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38226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7.08K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押题专练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表格数据看,材料出口比重增加,故C项错误;
从1893-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又在民国初年迎来短暂春天,近代工业日渐发展,故D项错误。
3.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最能说明( )
A.传统农业的解体B.近代工业的兴起
C.国际贸易的发展D.经济结构的优化
【答案】C 【解析】田赋在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中比例下降,但传统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还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
近代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非1652年以后,故B项错误;
清政府在关税税率较低的情况下,关税在财政税收结构中比重增加,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未体现出其结构的优化,故D项错误。
4.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器材、半制品等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年
0.6
-
7.8
13.0
78.6
1903年
0.7
14.0
22.3
62.7
1910年
1.5
0.1
16.0
17.0
65.4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5.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分类
年份
总量(吨)
商品分类比重(%)
机器产品
181713
2.6
593337
18.8
843860
20.5
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低谷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
【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侵略东方,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故A项错误;
1893年至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
通过图表中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原料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到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
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只是图表反映的其中一个内容,不全面,故D项错误。
6.下表是清朝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岁入总额(两)
光绪二十年(1894)
81,033,540
光绪二十五年(1899)
101,560,000
光绪二十九年(1903)
104,920,000
宣统元年(1909)
263,219,000
A.晚清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效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控制
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
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7.下表为1897-1907年安徽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厂企业:
企业名称
所在地
资本额
裕源织麻公司
芜湖
42万元
裕兴榨油厂
阜阳
28万元
益新面粉公司
21万元
明远电灯厂
16.8万元
丰盈榨油厂
安庆
14万元
对表格中出现的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芜湖较早成为通商口岸,近代化进程较快
B.安庆、阜阳位置偏僻,民风保守愚昧
C.芜湖地处皖江,水路交通发达,物产丰富
D.芜湖是列强的势力范围,外资较充足
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 ……(1865-189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
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答案】D 【解析】本题第三卷的时间“1865-1895”,《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A项错误;
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故C项错误;
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甲午中日战争时结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故D项正确。
9.郑观应认为: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
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蚁附;
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
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从“彼邦商船源源而来”反映了列强不断对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故①正确;
“一国争,诸国蚁附;
一国至,诸国蜂从”反映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一个国家在中国取得特权,其他国家都能取得同种特权,加剧了列强侵华,故②正确;
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大肆掠夺原料,加剧了中国商品出口,而非限制出口,故③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10.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
万吨)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11.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可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依据材料“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不能说明整个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故B项错误;
在美国内战期间,中国农耕经济开始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是棉花种植扩大,但主要是出口,而不是发展家庭棉纺织业,故D项错误。
12.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主共和思想兴盛
【答案】A 【解析】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萌发,故B项错误;
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是在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
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是在20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
13.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
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14.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
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政治观念上,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观念,故A项错误;
服饰的变化体现出了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本质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意识形态上,我国一直是保持社会主义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
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故A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改名,故B项错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说明受文革影响,“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说明与改革开放有关,故C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思潮死灰复燃信息,故D项错误。
16.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17.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
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
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自来水的普及经历从抵触到接受的一个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
18.《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
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
19.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 )
①广告的位置 ②人物的服饰
③建筑的风格 ④出行的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图片信息可用于研究( )
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②实业救国思潮
③民国时期的服饰 ④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在191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①错误;
由材料图片中“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可知是实业救国思潮,故②正确;
图片中女子服饰可以用于研究民国时期服饰变化,故③正确;
《申报》属于近代报纸,反映社会生活,可以用于研究大众传媒的发展,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21.下图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它是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画。
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
A.民国13年后,成都修好成灌马路后渐渐有了汽车
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美女交警在街头指挥行人和车辆向左行驶
C.通过漫画美女交警宣传向左的交通规则
D.民国38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
【答案】C 【解析】民国13年是1924年,与1938年报纸新闻无关,故A项错误;
《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图主要反映美女交警的交通指挥,插图看不出人车拥挤,交通混乱,故B项错误;
从插图可以看出美女交警指挥汽车向左,反映了当时通过漫画宣传交规的特点,故C项正确;
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不符合漫画的内容,故D项错误。
22.2015年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
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10月6日,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
这说明网络( )
A.具有舆论监督作用B.信任度较高
C.能够决定处罚结果D.是民间反腐的平台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革命时发现: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其实,同光年间的清政府也曾实行了“洋务新政”。
但是,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指出:
“不料(清统治者)却发现他们自己被吸入了无法抗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
”
同光年间,就连权倾朝野并被视为顽固派首领的那拉氏,也不得不从默许、镇压者,转变为实际上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但是恰恰如此,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改革引起了“参与性爆炸”,意思是因为改革而引起了革命。
材料二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
“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
……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
日本则与此相反。
……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
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1)用史实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
(2)1884年福泽谕吉指出清朝学习西方的弊端是什么?
(1)说明:
①洋务运动为了自强求富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导致需要引进西方科技,从而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②甲午战败证明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科技远远不够,从而又导致还需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于是清光绪皇帝开展了旨在变革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
③经历了八国联军打击和义和团运动的震荡后,清王朝不得不实行新政和立宪。
(2)弊端:
福泽谕吉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为主,面对西方民主思潮和文明开化,采取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拒绝政治上的变革,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艰难异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精品 资料 押题 专题 10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社会生活 变迁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938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