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docx
- 文档编号:1936011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53KB
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docx
《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从多元视角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带,曾是东西方重要的商贸中转站。
当古丝绸之路的光环渐渐褪去,“中亚”的名字似乎也要在人们心目中缓缓沉寂,然而,十年前的“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五年前的上合组织正式成立,以及前不久上合组织峰会的成功召开再次将世人的目光集中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摆脱了些许不和谐因素之后,中亚地区日渐成为新一轮国际关系和经贸研究的焦点。
为了使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更多地了解中亚,本刊特邀国内部分专家,组织了以“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为主题的沙龙活动。
受邀嘉宾:
夏义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许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
赵昌会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管理部
张宁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助理
研究员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
中亚五国(哈、土、乌、吉、塔)的经济体制改革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开始了。
五国独立后,根据本国情况先后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目标。
现在五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如何?
夏义善:
这五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
由于前苏联在机械、纺织、化工、能源、交通、电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领域作了较大投入,中亚各国在农、工、商各方面曾有过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相互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各国都作为苏联整个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存在。
苏联解体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崩溃,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民族危机时有发生,恐怖主义势力膨胀,中亚各国经济纷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面对这种局面,中亚国家纷纷进行私有化改革,在调整内部经济结构的同时,注意调整与周边国家及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
自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上合组织成立是各国经济的恢复时期,2001年以后各国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经济水平,并且继续发展。
这种恢复和发展都受到国内经济和政局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其中资源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如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凭借不断高涨的油价很快跃升为中亚五国经济的头雁;像土库曼斯坦是相对中立的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又有天然气资源,整体经济实力排在哈萨克斯坦之后。
我认为中亚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将继续发展,主要基于四个原因:
一是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四个中亚国家都加入了欧亚经济共同体(EEC)和上合组织,这两个组织对它们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很大,有利于保持中亚地区的平稳发展;二是这几个国家都推行独立自主的均衡外交,不仅面向俄罗斯,也面向中国和其他国家;三是美国现在致力于维持中亚现状,不再强制推行以建立“美式民主”为目标的中亚政策;四是受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影响,中亚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发展经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之,中亚各国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自身的地缘优势、政治经济政策,还有俄罗斯、中国以及西方世界的影响。
孙壮志:
中亚国家目前经济都处于上升阶段,GDP连年增长,但经济差距明显拉大,其中哈萨克斯坦经济状况最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其他国家经济相比之下还比较困难,尚未真正走出低谷。
中亚国家自1991年独立至今,只有短短15年时间,1992年到1995年因为苏联时期的经济体系瓦解、走向市场经济过急过猛,遭受了严重的经济下滑;1996年以后开始恢复性增长,但1998年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又有所衰退;2000年以后进入了较快的增长时期,有的国家甚至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亚的经济发展往往不取决于市场规律或经济体制本身,而是受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形势左右,中亚国家生产的资源和原料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很大。
目前中亚国家的总体经济特点是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经济结构过于偏重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加工能力不足,灰色经济比例偏高,经济发展波动较大。
许涛:
中亚国家经济体差异很大,且还有逐渐拉大趋势。
前苏联时期,各国面临的情况都一样,差异并不很明显。
苏联解体后,由于各国内外政策不同,继承和占有的资源也不一样,产生的后果也不同。
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在各国内部也很明显。
我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哈萨克斯坦凭借丰富的石油储量,现在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但是靠石油富起来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百姓的生活还很困难,购买力还很弱。
哈萨克斯坦农村与农村之间的经济流通能力很弱,而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几乎是脱节的。
赵昌会:
中亚五国都是正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15年前,它们从苏联独立出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到2006年,中亚五国全都进入了稳定的增长期。
但“中亚五国”一词远不能概述它们的整体经济情况,因为各国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重要差别。
它们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自然资源和开放程度迥然不同。
就经济规模、人均产值、增长率和消费价格四种基本指标而言,哈萨克斯坦一路领先。
2005年底,在今原苏联和东欧地区27国中,哈萨克斯坦的GDP为561亿美元,排名第7,仅次于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GDP分别为107亿和64亿美元,分别名列第18和第21位,;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排名第26、27位,分别是24亿和23亿美元。
记者:
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市场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很快。
中国企业在中亚市场的整体投资情况如何?
双方的经贸前景如何?
孙壮志:
油气开发是中国对中亚投资增长最快、最有前景的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现资源紧张甚至短缺的现象,而中亚国家恰恰是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以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除能源领域外,双方的经贸合作还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造纸、火柴、服装厂等。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进军中亚市场,在化工、通讯、建筑、机电等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发展很快。
应该说,中国和中亚各国在贸易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相互的需求也很强烈,中亚进入国际市场离不开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亚国家欢迎外资进入它的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发展技术含量高、有竞争力的产业,而且还制定了税收上的相关优惠措施。
随着中亚各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双方在交通、技术、服务等领域合作增多,双方的经贸合作还会大幅度上升。
许涛:
中国企业在中亚逐渐打开市场,这是双方发展的需要,但对中国来说,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早些时候,中亚地区及俄罗斯部分地区的市场几乎都被中国商品占领了,中国商品价格低廉,很受当地百姓欢迎。
哈萨克斯坦由于地处中亚腹地,是中国和中亚各国贸易的集散地和中转站,阿拉木图的几个大市场里所卖的服装、鞋帽几乎都是中国生产的。
但由于一些中国商人追逐既得利益,制假造假,中国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现在,随着两国贸易的深入及政府层面的积极举措,中亚人民对中国商品、对中国人的态度已有了很大转变。
但这期间我们走了太多的弯路,我们的企业和商人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当然,这种对中国商品认知度的逐步提升有助于巩固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为中国企业打开中亚市场提供便利。
记者: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瓶颈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
我们应如何加强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
夏义善:
我们与中亚的能源合作起步较晚。
2000年以前,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介入中亚的能源市场,即使介入,规模也很小。
上合组织成立后,我们在能源方面的合作逐渐多了起来。
据统计,我们在中亚能源方面的投资金额累计是70亿美元,大部分是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合作。
我们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与在非洲地区有很大不同。
在中亚,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购买当地石油公司的股份,经营的利润按持股比例分成,以后再慢慢退出经营。
应该说,我国能源企业目前在中亚发展得很好,除了中国政治稳定、企业经营策略得当之外,当初修建的石油运输管线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些石油管线运输能力很强,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开展合作。
许涛:
应该说,中国的石油企业在中亚大有可为,不仅是在哈萨克斯坦,还有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像中石油先是凭借技术优势在中亚市场从事废井再生经营,取得利润后又逐步参与并购当地石油企业。
中国和中亚的石油合作源自双向的需求。
不仅是中国需要中亚的能源,中亚国家也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因素在中亚的经济战略和安全战略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建立在这种双向需求之上的能源合作关系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双方之间的能源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更符合双方的政治利益,是政治上互信的重要体现。
记者: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在亚洲地区,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都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为巩固地区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如何看待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许涛: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必然涉及多方的利益,这是很复杂的过程。
为避免其他国家的戒备和防范,我们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包括与俄罗斯的合作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稳扎稳打的方针。
像我们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哈方是有需求的,但需求不是在用油方面,而是如何将开采出来的油卖出去,我们就应该顺应这种需求,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还有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我们可以以制定一种灵活的价格机制为契机,加强与土在这方面的合作。
上合组织内部的合作也是这样,我们开展务实合作应该脚踏实地,遵循水到渠成的原则。
赵昌会:
众所周知,中亚各国、俄中自身、上合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尤其是发展阶段和经济政策上存在着深刻差异。
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不仅仅依赖各国市场化的程度,还依赖诸多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
在政策和实践上,切记经济融合是一个长期合作和自然过渡的过程,所以必须放宽视野,循序渐进。
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后患无穷。
张宁:
苏联解体后,割断旧有的经济联系让中亚国家遭受严重打击,经济下滑,经艰难调整后才得以逐步回升。
中亚国家普遍感受到区域一体化对它们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来它们都是内陆国家,只有与周边国家合作才能获得通常的出海通道,加强与世界经济的沟通。
二来苏联时期建立的基础设施、历史、人文等促进经济发展的链条不是人为可以割断的,只有建立或加入区域合作组织才能获得规模效应,促进自身发展。
经验表明,发展区域一体化需要主导国家提供合理的发展模式并配以相应的资金支持,在这方面俄罗斯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虽然中亚国家参加的一体化机制很多,但真正目标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甚至经济共同体的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国家参与的欧亚经济共同体,他们现在正在为建立内部的关税同盟而努力。
其他区域组织,包括上合组织,只是把自由贸易区当作未来的目标,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上日程。
夏义善:
随着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其今后的定位会有所变化。
上合组织刚刚建立时,是安全和经济的组织,用“两条腿”走路。
现在是安全、经济、能源“三条腿”走路。
我们都知道,腿越多,走得越稳,所以,上合组织今后发展会越来越稳定。
这个组织原来是安全放在第一位,现在经济的纽带日益牢固,更加具有凝聚力。
特别是随着该地区政治局势的稳定,经济方面的联系会越来越强,上合组织将来也许会成为很强大的经济合作组织。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推测。
现在有些国家认为上合组织会发展成为更为强大、更为完备的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等各方面合作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的组织。
现在,世界有320多个大小不同的经济组织,每个组织都有其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我想今后的世界可能会变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世界,这三足分别是欧盟组织、美洲经济一体化组织和欧亚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亚大陆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其内部像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都发展很快,而且也具有很大潜力。
如果上合组织可以吸纳这些国家,那么也许经过30年到50年的时间,上合组织就可以成为三足中的一足了。
现在看来,上合组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亚各国,如果没有中亚各国的繁荣与稳定,上合组织或者以后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就不会发展。
现在的紧要任务是如何带动中亚经济大踏步前进。
这样看来,上合组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本文刊载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2006年第4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元 视角 看中 区域经济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