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人类起源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doc
- 文档编号:1934543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6.61KB
论现代人类起源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doc
《论现代人类起源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人类起源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引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及各种外史等书籍涌入我国,使我们更多、更深地了解了外部世界、了解了外部世界的历史观、文明观、及人类起源等种种学说。
笔者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外部世界未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黄河河谷与黄土高原,以及由此产生的黄河文明。
我们也未能就黄河文明与外部世界进行深入、广泛地交流与研究,等等原因导致了外国学者撰写的史书忽视或遗漏了人类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部分,造成全球历史文明观的片面性、人类历史的失实性、人类起源的多样性。
现在,外国史书,特别是西方的人类起源论、文明观、传播观已作为大学教材以全球史的面目出现在我国,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而我们的史书,除采用传统的理论与观点外,更多地是照搬外史观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全新的、科学的、站在全球高度的人类起源论,人类文明起源及传播观。
因而没有各种文明参与讨论的史书,是不准确的史书。
每种文明都是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而黄河文明的古老性、连续性、广泛性且黄种人占全人类的大多数,足以说明黄河文明的重要性,但我们的史书一直沿用外国人的观点。
如达尔文的人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观点,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而我们没有全新的理念推证人类进化,我们也很少怀疑人类的直系先祖是古猿。
古猿真是人的直系先祖吗?
现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编著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定论全人类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人创造的两河文明。
人类文明由此向全球四面八方传播。
现斯氏的史书已作为中国大学的教材,我们能相信这种文明起源与传播观吗?
人类文明之火真的就是苏美尔人点燃的吗?
其文明何以产生?
苏美尔人从何而来,又到何方去?
没有答案。
如今,全球范围内又提出现代人类起源地在东非,这种以化古或基因的推证观点正确吗?
古人类历史以新旧石器和铜器为标准划分科学吗?
而上述这一切,很难听到黄种人的声音,很少有黄河文明的参与,没有全人类大多数人及黄河文明为依据,现编的史书科学吗?
客观、公正吗?
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中外一切考古发现及现有的一切科学知识,深入研究人类历史,论证人类起源。
二、现人类起源学说不足之处与起源地必具条件
人类起源有二层含义。
一个是人类的起源,指的是从古猿怎么演变成人或者是人是何种动物演变而成的问题。
是从猿到人或猿是否是人的先祖之问题,这在时间上要久远的多。
另一个是现代人的起源,指的是现地球上黄、白、黑、棕四色种人是何处、如何起源的。
也就是说早期人类是如何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
这一段虽是整个人类进化中离现代最近的、局部的一个阶段,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只有弄清现代人类的起源才有利于弄清整个人类的起源,因此,应首先论证现代人的起源,然后再推证人类的起源。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二种理论。
一种是“同源论”,另一种是“多源论”。
同源论认为现代各色人种均为同一先祖,是人类早期智人,从某一地区起源,渐渐渗入世界各地。
多源论认为现黄、白、黑、棕四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变而来的。
持同源论观点的学者根据古化石及人类基因推测,现人类起源于东非,但各自理据不足。
如考古发现的化石中缺少古猿与南猿之间400万年化石证据及南猿与猿人之间20万年化石证据。
因而无法证明达尔文提出的人是由古猿——南猿——猿人——人类的演变过程,即证据链缺少关键必要的环节。
用片面的、单一的某地区化石的古老性寻找人类起源地,违背了人类是迁徙动物,有四处游走之规律,因而让人难以信服。
另外,一旦证实人非猿而变,那么再多的古猿化石就不再是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再多的古猿化石若非现代人的直系先祖化石,也就不能做为现代人类起源的证据,所以,用化石推断人类起源是片面的,由于用古猿化石推证前提的不确定性,一些推论往往是徒劳的。
因而化石可做为人类起源的证据之一,而非唯一。
用基因推测人类起源,亦可做为证据之一,但不能是唯一。
因为同一先祖,其后代在若干万年后不同分支在同一时期内的遗传基因差异甚大,进化慢的(即生育繁衍周期长的)其基因虽更相似先祖,但环境产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更不能以现存的进化慢的基因视为各色人种共同先祖的基因,也不能将进化慢的地区定为人类起源地。
再说进化慢的人类也存在着迁移规律。
按哺乳动物迁徙规律,常常是最落后的类型被排斥散布在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或附近继续发展。
基因判断法与此规律相悖,因而其推证也难让人信服。
多源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同类同宗的规律,只要是同类,归根结缔是同一先祖,四色人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推证都是人类,是一类必定是同一源头,差异只是进化的结果,其本质是一样的。
基于人类同源论,四色人种先祖在全球范围内,应曾有一个生存发展,生育繁衍后代的共同区域。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人类的发源地——人类最古最大最好的家。
三者缺一不可,比如,石器时代人类几百人或上千人群,彼此在相距较远的热带或温带草原、河边,狩猎、游牧游走不定,人类文明难以产生。
即使有一处可容纳近百人的人类曾经生活过的自然山洞,后来种种原因被废弃,即使考古年代十分遥远(如上百万年),仍不能视为人类的起源地。
人类起源地必须同时符合最大、最好、最古并具有产生人类早期文明的物质环境,且要有相关的综合证据佐证此区域为人类文明源头(人工取火与铜器的产生地),同时这个区域必须具备家的特性,即有人类不断繁殖物质条件。
源地的人口在石器时代至少保证在三百万左右。
最古时间应定在新旧石器时代即20万年前后。
最大面积应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且周边生态环境、交通条件较好。
最好应定为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可产生文明、传播文明的优良的地理、气候条件,且此区域一直是人类居住地,文明的产生地,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中途成为荒漠、荒原的、或文明从未产生、或很迟产生,或外来传播产生、或中途中断的等。
都难以认定是人类地起源地或人类文明的源头。
三、划分新旧石器人类历史还应参考的几个标准:
划分人类历史以石器为标准是最次、最小、最片面的标准。
即是以考古发现的石器为标准,而考古未被发现的木器、土窑洞等,这些远古时代的确存在,现无论从各方面推证是客观事实的,却视而不见。
这也是导致人类起源论、文明观混乱、片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是否深入地想过,在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年代,人类居住的山洞,有几个是人工挖凿的,天然石洞有多少有多大可容纳众多的人类居住,石洞是否在水源附近。
严格的说,人类是伴着木器进化而来的,进一步说,没有木器就没有人类的进化,人类的文明,无论是保存火种、人工取火、狩猎、建房、取暖、熟食,以至建造金字塔,无一不与木器有关。
而木器的可燃性,易毁性,使人类历史学家忽视了它的存在,等等。
所以,划分古人类历史不能单一用石器作标准。
笔者认为划分人类历史,应综合参考以下标准:
(一)近水源时期与远水源时期
远古人类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水源附近。
狩猎、游牧远涉他方,要有相应的容器盛水,而容器的大小,又取决于运输工具,离水源生活近远,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现在的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是最远水源的时代。
古文明均产生于水源边,之后人类才以高原的人工池泊、水井为水源,以此定居、农耕、游牧。
这都说明水源的重要性。
利用天然水源与人工开凿水源,是近水源时期与远水源时期的分界线。
(二)旧木器时期与新木器时期
旧木器时期可使为人类对野果的食用,以木棒对野兽、利用木棒挖凿洞穴,利用木柴保存火种、取暖、熟食等时期。
新木器时期即用木器为原料人工取火或种植,建房等时期。
(三)旧火时期与新火时期
旧火时期可视为人类只会利用天然火来保存火种。
新火时期可视为人工以各种方式取火,且或利用煤炭作燃料。
(四)近热、温带时期与远热、温带时期
人类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可御寒的体毛,古人类只能在热、温带生存,人类能否在零下10度渡过寒冷的冬天,是这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能够在低寒带生存,标志着人类居住、御寒的技术提高。
(五)旧冶炼时期与新冶炼时期
土陶器的烧制可称为旧时期,青铜器冶炼可视为新时期,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水的保存与扩大利用,铜器的出现,使人类对矿石有了新的认识,锋利的铜刀等武器出现,使人类有了对付猛兽,征服同类的物质基础。
(六)食物采集时期与食物生产时期
狩猎与采集野果为食物采集时代,游牧、农耕为食物生产时期。
狩猎、游牧、农耕三者互相影响。
农耕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志着游牧和狩猎范围的缩小。
(七)旧居住时期与新居住时期
旧居住时期就是人类利用天然洞穴或建造简陋的草、木、石房时期。
新居住时期即人类可以人工挖洞,建造较好的草、木、石房。
居住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繁衍,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传播,意义十分重大。
人类无体毛的特殊体质,使人类从古至今一直追求良好的居住环境。
任何动物的生存,除自身占有一个空间外,第二个空间(区域)就是休息、生育的栖所。
第三个空间是觅食的活动区域,这些区域的优劣、大小决定其生存、兴衰之命运。
人类也不例外。
利用天然洞穴与人类能否建造成片居所以保证大规模农耕生活,是这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八)新旧石器时期与金石并用时期
这两个时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虽然石器不如木器轻便多用、但其特殊作用是可以保存几十万年,有利于考古研究。
铜器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又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上八项标准,各自的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大小不一。
任何一个旧时期进入一个新时期,都标志着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所以划分人类历史应综合各种标准,不能单一的以某一类器物为标准。
四、从火或青铜的出现探寻现代人类起源地
在古人类不会利用天然火的时期,人类的无体毛之特殊体质,表明其只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
人群的规模不会很大,从人的牙齿上看人非食肉动物,人以采集野果、昆虫为生,茹毛饮血的时代几乎不存在。
狩猎活动应是从人类会利用火的时期开始。
因此,人类在无火的旧石器时代,移动采集野果、昆虫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人群,人群太大食物没有保障。
随着火与铜的出现,人群规模不断增大,人类的文明产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从人类用火取暖观点看,越炎热的地区,人类对火的需求越不强烈,故对天然火的利用及人工取火产生,距寒带愈近,可能性愈大。
但人工取火产生于寒带几乎不可能,因为彼时的人类不能在寒带生存。
故人工取火最大可能性是人类在温带冬季时因取暖利用天火,产生人工取火。
人类从利用天然火,保存火种发展到人工取火究竟跨越了多少万年,我们现在难以定论,但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洞穴内有用火的遗迹。
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在七万年前消失的尼安德特人也会人工取火。
在十万至二十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地区,在中国南方,也曾发现过尼安德特人的遗骸。
何时起尼安德特人会人工取火呢?
我们可设定为二十万年前后。
人工取火是人类进化中最具有质的飞跃。
推证人工取火年代意义十分重大,究竟是何种人在何处发明了人工取火,这应是现代人类起源及文明产生的关键环节。
用自身器官使用工具及靠近火源取暖是许多动物都有的本能,但人工取火使人类彻底地与其他动物分开,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代的基因科学依四色人种已知的线粒体dna突变速度研究证明推算各色人类的共同先祖生活年代在距今14万—29万年,平均为20万年前后。
现代各色人种及可能产生于那个时期已掌握人工取火的先祖群体,因此,结合考古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我们设定人类会人工取火的年代在20万年前后。
那时这群先祖住在何处?
在20万年内如何生存、繁衍,度过漫长的冰期发展到现在?
首先一点,离不开火,没有火,生活在寒、温带的人类在漫长的冰期里,是难以存活的,故我们应首先从火的利用论证现代人类起源。
从利用火、保存火到人工取火,人类可能经历了几十万年,在利用火的过程中,产生人工取火,农牧生产,使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进入文明时代。
在几十万的利用天然火,保存天然火的漫长历史中,人类为了度过漫长的温带冬季,肯定会无止境的滥伐木材,以保证火种延续,保障取暖、熟食,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人类 起源 人类文明 产生 黄河 黄土高原 形成 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