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35459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15KB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部分实践与探索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对美术资源的调查和整理
课程资源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
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而作为美术教师则要努力调查和整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题并融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形态丰富、性质各异,所以为了便于掌握和利用,我们主要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1、整合人文资源
美术课程的人文资源包括:
美术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少先队组织、校园环境风格、校风校纪等非物质性资源,这些是美术教育实施的软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及对现有人文资源的利用水平对美术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反人文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图书馆、图片是资源,更要看到人,人是美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教师本人。
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当地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
在对众多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主体和“凝结核”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美术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2、开发活动资源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3、整合学科资源
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
这些学科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资源组合运用,包括音乐、常识、语文、体育等学科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4、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
综合探索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
教师自己则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
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校外美术资源的整合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称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使得我们把更多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纳入美术教学系统成为可能,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或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社区美术课程资源
社区美术课程资源:
指学校所处的社区内可供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
教师要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文化资源。
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和家长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从而使美术教学紧密地联系当地的实际。
一般说,调查美术资源可分为三个部分:
“物质”与“场所”资源——有自然景观、物产、寺庙、公园、游乐场等;
“动态”资源——生活特色、庆典、民俗活动等;
“人物”资源——当地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或其他名人等。
调查可以用文字、摄影、摄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3、自然美术课程资源
自然美术课程资源:
指自然界中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各种因素。
这些可以为美术的写生、采风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
山区的竹林、水畔的大树、笔直的大路、河边的鹅卵石等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因此,自然界中有着大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研究、取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大大拓展美术实践活动的空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校外资源在与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与校内资源及教科书等国家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师在对这些资源调查后要进行整理、研究、取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作好准备。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趣味性,不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上都应有所创新,形式应更丰富多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化往往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美术活动有浓厚兴趣,中年级则开始思维的分化,对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发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如低年级可多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高年级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耳闻目睹,往往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像我市的一些广场、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使美术课走出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美术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写生、参观、讨论等形式,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教师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我国和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网络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资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美术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资源,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的还涉及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
这就正好说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性。
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一)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这些资源的利用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的新编
教材的新编是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如《家乡特产包装设计》《艺术节节设计》《廿八都建筑考察》《江郎山辅助风景设计》《江山古道文化》《树种草籽贴画》《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等。
案例1:
家乡特产包装设计(五年级)
设计理念:
我市有许多地方特产、特别是蜂产品、猕猴桃、江山白鹅、白菇等,这些特产学生们都有所了解,比较熟悉,对家乡特产进行包装设计,不仅是对第十册第三课《圆柱体、立方体透视现象》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同进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简单的设计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宣传家乡、改造家乡、服务社会。
活动过程: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江山特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特产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种养规模、销售状况等,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店、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产品包装设计的知识。
课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调查结果,增加并完善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几件包装设计作品,让学生运用有关设计知识欣赏并讨论作品的优缺点,并请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接下去请各同学或单独或二人合作自选一样特产进行设计,并写出设计意图,教师巡视指导。
课后举行家乡特产包装设计展览,并由同学投票评出“最佳设计”、“最具创意设计”等奖项。
案例反思:
特产是每个地方的特色、把地方特色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
同时这样的活动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设计水平,同时也是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案例2:
春游写生(3—6年级)4个半小时
春、秋游是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活动。
学生们的兴趣很高,活动的内容无非是走到目的地后,大家坐在一起吃东西,吃完后到处玩,到中午时家长接送回家。
我校美术组在得到学校支持后,举行了“游春、看春、画春”活动。
鼓励、指导学生们到各春游点去写生,把画和玩相结合。
游前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请同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风景写生作品(有线描、水粉、有大师作品、也有同年龄段学生的作品)。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生与想象画、设计、创作作品的异同,并适当渗透写生中取景、构图、作画步骤、光色效果的表现等知识和技法,以避免学生到目的地后无从下笔。
游中同学较分散,教师则加强巡视,对写生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示范。
游后教师组织同学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以提高学生的写生水平。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学生写生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学校常规活动同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画,在玩中学。
孩子们感到有乐趣,而且贴近生活、接近自然的写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生习惯,有的同学到哪里玩也会带一支笔几张纸,画上几笔,同学们更爱画画了。
但因参与面较广,教师在自己指导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几个水平较好的同学充当助手,让他们互相切磋、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看出:
美术校本课程的新编在与本地资源、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等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是对教科书等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的补充。
同学们感到新鲜、开心,学得主动,自然学习的效果也就好了。
2、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材的改编
美术教材的改编:
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己有的教材作局部的内容修改充实或结构调整。
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课本上的图片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一些时间,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知识、音乐、影片等,对原有内容进行充实,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3:
昆虫世界(一年级)
一年级第二册《昆虫世界》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及一些昆虫画作品,运用似人化的手法描绘昆虫的几种有趣的动态,启发并引导学生从画昆虫开始,去探索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奥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学生们知道的昆虫并不多,而且形象也较模糊。
另外,课本上提供的昆虫图片和作品也相当有限,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了解昆虫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搜集昆虫图片并观察一种昆虫。
同时教师通过上网(北京昆虫网等)搜集到有关昆虫的图片,知识、生活录像、儿童画的昆虫作品,并到仪器室借到了昆虫标本。
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欣赏、观看,学生们从来没看过这么有趣的图片,感到很新鲜,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畅游在昆虫世界中,对昆虫有了系统的了解,画出来的画也就更具有特色和富有个性,从而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案例4:
家乡的桥(三年级)(作品见附页3)
研究的背景
桥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作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赋予了桥梁不同的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陆续建造了彩虹桥、北关桥,在建迎宾大桥,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大桥成为了江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为此,同学们对家乡的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桥也是学生写生、摄影非常好的对象。
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江城有许多桥,你知道哪一些?
你都游览过吗?
2、桥不仅是一种交通设施,同时也是我们进行考察研究、设计、写生的好去处。
3、提出研究课题,初步指导考察方法,教给摄影、写生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
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1、查阅资料:
去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站查找桥的有关资料,了解生活和桥的关系、文化与桥的关系,家乡建设与桥的关系。
2、社会调查:
可以向民间老人、桥梁设计师调查桥的设计理念、桥的民间传说等。
3、实地观察:
桥的外观、桥的流量、实地写生、拍摄
4、设计大桥:
学生做小小设计师,根据获得的知识设计一座大桥。
在观察活动阶段,教师要分好小队,让学生带上必要的工具(笔、纸、相机等)利用双休日与老师或家长一同考察研究。
第三阶段:
整理资料、交流讨论、成果展示
1、整理分析:
同学们自己把近阶段通过考察研究,查阅资料所得到的信息在小队内进行整理、分析。
2、研讨、交流:
怎样设计出一座美观实用的大桥(形状、色彩、材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3、考察研究成果汇报展览(照片、资料、写生稿、美术日记、桥的设计稿等)桥的制作模型布置于班级或学校宣传窗。
4、教师总结,提出建议
把本地的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育中,通过人人参与,亲身去体验、观察、调查、整理、写生、摄影、设计,让每个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培养了美术审美和设计能力,同时激起了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并为今后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生活中求难质疑、探究,勤于求知的心理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5:
小运动员(第八册)
在教学小运动员一课时,教师收集了部分素材作为教材的补充:
1、数码相机拍下了本班学生课间活动的部分情景;
2、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比赛瞬间照片;
3、我国健儿(占旭刚、刘翔、姚明等)在国际大赛上的英姿;
4、用Flash软件制作的伴着国歌声各运动员的比赛集锦动画。
这些来自他们的生活,他们所熟悉的材料的运用,使本课教学资源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拓展,学生不仅较好的完成了创作,同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原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或课外、利用网络、通过教师或其他途径,搜集了大量素材,把这些素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部分,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这些素材是同学们感到新鲜的,而又与他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美就在身边,美术能为人类服务;
同时培养了他们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对于美术教师,教材的改编充实是每节课的事,因为我们总是要让学生了解的更多,而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或设计,与之相关的人文、地域、政治、地理等知识也对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整合学科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1、利用学科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把这些课程中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的整合最多(听音乐画线条、用音乐渲染气氛),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则通过画插图、美术日记的形式实现。
另外科学、体育(体育动作写生)等资源都可以和美术教学结合运用,这些资源的利用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有的学科则借助美术的手段来更好地实施教学,如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另外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
教师自己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
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学习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的学生作品交流。
2、增加临摹教学补充校本课程。
临摹能使学生更快地找到进入绘画的钥匙,从而发现艺术的规律,增强学习的信心。
临摹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丰富,要把握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临摹内容和方法,中高年级一般可选择线描作品,特别是卡通画作品进行临摹。
可采用“实临”“意临”“创临”三种形式。
实临,即写实性临摹,要求比例、人物造型、线条处理等尽可能和原作相同,从中学习造型方法。
意临,即写意性临摹,不求与原作绝对一致,但要体现个人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把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融于作品之中。
创临,即写意性临摹,对原作借题发挥,改头换面,任意处理或加工,充分展示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性,另外还可选择国内外大师作品,如选择野兽派、抽象派、印象派进行临摹。
3、利用废旧材料组合开发校本课程。
将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启发学生用这些材料组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这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是有益的。
“创造原理,最终是信息的截断和再结合,把集中起来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事物或方法”。
学生在将旧东西组合成新的视觉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必然要大胆设想,通过其双手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
(三)借助活动载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化妆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另外可以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浓郁的美术特色的景点和校园文化。
如给学生搭建“卵石铺绘画”、“墙面彩画”、各班“我们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校园风景树造型”、“草坪的色彩搭配”等园艺设计平台,让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参与设计建设,最终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成为学生感受文化品位和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第三部分效果与结论
一、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发展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同时又是他们所熟悉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又促进了对美术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习。
2、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规定课程更加丰富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使他们在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获得为社会需求而学习的策略。
3、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要分析研究,并按照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和补充。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习网络知识、学习有关的人文地理等其它知识,从而改变美术教师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了知识面。
4、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创作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有绘画、手工、泥塑等,形式内容丰富,而由其为内容的“绘画天地”、“楼道画廊”、“美术宣传橱窗”无不透出浓浓的乡土和生活气息,构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教师要理解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
使学生喜闻乐见、身边熟悉的事物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要根据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原则,经过挖掘、整理、筛选、分类、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同时教师必须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利用这些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把课程资源合理、有机地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
4、要取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校本 课程 开发 实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