关于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观点却是必须向学生讲授的。
因为从时空的性质来论述、讲解惯性,使学生接触到了关于惯性的更本质的东西。
同时根据作者的实践,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述主要是结论性的。
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而对于与方法论有重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
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自然的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
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11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
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
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这一点。
12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的真面目。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
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只能记得他们的个别结论了,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于他们的自然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
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
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1、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1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变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
、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2方法论观察现象、归纳得出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3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运动;
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4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条新路——观察2、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1自然观大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2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数学变换、实验验证3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假如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下去4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3、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1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由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
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
物理世界是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2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3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一切物体是指地下物体与天上物体、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宇宙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自然之美的定律4贡献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拾到了一些光滑而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离我还很远。
如果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牛顿之后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19052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基本粒子的性质与对称性有极大关系19273扬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1956-1957在此,作者对上述提纲作两点简要的说明。
第一,在提纲中特别指出了,一切物体是指地下与天上物体。
因为作者感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包含的这几个字的含义正是表明了由哥白尼所阐述的新天文学理论的绝对胜利,也表示了任何一种对地下与天上物体之间作任何质的区别的否定。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结果的得来花了多大的代价——布鲁诺为此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13而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的情况是,有不少教师将一切物体解释成是气态、液态、固态等情形。
第二,提纲中将惯性看成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这似乎是远离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好讲。
对此,作者在实践中用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供大家参考既然一切物体均有惯性,那么,惯性就是一切物体的性质,而一切物体是用什么观念来表示的呢?
当然是宇宙,那么,宇宙又是什么呢?
就是时间与空间。
作者的体会是,学生根据高一地理课本上的知识是可以领会的。
三、关于阅读材料课本上有一个标题为《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的阅读材料。
作者的问题是这篇材料放在这里是否恰当?
首先,这一章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贡献才是学生首要了解的内容。
并且,在前一章的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4中已经对伽利略科学研究的方法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似乎没有必要在这里再对伽利略的贡献进行笼统的说明。
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用了一段教师教学用书15上关于牛顿生平的资料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这一段材料间要、明白、清楚,学生对它的反应良好。
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同时弥补了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牛顿贡献上的不足。
另外,《物理学的进化》这本书主要是出自英费尔德的手笔,爱因斯坦只是列出了一个关于本书的写作大纲。
因而,这本书的文字并不严格地等于爱因斯坦的思想。
爱因斯坦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英费尔德的生活问题。
因而我们并不能把这一本书看作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它只是一本一般性的科普读物。
而在文章的最后,用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作为对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的评价是否妥当?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由于他是一个深信物理概念是人的思维自由创造16的理论物理学家,因而他论述伽利略贡献的视角就会同历史学家的视角不一样。
事实上,伽利略是如此丰富的一个天才。
我们完全可能从他的详细观察力、深刻的直觉把握力、娴熟的数学技巧、精湛的实验技能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谈论他对科学的贡献。
况且,爱因斯坦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对伽利略贡献的论述也是有区别的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
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
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
由于伽利略看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由于他向科学界谆谆不倦地教导这一点。
他才成为一代物理之父——事实上也成为整个近代科学之父。
17常听人说,伽利略之所以成为近代科学之父,是由于他以经验的,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思辨的、演绎的方法。
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经不起严格审查的。
任何一种经验方法都有其思辨概念和思辨体系;
而且任何一种思辨思维,它的概念经过比较仔细的考察之后,都会显露出它们所由产生的经验材料。
把经验的态度同演绎的态度截然对立起来,那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代表伽利略的思想。
18当然,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不是为了研究伽利略的贡献问题,只是想表明,《物理学的进化》中的这一片段放在这里当作阅读材料的不恰当性。
再次,在这段引文中出现了直觉这个概念。
可是,什么是直觉?
也许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并且,作为与直接观察结果相对应的直觉及直觉的观点也是有重大区分的。
对此,不要说对于高一的学生,就是许多教师可能也很难把握。
因而,很难说这篇阅读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
作者的多虑之处是我们不能由于与爱因斯坦有关的这一段文字而把直觉打入死胡同。
因为正如拉格朗日所认为的那样19伽利略在力学方面从经常看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是有超凡的天才的。
伽利略的这种天才难道与他的直觉毫无关系吗?
事实上,我们所认识的,都是同时凭直觉和推论获得的,即通过感觉和知性相结合的使用而获得的。
20科学的发展有时不是靠逻辑的思维和推理,而是一种理性的直觉。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理性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21杨振宁也说过我曾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提出过‘三’,,,意思是直觉,坚持,力量。
要有科学的直觉意识去创造,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奋斗,以扎实的知识力量去克服困难。
22直觉是人对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表象能力,它是人的意识基础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内核,它也与人的判断力有关直觉的最奇妙的?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直觉是对的还是错的。
并且教育的目的何不是为了使学生最终获得一种良好的与直觉有关的综合判断力呢?
四、关于习题课本上对这一节的内容安排了五个习题。
可是,在作者看来24,这五个题目中只有第一个是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可做的,而其余四个均是不恰当的。
其中第二题、第三题中的小题及第四题是属于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问题。
其实,我们从课本上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这一内容后面习题的缺乏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这一内容上的贫乏与混乱性。
而第三题中的和小题则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题,也就是说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而不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
第三题中的小题则应当放在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里面。
至于第五题,则是一个文不对题的题目,作者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为此,作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下面几个习题。
结果表明,学生的接受性较好。
1.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解释你认为感兴趣的一件事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是想象中的实验,建立在大自然是和谐的观点之上3.你认为如果时间不均匀,空间不对称,则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会渐渐停下,所以惯性就逐渐消失.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无关.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表现出了惯性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没有表现出惯性,因而此时惯性不存在参考文献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
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版,45。
2[英]罗宾·
柯林伍德。
自然的观念。
华夏出版社,1999,1,2版,195。
3〔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6,1版,269。
4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物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1,1版。
5邹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
新世纪教育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1,1版,454。
6同2,112。
7〔英〕伊萨克·
牛顿。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版,18。
8罗杰·
·
琼斯。
普通人的物理世界。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5,1版,56。
9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许良英、李宝恒、赵立中、范岱年编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1976,1,版,351。
10〔英〕卡尔·
皮尔逊。
科学的规范。
华夏出版社,1999,1,1版,3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 第一 运动 定律 学习 论文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