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34159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8.84KB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
80年代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的分化组合、社会运行机制的转轨、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都在加速进行,共青团组织也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重要发展时期。
1978年10月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
两个月后,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拨乱反正,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全团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转移,“学四化、干四化”成为新时期青年运运的主旋律。
1982年12月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为四化建设英勇劳动、依据四化需要而勤奋学习、适应四化要求而开创新风是中国青年的主要任务。
1988年5月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这次大会是一次改革、民主、团结、高效的大会。
改革作为共青团十二大的旗帜,将引导共青团以新的面貌开拓前进。
(2)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1991~2000年)。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科技体制,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1993年5月共青团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了《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这是在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明确新时期青年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两年后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把亿万青年的力量凝聚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来,努力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跨世纪一代新人肩负的光荣使命。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议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两大工作目标。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寄语青年一代:
“坚定科学信念,努力学习实践,掌握过硬本领,培养优秀品德,弘扬文明新风,矢志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创新,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实践中成长进步,贡献力量,建功成才。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共青团组织在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工作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展。
(3)21世纪初期(2001~2008年)。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成为共青团组织的重点任务之一。
2008年7月,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报告确定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认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
2.共青团组织的十个转型趋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团的事业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按照党的发展和党的要求与时俱进,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确立执政党助手的意识,进行组织全方位的转型,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组织转型的基本路向和主要内容包括:
(1)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思路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思路。
新时期团的发展要彻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规划和实施团组织的新时期发展战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格局中运筹帷幄。
(2)由青年政治型组织转向多功能的青年社会型组织。
党要求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最大限度地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不断巩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按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发展方向,共青团也要由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向全社会的先进青年组织拓展。
在保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基础上,向经济、文化、科技、服务等更广阔的领域进军,不仅要带领青年中的强势群体前进,更要关心青年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时时刻刻都要做到同广大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拉手。
(3)由全能型组织转向有限型组织。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我们党不再包揽一切,逐渐将权力下放给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大政方针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
共青组织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从过去那种包打天下的全能型组织状态中解脱出来,依据组织的功能和实力重新定位,在新的社会结构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能够做好的事情上来。
特别是要在自身建设中下功夫、花力气,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干部和团员队伍。
(4)从依附型组织转向法治型组织。
共青团80多年的建设发展,都是在党章和团章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像工会组织那样有自己的《工会法》,可以依法行使职责和维护权益。
但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明确的政策法规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制约性和保证性的综合功能。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在遵循党团章程的基础上,结合变化的新情况,加快青年和青年工作立法的进程。
借鉴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司法的框架内对青年事务和青年组织团体的地位做出规定,明确国家、政府、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保障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5)由团务向青年事务领域拓展。
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传统党的青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向我国尚未发育成熟的第三部门进军,成为公共性服务领域的新生力量,履行受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物的职责,是团组织适应未来小康社会架构和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向。
要重新明确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定位,在推动青年事务发展的政府项目,制定青年政策法规,指导和协调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保护,以及管理青年社团和组织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开辟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领域。
(6)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团建模式向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举的团建模式转型。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确立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政方针。
随着市场主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群体的集聚地。
这类经济组织的产权结构、设置形式均不同传统的国有、集体经济组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建设难度,挑战性和创新性,都将在未来显现出来。
(7)由以战线工作为重点转向以社区工作为重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社区分担了国家和企业的许多职能,形成了社会结构重组后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与此相关联的是团的传统青工、青农等重点战线部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当工人和国营企业长期不招收新工人,而逐渐变得职能模糊,工作对象因流动的加快而日趋减少。
因此,团的工作重心需要向社区转移,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要求,构建以“属地化”为特色的组织网络,通过“青年卡”、“青年中心”等新的形式,把青年群体组织活跃起来。
(8)由垂直的行政化管理转向横向的多元组合。
市场经济新体制使权力发生转移,信息知识、创造力、人才资源受到重视,学习型社会正在到来。
从集中到分散,传统科层体系受到冲击,中层管理部门被大大削弱,多元管理与和平竞争被普遍采用。
赛博文化的兴起,突破时空的界限,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更有层次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从团中央到团支部的分级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现象,取而代之的将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性重组整合,以及更加平等、快捷、互利、流畅的现代互动平台。
(9)由政治动员转向人文关怀。
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两极社会结构,中间层次的群体大量涌现,组织成为一个满足内部成员需要谋求自我发展的自主单位。
以宣传鼓动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政治思想工作,随着青年群体的分化与流动加快,以及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其为受教育对象所认可的程度正在弱化。
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把青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排忧解难。
通过体贴入微的关心指导,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支持,完成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各项任务。
(10)由系统内独自活动转向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确定,为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大格局中,争取先机,找准定位,整合社会资源和青年资源。
逐渐形成以各级党和政府支持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组织为依托,以社会各界协作互助为基础,以建立阵地、基金、网络、法规和队伍为基本内容,形成功能手段完备和富有成效的社会化互动体系。
加强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学习社会管理工作的知识技能,建立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团组织国家政权建设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
二、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目标导向
围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组织和怎样建立共青团组织”的时代课题,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青团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下,依照“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的价值理念,着力构建了以先进性为主导、以群众性为基础、以社会性为拓展、以时代性为方向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推进组织实现新跨越的一系列要求,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规划全面的发展路径。
1.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
这是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青年核心组织作用、坚持青年运动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
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团、引导青年,始终保持党团的血肉联系,永远坚定地跟党走;
坚持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发挥团员、团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
坚持用优良的传统鼓舞青年,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团结带领全体青年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全面复兴奉献青春。
(1)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是由党团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和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从邓小平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开始,到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再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我们党在理论上把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强调执政党的意识,更加清醒地站在执政党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党的发展战略。
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共青团组织要牢固确立执政党的意识,忠诚党的青年工作事业,不断在发展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党建带团建、团建与党建相衔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争取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之中,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坚持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与班子建设的新成果,指导团的各项建设,既要立足于经常性的工作衔接,又要抓住有利契机解决制约团的建设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积极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以相关制度和措施为保障,不断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向纵深发展。
(3)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就是要着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素质。
按照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民主集中制建设为保证,把各级团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精诚团结、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领导集体。
实施作风带团、实干强团战略,切实加强团的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大力倡导重实际、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的作风。
克服短期行为,牢记宗旨,不畏艰难,善于创新,以人格的力量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青年的信任和事业的发展。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浮躁,谦虚谨慎,廉洁自律,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共青团干部应有的热情、干劲和无私无畏的青春朝气。
(4)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用科学理论的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
坚定团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使广大团员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者。
进一步增强团员的先进意识。
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加强团员的组织生活观念、组织纪律教育,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切实推行团日活动制度、重温入团誓词制度,规范团的民主生活、规范团的活动仪式,开展“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活动,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始终坚持密切联系青年的群众性
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始终做到更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凝聚青年,对于全面履行职能、推进自身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群众性,就是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握社会结构构成和与青年分布的新变化,学会用新观念、新视角去看待青年、了解青年;
树立宗旨意识,注重团的工作人本化和群众化,为青年学习、就业、发展和成才提供有效的帮助,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的根本利益;
壮大团员队伍,提高组织影响力,不断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
(1)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
及时反映和维护青年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提高组织青年、宣传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本领。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下,团组织能不能把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青年能不能坚定地跟团走,取决于共青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要着力解决好青年群体选择的多样性与青年工作的单一性;
青年群体的分散流动性与青年工作范围的局限性;
青年群体利益需求的复杂性与青年工作资源要素的集中性;
青年群体矛盾的普遍性和突发性与青年工作的非专业性和难预测性之间的关系,始终把握做好青年工作的主动权。
(2)团结青年和依靠青年。
一是要求各地团组织和各级团干部自觉到实践中去,到青年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广大团员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征求他们的建议,关心他们的疾苦,反映他们的意愿,同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
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青年群众最广泛地动员组织起来,投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把他们的报国热情激发出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切实做到新时期的青年群众工作能够始终保持团组织同广大青年的血肉联系,始终做到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始终保持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3.始终坚持向公共领域拓展的社会性
进一步明确团组织的社会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在公共性社会中赢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拓展公共性,就是要更好地担负社会责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教育青年在参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有效渠道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监督和管理;
更务实地履行团的社会职能,积极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拓展团的社会活动领域,逐步实现团的工作社会化;
更扎实地做好青年工作,确立共青团在青年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抓好青少年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推进青年工作,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
(1)发挥桥梁和纽带的整合功能。
在党政所望、社会所需、群众所想、青年所盼,而团组织又能有所作为的项目上,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自觉把团的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
回顾5年来走过的历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共青团总是适应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而发展,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审视团的光辉历程,凡是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党政肯定、受到青年欢迎的时期,都是我们跟党走在时代前列,找准着力点、形成聚焦点,将共青团工作有机地融入党政工作体系和社会工作体系之中的时期。
这就要求始终要把团的工作放在党政工作大格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党政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公共需求,主动出击,尽力而为,以创新务实的业绩,去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2)积极争取和承接好政府部分公共服务项目。
争取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公共事务,促进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给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青年事务社会管理网络。
在政府转型过程中,要主动争取有效资源,在政策体系、公共服务项目中取得独立的规定和实施权,获得像大学生志愿服务大西北计划、困难家庭子女培训这样的有政策和资金保障的项目。
在参与社会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正确导向。
引领广大青年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访百家情、暖百家心,及时准确掌握最真、最实、最新的民情,从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中寻找参与社会公共领域工作的切入点,把为困难群众提供经常性的帮助,落实到青年成长进步的实践中,落实到每时每刻的行动上。
4.始终坚持团组织创新发展的时代性
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共青团事业,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推陈出新,坚持以改革的精神自我完善和自我跨越。
突出时代性,就是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实践的新发展,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培养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工作观念的现代化;
主动关心青年的新需求,主动引导青年的新时尚,主动适应青年的新品味,使团的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青年、贴近时代,不断推进团的工作内容、方式、手段的现代化;
强化资源意识,增强效益和质量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坐标,以社会为舞台,以青年需求为导向的富有活力的工作新机制,不断推进团的管理的现代化;
倡导学习,鼓励思考,以丰富有效的学习活动塑造团队精神,提升全团素质,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核心型组织。
历史证明,党的重大决策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总是蕴含着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宝贵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机遇;
20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取向是机遇;
进入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团的事业发展必须要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根据党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调整布局思路,转变工作机制,增长实践能力,在解决复杂矛盾和应对风险挑战中开拓进取。
实践告诉我们,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确定载体、筑起平台、打造品牌,并把这些以规制方式固化下来,内化为共青团事业的一部分,坚持下去,发展开来,这就是我们事业发展的路径。
共青团事业也正是在这样螺旋式循环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征程中要实现两大跨越:
一是要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的助手向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助手转型;
二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模式转型。
完成这样一个双重跨越,需要增强执政党的意识,站在执政党助手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团的发展战略。
各级团组织要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创新务实、开拓进取。
坚持用事业化的方式推动工作,把新时期的青年工作渗透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促进社会创造力持续地竞相迸发。
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中推进团组织的发展。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方针,突出重点领域,抓好薄弱环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青年工作,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哪里有团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青年合作经济组织,重视乡镇青年中心的建设,打造一批吸引力强、辐射面广、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项目,成为共青团组织培养新一代农民的重要基础。
调整社区团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青年工作组织体系,引导青年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通过联合建团、委托建团、属地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把青年职工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
加快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建团步伐,创造新兴领域团建工作的新模式。
三、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基础建设
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代表青年切身利益是共青团组织的基础性工作。
要尊重青年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搭建形式多样的成长成才的平台。
代表和维护青年群体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好各类实际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工作指导思想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1.让青年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通过项目化平台把当代青年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起来,带领全省青年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战场上做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先锋。
主要项目包括:
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在创业中建功立业,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做贡献;
实施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促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落实科教兴省的战略目标;
实施青年就业和再就业行动,认清严峻形势,制定明确目标,强化培训和服务手段,帮助求职和下岗青年转变观念,掌握就业和再就业技能,为社会的稳定承担责任义务;
实施企业青工岗位能手计划,开展技能练兵比武,攻克技改难关,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快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实施农村青年增收创效活动,培养星火带头人,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养殖培育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
实施青年绿色行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植树种草绿化家乡,倡导文明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防止各种环境污染,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转型 中国 共青团组织 创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