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93839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6.29MB
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8
一、区域概述8
二、项目名称8
三、项目业主8
四、编制依据8
五、工程范围9
第二章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10
一、项目概况10
1.1项目基本情况10
1.2建设单位主要职责10
二、可研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11
2.1可研编制的依据11
2.2可研编制的原则12
2.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2
2.4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14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5
3.1建设背景15
3.2区域分析16
3.3项目建设必要性18
3.4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20
3.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1
四、建设条件与选址21
4.1自然条件21
4.2人文条件23
4.3交通、市政条件23
4.4项目选址24
4.5现状研究分析25
五、建设方案分析27
5.1绿道规划依据27
5.2绿道规划原则27
5.3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总体规划28
5.4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31
六、公用工程方案41
6.1给排水设计41
6.2电气设计41
6.3通讯、通信设计42
七、节能分析42
7.1编制参考依据42
7.2项目能源消耗分析及节能措施42
八、环境影响分析44
8.1项目环境现状44
8.2环境影响评价45
九、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47
9.1消防措施47
9.2劳动安全措施48
9.3避灾措施53
9.4防雷措施54
9.5卫生管理措施54
十、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55
10.1管理机构55
10.2运营模式55
十一、项目实施计划56
十二、招标基本情况56
十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7
13.1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依据57
13.2工程投资估算58
13.3资金筹措方式60
十四、效益分析61
第三章广州大学城改善中、内环路交通组织管理项目62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62
1.1项目背景62
1.2道路网现状63
1.3项目现状63
1.4学生交通出行特征64
1.5交通量现状65
1.6现有交通设施状况66
1.7现有交通存在问题67
1.8项目建设必要性74
二、建设方案75
2.1核心问题75
2.2整改原则及措施75
三、环境影响评价79
3.1评价法规与依据79
3.2项目建设及运营对环境的影响79
3.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80
四、新技术应用及环保节能81
4.1编制参考依据81
4.2项目能源消耗分析及节能措施81
五、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83
5.1消防措施83
5.2劳动安全措施84
5.3避灾措施89
5.4防雷措施89
5.5卫生管理措施90
六、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90
6.1管理机构90
6.2运营模式91
七、项目实施计划91
八、招标基本情况92
九、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93
9.1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93
9.2编制依据94
9.3人工、材料、管理费和利润费用标准94
9.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取费标准94
9.5建设期贷款利息96
9.6估算金额96
第四章广州大学城行人过街天桥设施优化提升项目97
一、工程概况97
1.1项目背景97
1.2建设内容100
二、编制过程101
2.1编制依据101
2.2设计规范102
三、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102
3.1现状分析102
3.2存在问题105
四、优化提升方案107
4.1优化基础及提升前提107
4.2优化思路111
五、提升优化的具体措施111
1、改善性改造111
2、桥上增设雨棚113
3、消除安全隐患117
4、建议安装桥铭牌118
5、维持现状的天桥118
六、节能分析119
6.1编制参考依据119
6.2项目能源消耗分析及节能措施119
七、环境影响分析122
7.1项目环境现状122
7.2环境影响评价122
八、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124
8.1消防措施124
8.2劳动安全措施125
8.3避灾措施130
8.4防雷措施131
8.5卫生管理措施131
九、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131
9.1管理机构131
9.2运营模式132
十、项目实施计划132
十一、招标基本情况133
十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4
12.1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34
12.2工程投资估算135
第五章总结138
一、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138
二、广州大学城改善中、内环路交通组织管理项目138
三、广州大学城行人过街天桥设施优化提升项目139
附件141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区域概述
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小谷围岛内,面积18.04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于2004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
岛内分布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因广州大学城建设,原小谷围岛6个行政村大部分已迁往岛外谷围新邨安置区,现岛内有南亭、北亭、穗石、贝岗4个保留区,面积1.127平方公里(1691.795亩),人口1802户、5954名村民。
经过八年建设,大学城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科研创新、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成为广州市一大品牌和亮丽名片,在广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项目名称
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业主
广州市大学城管理委员会
四、编制依据
贯彻广州市委办公会议纪要(十届[2012]110号)提出“低碳、智慧、幸福”的发展理念,打造国际一流大学园区,建设“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弱化中环和内环路机动车功能”为目标,改善大学城交通组织及指路诱导系统,加快完成《提升方案》交给的任务。
五、工程范围
(1)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
(2)广州大学城改善中环路、内环路交通组织项目。
广州大学城行人过街天桥设施优化提升项目。
第二章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中环路及放射线
项目定位:
都市型城市绿道
建设规模:
总建设长度约22.3公里(其中中环路总长度约11公
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放射线道路总长度约11.3公里,绿道为上
下行双向)
建设内容:
绿道游径、标识系统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投资估算:
建设总投资约1477.72万元
资金来源:
广州市财政资金
1.2建设单位主要职责
⑴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大学城保护、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协调实施。
⑵根据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央、省、市关于大学城管理、开发、利用的规定,参与编制大学城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协调实施。
⑶审查、监督大学城特别保护范围和控制保护范围内的有关工程建设项目。
⑷负责对大学城特别保护范围内的土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统一的保护和管理。
⑸负责大学城内森林林份、林相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⑹统一管理大学城内观赏游览、旅业、饮食服务等一切经营活动。
⑺负责大学城内的交通治安、护林防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⑻负责查处大学城保护范围内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
⑼承办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可研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2.1可研编制的依据
编制《广州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主要依据为:
⑴《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JJ83-99)(1989.12)
⑶《城市绿化条例》(1992.6)
⑷《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⑸《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
⑺《广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⑻《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
⑼《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⑽《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⑾《涉河(堤防)绿道行政许可工作指引》
⑿《广州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
⒀《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
2.2可研编制的原则
⑴项目建设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多功能用途,且表现地方
特色,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⑵项目建设要坚持节约的原则,不铺张,不浪费;
⑶项目建设要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结构优化、留有发展余地;
⑷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2.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函〔2012〕132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认真贯彻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广州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整体功能,打造“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并对中环路提出了改善交通组织管理的要求。
《通知》要求按照弱化中环和内环机动车功能的原则,改造中环路慢行系统,控制机动车使用,增加自行车专用道。
完善大学城交通指引系统,引导车辆使用外环路通行,降低车辆使用中环路和内环路。
加大交通协管力量投入,学生上下课高峰时段对中环路实施交通管制,充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省领导曾指出,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举措。
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道网的良好氛围,推动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基本建成了2372公里的珠三角省立绿道网,而且实现了18个城际交界面省立绿道的互联互通。
于2011年,珠三角省立绿道网已全面贯通。
目前,广州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绿道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低
碳出行、户外运动休闲的绿色开敞空间、为全国绿道的建设起到了带
头的作用,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
番禺区共建设绿道305公里,其中珠三角区域(省级)绿道1号和3号线经过,同时建设市、区级绿道和24个绿道驿站。
番禺区的绿道网建设按照“以环带面,以链串珠”的策略,将文化中心大学城、生活中心亚运城-海鸥岛、生态中心大夫山森林公园,以“一环三片”的方式串联起来。
绿道网建成后,市民可骑着自行车、跑着步,穿梭于郁郁葱葱的绿道网络,领略怡然自得的休闲生活乐趣。
此次绿道的建设为完善大学城慢行系统,进一步优化大学城区域生态格局,密切校区、景点之间的生态联系。
引导车辆使用外环路通行,降低车辆使用中环路和内环路,充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
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中环路及放射线,中环路总长度约11公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途径南沙港快速路、地铁4号线大学城南、北站、官洲隧道出口、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地区 大学城 道路 基础设施 提升 改造 项目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