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38691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7.84KB
必修一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一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固定熔沸点
无固定熔
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
物质各自
的化学性质
认识不同的匪类方法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合物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类<
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认识丁达尔效应
过程与方法
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丁达尔效应
上节课我们队纯净物进行了分类,我们能不能将混合物在进行分类呢?
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增强阅读能力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认识分散系具有多样性及不同的分类标准
归纳小结
1.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
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
指导操作
操作1:
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
现象:
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
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
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掌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归纳总结,知道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掌握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
与上表结论对比:
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无明显差异;
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
有丁达尔效应
体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1.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发挥学生的想象
自学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第二节离子反应
1、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三大强酸电离特征得出酸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电解质的概念
引入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性学习了胶体的聚沉方法,其中之一是加电解质溶液,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到底电解质指的是怎样的一类物质?
听课,思考
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电解质概念思考.
提问
实验
我们都知道,金属单质和石墨都能导电,而且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⑴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讨以下物质的导电性,并思考它们能够导电或者不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⑵播放视频:
熔融硝酸钾的导电性?
思考回答:
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1.
学生操作后:
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导电;
蔗糖溶液蔗糖固体、酒精溶液、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2.学生讨论,思考溶液导电的实质
引导学生对电解质的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原因的思考
以直观观察,记住实验现象;
引发对现象(问题)的思考。
【1】:
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NaCl溶液、熔融的硝酸钾能导电?
而蔗糖溶液、酒精溶液、蔗糖固体、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
【问题2】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
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
中存在离子?
学生讨论:
盐酸等能够导电是因为他们在水溶液离解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酒精等溶液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思考、讨论:
①电离产生的,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根据现象引发思考
同时对比深入学习
思考
什么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思考、讨论
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一些有机物。
【强调】:
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思考、交流讨论:
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②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③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⑥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准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小结
①对象:
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②条件:
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③电解质应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④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听讲、笔记,总结、练习:
下列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③O2
④H2SO4⑤盐酸⑥酒精水溶液
⑦HCl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⑩SO2,CO2
总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理论知识
讲述、演示
电脑演示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变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观看演示思考电离的实质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讲述
三电离:
【讲述】电离的过程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NaCl=Na++Cl-
【板书】四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听讲、笔记、思考、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HNO3、H2SO4、NaOH、Ba(OH)2(两位学生上台练习)
引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同时为酸碱盐的学习铺垫
1.根据酸HCl、HNO3、H2SO4;
碱NaOH、Ba(OH)2、KOH的电离,我们对酸,碱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盐呢?
2.NaHSO4溶液能电离出H+,它属于酸吗?
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板书】五酸、碱、盐
(NaHSO4不属于酸,是盐)
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加深对电离实质的理解
【设疑】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
举例:
【思考】
1.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正确吗?
2.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不正确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熄灭→渐亮,反应为:
Ba(OH)2+H2SO4==BaSO4+2H2O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教
学
反
思
离子反应《二》
3、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方式离子反应的条件
导入新课
复习:
同学们回忆电解质的概念。
【讲述】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
导电的条件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
而且要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本身电离而导电。
【过渡】: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设疑】是不是所有的电解
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离子反应呢?
例如:
醋酸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回忆、回答:
听课、练习:
在下列物质中:
①CH3COOH②HCl
③NaOH④Cu(OH)2⑤AgCl⑥Na2CO3⑦C2H5OH⑧H2O⑨SO2
⑩Fe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听课、笔记、判断
CuO+C=Cu+CO2是不是属于离子反应?
学生回答:
不是
思考、带着问题学习下面知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铺垫
导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
1、向盛有5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KCl溶液;
2、向盛有5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BaCl2溶液;
【引导】:
实验现象为什么不同?
我们来研究它们混合后反应前离子的状况。
【实验探究】: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其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能够发生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征?
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NaOH溶液
2、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
3、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缓慢滴入稀盐酸
【总结】以上这些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之间的离子能够发生反应,是因为能够生成难溶物、或挥发性物质(气体)、或者难电离的物质。
这些都是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
有没有发现这些条件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很相似?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现象的原因:
实验1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2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1结果溶液没有变化,说明Na2SO4
电离的Na+、SO42-与KCl电离出
来的K+、Cl-能共存,离子之间没有发
生反应;
而BaCl2电离出Ba2+、Cl-,当
加入到Na2SO4溶液时,SO42-与Ba2+之
间发生了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沉淀。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离子反应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v复分解反应型
(1)生成难溶性物质(见课本溶解性表)
(2)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
(3)生成挥发性物质
v氧化—还原型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
引发对离子电离现象(问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自己从书本还有观察现象以学知识学习新课
从实验引导学生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归纳、总结: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渡】向盛有5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BaCl2溶液;
实际参加反应的是SO42-与Ba2+:
SO42-+Ba2+==BaSO4↓像这种(板书: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提问】如何书写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
2.书写步骤:
写、改、删、查:
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②原子个数是否守恒③电荷是否守恒④离子的改写是否正确
【讲述】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是第二步“改”,哪些
物质能改写成离子,哪些
不能呢?
我们来做一个
小结。
指导学生认识课
本后面的⑴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在水中间;
碳酸磷酸两种盐,
溶者只有钾钠铵;
盐酸难溶银亚汞,
硫酸难溶是钡铅;
碱溶钾钠铵和钡;
注意钙盐常是微。
⑵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
是澄清液写成离子符号,
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作
为生成物写成化学式并
标出↓符号
⑶固体+固体、浓硫酸与
固体反应不能写出离
子方程式
练习:
3、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NO3)2+H2S0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听课、笔记、思考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CuSO4与NaOH的反应为
例
写: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于水、难电离的物质(如水)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途径)
查:
1、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NaCl溶液反应。
2、盐酸分别与Na2CO3溶液、CaCO3反应。
3、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CaCO3反应。
4、BaCl2溶液分别与硫酸、Na2SO4溶液反应。
1、易溶、易电离物质能改:
强酸:
HCl、HNO3、H2SO4等
强碱:
NaOH、KOH、Ba(OH)2等
可溶性盐:
钾、钠、铵盐和硝酸盐
2、难溶、难电离物、气体、单质、氧
化物质不能改:
难溶物:
BaSO4、AgCl、CaCO3、
Cu(OH)2等
难电离的:
弱酸、弱碱、水
听讲、笔记、思考: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Ba2++OH-+H++SO42-=BaSO4↓+H2
B、大理石和硝酸反应
CO32-+2H+=H2O+CO2↑
C、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D、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CH3COOH+NH3·
H2O=NH4++
CH3COO-+H2O
巩固练习
【类比总结】:
参照书本内
容分别写出四组不同酸、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
程式并找出规律
【总结、板书】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反应,还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练习,思考
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中和反应的实质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煤气燃烧、电池放电、有氧运动、金属的冶炼、栏杆的锈蚀等等都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占生活生产的所有反应的60%,那究竟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
【回答】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
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请大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
氧化反应:
2Mg+O2=2MgO
还原反应:
CuO+H2==Cu+H2O
分类的标准:
得氧失氧
巩固初中所学的知识
过渡
【过渡】请大家再思考一下:
在所举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只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例如
【讨论、回答】氧气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巩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总结
【小结】可见有得必有失,有物质得到氧,必定有另一个物质失去氧。
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过渡】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
在课本35页《思考与交流》有3个方程式,请大家分别标出这几个反应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一下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时还原反应。
巩固刚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通过课本的思考与交流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的关系。
【板书】1、特征:
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过渡到化合价
【过渡】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Zn+2HCl==ZnCl2+H2↑。
在这个反应中有得失氧吗?
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变化吗?
【回答】1、没有得氧失氧。
2、铁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2价;
铜元素的化合价有反应前的+2价变为0价。
【小结】在反应Zn+2HCl==ZnCl2+H2↑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是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这个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以后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应该从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升降来判断,而不要再用得氧失氧来判断。
分析归纳总结
练习
【随堂练习】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大家是否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
1、判断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2、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以上学习内容,为以后深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
【设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升降呢?
要想揭示这个问题,需要从微观的原子来分析一下。
我们以2Na+Cl2====2NaCl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提问】观察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钠有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愿望,而氯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有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愿望,两者相见恨晚,钠把电子给了氯,变成钠离子,显+1价,化合价升高了,发生的是什么反应?
而氯得到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显-1价,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阴阳离子相吸,从而形成了氯化钠。
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认真听讲
【回答】化合价升高了,发生氧化反应
由于涉及到微观结构,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上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观模拟演示NaCl和HCl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从而更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理解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投影
【投影】氯和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观看
【提问】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反应,就是H2+Cl2=2HCl。
【回答】
【提问】现在明白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吗?
【回答】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讲解】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用“电子转移”来概括。
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讲解】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一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修 化学 第二 化学物质 及其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