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03383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90.44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Word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A.马克思B.亚当·
斯密C.大卫·
李嘉图D.威廉·
1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D.科学性
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着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调查研究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1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D)
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C.生物进化论D.原子学说
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
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并没有鬼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泥塑木雕的鬼神像。
这一现象说明(B)
A.人的意识活动不依赖于外部世界B.人的意识活动有创造性
C.鬼神的形象完全是人脑凭空想象出来的D.人的意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说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的元素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丰富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从哲学上来看,这种观点是(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句诗说明了(B)
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连续性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
5、“杠子打老虎,老虎吃小鸡,小鸡啄虫子,虫子咬杠子。
”这首童谣揭示了(B)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6、“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这些说法都说明了(D)
A.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C)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辩证的否定观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C)
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既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C.既要吸收国外文化中积极的东西,又要抵制其中消极的东西
D.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踏实苦干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1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之间的关系属于(C)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11、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常常满怀希望地描绘自己幸福的未来。
这种希望会激励他们珍惜现在,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现象说明了(C)
A.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生活B.各人的未来取决于他的主观意志
C.人的意识活动对生活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意识第一性,客观条件第二性
1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种观点属于(A)
A.主观唯心主义B.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C.朴素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3、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D)
A.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14、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历史规律是在人类之外并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力量
B.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因而并不存在历史规律
C.历史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
D.历史规律实质上就是人们自己社会行动的规律
16、在哲学上,二元论的错误根本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变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8、“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
”这是一种(C)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9、承认人的观念.情绪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D.唯心论的观点
20、人是机器的观点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所体现的哲理是(C)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2、有的哲学家认为,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C)
A.相对主义诡辩论B.唯物主义决定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23、一些地方的人们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从哲学上看,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24、列宁说过,“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B)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是(D)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2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8、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2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3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3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
3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
3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3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3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37、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3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3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
40、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4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43、时间和空间(D)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44、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4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6、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4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48、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
4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50、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C)
A.形而上学B.机械唯物论C.唯心主义D.二元论
51、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C)
A.可变性B.无限性C.不可逆性D.连续性
52、“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5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55、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
时间(D)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5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
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
5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5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A)
A.相互联系构成运动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60、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
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6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6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否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6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6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6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着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6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6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6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7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7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72、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7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75、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7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
77、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它的理论
依据是(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7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问题
79、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0、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81、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
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C)
A.重点论B.均衡论C.一点论D.两点论
82、“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8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5、“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8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事(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87、西方有一首童谣: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8、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D)
A.事物之间没有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89、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90、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
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
9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
90%×
90%=?
”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