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340831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4.37KB
浅谈新闻写作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新闻写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闻写作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或者指社会上发生的新奇的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写贾宝玉生下来有一块灵通宝玉,“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以上是词义学中的“新闻”,即“新闻”一词有这么些义项。
新闻学中的新闻,在我国新闻界,现在一般为大家认同的定义是陆定一的:
“唯物主义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发生的事实。
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43年延安《解放日报》)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
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区别于文学的虚构;
②指明事实的特点是“最近发生的”,区别于历史;
③强调新闻是一种报道行为,事实本身不构成新闻,新闻具有公开传播性,区别于情报。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
这是新闻的本质属性。
因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要先有事实,然后才有新闻;
有什么样的事实,才会有什么样的报道。
凡属有虚构成份的报道,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
2、新鲜性。
包括内容上的新鲜和报道时效上的快速。
过时了的事实还报道出来,也不是新闻了。
3、公开性。
这是新闻的社会属性。
事实本身不是新闻,只有经过报道才是新闻。
这“报道”或者叫做传播,使新闻公之于众,其传播的对象是不分彼此的,不论年龄、性别、民族、国家、地域,一切愿意接受新闻的人都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
故新闻不存在保密性,凡不宜公开的东西就不能报道。
公开性也意味着新闻受众的多层次性,工作、专业、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要考虑新闻写作在文字表述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做到通俗化,不然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
4、舆论性。
什么叫舆论?
对舆论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
“在社会生活中,一部分人对某事物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
”舆论具有客观性(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倾向性(总是对某一问题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支持或反对的意见),并且具有影响力(社会的道德观念就是在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作用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法律。
)新闻的舆论性在于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
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甚至称新闻为“政府的第四部门”,因为新闻以强大的舆论,“引导一世风教,左右一国文明。
”正确的新闻舆论,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教育性。
所谓教育,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向人们灌输知识,提高其素质的手段。
新闻的教育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社会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新事物、新思想、新经验的报道,是向受众传播新知识的教育;
其次,新闻的教育性体现在新闻宣传上。
其三,新闻的教育性也即是新闻的指导性,广义的指导性是指人们通过新闻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化,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狭义的指导性就是新闻中所蕴含的思想性,可以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当然不是每篇新闻都有思想性。
第二节新闻价值
一、什么是新闻价值
记者要对新闻事实选择,决定写与不写;
编辑要对稿件选择,决定用与不用。
这里就有一个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具有能满足社会对新闻需求的素质。
对于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新闻价值是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是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
第二,新闻价值是对事实本身属性的认识。
即看其事实本身是否具备有满足读者新闻需求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在量的方面的多少。
事物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新闻价值也就是一具客观标准,是写作新闻的人用来衡量事实的一个尺度。
第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双重的。
其一是事实本身的素质;
其二是社会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因为受众也是离开记者的客观存在。
记者、编辑、新闻媒体只是一个“中介”,受众才是新闻的消费市场。
新闻价值实际就表现在新闻事实自身的素质和受众需求这两者的结合点上。
第四,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稿件的质量。
新闻稿件好不好,能不能采用,它所采写的事实本身有不有新闻价值是其基础,但与记者、通讯员认识的是否深刻表达得好不好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新闻价值的内容:
新闻价值的具体内容,也即是新闻价值的要素,新闻界的意见并不完全相同。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1、新鲜性:
又称之为时间性、时效性。
前面已谈到了。
它不仅是新闻的特性之一,也是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要求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得到最新的信息,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即事实发生到会传播的中间时间)的,其兴趣逐渐递减。
受众失去了对新闻的兴趣,新闻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
再从信息价值来说,在现代社会,信息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
即使某些新闻对广大受众并无直接的功利意义,但只要对一部分人有功利意义,就足以让受众形成对新闻的时效要求。
新闻要求有新鲜性,还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当然,有些新闻事实出于特定的需要,一时无法报道,或者在特殊时候报道效果更佳,这就是新闻的时宜性。
它仍以内容的新鲜为受众所欢迎。
所以时宜性也是新鲜性中的应有之义。
2、重要性;
是指新闻事实在众多的事实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具有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上的焦点,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质。
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方面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是具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的事实,凡是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事实,凡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实,都具有重要性。
认识重要性要注意三点。
一是“重要性”是我国的新闻价值中的核心和基础,与西方新闻以趣味性为中心相区别。
学习新闻写作,首先应学会抓住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
二是重要性作为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的一大标准,是不以人们的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的不同为转移的。
例如中美建交、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对***以及敌视我国的国家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他们仍然是具有重要性的新闻。
三是重要性不等于重大性。
有些看似平常,但对全局影响很大,或者很能引起人们关注,预示着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也具有重要性。
3、显著性:
如果说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那么,显著性则是指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人物、地点等要素的知名程度或显著程度。
政府要人、知名人士、名城胜地,容易出新闻;
数量和程度上非常显赫,或者非常罕见,或者是第一次出现,都往往容易构成新闻。
但是在新闻写作中也不能老是盯着名人之类,尤其是对名星的炒作,如婚恋、嗜好甚至一些庸俗下流的东西去迎合一部分读者,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4、临近性:
临近性又叫接近性。
这里主要是指地理、职业、性别、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般来说,能引起各个年龄层、各种职业、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们所广泛关注的事实,其新闻价值最大。
但有些新闻事实,虽然不能引起广泛关注,却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引发浓厚的兴趣。
一是地理上的临近性(也叫距离性)。
这是地方报纸的生命力之所在。
这就是地方性报纸所登载的新闻不如中央报纸新闻的重要和显赫,却同样能吸引读者的原因。
反过来,这一点又启示我们,办好地方报纸一定要发挥临近性的优势。
新闻的临近性反映了新闻事实在不同的受众中不同的新闻价值,要求我们写作新闻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也要选择相应的新闻媒体,才可能提高命中率。
5、趣味性:
通常认为,趣味性是指事实具有的吸引力、情趣与意味。
我们认为,趣味性的内涵是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的新闻事实。
新闻的趣味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开掘:
一是要注意与思想性有关的趣味性。
二是要寓趣味性于知识性之中。
新闻的知识性是指一部分新闻所传播的是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是新闻事件中的知识成分或新闻背景中的知识的有机渗透。
这些知识可增添新闻的趣味层次,而不是为趣味而趣味。
三是要寓趣味性于人情味之中。
所谓人情味,是指那些充满人性、人道和伦理道德并能够在受众心理引起共鸣的事物。
第三节新闻类别
1、以新闻发生的地区和范围来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和地方新闻。
国际新闻是指发生在我国领土以外的新闻或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新闻。
国内新闻是发生在我国领土上的新闻。
地方新闻是地方性报纸尤其是晚报的主要来源,以临近性体现其新闻价值,对当地的读者有亲切感。
地方报纸的质量高低,主要看地方新闻的特色和分量。
2、按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等。
这里主要谈谈社会新闻。
它属于“软新闻”,与反映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所谓“硬新闻”相对应。
是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新闻。
3、按新闻的特点来分,有意内新闻与意外新闻,单纯新闻与复杂新闻,动态新闻与静态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等。
意内新闻是意料中必然发生的新闻,如每年的国庆活动、元旦招待会、人大和政协会议,这类新闻事前有预闻,便于准备、便于采访。
但因为是按程序化开展,形式上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不注意开掘其特色,要写得生动活泼很不容易。
意外新闻就是突发性事件,是事前不能预知的,需要有敏锐的触觉,及时地把握,不能放马后炮。
所谓“抢新闻”就是指的这一类。
单纯新闻是单一的不牵连其它新闻事件的报道,复杂新闻是指与某一新闻有关或者说是由一件新闻而引发的一组新闻。
前者不需要什么背景,后者涉及较多的背景。
动态新闻属突变性新闻,能见度高,但也因为“变”而不容易把握。
静态新闻又称“渐变性新闻”,这种新闻虽然容易把握,但又难在确定写作和发表的时机。
本体新闻是能成为新闻的事实的本身,反应新闻是对某一新闻作出反应的情况的报道。
反应新闻依附于本体新闻而存在,例如对党代会、人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新学期各学校举行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活动,就是对***功信徒在天安门自焚事件的反应新闻。
学习新闻写作要注意采写反应新闻,才能拓宽新闻写作的领域。
4、按传播、采写、报道的特点来分,有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报纸新闻等。
现在还流行一种分类,即事件新闻与非事件新闻。
事件新闻是动态新闻,但严格说来,作为“事件”,一要有明确的主体,二要有完整的过程,有具体的因果,三是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四是时间比较集中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新闻报道要坚持真实性
一、新闻的真实性的基本内容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完全真实。
新闻基本要素包括:
When、Where、Who、What、Why、(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实、为什么和(怎么样),西方新闻界称之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
2、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要真实可靠。
除了基本要素之外,新闻中常常要引用数据、加入背景、介绍环境,这些材料也必须准确无误,不能随意拔高和贬低。
3、能表现整体上的本质的真实。
一个单位、一个人,总是有优点、有缺点,有成绩、有不足,究竞什么是本质,必须有下确的估量。
4、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
就是写些没有根据的“想当然”东西。
5、真实性还包括语言表达上的的准确。
在写作中新闻的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不能晦涩、不能有岐义。
二、坚决反对“客里空”。
“客里空”是新闻界流传的一个术语,它的通常含义是“指不真实的新闻,有时兼指写不真实新闻的人,或者说信口开河,浮华失实的现象。
”无论过去和现在,新闻失实的情况都是有的,只不过有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给新闻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有:
1、对新闻的本质和文体特征认识的模糊。
2、采访不深入不细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道听涂说、偏听偏信。
3、动机上的不纯,这里包括个人为了沽名钓誉想多发稿,或一些部门为了树形象,要通讯员把人物或事实往高里拔。
4、知识上的不足。
新闻报道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记者或通讯员不可能是通才,但对不曾涉足的领域,如果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结果往往出错。
5、写作技能不过硬。
马马虎虎,不认真核对事实,或者是写作上的敷衍塞责。
第二节:
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邓小平理论,鼓动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支部的战略目标,是新闻事业的任务,是新闻媒体党性的鲜明表现。
新闻工作是党的耳目和喉舌,***同志强调,新闻宣传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激励人。
”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新闻时有责任去开拓新闻事实本来所含有的思想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有思想性)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努力学习并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的思想意义。
3、要加强宣传的针对性,是使新闻的思想性发挥更大的效用。
所谓宣传的针对性,就是要把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选择新闻事实来解决。
加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主题提炼问题。
一方面,这个意义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作者强加的、拔高的、牵强附会的,
另一方面,一个新闻事实具有多阶段、多侧面、多层次性,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并且在写作中通过叙述的侧重来表现。
第三节:
新闻报道要短小精炼
一、新闻报道为什么要短小精炼?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为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从宣传角度来说,只有短小简炼才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容纳更多的信息,扩大报道的领域。
二是从写作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作者来说,写短新闻才可能写得快,便于迅速发布,同时对记者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三是从读者的阅读来说,短小精炼的新闻深受受众的欢迎。
长文难刹,短文难兴,主要是认识问题。
不少人答为短新闻不够份量,并且在心理上把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混同起来。
必须懂得,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这种“实用”,就是满足读者新闻的需求,因此不能与文学作品等量齐观;
而且,短新闻不等于份量就轻,相反,在信息量相等的文章中,写得短比写得长的有本事。
短文涉及到效率和效益问题,有志于新闻的人,必须在短上下工夫。
(不过,简短不是简陋,那种连新闻主题也得不到揭示,必要的背景也没有的更不是好新闻。
二、怎样才能实现短小精炼?
1、要从读者的“关切度”去分析新闻事实,筛选新闻信息,不要贪大求全。
如果将新闻事实的信息全塞进文章,面面俱到,就会把价值较大的信息淹没在其中。
2、表达上要做到要言不烦,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
3、多采用“一事一报”的处理办法。
其具体方法是:
A、对内容集中的新闻事实采用一次性报道,注意提炼主题,突出重点。
B、对有一定长度的新闻事实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即分阶段地进行报道。
C、将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分开来写,这是新闻中的连续报道和一种形式。
D、对重要报告采取摘要的形式。
重要报告,一般是指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的长篇讲话之类。
在机关报上其惯例是原文报道,以便原原本本地学习、贯彻。
但地方报、晚报一类的报纸,则没有必要这样处理。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新闻在写作上的基本方法或者基本规律,就是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指新闻写作的内容,基本素材;
说话,就指新闻报道中的观点、倾向。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是围绕事实,把它说清楚。
掌握以下几点:
①文章中的事实,必须或者说主要必须是新闻事实。
这就要求记者善于挑选有价值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新闻事实。
②新闻事实本身必须蕴含有体现记者意图的成分,而不是记者主观的强加。
新闻报道在必要时也可以分析和解释,但仍然是通过叙述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一些背景材料来完成。
③要注意典型的新闻事实与非典型的新闻事实相区别,而不要混淆在一起。
客观手法是基本手法
客观手法主要运用于狭义的新闻即消息的写作上,具体运用要注意几点:
①一般用三人称来写,即记者自己不出现在新闻里。
有的新闻也用一人称。
②用“冷静”的叙述,不要过分地形容,尽量少用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③不要轻易地作结论。
新闻中的“说话”,应该用事实,选择能反映自己观点的事实,或者在报道中借人家的口,如新闻中的人物的话,权威人士的话,运用新闻的背景,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显示新闻事实的性质意义来代替作者说话等等。
当然,这是一般性原则,不是绝对的,尤其是现在还出现了“解释性新闻”,
第四章
新闻敏感和新闻采访
第一节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新闻是处处存在的。
“新闻鼻”、“新闻眼”,实际上就是指的新闻敏感,即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捕捉新闻的过硬本领和良好素质。
这是记者或通讯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
可以这样表述:
新闻敏感是指记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和成功地表现新闻事实的能力。
新闻敏感不同于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写作客体而言的,是指某一事实本身具有的能够成为新闻的各种素质的和。
新闻敏感是对写作主体(记者或通讯员)的认识,是主体运用新闻价值去衡量生活中的事实,迅速准确地掌握新闻事实的能力。
具备了这种能力,新闻写作就会如鱼得水;
反之,不具备这种能力,则会身入宝山不识宝。
新闻敏感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事物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有新闻敏感便能从众多的事实中选择出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事实来报道,使新闻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
2、判断新闻事实是否为读者所普遍关心。
新闻工作者,是党的耳目和喉舌,但党的利益、宗旨和奋斗目标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新闻报道,不仅要抓有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事物,也要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
这是新闻敏感又一重要的内容。
3、在普通常见的事物中,挖掘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
前面讲过,新闻价值的重要性不等于重大性,相反,一些平凡细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有着较大的新闻价值。
如果记者具有新闻敏感就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写出好新闻来。
4、在具有若干项内容的新闻事实中,鉴别其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一项。
必须进行筛选。
要能从复杂的新闻事实中敏感到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把它与一般的内容区分开来。
5、新闻敏感还表现为对重大的事件作出科学的预见。
新闻敏感又一重要内容,就是从预兆中看出它的必然出现并及时作出预报,或者是作好准备,待事物出现时立即进行采访报道。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
1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全局意识。
新闻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因此,新闻敏感首先取决于政治上的敏感。
2、深入生活,勤于实践。
新闻敏感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3、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知识储备,对我们培养新闻敏感是同样重要的。
因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没有限制的,工农兵学商,九流三教,大到宏观宇宙天体变化,小到原子分子微观世界,都是认识的范畴,报道的领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许多事物就无法去判断其新闻价值。
搞新闻的人,知识面广,还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新闻中常常要有背景材料来突出新闻价值和新闻主题,许多背景就是平常知识的积累。
二是知识面广,文章写出来可读性强一些。
4、积极思考,善于分析比较。
培养新闻敏感,从写作主体的思维角度来认识,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面对周围世界新近发生的事物,能够运用新闻理论,反复权衡,加以联想、分析、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开掘。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或通讯员为进行新闻报道而开展的采集新闻事实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采访还包括平时的联系工作,了解情况,增进友谊,日常性的资料搜集的积累;
狭义的采访则指为了采写某一篇新闻稿件进行的材料搜集的访问。
采访与报道关系的密切性,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新闻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七分采,三分写。
”
一、口头采访
口头采访就是为获得新闻素材进行的各种谈话。
因为除了各种会议(包括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领导者的视察、战役的进展等,大多数的新闻事实,记者事先是不知道的。
记者不可能到哪个地方等着新闻事实的发生。
口头采访就具体形式来说有:
①开会式的口头采访(同一时空与较多的人交谈,也即是座谈式);
②随遇式采访(在采访范围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或者是对提供新闻线索的人作深入交谈)。
③预约式采访(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定合适时间去采访,双方可以就采访主题作准备,不至于随心所欲。
④电话式采访(或者是作为现场采访的补充,核对一些事实、数字和细节,或者是通篇稿件全是通过电话采访,但首先要保证被子采访对象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不至于新闻内容的失实。
口头采访要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新闻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