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36021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68KB
古代汉语Word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侵
談
-
-n
-m
主要元音
u
o
a
e
陰聲韻:
韻尾是元音-i或無韻尾的韻部。
入聲韻:
以塞音-k、-t、-p爲韻尾的韻部。
陽聲韻:
以鼻音-
、-n、-m爲韻尾的韻部。
①对转:
从竖排看,同一小类的阴、入、阳三韵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即可以互相合韵。
(對轉條件:
主要元音相同,韻尾發音部位相同,僅發音方法不同。
)
②旁转:
從橫排看,同一大類之內主要元音相近的韻部可以互相轉變。
(将同一横排同一大类的韵部视为组成一个封闭的圆,如“之、幽、宵、候、鱼、支”,所以“之”和“支”相邻)
③旁對轉:
同一大類內先旁轉后對轉。
(例如:
“之”和“幽”旁转,“幽”和“觉”对转,“之”和“觉”旁对转)
④通转:
三大類之間主要元音相同,韻尾發音部位不同的韻部可以互轉。
當中的任何兩個均可通轉。
3、韵和韵母的区别(例:
an、ian、uan3个韵部,1个韵)
韻母:
一個音節除開聲母以外的其它部份。
韻:
韻母除開介音的剩餘部份,不考慮介音。
(介音:
i,u,ü
如:
iani为韵头,a为韵腹,n为韵尾
韵母要考虑介音,而韵不考虑介音
二、几个重要概念(名词解释或简答)
1、平水韵:
《平水韵》是一本韵书,把汉语的字分为106韵,金代平水人王文郁所编。
2.衍文:
所谓“衍文”,即抄写、刊刻古书误增的文字,多出来的文字。
3.变相的句尾韵:
當詩句最後一個字爲虛字“之、乎、者、也、矣、焉、哉”時,韻字爲虛字前面的一個字,此韻例叫變相的句尾韻。
4.一韵到底:
一首詩或一章只用一個韻的字,叫一韻到底。
5.换韵:
一首詩或一章換了一次或幾次韻。
6.纽(声纽):
古代無拼音字母,古人用漢字來代表聲母,這些代表聲母的字叫紐,或叫聲紐,或叫字母,或簡稱爲母。
7.连绵字:
聯綿字屬於單純詞,即兩個字不可拆開來理解。
從意義上來說,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共同的意思。
從古音上來說,聯綿字多有雙聲或疊韻的關係。
8.双声叠韵:
雙聲:
兩個字聲母相同;
疊韻:
兩個字韻母相同
9.近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10.读为、读曰:
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本有其字之借,即通假)
例: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鄭箋:
“泮(假借字)讀爲畔(本字)。
”
11.读若、读如:
一般用来注音
12.如字:
(多音字中最常见的那个读音)作用:
对多音字读本字之音
三、古汉语的修辞(要求:
给出例句,说出当中使用的汉语修辞)
(一)有关修辭的一組概念
修辞(修辞学)
修辞手段
1、修辞:
修辭是在使用語言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修辞学:
研究修辭這種語言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是語言科學的一個分支。
2、修辞手段:
又稱爲修辭方式、修辭格、語格、辭格、辭式等。
是指修辭上具有特定表達效果的語句結構格式。
(二)古汉语的修辞手段
1、引用与引经、稽古
⑴引用:
引用口頭流傳的話語(引言)、歷史故事(引事)、書面的文字(引文)入文。
①從內容的類別來分,可分爲引言、引事、引文。
②從出現人名、書名與否來分:
明引、暗引。
*引用=引经+稽古
⑵稽古:
又名用事、用典。
指引古人的事迹來證實自己的觀點,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相當於引事。
也有明用、暗用。
明用指明是誰的事迹,否則爲暗用
⑶引经:
指援引古代聖賢的言辭以證實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引經範圍大,除了古代經書,還包括其它聖賢言論,可包括引用的引言和引文。
稽古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引經則一般是正面的。
2、代称
代稱即不直接稱呼某一事物而另外換一個與它具有某種內在聯繫的名稱。
例: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坚:
坚车;
肥:
肥马;
丝:
鞋;
缟:
裙子)
分类:
①以事物的特徵或標誌來指代該事物(例:
何为弃坟井坟井指代乡里)
②以部份代全體。
(例:
风雅:
诗经风骚:
诗经、楚辞)
③以原料代成品。
以铁耕乎?
铁:
铁制农具)
④以具體代抽象。
刀锯不加。
刀锯:
指代刑罚)
⑤以地代人。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平原:
陆机;
清河:
陆云)
⑥以官代人。
及三闾橘颂闾:
屈原)王右军:
王羲之
⑦專名用作通名。
俞跗、扁鹊:
指代良医)
⑧割裂式的代稱。
孝友于兄弟友于:
兄弟而立之年指代三十岁
3、倒置:
又名顛倒、錯綜。
這是由於對仗、平仄、押韻等原因,古代作家將上下文中相對應的詞語互換位置。
例子:
未尝不心游目想目游心想(为了平仄)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骨折心惊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泉洌而酒香(为了押韵)
4.隐喻、譬喻(今言比喻,古又稱譬喻,譬喻即打比方。
現代漢語比喻分明喻、隱喻、借喻。
(1)明喻:
明喻有比喻詞,現代漢語多用“像”,古漢語多用“如、若、猶、似”。
(2)隐喻:
隱喻,無喻詞。
現代漢語常說“甲是乙”。
古漢語表達方法:
①甲,乙也。
(例:
曹公,豺虎也。
)②甲,爲乙。
今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
(3)借喻:
不藉助其它形式,即本體不出現,也無喻詞,只出現喻體。
溫泉水滑洗凝脂。
(凝脂:
白滑的皮肤)
5、迂回:
不直接表明本義,而是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說出來。
所以,迂迴也是一種委婉語。
(多采用引经据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早上的时光过去了,利用好傍晚的时间也不算晚)
迂迴與稽古的區別
稽古是用古代的事情、典故論證、說明自己的觀點。
迂迴把典故作爲自己話的一部份進行敘述。
6.委婉:
不直接地說明本義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話來表達。
委婉與迂迴的區別:
迂迴與委婉有相同之處,都是委婉曲折地表達意思。
但二者又有不同,迂迴一般用典故來委婉曲折表達,委婉則用委婉語表達。
委婉语的作用:
1避粗俗:
便利(指上厕所)
2避忌讳:
有所郄(指生病)
死:
天子崩,諸侯薨,大夫卒,士不祿,庶人死。
一般人——百歲之後;
百姓——填溝壑,棄天下;
道士——仙逝、仙去;
今人言老
3避冒犯:
對他人用敬詞,對己用謙詞。
4外交辭令:
古人交往中的禮貌用語,今也有。
7.夸饰(夸张):
誇飾是一種極度形容語,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①誇大:
把事物及其特點往大處說,往快處說,往高處說。
②縮小:
把事物及其特點往小處說,往慢處說,往低處說。
《詩經》: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8.并提:
把兩件相關的事並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示,又稱之爲合敘。
例一: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
(夫种无一罪,身死;
夫蠡无一罪,身亡。
種,文種——身死;
蠡,范蠡——身亡(逃跑)
例二: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太陽;
月,月亮。
例三:
師之耳目,在吾旗鼓。
(师之耳,在吾鼓;
师之目,在吾旗)
9、互文:
又稱爲互見義或互文見義,前後相應的詞語互相呼應、互相補充。
可分爲單句互見,對句互見。
①單句互見:
在一句話中出現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寒水,烟月笼沙)
②對句互見:
在兩句話中出現互文。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古詩十九首》)(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三)修辞手段的配合使用
1.连用:
上下文連續使用修辭手段。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连用明喻)
2.包孕式:
大的語言片斷使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大語言片斷之中的部份語言片斷又使用了另一種修辭手段。
例:
三萬里河入東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陸遊)(大:
对偶,小:
夸张)
3.复合:
同一個語言片斷同時使用了多種修辭方式。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檣櫓:
代指战船(代称);
强虏(一语双关)
四、古书文体(要求:
给出例句,说出所属文体,只需答出大类,小类可不答)
(一)文体概说
1.古漢語文體的概念有兩個①指文章的風格、流派。
②指文章的體裁、類別。
2.文体分类的意义
①對於我們閱讀分析文章、指導寫作大有好處。
②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語言形式:
《楚辞》的三字状语;
《诗经》的四字格、连绵词、反复咏叹;
《史记》多用今语(即西汉口语);
《汉书》多用古语(模仿先秦语言)
(二)古代文體
1.论辩类(論說文)
①論:
發表自己的主張,闡明一個道理。
說理方式以論證爲主。
《淮南子》、西漢賈誼《過秦論》
②辨:
辨別事物的是非,駁斥別人的言論。
特點:
辨別是非,駁斥錯誤觀點
王充《論衡》、范縝《神滅論》
③原:
對一種理論、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黃宗羲《原君》
④寓言:
用故事或比喻來說明某一哲理。
2.序跋類:
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後序。
①序:
序言
今天的序言位於書的前面,上古的序言位於書的後面。
《史記》有《太史公自序》
②跋:
多用於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今多用於說明寫作經過,特別是感謝某人。
跋古今同,位於書的後面。
跋往往又叫後記。
3.奏議類:
臣子給皇帝的書信。
《文心雕龍·
章表》:
“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①章:
謝恩,感謝皇上的恩寵。
②奏:
舉報、彈劾某人。
③表:
陳請,陳述某種具體情況。
④議:
執異;
用來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
⑤疏:
臣下對皇上陳述事情的文章,一般逐條陳說
⑥上書:
給國君打報告
⑦封事:
一種機密的奏議,它直呈皇上,而且要密封。
⑧對策(策):
古代舉行科舉考試時,最後題目寫在簡(即竹簡)上,叫策問,由考生抽取後寫文章作答,叫對策。
4.書說類
①書:
指一般的書信。
韓愈《答李翊書》司馬遷《報任安書》
②說:
本爲春秋戰國士人遊說諸侯國國君的言辭。
唐末出現新的文章,稱說(shuō)。
特點:
闡明某一事物、某一問題的義理。
韓愈《師說》柳宗元《天說》、《捕蛇者說》
5.贈序類(送序):
始於唐,“增人以言”之義,當家人、友人即將遠離時,送其幾句話,曰贈序。
韓愈《送孟東野序》
6.詔令類:
皇帝對臣下的書信
劉邦《求賢詔》
附:
檄文——詔令的附類,古代用來征招、聲討的文章,不一定由皇帝發出。
詔令實事求是,檄文往往具有強詞奪理,捏造事實的特點。
7.傳狀類
①傳,傳記
A.私人寫的人物傳記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B.官方的正史
《史記》、《漢書》中的“……傳(列傳)/記(本紀)/家(世家)”
(C.傳奇小說)
②狀:
指行狀。
又稱“行述”、“行略”、“事略”。
本來是提供禮官爲死者議定諡號,或提供史官採擇立傳的。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8.碑誌類:
碑銘包括刻文、墓碑、墓表
墓誌銘:
後來又稱爲埋銘、壙銘、壙誌等。
9.雜記類:
除傳狀、碑誌以外的一切記敘文
①山川景物人事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酈道元《水經注》
②筆記文
A.歷時掌故B.逸聞軼事
C.文藝隨筆D.人物短論
E.科學小品F.文學考證
G.志怪雜錄H.讀書筆記
劉義慶《世說新語》顧炎武《日知錄》
10.箴銘類:
用於規誡的文章,大多是用來誡勉自己的。
劉禹錫《陋室銘》
11.頌贊類:
一般是對別人的歌頌和讚揚
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12.詞賦類:
含辭、賦
楚辭、漢賦
13.哀祭類(哀辭、祭文、誄)
哀辭、祭文都是哀弔死者的文章,祭文是設祭時拿來宣讀的,哀辭不讀。
誄就內容來說,是在碑誌與哀辭之間。
顔延年作《陶征士誄》》
五、古书注解(重点掌握《诗经》的古注和古书注解的术语)
1.诗经的注解
①毛亨的傳(不提示)
②鄭玄的箋(箋云……)
③陸德明《經典釋文》中的注音(前有一“〇”區別)
④穎達的疏([疏])(a.先疏正文;
b.再疏毛傳;
c.後疏鄭箋
2.术语
①曰、爲、謂之(叫做)
位置:
被釋的詞放在後面
作用:
不僅用來釋義,並且用來分別同義詞或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往往兩個並列使用。
鄭玄注:
“同門曰朋,同志曰友。
”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
②謂(是說,是指)
被釋的詞放在前面。
往往是以具體釋抽象,一般釋特殊。
《離騷》:
“恐美人之遲暮。
”王逸注:
“美人謂懷王也。
③貌(……的樣子)
位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
作用:
被釋的詞往往是表示某種狀態的形容詞或副詞。
《論語》:
“夫子莞爾而笑。
”何晏注:
“莞爾,小笑貌。
④犹(等于说)
釋者與被釋者往往就是同義或近義的關係。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
毛傳:
“側,猶崖也。
⑤之言、之爲言
表示“聲訓”,除了釋義外,釋者和被釋者之間有時是同音關係,有時是雙聲疊韻關係。
A,B也。
B與A必須聲音相同或相近。
(相近,指聲母相同,韻部相近或韻母相同,聲母相近)
《爾雅》:
“鬼之言歸也。
”桌之言卓也,椅之言倚也。
梳之言疏也,篦之言密也。
⑥讀爲、讀曰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鄭箋:
⑦读若,读如
一般用來注音
《毛詩》鄭箋:
“邪讀如徐。
⑧如字:
對多音字讀本字之音。
⑨破读(又名“读破”)
與“如字”相對應,读其它音。
如字爲wá
ng
王
破讀爲wà
⑩衍文、脫文
衍文:
多出來的文字脫文:
殘缺的文字
六、古代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
用同音字来注音(例:
根,音跟、官:
音管阳平)
2.譬况法:
读若,读如(例:
xx读若/如xx)用读音相近的字注音
3.反切法:
两个字注一个字的读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取第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
好—呼抱切)
七、诗律(要求:
①逐字标出平仄,标于字的上面②标基本句式,根据第二个字和会后一个字判断,用代号甲乙丙丁标在平仄的前面③画圈,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在可平可仄且作者弄错的地方画圈④若有拗救,则用相关符号表示出)
(一)平仄
1.平仄的聲調是指古代漢語的四聲:
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2.分辨古四聲
①根據古四聲與普通話四聲的對應關係
阴平、阳平平
上声、去声仄
規律:
凡是普通話中聲母爲b,d,g,j,z,zh的,聲調爲陽平的字,一律爲古入聲。
(占古入聲派入平聲字的60%)
②根據粵語方言
粵語調值屬於以下三類的,則爲入聲字:
①覺、學(收-k)
②發、達、括、薩(收-t)
③緝、合、洽(-p)
3.律詩平仄規律
①詩歌講究節奏。
一般兩個字爲一節奏,最後一字一節奏。
×
×
/×
,×
。
②詩歌講究抑揚頓挫。
詩歌的抑揚頓挫按“平平”、“仄仄”爲單位,相見出現,以求其抑揚之美。
平平仄仄平平仄(七言律詩)
4.平仄基本句式
取名:
看第二個字和最後一個字:
起×
收式,並且有代號:
甲、乙、丙、丁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
五言基本句式把七言第一個節奏的兩個字砍去:
甲: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丁: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5.四種基本格式
①七言的基本句式:
甲式开头: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乙式开头:
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丙式开头:
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丁式开头: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②絕句的基本格式:
甲→乙→丙→丁
乙→丁→甲→乙
丙→丁→甲→乙
丁→乙→丙→丁
(二)分析律詩平仄格式的步驟:
①標平仄
②標基本句式,用代號,標於平仄前。
靠第二個字,最後一個字來確定句式。
③畫圈
一三五不論,平仄錯了不要緊,圈一圈就可以了;
二四六分明,平仄相間要記清
(三)正確理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問題
①律詩講究拗救。
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字,這就是拗了。
②在對句或本句適當的位置上把該用仄聲的字改成爲平聲字,這就是救了。
A.甲乙出對時,甲式五、六拗,乙式老五救。
(甲、乙是同一联时,甲式第五、六字该用平却用了仄,乙式的第五个字来救
平平仄仄
仄
乙:
仄仄平平平仄平
※
B.乙式犯孤平,本句老五救。
(在乙式中,第三個字如果變平爲仄,在這個句子中,除開最後一個字的平聲,就只剩下一個平聲,這種情況叫犯孤平。
犯孤平必須救。
)
注:
孤平只管乙式的第三、第四、第七個字,不管其它字。
即第一個仄可變爲平。
仄
平平仄平
∆※
C.丙式六救五,丁式忌三平。
仄仄平平
平仄
平
平平
绝不能为平
八、古书句读和古文标点
(一)句读与标点
1.句,句義已完爲句,在這個字的右下角加上一個點或一個小圓圈。
讀,句義未完爲讀。
古人在此字之後(之下)居中加上一個點。
句與讀合稱句讀。
2.句讀與標點的聯繫與區別:
句讀僅弄清句子的起止和停頓,比標點簡單。
標點要在此基礎上,根據句子語氣的不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二)古書標點致誤的原因
①不明詞義,不通文理
1.意義不明
②缺乏古代文化知識,不知出典。
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正)
彗星復見西方。
十六日,夏太后死。
(誤)
古时计日用天干地支,不用数字,“数字+日”表示经过了多少天
2.語法方面
3.音韻方面
(三)古书标点的步骤与方法
1.首先將要標點的文章看2至3遍,看過之後應辨清文體。
2.結合內容和形式來標點
①根據內容來標點要求:
句子講得通,內容符合情理
②同時藉助形式來標點
a.藉助經常出現在句首、句尾的虛詞和實詞來標點。
句首語氣詞——夫:
發語詞,前爲句
句首副詞——今、蓋、初
句首複合虛詞——今夫、若夫、今也、今者、昔者、且夫、至若、至於、故夫、縱然
句首關聯詞——與(其)……;
不如……與其……;
孰若……;
……,而況……
句尾語氣詞——A.也、者(表陈述、判断、肯定的语气,用逗号或句号
B.已、焉、矣、耳(陈述语气,用句号)
C.哉(感叹语气,用!
D.耶(邪)、乎、欤(与)(疑问,用?
句尾語氣詞連用——而已矣+句號/而已(矣)乎+問號/而已(矣)哉+嘆號/
而已(矣)+句號/矣乎+問號/矣哉+嘆號。
虛詞“之”——A.做代詞用,一般做句子的賓語,賓語之後往往有逗號或句號。
B.做助詞用:
a.定語標誌b.取消句子獨立性c.提賓標誌這些“之”字句句尾常用逗號或句號。
對話標誌“曰”——“曰”後加冒號,話的內容用引號。
介詞、連詞——虛詞“以、於、爲、而、則”之後不可斷句,前面一般也不斷句。
b.藉助對偶、排比的形式來標點
对偶:
当对偶中的每句各为两个小分句构成,则两个小分句之间用分号隔开,大句用逗号分开
排比:
三個單句(,,。
)單句中有小句(;
,;
。
)
c.藉助總與分,分與總的形式來標點
先總後分:
至聖之道有五:
一曰…;
二曰…;
三曰…;
四曰…;
五曰…。
分與總:
……。
此四者,……者也。
d.藉助韻字:
押韻之字,後要標點。
③分析語法,幫助斷句:
分析主謂賓及其它成份。
3.採取先易後難,逐步縮小範圍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