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防护与加固原理及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400351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6.28KB
边坡防护与加固原理及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边坡防护与加固原理及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防护与加固原理及技术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1边坡防护
是用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威骨架,能有效地防止水;
中刷边坡坡面。
框格状可根据人们的想象,人们对美的追求,做出各式各样的造型。
框格防护多用于路基下边坡.是一种辅助性的防护措施,除具有对路基边坡的一定防护作用外.还有对路容的美化效果。
同时可用于土质上边坡防护,既增加美的效果.并可防止边坡出现冲刷.但由于框格需在上边坡中嵌槽镶进.施工难度大,仅在重要景点使用,一般较少采用。
框格防护:
适用于土质或风化岩石边坡。
在稳定的边坡上铺砌(浆砌或干砌)片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防止地表径流或坡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
铺砌方式一般采用浆砌.;
中刷轻微时,可采用干砌。
在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护坡.无水流;
中刷影响时,可采用干砌片石护坡,以适应地基沉降引起的路堤边坡变形。
干砌片石护坡防护:
适用于易受水流侵蚀的土质边坡、严重剥落的软质岩石边坡.周期性浸水及受水流;
中刷较轻的河岸或水库岸坡的坡面防护。
浆砌片(卵)石护坡防护:
适用于防护流速较大.波浪作用较强.有流水.漂浮物等撞击的边坡。
护面墙是上边坡最常见的一种防护型式。
护面墙有实体护墙.窗孔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等。
窗孔式护面墙一般用于挖方边坡坡面防护。
护面墙修筑前应先清除边坡松动岩石,清除新鲜面,边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后.应以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可回填土石或干砌石片。
当挖方边坡有渗水之处的护面墙,应适当增加泄水孔
1.2.2边坡防护中应注意事项
·
不要轻易取消或减少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给养护遗留繁重的工作量。
在需要施工的区域内,坡面不应有树桩、有机质或废物。
坡面整修后应立即进行护坡铺砌。
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并及时进行养护。
砌筑之前必须将基面或坡面夯实平整后.方可砌筑。
各类防护和加固工程应置于稳定的基础或坡体上。
边坡防护方法要优先考虑采用植物防护,当土质不适合植物生长或难以保证边坡稳定时,再考虑其他防护。
在不良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对粉砂.细砂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以及黄土和黄土类边坡.均宜在土石方旌工完成后及时防护。
对于水流.波浪.风力、降水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引起路基破坏的.均应设置防护工程。
坡面防护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的侧压力.故要求防护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
1.2.3边坡加固
边坡加固的方法很多,较有效的方法有:
挡墙、削坡减载和压脚、注浆、和综合加固。
这是依靠挡墙的自身重量来抵抗滑坡体的推力,增加滑体的抗滑力。
一般适用于破碎松散浅层滑坡体,要求滑床较坚固,允许承载力交大不适用于滑床软且滑面易向下或向上发展的滑坡体加固,常拥有钢筋混土,砌石和锚杆,
方法适用于推移式滑动边坡加固,对于牵引式滑坡或边坡体,则不宜采用,这方法不仅要通过稳定性验算拟定,还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而决定
当采用上述方法中一种方法加固边坡不能得到预期效果时,可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实际要采用不同组合形式的综合加固。
常用的额综合加固有;
钢筋混凝土桩配合锚杆,钻孔钢轨抗滑桩、锚杆和削坡减载。
钢筋混凝土配锚杆1-钢筋混凝土桩、2-锚杆;
钢筋混凝土桩和锚杆配岩石注浆带1-钢筋混凝土桩、2-锚杆、3-注浆带;
钻孔钢轨抗滑桩、锚杆和削坡减载加固装置1-削坡前地形、2-煌斑岩、3-预应力锚杆、
4-钻孔抗滑桩、5-节理光面;
1.3植物防护
根据研究表明。
裸露的公路边坡风速比林地大15倍。
比草地大8倍。
风速大,风蚀往往严重。
极其不利于水分保持。
由于风速大.造成了水、热的重新分配。
加上土壤贫瘠、温度变化大等原因.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小气候,不利于边坡稳定。
在国内植物防护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服务区、立交区,根据土壤、气候特点栽种花草树木,既可防风护坡,恢复因建路而破坏的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吸收尾气、诱导视线,还可防止暴雨对路基边坡的击溅冲刷。
植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文机制和力学机制
植物的水文机制主要是指植物枝叶能够拦截高空落下的雨滴,减少土粒的飞溅,同时,植物的固土涵水功能能够增加地面径流的滞留时间,减少水量,减缓流速,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同时枯枝落叶层能够起到过滤泥沙和类似海绵吸水的作用,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滞缓、过滤和分散作用,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与面蚀、沟蚀的进一步发展。
植物根系锚固理论:
植物根系锚固理论是在岩土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逐步形成的各种锚固支护作用理论。
一般认为:
浅根具有加筋作用,深根具有锚固作用。
根对土的粘聚力的增加作用可通过单位体积土体内的含根量和根的平均抗拉强度来确定。
当边坡有滑移趋向时,植物的深根将产生类似锚杆作用,控制边坡变形,坡体在自然条件下受到外部风力荷载和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具有倾覆的倾向,而在坡上的植物不可能完全松动不受损伤的拔出。
就西北地区黄土具有多孔性,以粉粒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颜色以黄色为主。
同时,黄土具有渗透性、湿陷性、易崩解和弱抗冲性等特点,在外荷载和自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容易产生塌陷变形。
所选植物要求其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
生长繁殖速度快,根系发达致密;
种苗容易获得,价格低廉;
适应粗放的管理、绿期长的当地适生树种和草种,所以黄土边坡防护植物一般采用草本植物或灌木植物。
其中,草本植物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根系较浅且容易退化;
灌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边坡防护和水土保持作用。
1.4排水
在土质边坡稳定问题研究方面,降水作为诱发土质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可,但其诱发失稳的原因非常复杂,与边坡入渗条件、降水量、雨型及该地域的自然气候条件均有关系。
但综合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
一是降水被土质边坡吸收后引发边坡渗透水位线升,土质边坡含水量增加,使得土质体整体力学强急剧降低;
二是渗透水使得边坡容重加大,显然对边坡的稳定是不利的。
主要防排水处治措施
合适的边坡形式和坡比
其坡比为n,当路堤边坡高度h<
6m时,一般n=1:
1.5到1:
1.75,当h在6到10m之间时,n=1:
1.75到1:
2。
因膨胀土地区路床一般均进行了换填,并在边沟下设置了渗沟,因此可不考虑地下渗水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
一般土路段路面排水设计方法相似,。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防止路面积水冲刷的边沟;
减小边坡雨水冲刷的平台排水沟和边坡截水骨架护坡;
截排路堑坡顶汇水的截水沟;
防止水土流失、农田水毁的路堤坡脚排水沟;
将路界排水设施的水引入较大型的天然河沟和水塘、水库的引水沟;
陡坡、陡坎地段的急流槽、跌水;
以及改河、改渠和设置过滤池、蒸发池等排水设施。
渗沟主要排2种类型地下水:
一类是地下自由水,另一类是孔隙水压力变化而被渗沟吸引的地下水。
渗沟能够减小结构裂隙面附近的土体含水量,也就意味着渗沟能够在某个范围内增强整体强度。
为保持路槽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一般在路堑边沟下设渗沟;
为减小边坡渗水,可在坡顶截水沟设渗沟截排上方山坡体浅层地下渗水;
为支挡边坡表土的下滑力、减少边坡表土的含水量,可在边坡上设较大型的支承渗沟(一般截面尺寸为2m*2m),可在边坡稳定性确保的基础上,设置截面尺寸较小的无砂大孔砼渗沟(渗沟深在0.8m左右),并在其上用砼封闭,设计成截水型骨架。
在路床顶铺沥青、防水土工布封水,这种封水方法可有效隔断路面渗水对路床的影响。
但由于高速公路路面厚度一般在70cm左右,我国南方夏季日照下,路面表面温度可达60-70,夜晚以后,路
面温度下降,逐渐接近大气温度,受此影响,路面70cm下的路床温度变化较大,水汽将聚集在路床顶部,路床顶部土体处在干湿循环状态,降低路床顶部强度,在汽车动载作用下,路床极易变形。
并且,路床顶隔水不能完全隔断地下水的渗入,地下水渗入路床,将导致路床局部位置强度下降,使路面出现开裂等病害。
1.5砂性土质路基边坡“涌砂”现象
木高速公路段挖方路基左侧边坡高度达到28到33m,地表为砂性土夹飘石。
当开挖至第二级边坡顶以下约4m时,发现透水的砂性土和不透水的昔格达土交界面以上干燥的砂性土变得潮湿,很快在砂性土与昔格达土交界面以上的边坡出现小块剥落,继而“涌砂”,使原本平顺的边坡出现了残缺和坑洞“涌砂”不断持续,1:
1.25的砂性土边坡出现大面积塌坍。
“涌砂”治理主要思路
砂性土质边坡“涌砂”,是由边坡开挖,临空面形成,在地表水下渗,向临空边坡面流动所致。
在产生“涌砂”附近,梯田中的水和居民生活排水成为很好的水源补充,“涌砂”现象将会长时间地继续。
如果不先处治“涌砂”而继续开挖路基边坡,随着边坡临空面的增大,“涌砂”形成的空洞就会加大,并失去原有的支撑作用,挖方边坡坍塌就会更严重。
加上砂性土与不透水的昔格达土层交界面比设计路床高15-16米,不先采取措施处治“涌砂”而是继续开挖路基挖方边坡,会使后来的边坡处治工作缺少足够的操作平台,还会出现“涌砂”流淌至路床上降低路基承载力。
因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综合治理砂性土“涌砂”。
具体思路是在原设计的拱形骨架植草护坡内侧增加浆砌片石护坡与钢筋硷锚固基础。
由浆砌片石护坡与钢筋硷锚固基础共同支撑多孔pvc排水管和换填碎石,碎石换填(或填塞)“涌砂”所形成的空洞,并在换填碎石与砂性土边坡接触面用双层防水土工布隔离开来,坡体渗透水由双层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片石盲沟排出,pvc排水管引排少量渗透水,而砂不“涌出”。
具体处治方案
浆砌片石“大脚”护坡施工
为便于施工浆砌片石“大脚”护坡和锚固砼基础,引排随“涌砂”流出的渗透水,在用挖掘机暂时挖去出现“涌砂”的二级边坡顶2.0m宽的平台的同时,并按照1:
1.1的坡比将“涌砂”以上的二级边坡部分砂性土挖去,及时清除所挖的土方,初步完成锚固砼基坑开挖。
清方后,在坡脚内侧昔格达土层表面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开挖高60cm、上口60cm宽、下120cm宽的梯形排水沟,防渗土工布铺在排水沟中以减少其向外渗水。
随“涌砂”流出的渗透水通过排水沟排至路基以外,从而减少对昔格达表层土的软化。
将该段“涌砂”昔格达挖方路基预留6-8m宽暂不开挖,以便形成处治的“涌砂”施工平台。
其它路基挖方可继续施工,以免土石方施工机械闲置,但是还应预留通往处治“涌砂”施工平台的通道。
在预留的处“涌砂”施工平台上,按照此二级边坡设计线和浆砌片石“大脚”护坡位置,每间隔8m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2m长的护脚基坑。
“大脚”护坡基底与其相应位置的一级边坡平台等高。
经监理验基合格后,即可进行浆砌片石护坡浇筑。
在浇筑片石护坡时,应保证片石强度和尺寸符合质量标准,砂浆配合比和稠度达到设计要求,且砌体砂浆饱满。
应注意片石护坡达到设计坡比,并预留原设计拱形骨架护坡的位置。
钢筋砼锚固基础施工
按照跳槽施工的原则,完成“大脚”片石护坡施工,即可根据该段“涌砂”路基边砂性土与昔格达土层交界面的实际高程情况,开挖钢筋砼锚固基础的基坑。
要确保80cm厚的钢筋砼锚固基础顶面埋置在砂性土与昔格达土层交界面以下,并且锚固基础顶面有0.6%以上的纵坡,以便放置在锚固基础上的多孔pvc排水管能顺利排出渗透水。
整平锚固砼基坑表面,按40cm*40cm的间距迅速施工L=3.5m的砂浆锚杆和砼基础,以免基坑长期暴露,其基底被雨水或砂性土渗透水软化。
由于部分昔格达土层强度低,用电钻打眼时应注意钻进速度,应分多次钻进,并及时出渣,减少卡钻。
钻孔直径应达到55mm,钻孔深度应保证锚杆竖直锚人基底以下昔格达土层2.75m,锚杆上部76cm伸人到钢筋硅锚固基础中。
提前进行水泥砂浆试配,待监理和中心试验室认可后,即可用于拌制水泥砂浆,确保水泥砂浆的稠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压浆前,先用空压机将各孔中残留的钻渣吹出,并用水清洗钻孔,再用空压机将孔中的水吹出,即可进行注浆。
注浆前,应将注浆管口伸至距钻底5.0cm处,待水泥砂浆压满钻孔,从孔口流出的水泥砂浆稠度与原始水泥砂浆一样时,再插人
锚杆。
待锚杆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可进行锚固砼基础的钢筋绑扎,基础砼主筋应与锚杆点焊连接。
用钢模板或竹胶板作为模板,并保证锚固砼基础侧面预留原设计拱形护坡的位置,并用成1:
1.25的坡度。
在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C20钢筋硅锚固基础。
80cm砼基础应分两层浇筑,下一层砼振捣结束后初凝前,浇筑上一层砼,在振捣上一层砼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砼50mm。
当砼不再冒气泡,表面泛浆平整,且模板角隅充满砼,表明砼已振捣密实。
“涌砂”边坡防排水措施
待锚固砼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位于锚固砼基础附近的排水沟清理干净,并摆放一些片石,片石之间的间距为6-8cm,从而形成盲沟。
在排水沟顶摆放少量的8-12cm卵石,用渗水土工布覆盖沟顶。
人工将锚固基础以上至第二级边坡平台的高度范围内砂性土边坡按1.0-1.5m高度分成3-4个台阶。
各级砂性土平台宽度为2.0m,其横坡作成2.0%,人工修整各台阶之间砂性土边坡坡比到1:
0.5,见图
边坡坍塌处治断面示意图
各级台阶开挖完成后,采用双层防渗土工布覆盖砼锚固基础及以上的砂性土坡面和平台。
每层防渗土工布尽量用整块,以增加防渗水作用。
如果防渗土工布宽度有限,应先将整块防渗土工布覆盖砼锚固基础和部分砂性土坡面。
两块土工布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70cm。
防渗土工布还应分别超出锚固砼基础外缘和二级边坡平台各50cm以上,并确保双层防渗土工布与锚固砼基础、坡面和砂性土平台紧密结合。
在覆盖防渗土工布的硅锚固基础上设置
多孔排水管,在必
排水管上半部按25cm*25cm间距梅花状布设直径为3-5mm的孔眼,并在多孔pvc排水管外包透水土工布,以免砂性土颗粒阻塞排水管。
多孔排水管纵坡与锚固硅基础纵坡一致,纵坡大于0.6%,以便排出坡体和换填碎石的渗透水。
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碎石,并用麻绳捆扎,形成大约50cm*50cm的碎石包。
将锚固砼基础上的双层防渗土工布摊铺平整和
多孔排水管位置校正后,即可在锚固砼基础上进行碎石包的堆码。
碎石包应紧贴砂性土坡面错缝堆码,碎石包之间的缝隙应用少许碎砾石堵塞密实。
将锚固硅基础外缘的碎石包坡比砌成1:
1.25,并在锚固砼基础上堆码的碎石包外缘预留50cm宽作为浆砌片石护坡位置,以便在锚固砼基础上方按1:
1.25的坡比施工浆砌片石护坡。
剩余浆砌片石护坡施工
当碎石包堆码形成较为稳定的边坡后,可将超出锚固砼基础外缘50cm宽的双层防渗土工布折回至碎石包形成的1:
1.25的边坡坡面上,并用铁丝对其予以固定,再进行浆砌片石护坡施工。
先校核已“跳槽”施工的浆砌片石“大脚”护坡和锚固砼基础外表面的坡比情况,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浆砌片石护坡位置放样,确保浆砌片石护坡施工位置准确。
在浆砌片石护坡施工时,必须确保片石护坡紧贴碎石包,并用砂浆将碎石包与片石护坡之间的孔隙堵塞密实。
当锚固砼基础上的浆砌片石护坡施工至约2.0m高时,即可用挖掘机开挖砂性土与昔格达土层交界面以下至第一级边坡顶之间的剩余挖方。
用人工刷坡和清方,形成浆砌片石“大脚”护坡基坑和坡面,再进行剩余的浆砌片石“大脚”护坡施工。
待浆砌片石“大脚”护坡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锚固砼基础上的剩余浆砌片石护坡施工。
浆砌片石护坡顶面与人工堆码的碎石包共同形成二级边坡平台。
拱形骨架植草护坡施工
当换填碎石和浆砌片石护坡全部施工结束后,即可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第二级坡面上的拱形骨架护坡施工。
第二级坡面上的拱形骨架护坡和第二级边坡平台施工结束后,应将超出二级边坡平台50cm的双层防渗土工布摊铺在第三级坡面上,再进行第三级坡面上的拱形骨架护坡施工。
当完成拱形骨架护坡施工后,应按设计要求赔土和植草。
二、石质边坡
首先对全线地质进行调查,根据不同石质提出开挖和加固方案,保证该工程施工大部分石质挖方边坡的稳定要求,对于石质坡面防护以及加固,主要目的是防止岩石裸露,长时间的风蚀,雨侵从而造成岩石分化,影响边坡稳定,总之按照缓开挖、弱支护思路的具体体现。
但是标准的模式未必对每一个局部来说都是最优的方案,有时也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和不合理针对石质高边坡的初步分析表明,如对部分高边进行陡开挖设计可有效降低边坡高度,对地质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是优化边坡开挖和加固方案的基础。
如采用陡开挖方案需解决以下问题:
(1)开挖部位以上的体斜坡是否稳定,尤其是在形成新的坡脚临空面后是稳定;
(2)开挖部位的坡体岩石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关键看是否能进行陡开挖,是否能作为持力层;
(3)需进行相关的变形机理分析和支护结构计算,为方案优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2.1针对石质边坡防护
包括抹面、捶面,喷浆.喷射混凝土等防护形式。
在公路上广泛采用的封面防护措施是喷射混凝土。
该防护要求在混凝土内设置菱形金属网或高强度聚合物土工格栅,并通过锚杆或锚固墩固定于边坡上,这主要是为防止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裂缝或剥落。
封面防护施工不宜在严寒冬季和雨天进行。
抹面防护:
适用于易风化的软质岩石挖方边坡。
捶面防护:
适用于易风化的岩石边坡。
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
适用于边坡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
对于整体稳定性较好.只有部分坡面岩体比较破碎的边坡。
如果直接植草生防。
雨水冲刷极易使坡面松动岩块滑落。
从而导致坡面生防植被的坍滑.再进行二次防护困难加大,而且经济上不合理。
边坡整体稳定性一般.坡面岩体碎裂,但无深层裂痕和滑移。
可以采用挂三维网生防的方式。
在安装前,先将坡面整平,清除碎石.然后放置三维网并在网搭接缝处按~定间距打入一定长度的固定钉。
三维网中锚杆和钢筋网对岩体的加同作用外。
可以增加破碎岩块的整体性。
起到固坡的作用。
喷锚支护指的是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根据地质情况也可分别单独采用)加固岩层,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
把锚固和喷混凝土结合起来,用以加固地下洞室围岩的措施。
喷混凝土是利用喷浆设备向地下洞室开挖面喷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借以支护围岩。
由于混凝土喷层密贴围岩,并具柔软性等特点,所以能承受较大荷载,并能控制围岩变形,充填胶结岩体表层裂隙,保护和发挥岩体的潜力。
喷混凝土可以作为洞室围岩的初期支护,也可以作为永久性支护。
喷锚支护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防止岩体松动、分离。
把一定厚度的围岩转变成自承拱,有效地稳定围岩。
当岩体比较破碎时,还可以利用丝网拉挡锚杆之间的小岩块,增强混凝土喷层,辅助喷锚支护。
混植生技术,亦称有机基材喷射技术是新型的岩质坡面快速绿化技术,其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种植介质有机物、复合肥、保水材料、固土剂、接合剂、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喷射到岩面上由于接合剂的粘结作用上述混合物可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刷的多孔稳定结构种子可以在空隙中生根、发芽、生长,而一定程度的硬化又可防止雨水冲刷从而达到快速固土护坡、恢复植被、美化环境的目的。
喷混植生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陡坡坡比1:
0.3到1:
1的稳定岩质边坡,若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该技术也可用于不稳定岩质。
2.2边坡的加固
石质边坡加固有注浆、松动爆破滑动面、综合加固等。
适用于强烈分化的坚硬岩石和粗砂或卵石组成。
当裂隙中无粘土充填时,注浆效果最好;
当滑动面是渗透性差的粘塑性岩石时,用此方法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小裂隙的坚硬、半坚硬岩石边坡也可采用树脂化(合成树脂)注浆液加固。
但要注意:
在使用次方法之前,必须准确了解滑动面的深度和形状;
注浆管必须下到滑动面一下一定深度。
此方法只要爆破参数,如孔距、孔深、药量、爆破技术控制合适,对稳定有一定效果。
但该方法只是用与层状滑坡体,而且加固效果多半是暂时的,有限的,并与爆破技术有很大关系。
即适应于土质边坡加固,也适合与石质边坡。
2.3石质边坡排水设施
由于其亲水性较弱,所以按照当地降雨情况设计出合适路面排水设施,路界排水设施的水引入较大型的天然河沟和水塘、水库的引水沟;
但对于渗沟得很设计应特别注意一方地下水的冲蚀,破坏路基结构,从而是整个工程破坏。
例如在石质边坡中应用TSSPP护坡技术
2.4TSSPP护坡机理
2.4.1TSSPP护坡原理
利用有机基材掺混粘结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固网技术,使基材物料紧贴石质坡面,创造草类与灌木生长的良好环境。
此技术既确保了边坡稳定又增加了绿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恢复了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
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可根据岩石的岩性及其产状特性来确定,不同的岩石边坡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
对于节理不发育的坚硬的稳定型石质边坡,可用30cm长的铆钉将坡面铁丝网固定即可;
而对于节理发育的不稳定型的岩石边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长度、不同间距的锚杆(或锚索)将其固定,锚杆头再与护坡铁丝网连接,使其形成1个边坡加固整体。
岩石表层绿化是通过表层植被来美化。
表层植被通过基材吸取养分,在植被长成后,其抗侵蚀作用通过它的3个主要构成部分来实现:
①植物的生长层(包括花被、叶鞘、叶片、茎),通过自身致密的覆盖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冲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
②腐质层(包括落叶层与根茎交界面),为边坡表层土壤提供了一个保护层;
③根系层,这一部分对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锚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护 加固 原理 技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