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图解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35184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21KB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经络图解说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三、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
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长的经脉。
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
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
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
发声无力,发音模糊。
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有喜吃甜食的倾向。
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
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
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
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
脚部觉得虚弱、麻痹。
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着的改善。
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
详细情形请参阅图解。
四、脾经(足太阴脾经)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
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
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
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
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
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
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
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
因为经常失眠,故身体感觉不适,不活跃。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
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列举如下:
胸、腹部分有大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大横、腹结等。
下肢部份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等。
五、心经(手少阴心经) 心脏在中医医学中是属于五脏之一:
位于肺之下,横隔膜之上,状如莲花一般,且附着于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
和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心脏机能大致相同,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
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假使有任何损害的话,机能便会降低或亢进,并呈现出各种不适的症状,如眼睛带黄并有充血的迹象。
喉咙痛。
由手臂开始,经肘部到手掌、小指为止。
有疼痛、冰冷及麻痹的感觉。
或者是相反地有热感。
脸部发烧,有如上火一般。
讲话的声音明朗,比较喜欢说话、笑。
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时也会感情用事。
食物则偏好辣味,但体力却不太好。
可以在位于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处压看看,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
心经的穴位包括有极泉、青云、少海、灵道、进里、阴刹、神门、少府、少卫等九个穴位。
心经发生异常时,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此时请刺激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能减轻了。
六、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
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
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
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
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
小肠经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肠经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如眼睛带黄。
耳朵重听。
脸颊、喉咙肿痛。
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
头重、头痛的感觉。
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肠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
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肠经上的穴道,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
小肠经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
七、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
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
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
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
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
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
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
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
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
容易疲劳,精神欠佳。
食物方面偏爱咸食。
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
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八、肾经(足少阴肾经)肾脏依现代医学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调节,并具有将体内多余水份和代谢废物由膀胱排出体外的功能;
但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肾脏包含着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殖力的源泉。
因此,和现代医学中的副肾机能很相近。
副肾是小型的内分泌器官,是控制人体内脏机能的重要组织。
因为其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机能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引发各种不适的症状。
如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
口干舌燥,喉咙重痛。
站起身时头晕、食欲减退,特别是心窝处有无力感。
下痢、容易疲劳。
背、脚内侧冰冷,脚底、脚尖发热,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
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肾是健康、生命之源,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衰弱。
若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肾经上的穴位,以谋求症状的改善。
肾经共有二十七个穴位,请参阅图解。
九、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
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
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
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
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
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
如脸部上火、发红。
心悸、目黄。
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
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
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
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
心包经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十、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
中医医学则言:
[司掌后天元气之源]。
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
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又,中焦部份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
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个。
十一、胆经(足少阳胆经) [肝胆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也透露出肝、胆同一体的深厚关系,而胆其实更居于辅助肝机能的重要地位。
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胆经发生异常时,会出现眼睛带青、缺少活力、手腕、脚踝莫名的疼痛等症状。
食物方面比较偏好油腻的食品。
感情虽容易兴奋,却比较有耐心,做任何事能长期持续。
容易头痛,并有沿着经脉出现侧头部至脖子、腋下至侧腹、足外侧等部位疼痛有症状。
脸部皮肤没有光泽,缺乏元气。
怀疑胆经有异常时,可以压迫胸部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胆俞穴,若出现僵硬、疼痛感,就可以断定胆经确实有异常。
胆经的穴道分布于头部、脸、身体侧部、下腹侧部等,因此,头部和侧部是呈现症状的主要地带。
胆经发生异常时,会对肝经有不良的影响,故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时,请早期治疗胆经的穴位,以便谋求症状的改善。
属于胆经的穴位有四十三个。
十二、肝经(足厥阴肝经)肝脏经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并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
然而,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
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
将军率领着抵御外敌的军队,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
肝经发生异常时,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如:
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
下痢。
阴部痛、腰痛。
脚的第三、指痛。
焦燥、缺乏决断力。
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
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过肝、胆等内脏。
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
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
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
十三、督脉以上介绍从肺经开始至肝经为止的十二经脉,除此之外,还有称为奇经的经脉,它是连接十二经脉的经脉。
奇经不仅将十二经脉连接起来,且有调节能量,使其流通顺畅的功能。
奇经八脉中,最主要有从人体前头部至臀部,贯穿前身的任脉,和从后头部至臀部,贯穿后身的督脉两条经脉。
督脉是运行人体后部的脉,取其在后面监督的意思。
从头部往背部正中线纵行。
通达牙齿、鼻、脊椎、肛门、性器等部位,只要督脉一发生异常,身体各部位就会有症状产生。
从下腹至心窝有疼痛感。
痔疮、夜尿症、不孕症等也与此有关。
发生此类疾病或症状时,请利用督脉的穴位加以治疗,必能减轻疾病的症状。
对患有变形性脊椎症的患者而言,督脉的穴位具有很好的疗效。
特别头部的疾病,督脉的穴位实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督脉的穴位共有二十七个,请参阅图解。
十四、任脉任脉是位于身体前面纵走的经脉。
取其身体前面任你医疗的意思。
脸—前颈—胸—腹,如此运行,并以耻内为终点站。
又,中医医学的古籍中有[任为妊也]此话,足见任脉和妊娠的关系亦非常密切。
因此,常用以治疗女性身体方面的疾患。
由会阴部的会阴穴开始,往上经曲骨、中极、中脘、鸠尾、膻中等穴位,最后以下巴的承桨穴为终点。
会阴、曲骨、中极穴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具有疗效。
如不孕症、生理痛、肠内胀气等,或对男性的前列腺肥大的患者,都能改善其症状。
此外,任脉的穴位更具有调节全身机能的重要功能。
任脉的二十四穴都非常重要,最好能默记下来,以便临时要用时能派上用场。
以下列举任脉二十四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等。
人体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
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
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三、冲脉循行图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
上行支:
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
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下行支:
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
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
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
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
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
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
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
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
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带脉循行图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
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五、阴跷脉循行图
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六、阳跷脉循行图
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
七、阴维脉循行图
阴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
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八、阳维脉循行图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维系阳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经络 图解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