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936324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29KB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决定在全校全面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科学发展观、育人观,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为目标,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形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1、近期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做到每一节新课都要对所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做到条理化记忆等.使学生养成基本学习习惯,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2、远期目标:
(1)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习惯”培养体系,使学校教育、教学得以整体优化,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潜能.
(二)、行为习惯养成目标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突出从“做"中养成好习惯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一生成长。
抓德行、重内涵。
重点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使之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主要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内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内度过。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惯直接关系到知识是否得以传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以下课堂学习习惯。
1、热爱学习的习惯.热爱学习就是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习动机,我们认为还是以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做一个有过硬本领,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提法为好.学生有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就能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心神专注的听课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这种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我们要求学生非常投入,始终跟着老师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可以说像演员那样进入了角色,要使学生做到精到、心到、眼到、口手、手到。
3、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善于思考,就是说在学习时善于动脑筋,多想,要深钻细究。
比如,布置学生上课认真看书,看完提问,有的同学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一问三不知,一个重要的原因前者边看书边思考,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不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同学往往还能从无疑处生疑.宋朝思想家张载曾说:
“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可见善于思考的重要。
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
因此,要让学生做到多思善问,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大胆的与同学交流经验,力求在课堂上解决学习和操作上的疑问。
4、学会做好听课笔记的习惯。
做到灵活应用“圈、点、批、划、抄”等记录方法,有选择地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当听课和记笔记发生冲突时,首先保证听。
5、自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对作业或测验中做错的题,弄懂后,保留原错题,在原错旁认真改过来。
6、良好的观察习惯,大胆的动手操作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动手操作习惯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又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态.要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
课堂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实验中观察,在学习新知识中,在动手操作中观察。
观察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在观察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培养了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7、书写习惯,整理学习用品习惯,爱护和保持书本清洁的习惯。
做到按要求带齐教材、学习用具;作业工整、书本整洁、办事有条理。
整洁、有条理性,不仅是一个人的纪律性和内心修养的表现,而且还是安排好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随随便便,那他多半就会记不住定理、法则、操作规程。
由于动不动就要寻找没有及时放回原处的书本、钢笔等学习用品和操作工具,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情绪急躁,妨碍集中思想搞好学习.这些看起来是些锁碎小事,但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因为它也是搞好学习的基本保证。
8、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产生感性的印象。
预习通常可分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但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将预习放在课堂内,一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预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二是每个学生真正参与预习,使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得到全面贯彻。
通过预习,让学生摸清所学知识的疑难问题和大概内容后,能带着疑问听课和看演示操作,从而达到上课时专心致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师生配合和谐,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良好的预习习惯还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9、养成优良的作业习惯。
作业前要认真复习,理解教材,按照审题、定向、解题、检查、改错、总结等步骤完成作业。
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做到清楚、整齐、准确、规范、快速.
10、认真做好复习,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要尽可能围绕课时要求,选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要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复习已学的知识。
11、读书、收集信息和积累资料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读书,收集信息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使学生学会勤查工具书和参考书;要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能结合材料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做知识卡片;要交流和运用信息,多开展如“两分钟新闻评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然,课内主要是培养学生读书、收集信息的习惯,学生如果有了这些习惯,就会自然地将其迁移到阅读中去,就能选择有益的课外书籍进行学习,这不仅让学生得到有益知识和高尚情操的熏陶,还培养了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
“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高级的思虑追求。
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琐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
”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包括一此常规方面的培养,而且还应该注意学习品质的培养,如思维品质、创新品质等,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主要标志,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在抓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自主参与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思维、会学习。
我们认为,求异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各抒已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开拓前进;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其探索性的思索力,要从不同侧面去联系、去开拓、去发掘新意。
(二)行为习惯养成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包括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包括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包括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4、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包括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感恩的习惯
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6、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7、秩序的习惯
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8、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9、身体的习惯
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
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10、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四、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五、实施步骤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2014年9月12日—9月17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逐级细化工作内容.学校在征求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方案要具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易操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4年9月-12月)
学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能做到“好习惯伴我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本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务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教育(2014年9月)。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宣传栏、升旗仪式、班团队会、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能熟知并理解《守则》、《规范》的具体内容。
2、践行活动(2014年10月—--—11月).
(1)自查自纠,矫正培养。
各班对照《守则》、《规范》,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评价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分阶段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2)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要坚持每天检查,每周评比,并将检查结果在行为规范评比栏上公布。
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
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宣传栏、升旗仪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
(4)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
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5)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
3、表彰总结(12月)
学班认真分析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将此项工作作为德育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对“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事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常行为 规范 养成 教育 活动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