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女性婚恋模式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315725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3.10KB
《聊斋志异》中女性婚恋模式研究文档格式.docx
《《聊斋志异》中女性婚恋模式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中女性婚恋模式研究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婚恋故事篇名
男女主角
缘由
报恩方式
结局
《聂小倩》
小倩(鬼)
小倩因宁生的
请求与宁生回
平安度过危
3
宁采臣
正气凌云,让
家,拜认公公
险。
数年后,
他躲过危险,
婆婆,为妾为
宁生登科进
然后请求宁生
奴服侍他一辈
士,小倩得一
帮她脱离老
子。
宁生妻子
妖。
宁生把她
病重,小倩以
的骨灰带离险
妹妹的身份待
地,葬到自己
在宁家,照顾
的书斋外,供
宁生和宁母。
了祭品并祝
宁妻病逝,小
祷。
倩嫁与宁生为
妻。
《花姑子》
花姑子(獐子
安生为人挥霍
一日安生迷
花姑子与安生
精)
好义,喜放生。
路,章叟把他
相知、相恋,
安幼舆
几年前放生了
带回家并介绍
为救安生“业
一只獐子。
家人给他认
行已损其七”,
识。
章叟和花
后由老媪把婴
姑子在安生遇
儿抱给安生,
难时都不顾一
安生不复娶。
切的相救。
《小翠》
小翠(狐)
王御侍的“无
王元丰绝痴,
小翠用“爱”
王元丰
心之德”使小
无人与之为
来报恩,不管
翠是母亲免于
婚。
小翠自请
受到多少委屈
雷霆之劫。
为妇,照顾王
都不退却,最
元丰,帮王御
后为了不误王
侍解决政敌,
家子嗣,催促
治好王元丰,
元丰另娶,然
最后把自己的
后悄悄地走
容貌给新人让
了。
元丰另娶新
4
妇。
《神女》
神女(仙)
神女资助落魄
神女一家感恩
两人成婚后,
米生
的米生,使其
于米生,“家君
神女贤德,侍
得以金榜题
感大德,无以
嫂如姑。
名;
神女的父
相报,欲以妹
病亡,神女与
亲遇难,神女
子附为婚姻”。
米生躺于同一
求助米生,米
个死去。
生义不容辞。
《西湖主》
西湖公主(龙
陈生泊船洞庭
陈生误闯西湖
西湖公主因陈
女)
时救了被箭射
主宫阙,窃窥
生的才情而爱
陈弼教
中的扬子鳄,
西湖公主,罪
上他,又苦于
戏敷金疮药在
无可赦;
被王
婚姻不能自
伤处,释之。
妃知晓,因其
主,最终得偿
在洞庭时救过
所愿;
而陈生
王妃,王妃感
一身而享两
恩,让公主嫁
奉。
于陈生并授他
长生诀。
《荷花三娘
荷花三娘子
宗湘若因仁慈
宗生与荷花三
荷花三娘子觉
子》
(荷花)
放走了害过他
娘子感情和
得已经偿还了
宗湘若
的狐妖,狐妖
谐,并得到许
前世的債,是
指点他得到美
多财宝。
荷花
时候离开了。
眷。
三娘子为宗生
所谓“聚必有
产下一子,在
散”。
过了六七年后
缘到离去,宗
生留着娘子的
披肩为念想。
《香玉》
香玉(白牡丹)
黄生多次见到
香玉因其诗与
香玉成为鬼也
5
绛雪(耐冬)
香玉,渐生爱
黄生相见幽
跟着爱她的黄
黄生
慕之情,爱慕
会。
生;
黄生在死
之情殷切,在
香玉重生后就
后灵魂依附着
树下提了一首
来报答黄生的
香玉的白牡
诗。
香玉在枯
恩情。
丹。
黄生所化
萎而死后,黄
绛雪为着黄生
的树被砍后,
生苦苦怀念香
对香玉的痴
白牡丹和耐冬
玉,对坑洒泪。
情。
在香玉不
也跟着死了。
在的日子里陪
他们共谱了一
着黄生。
曲“情之所至,
鬼神可通,花
以鬼从,而人
以魂寄”的爱
的绝唱。
《阿宝》
阿宝(人)
孙子楚被人戏
阿宝为其真情
阿宝与孙子楚
孙子楚
弄向阿宝家求
打动,为报其
成为一对千古
亲,“以斧自
痴情,向其承
情痴。
孙家在
断其指”。
当
诺:
“君能复
阿宝受到打理
他真正见到了
为人,当誓死
下渐富;
孙子
阿宝的“娟丽
从。
”阿宝说
楚一心读书,
无双”,便灵
服父母,嫁入
中了进士,授
魂出窍跟于阿
了孙家,治家
为翰林。
宝身边。
理财,使痴于
读书的孙子楚
不为别事分
心。
阿宝报孙
子楚的痴情以
自己的深情。
《鲁公女》
鲁公女(鬼)
张生鲁公的女
鲁公女感张生
张生因其虔诚
6
张于旦
儿“风姿娟
之情,不能自
诵经,修身行
秀”、“翩然若
己,顾不得私
善,得到神的
画”,极意钦
奔之嫌与他相
佑护,强身添
想。
闻女暴卒,
好。
寿。
鲁公女投
张生敬其灵如
女因张生的日
生后的卢公之
神明,“朝必
日诵经超度得
女死后托梦于
香,食必祭”,
以重生,相约
张生,张生及
对鲁公女一片
十五年后相
时招魂。
张生
相思情。
会,愿为奴婢
与女成婚,“夫
相报。
十五年
妇居室,俨如
后,女只等张
小耦”。
生,后等不得
日夜哭泣而
死。
由上面的篇章内容分析可知,女性的爱情婚姻开始或是圆满都与“报恩”有关。
“报恩”在这些篇章里虽不是主题,但是却是最关键的,是爱情婚姻故事中重要的环节。
这些篇章在《聊斋志异》的爱情婚姻故事中形成了一个报恩模式。
在报恩模式中,主角是女性,既有人类女子也有异类女子。
她们为报恩而来,有为自己报恩的,也有为父母家人报恩的;
而报恩的对象主要为男子或是男子的家人,他们是人类,而且多为寒微的书生。
女子报恩的原因也有许多,主要的有为报男方的救助之恩,作为报恩的一方,这些女子多为花妖狐魅,有着不同寻常的本领,即使是为人类女子,她们不是有着过人的本领就是有着良好的家庭。
虽说她们有本领,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危险,受到他人的救助。
当获得救助后,她们往往记着这份恩情,不忘报答。
还有的是女子为报男子对她们的痴爱之恩,在这类中的男子多为痴情者,他们恋慕于女子,女子为其痴爱自己而感动并现身报答。
女子的报恩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或用物报恩,如金银财宝;
或在他们有难时及时予以救助;
或婚嫁报恩。
报恩不是婚恋小说的主题,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报恩使得男女双方
7
结缘,进而相知、相恋,共演一段美丽的爱情;
报恩使得相爱的男女得以成眷属。
《花姑子》、《荷花三娘子》、《聂小倩》、《神女》和《小翠》中的女子与男子相遇缘于报恩。
《花姑子》的父亲章老因安生的放生之德,使安生避免入险境,后介绍自己的家人给他。
花姑子与安生因此相识,并因此相知、相恋。
《荷花三娘子》中宗生因放走狐妖,狐妖给宗生指点了找出荷花三娘子的办法,荷花三娘子因此被宗生带回了家并与宗生相爱。
《聂小倩》中小倩为报宁生救助之情,随宁生回家照顾宁生及其家人,后和宁生结为夫妻。
《神女》是一个男女之间互为报恩的爱情故事,神女救助米生,米生爱慕神女,在神女有难时义不容辞相助,神女家人感其恩情,把神女嫁给了他。
《小翠》是要为母亲报恩的,因王元丰绝痴,她自己提出嫁给他。
《西湖主》中的西湖公主倾慕陈生,苦于婚姻不能自主,而陈生又因擅闯西湖主的府邸而受死罪。
后因龙王妃被陈生救过,为报答陈生的恩情,答应把女儿嫁给他。
西湖公主和陈生有情人成眷属。
《香玉》、《阿宝》和《鲁公女》中的女子是为报男子的痴爱之情。
男子的痴情打动了女子,女子以情相报,他们的痴心相恋,情感动天。
报恩模式形成的原因有:
一、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情感,是受到大力推崇的传统美
德。
《说文解字》中:
恩,惠也。
从心因声。
并从它的解释中可知祖先造字时便是心怀感动。
凡事必有因,有因即有果。
受惠为因,心生感恩。
又如,《诗经·
小雅》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
大雅》中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弟子规》中的“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再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
可知我们民族对知恩图报的看重。
而历代文学中亦有许多由报恩而起的爱情故事,由“英雄救美”到倾心相恋的故事数不胜数。
二、蒲松龄对知恩图报这一传统美德的看重。
一方面,蒲松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劝善救恶的情怀。
“二十年来,习俗披靡”,“今日表彰善德,以致不朽,非余之责而谁之责哉”?
“盖以振励斯文,事关名教,表彰盛迹,责在儒生”。
面对当时的现实社会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观念沦丧,他想借着《聊斋志异》来
8
劝讽世人,警醒世人。
书中这些知恩图报的故事,用以赞美感恩的美德,而报恩的以花妖鬼狐为主,则是对人类道德淡薄的一种讽刺。
作者亦在许多故事篇末指出他的想法,如《花姑子》篇尾的感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非定论也。
蒙恩衔接,至于没齿,则人有惭于禽兽者矣。
”[3]另一方面,蒲松龄作为一个书生,有着对历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其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关于报恩的题材,这些对蒲松龄有着重大影响。
他在《聊斋志异·
自序》中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
”[4]可见干宝的《搜神记》对他的影响很大。
而《搜神记》中有着不少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如在卷二十中的十六篇作品中竟有十二个是有关病龙、牝虎、玄鹤、黄雀、灵蛇、大龟、巨鱼、蚁王、义犬、蝼蛄等异类报恩的故事。
由此可知这些报恩酬情的故事对蒲松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蒲松龄在模仿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艺术创造,甚至超越了前人。
二、知己模式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
“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知音的难逢难求。
知己之情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容易燃起的一种情感,为知己虽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
两千年来,知己之情一直是封建社会文人所不断讴歌的主题。
在中国历代文学中,有不少歌咏知己之情的文章。
《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描写知己之情的篇章,更是首先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知己之情,赋予了其中的爱情婚姻故事以新意。
篇名
内容
《连城》
连城(人)
连城因乔生的才情而注意到乔生,乔生知道后
乔生
引为知己,倾心相思;
连城得病,乔生割肉相
救,只因“士为知己者死”。
连城的一笑,让乔
生更是觉得契合,与连城生生死死相依相随。
最后他们的知己之恋战胜了一切。
《瑞云》
瑞云(人)
瑞云为杭州身价很高的名妓,与贺姓书生互相
贺生
欣赏却是不能相爱。
异人和生在瑞云额头点了
一点,瑞云面目变黑,丑状如鬼。
这时,贺生
9
倾其所有把她娶回家做妻子。
“人生所重者知
己”,瑞云盛时能欣赏贺生,贺生在她色衰落难
时亦是不忘。
并且贺生就娶瑞云一妻,受人讥
笑而不改,反而对瑞云的爱更深了。
后和生帮
瑞云恢复了如花容颜。
“唯真才人为能多情,不
以妍媸易念”,男女之爱重在情。
《娇娜》
娇娜(狐)
孔生倾于娇娜的美,但年纪太小,只能另娶她
孔雪笠
人;
后来皇甫公子向孔生求救,孔生挺身而出,
因“念似娇娜”就不顾一切扑身相救。
孔生为
救娇娜而死,娇娜用自己千年修炼而成的红丸
“以舌度之”救活了他,又因家人都遇害,搬
与孔生家人同住。
后他们成为“腻友”。
《乔女》
乔女(人)
乔女又黑又丑而且是一个寡妇,同县的孟生喜
孟生
欢她,想娶她,乔女以“不事二夫”拒绝了。
不久孟生病死了,无赖要占孟生的财产,孟生
的好友无计可施时,乔女站了出来,替孟生之
子保住了财产,并照顾他,而自己及自己的儿
子不享一分一毫。
因“孟生能知我”,乔女倾己
之力帮孟生;
因“不事二夫”的封建道德没嫁
给孟生,但她忠于与孟生的相知的精神恋爱。
《宦娘》
宦娘(鬼)
宦娘生前爱筝、琴,但只学了筝,死后百年,
温如春
遇到了有“尘世无对”的琴艺的温如春,倾心
向往于温生销魂荡魄的琴声。
温生向宦娘求婚,
宦娘因人鬼殊途拒绝了。
后温生对良工一见钟
情,宦娘设计了三件事使他们有情人成眷属。
在新婚之夜模仿温生的琴声,后得温生教授琴
艺。
“君琴瑟之好,自相知音,薄命人乌有此福。
如有缘,再世可相见耳。
”
《连琐》
连琐(鬼)
杨于畏听到书斋墙外有人反复吟诗,似吟不出
10
杨于畏
下面。
那柔曼的声音,凄苦的诗句打动了杨生,
后杨生误其为女鬼,杨生照样对她十分仰慕。
杨生帮连琐续完了诗,两人如诗友般相处、相
知,并且相爱了,情超夫妇情爱。
当连琐在鬼
界遇难,杨生以梦入鬼界,得到朋友王生相助
脱难。
后连琐在爱情是温暖下得以复活,杨生
用自己的精血救活了连琐。
这些爱情婚姻的篇章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知己之情,注重彼此之间的心灵与心灵的契合,因此把它们归纳为知己模式。
在这里,女子不以她们美艳绝伦、世人不及的美貌为重,而是注重她们自己的内在、才情,而她们挑选“意中人”时,以他们之间的精神共鸣为主。
连城与乔生相爱甚笃时连一面都还未曾见过;
瑞云在貌美时与有才气却家道中资的贺生相互欣赏,在瑞云变丑时,贺生娶了她并愈来愈爱了;
乔女又黑又丑且为寡妇,孟生却是欣赏乔女的内里之德而倾心于乔女。
《连城》中连城“工刺绣,知书”,她择婿时考虑的也是少年们的才学,得到乔生的诗,“逢人辄称道”,又娇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乔生叹为知己,在连城忧郁成疾时,毫不犹豫地割肉相救,“聊以报知己耳”。
两人初次见面,连城的一笑,让乔生大喜:
“连城真知我者!
”后连城死,乔生相随而去。
地府自主结合,死而复生,几经波折,他们轰轰烈烈的知己之恋终于获得了圆满。
连城获得乔生的爱是因为“知己”,在他们相爱的时候,他们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样子。
他们第一次会面,连城的那一笑,是知己相逢会心的一笑。
“秋波转顾,启齿嫣然”是蒲松龄这一次描绘连城的美,在这之前没有一笔提及连城的美貌,也没提乔生对连城美的感受。
他们相知甚深、相爱甚笃时还从没有见过一面,他们相约一笑,却是死而无憾。
《瑞云》才貌无双,奈何为名妓,许多事无法自主。
她对家道中资的贺生倾心,而贺生“唯痴心可献知己”,然他们却无法结合。
瑞云美貌变丑成为贱奴时,贺生不在乎,倾其所有娶她,并愈来愈爱她。
在《连城》、《瑞云》和《连琐》中男女的知己之恋最后获得了婚姻,那么《娇娜》、《乔女》和《宦娘》则是脱离了婚姻。
《娇娜》中孔生见到红装艳艳的香奴
11
时就受其吸引,当见了“娇波流惠,细细柳生姿”的娇娜,孔生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表达要与娇娜结为婚姻的意图。
但是因娇娜的年龄太小,不能配以孔生,孔生只好娶了“画黛弯蛾,连钩蹴凤”的阿松。
此后娇娜也嫁人了,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然皇甫公子家有难,孔生挺身而出,并为救娇娜不顾一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娇娜则用自己修炼千年的红丸当众“以舌度之”。
孔生与娇娜二人之间的爱情是含蓄的,然在双方有难时却是不顾一切。
孔生对娇娜的情自始至终,不然不会见到“一鬼物,利喙如爪,自穴中攫一人出,念似娇娜”时,就“急跃离地”以命相救。
而娇娜对孔生亦是有情,多年后仍是记得孔生是被她相救之人,在孔生死时又用红丸相救。
在没了阻碍后,他们却选择了成为“腻友”,深相知,长相忆。
孔生和娇娜不是夫妻胜似夫妻,不是亲人亲过亲人,不是情人情逾情人,关键时刻共生死。
知己模式中的男女他们重视知己之情甚于婚姻,女性她们的爱情婚姻观念亦是不同一般。
她们心中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追求爱情婚姻的独立自主与男女爱情的平等。
她们在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时有着自己的主意,注重的是心灵之间的契合。
知己模式形成的原因有:
一为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自由。
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风尚与社会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反抗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并越来越强烈。
一种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如唐寅、祝枝山、徐威等人,他们不拘泥于“礼”的约束,留下了不少逸事。
徐渭、李贽、汤显祖等人反对封建礼教,颂扬“至情”和青春人性,掀起了一股“主情风”,深刻地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化格局,并影响了晚明和清初社会的情感启蒙。
明末清初时期的百年战乱,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减轻了对女性的束缚。
因此,这时期的女性自我思想开始觉醒,在爱情婚姻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她们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重才重德,在身体上受到束缚,她们转而寻求心灵上的契合,虽不能结合,但能在精神上有着联系,同心同德。
二为蒲松龄对于知己之爱的崇尚,以及对“悲士不遇”和“知己之情”的情感投射。
对于蒲松龄来说,这种除去一切外在因素,建立在心灵的相互和谐的基础上的知己之爱,是蒲松龄的理想的爱情生活。
因此他给予了知己之爱高度的赞
12
赏。
蒲松龄对自己才华很有自信,但是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赏识。
他在《聊斋诗集·
离别》中的“千古重叹知希”和《聊斋诗集·
访逯济宇不遇》中的“世上何人解怜人,投珠犹使世人猜”都感叹了知音的可贵。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蒲松龄用73篇关于“知遇之感”、“知契之情”和“知己之爱”的文章来抒发对“悲士不遇”的感伤和对“知己之情”的渴求。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悲士不遇”是文学作品的基调之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文人有着聪明才智,有着定国安邦的理想,但是没有几个帝王将相能够慧眼识英才,能够提拔任用他们。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句话透出了士人对知己的看重,为知己不惜一切。
然而千古知音最难寻。
因此,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心态中始终深蕴着一份不无悲凉的知己意识。
蒲松龄对自己的才华有着深深的自信,然而种种原因使他屡屡受挫,满腹才华无以施展。
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感受,使他把自己的理想与渴望寄予在小说世界中,用幻想的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斋志异 女性 婚恋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