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37042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87KB
家庭教育指导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家庭教育指导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指导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且一定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要想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们必须学会并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心理学方法。
1.“意识调节法”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意识,时刻想到做父母应具有的修养,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情感倾向和表现方式,自觉地驾驭自觉的情绪。
2.“注意转移法”
当情绪冲动时,为避免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一些别的事情来调节情绪。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父母二人还可运用“困境不住法”,即当一方控制不住情绪时,另一方不妨加以提醒,使对方迅速意识到控制情绪的必要。
3.“暗示调节法”
言语时人的情绪体验和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就是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亦有很强的暗示和调控作用。
我们是否可以模仿林则徐,在自家的墙上也挂着“制怒”的条幅。
当要发怒时,还可以反复用言语暗示自己:
“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
”这样可对消极情绪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
4.“升华转化法”
将消极情绪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转化成为具有社会性价值的行动。
像“从事业余运动健身”、“音乐爱好”等都可以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好的心境。
总之,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或综合几种方法将情绪稳定下来,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二、
家长教育风范
(一)关心孩子,爱孩子
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盒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在所有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坚固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
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
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
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彷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精神。
不论你是得意党政军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得坚持对孩子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
支持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2、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
认真及时地发现、解答孩子的困惑与疑难,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参与分享他们的快乐。
对于欢快中的孩子,父母尽量避免干预,对于伤心的孩子,您绝不可掉以轻心,即使他们一时不愿倾诉,等他平静下来,仍要与他交谈。
伤心的孩子最渴望爱。
3、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
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
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说到父母爱孩子,许多人都会齐声赞同,可要他们去了解,理解并尊重孩子,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师去灌输知识、经验的空壳。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生理,心理,爱好,需要都有显著的不同与差别,不了解这些,父母的爱多少有点盲目性。
有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为中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寻求归属感,安全感,象幼婴哭闹的时候,只要抱起他,让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会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当幼婴被母亲抱起拥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建立一种“胸对胸”的接触。
这是人类所有身体接触中,最具安抚功能的一种。
其次,幼婴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对于“空间”的感觉限于平卧的平面,一旦身体在起立状态下,幼婴本能地对四周的环境作出更敏锐的注视及留意。
他们之所以变得安静,是由于整个精神都集中于适应“起立”位置带来的经验。
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时时在身旁。
孩子进入青春期(12到18岁),特别是在十四岁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朋友相处。
这是因为孩子在同伴之间感觉轻松,自由,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效;
可以一块去探索,尝试未知的世界;
还可以在同到麻烦时获及时的支持。
这样的阶段,父母应及时地变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子发燕尾服独立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燕尾服阶段是吻合的。
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基事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发布命令,不让孩子表达他的意见。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威信的领导对部下有一种感召力,同样,有威信的父母也会对子女产生一种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一对其产生敬佩,信赖;
在行为上暗暗地学习,效仿;
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难题时,他也会敞开心扉,从父母那儿获得支持与力量。
显然,有威信的父母对教育好孩子极其有利。
你母威信的确立并非易事。
孩子对父母威信的认可不是取决于一时一地一事,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全部生活,行为与工作,取决于家长的思想,感情,习惯,兴趣,爱好,志向及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成为榜样,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树立威信并保持威信,除了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对事业不倦的追求和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和行为准则外,还得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开拓视野,跳上时代的节拍。
父母要孩子发奋读书,而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求新知,孩子问起来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父母不可能成为威信型的父母;
在孩子面前是冠冕堂皇泊一套,在孩子背后却干着另一套,岂不知孩子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虚伪最令他们憎恨,这样的父母即使取得威信一时,但绝不会保持多久。
父母的威信还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充满生机的,富于情感的,孩子会受到感染,从而易于接受父母的爱并对父母充满爱心。
反之,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充满矛盾冲突,孩子就会产生怀疑,并进而失去信赖,威信亦自无从建立。
三.家长的教育艺术
理解和尊重是家庭教育艺术的前提和基础。
着重,理解并满足孩子合理的,积极的,正当的需求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要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或发挥隐性的教育(父母的榜样,示范,家庭的环境等)的作用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
那么家长应学会,掌握,坚持哪些教育艺术呢?
(一)首先道德是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只有情感上沟通了,心理学上才能相容。
家长和孩子要经常采取个别交谈或家庭会议形式的沟通思想。
有些家长没有时间和条件召开家庭会议,也可以采取“宣泄法”。
即愿当面指出时,他可以写要不得本子上,使其情绪能及时宣泄出来。
隔一段时间进行交换,然后父母针对孩子所写及时和孩子交换意见以缓解亲子间的矛盾。
即使是亲子关系和谐,父母也可用这种方法鼓励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亲子间不必要的碰撞以造成双方的尴尬,同样可以达到沟通情感的目的。
多听孩子谈谈,要恭恭敬敬地倾听,有不同看法,要进行平等讨论,不可强制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
下面介绍一些亲子间的沟通技巧:
1、
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我们常听到父母抱怨说“孩子什么事也不愿意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
“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需要,他想说的就说个没完,而我想说的他却心不在焉。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其实孩子是有许多事情,感受很想跟父母说的。
他们有欢乐,有苦恼,有意见没有得到及时的交流,主要责任还在于光线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认真地或不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如何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实质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①孩子来到你身边想说点什么,你却不以为然,或不屑一顾敷衍邀搪塞。
②孩子和你讲话,尚未说到正题,你却表现冷淡,漫不经心,眼睛不离电视或报刊,哼哼啊啊地搭着腔。
③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你静不下心来,或者找借口“我正忙着呢,一会儿再说”,或者没好脾气地说“少叨咕你们学校那点破事儿”。
④孩子坦诚畏惧地向你表明他犯了错误,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你却声色严厉地训斥孩子。
这样做,就等于告诉孩子,有了过错要对家长隐瞒。
不愿听孩子讲话,不和孩子谈心,你怎么了解孩子;
不了解孩子,又怎样可能帮助教育孩子?
同时父母也要敞开心怀和孩子谈看法,讲见闻,说愿望,道欢乐,诉苦衷,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对话的氛围。
亲子间的双向沟通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么才是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①父母当消除对孩子正负评价的心理定势。
父母对孩子过去的表现所形成的看法会影响现在对孩子所说话的理解,甚至误解和歪曲;
同时也要防止“晕轮效应”的作用,不是一好百好,也不是一坏全坏,以偏概全。
孩子是发展变化的,要排除主观偏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②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高兴和孩子沟通,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讲话时不打断,不批评,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感到他被理解,重视和接纳。
③父母要注意孩子内心的需要与感受,体会的心声,苦恼和心理矛盾,鼓励他坦诚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不赞同他的某些行为,并不表示对他的感受不理解不认同。
例如,一个孩子的堂总经弟把他心爱的东西摔坏了,他生气,心疼,一气之下推打了堂第。
家长批评他打人的错误行为,但对他的感受,痛惜则应理解。
父母应表示损坏了你心爱的东西是可惜的,堂第也不对,看看能否修好,或以后再给你买个新的。
这样孩子得到了同情和宽慰,也会认识打人不对。
要明确,少年对事物的感受或心理活动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发他的行为。
所以重视孩子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对他的感受如何理解和评价,将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2、
言语要切合实际,合情合理
父母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和社会信息要实事求是。
无论是批评,表扬和评价,也无论是谈论家庭和社会问题,都要切合实际,有理有节,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来。
比如,你批评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你就不应该这样说:
“笨蛋,我已经说过千次了,为什么还不改。
”这就是夸大其辞,于呈无补。
又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得了“优”,作为家长就不能这样说:
“你真聪明,好孩子,你为家长争了光!
”你只说他聪明就否定了他的刻苦努力;
说他为家长争了光,就把他努力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引偏了方向。
对社会问题的评论要一分为二地,发展地看问题和评论事物。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学会唯物辩证地认识问题和评价事物的思想方法。
经常运用切合实际,合情合理的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强教育效果。
父母可亲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
3、言语要清楚,具体,明确
亲子沟通,是传递和交换信息,表明思想和心愿,增强相互间的理解。
沟通要成功,有效,言语就要清楚具体。
亲子间产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往往是由于言语不详,语义不清,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造成的。
运用此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沟通双方都要用词正确,词语清楚,避免模糊不清,一语多义,否则对方会以他的思想来理解,容易造成误会和矛盾。
例如父母说:
“好吧,你玩一会,就回来做作业。
”这“一会儿”是多长时间,他有他的打算,你有你的要求,不一致,结果产生冲突是必然的。
同样也不能接受孩子言语不详的话,否则也会带来麻烦。
如孩子说:
“妈妈,这个双休日我们几个同学去爬山玩行吗?
”你不能马上明确表态。
因为孩子了几个什么样的同学去,具体怎么安排的,什么时间回来都不清楚。
二是对你的决定要说明原因。
这是使孩子明白事理,分清事物的因果关系,提高自控能力的好方法。
因为,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不会有自觉性,你不说明原因,只是“我说你做”,会有强迫命令之嫌,孩子会认为你主观,强加于人。
三是出现问题时,父母应有自我批评精神,把属于自己的问题说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问题模糊的敷衍带过,却具体地指责孩子的不对,那样孩子会认为你没有责任心,是位不可信赖的长者。
例如,一个初三的女儿跟爷爷一起去买礼物,送给姥姥过生日。
但姥姥不喜欢这具礼物,这时,这位父亲就埋怨孩子说“你看,我说姥姥不一定喜欢,你也不好好选择一下!
”把责任都推给了孩子,她心里能服气吗!
4、
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关于父母何时主动与子女进行交流即教育时机问题,美国心理医学博士马文西父沃曼提出五条。
①当孩子同你讨论某人个人问题的时候
②当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动而又没有说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
③当孩子为某件事而兴高采烈的时候
④当孩子需要人帮助他作出决定的时候
⑤当父母想让孩子解释某种事或同自己讨论件事的时候
我们这里说的是当孩子有了某种过错或不良行为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教育.孩子吃饭时,上学前,就寝前,睡觉中,与同伴一起玩或亲友在场时,都不宜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否则会损伤他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并使后续的学习和活动受到干扰和影响.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家长心情不佳,过于疲劳或工作中遇到刺手问题又必须尽快处理等情况下,不要谈孩子的过错等问题,以避免情绪过激,出现偏差行为。
②要有一具理智的心理环境。
环境安静,心理平和,对孩子的问题已有了思考和成熟的解决策略。
③对孩子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家长处理时要有一个全面了解,考虑的时间,也要给孩子一个认真思过准备接受教育的时间。
亲子双方都有了思想准备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一旦教育开始就不能拖拉,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力求把问题解决的完好些。
④坚持“单兵教练”与“回避政策”。
教育孩子时要根据地具体情况,父母谁出面,或一起出面,但都要避开其他人。
5、不要唠叨
①教育孩子,要求要明确,严格而坚定。
一般少有哪一个孩子对父母的话是一说就听的。
但是,你反复说教又变成唠叨,而唠叨就会使孩子认为听不听大人的话无所关紧要,最多再听你唠叨而已,他则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所以父母必须养成重要的事情对孩子只说一两遍,如不执行要有相当的处理方法。
让孩子知道不听父母的正确教导会带来什么后果,只能给自己带来不便和苦头并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
而父母来说却没有什么,既不唠叨,也不发火,心平气和,处之自然。
②亲子间经常进行心理沟通,要在一定时间安排一次家聚会。
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谈谈各自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生活的心理感受,相互提出希望和建议。
达到相互促进,统一认识,自觉自愿地承担责任和义务,做好各自应该做好的事情。
③建立必要的家规。
把家规作为约束和调整父母和孩子行为的准则。
家规内容必须是重要的,由全家人共同讨论拟定。
订后要严格执行,共同遵守。
④当家长和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件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重的是情绪的感染,心理的亲和和心灵的塑造。
对亲子双方的精神情感激励作用很大。
当人的情绪不好时,就容易带着消极,偏执的情绪唠叨个没完。
把教育孩子变成了苦恼和精神负担,那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6、适当运用幽默
许多父母,特别是父亲对子女常常板着面孔,以权威的架势向孩子发号施令。
说教训斥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感,增强亲子隔阂。
不妨运用幽默来增进沟通效果。
幽默能够引发喜悦,消除隔阂,以愉悦的方式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心地善良,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得力助手适当运用幽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化效果。
幽默是非曲是一种最有趣,最感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
马克思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教育子女,孩子们总是乐于接受爸爸的劝导。
例如,有一次,马克思和女儿们玩“海战”游戏,小女儿爱莲娜被一个航海故事所感动。
她告诉爸爸说:
“爸爸,我也要当个航长,你看行吗?
”并贴进爸爸耳朵小声说:
“我可不可以扮成男孩,偷偷去租一艘军航?
”马克思为了巧妙地把女儿天真浪漫的遐想引向实际,不使她失望,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这个想法或者轻率地答应她,面貌一新是悄悄地告诉女儿:
“我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在你的计划成熟之前,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聪明机灵的小女儿高兴地点了点头。
(二)只要条件允许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
在之方面开展“亲子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茶余饭后,双休日,节假日父母和孩子一起下下棋,玩玩游戏机,打打电脑,钓钓鱼,也可以一块儿去游园,参加一些适当的公益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接触,亲子间会多一份了解和亲情。
但这里需要提醒父母的是,要想把亲子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父母需要主动和孩子商量并与孩子共同做好设计。
(三)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曲线教育”
当孩子出了问题,而家长又意识到自己将抑制不住情绪时,不妨采取一种”曲线教育”的策略,回避不必要,不愉快的正面冲突的发生,不激化矛盾,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幽默一下”。
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并运用一点幽默,幽默是一种教育机智,它不仅能迅速地缓解紧张气氛,而且还能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因此,当矛盾将要激化时,父母中的一方不妨说上一句逗乐的话,编一个笑话,甚至装上点“糊涂”等。
俗话说,“大路不通走小路”,不一定非得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
(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尤其是不要轻易触痛孩子的“短处”
不触痛孩子的短处,不当众揭短也是我们家长应讲究的教育艺术。
孩子在父母面前暴露出来的短处,不仅怕父母经常提起,更怕别人知道,我们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要求,要给孩子留点面子。
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尊重父母。
四、做好家长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如果能做到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个亲密的战友,一个知心的朋友,一个能接受批评教育的受教育者,并且在教育孩子时要做到有“四心”即:
细心、耐心、决心、恒心。
那么这样在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就会做得很成功。
(一)成功的领导者
家长跟孩子的关系首先是做一名很好的领导者。
肯定地说,家长不能等同于朋友,因为在某些场合下,朋友不能对孩子有太过于直接的批评,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引导性的工作。
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有自己的角色了,要注意把孩子的缺点给指出来,并让他去改正,而不是姑息纵容。
在这一点上,家长们还要注意,不能手软,不能拖。
如果你发现了孩子的缺点,而对他手软了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很严重,他就不会产生警惕感,而当他如果有一天犯了更大的错误时,想挽就相当困难,或是根本就没有办法挽回了。
做一个很好的领导者相当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就像船在海里航行,父母的领导作用就像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舵手。
没有舵手,船再好,行得再快,也是白费力气,甚至会离目标越来越过远。
(二)亲密的战友
家长也不能时时处处都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
当孩子在学习时,在进取的时候,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最好战友。
应该帮助他,鼓励他。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是孩子很难解决的,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够给他们一些必要的鼓励与分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那将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这不但让孩子获得了喜悦,也进一步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可以说这一环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说要做一个好的家长,还要成为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朋友。
有时孩子在一门功课连续几次考差之后,就失去了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于是孩子在这门学科上就产生惧心理,而在以后的考试中做题就放不开了,从而导致一考试就害怕。
这时,做父母的就要好好帮孩子分析原因了。
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告诉孩子,你是行的,你是有能力的;
并且把孩子以前成功的事实举例出来,把孩子以前取得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在孩子心中,就会觉得,世界上最亲的人,最了解自己的人都觉得自己是行的,是有希望的,那为什么还要对自己怀疑呢?
于是孩子便树立了信心,就能放开手脚继续奋斗了。
家长不仅要从生活中关心孩子,更要从学习上给他一些建议,教他怎样在最紧张的时候保持最清醒的的头脑。
(三)知心的朋友
做好的领导和战友之后,还要学会做一个很好的知心朋友,很好的倾听者。
有时候,孩子在生活上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感情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多。
这时候的家长,不需要说太多,也不需要太多的指导与教育,只要让孩子把他的心思讲出来,家长安静地听就行了。
听完之后,家长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慰自己的“朋友”。
这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最好的知心朋友,会觉得自己的事情有人愿意听,在内心会有莫大的满足与安慰。
也许他再受到任何的伤害时,就不会害怕了。
家长这样做,不但可以给孩子以正确的帮助,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中,同时,也可以和孩子建立更好更深层次的感情,更利于家长的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总之,知心朋友这上步做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有时候会出现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情况。
这时候,做家长的就要有耐心了。
应该慢慢接近孩子,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而不是强行与孩子进行交流,否则只能带来负面的作用。
(四)接受批评的受教育者
家长要做一个勇于批评的受教育者。
家长也是人,有的时候教育方法也会有些不妥当的地方,这时候,家长需要的是好好听取孩子的意见。
要真正了解孩子到底想的是什么,到底希望家长怎样去做,而家长为什么没有做到;
家长要真正从内心感动孩子,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来指挥孩子。
也许,有时候,家长的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这时候,家长要放得下面子,孩子有他们的长处,有他们的眼光,他们说的话,有时候是很值得家长倾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教育 指导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