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310456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1.90KB
霞浦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
《霞浦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霞浦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水、滩涂69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2,占全省的1/9;
拥有天然深水港海岸线长480公里,占全市的1/2,占全省的1/8,居全省沿海县市首位;
大小港口138个,大小岛屿194个,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30多个。
特别是溪南港口可建20万吨级码头,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具备发展远洋渔业和临海工业的优越条件。
三都澳港区内可建50万吨级码头深水岸线7.5公里,霞浦占5.5公里;
可建20~30万吨级深水泊位7处,霞浦占5处。
境内有二湾二洋,即三沙湾、福宁湾和官井洋、东吾洋,其中东吾洋是长毛对虾产卵场,官井洋是全国闻名的半封闭式大黄鱼天然产卵场。
拥有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200余种,主产大黄鱼、石斑鱼、弹涂鱼和海带、紫菜、牡蛎等,年水产品总量均在30万吨左右,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前列,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
(三)扎实的产业经济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霞浦的海洋经济已经初具规模。
渔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9.8万吨,渔业总产值达29.2亿元。
全县养殖总面积21万亩,形成了海带(7.8万亩)、紫菜(6万亩)、牡蛎(4.7万亩)、大黄鱼(8万箱)、弹涂鱼(2.5万亩)、鲍鱼(1.06亿粒)六大支柱产业。
海洋捕捞产量9.9万吨,产值11.3亿元。
全县渔民人均纯收入达6735元。
港口保护和开发有序推进。
2010年仅港口经济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6亿元,目前,全县已完成建设和正在建设的各类渔港共26处,其中二级渔港(包括三级升二级)6处,三级渔港17处。
已完成全县2008年至2018年十年渔港规划。
特别是海西宁德工业区启动建设,中海油项目、申望船舶重工、五星环球造船、大京风电等项目加快建设,临港重化、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等新兴临港产业发展日益加快。
(四)秀丽的海滨旅游资源。
霞浦境内自然景色优美,尤以沙滩、岛屿、港湾而著称,现有省级福宁海湾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杨家溪风景区,是全国十佳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天然沙滩成群罗列,其中仅长春镇高罗沙滩、大京沙滩和外浒沙滩,总面积达到278.5万平方米,沙质细小柔软,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特别是“梦幻海岸、休闲天堂”东冲半岛的开发建设和“中国最美丽的海滩”摄影热潮的掀起,将使沿海天然旅游资源由点成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二、近年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举措
近年来,霞浦县紧紧围绕“海洋强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腹地等海洋资源的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呼应“环三”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先行先试、有效作为,推进霞浦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霞浦作为沿海大县,最大的优势在海,最大的潜力也在海。
所以,我们始终注重做足、做好海的文章。
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和“环三”发展规划获得批准之后,按照市委对霞浦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中“立潮头、争跨越、求先行”的发展定位,立足于霞浦港口、岸线、腹地等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拓宽视野、积极谋划、先行先试、主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经过反复考虑、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明确了“把霞浦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重化产业基地、‘环三’区域重要港口、对台交流合作重要窗口、滨海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努力在融入‘海西’建设、呼应‘环三’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细化,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
2、加快发展新兴临港产业。
主动对接《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以溪南半岛和东冲半岛深水港湾的开发为重点,抓好规划和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临港重化、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等新兴产业。
尤其是全力抓好溪南半岛的开发,加快推进“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
海西宁德工业区作为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和启动区,规划面积约228平方公里,开发面积100平方公里,可建1—30万吨级码头泊位92个(溪南作业区56个、关厝埕作业区36个)。
2009年6月,福建省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了《关于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岛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后,我们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力服务溪南半岛开发。
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正式开工后,又成立了县海西宁德工业区指挥部和协调工作小组,在资金不到位,土地征迁难度大等困难下,抽调150多名干部,组成了征地、收海、维稳三个工作组,全力打好收海征地攻坚战。
目前已启动基地填海造地项目,完成长腰岛1000万方储油项目的前期工作,收海工作也接近尾声,征地等工作也稳步进展,为开工建设1000万方原油储备和300万吨LNG接收站及管网工程打好基础。
同时,全面启动东冲半岛临港工业区建设。
重点抓好船舶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申望海上装备制造、五星环球造船以及哈里克铁矿石物流园区等重点临港项目建设。
目前,五星环球造船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完成船坞开挖,投资额约2亿元,2010年与日本造船企业佐世保船舶重工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协议,提升了项目建设水平。
申望海上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上,正在抓紧“三通一平”建设,今年拟投资2亿元,完成船坞开挖。
3、加快传统渔业产业转型。
一是着力提升水产养殖业。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合理布局水产养殖,重点根据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的调整,借助溪南长腰岛周边海域的收海退养工作,重新划分四区(禁养区、限养区、航道区、养殖区),构建环东吾洋、官井洋、福宁湾大黄鱼、鲍鱼、弹涂鱼及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贝藻蟹类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带。
加快实施“三大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一良种工程。
重点扶持海带、紫菜、大黄鱼和鲍鱼四个国家级良种场建设。
其二抗风浪深水网箱工程。
支持新型养殖网箱的引进和推广,积极扩展海域生产空间,鼓励发展深水区和外海区抗风浪新型深水网箱养殖。
其三实施标准鱼塘建设工程。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规划、群众参与、财政补贴”的原则,认真组织沙江梅洋片区、长春文武塘片区和牙城凤洋片区等规模化标准鱼塘建设。
二是着力优化海洋捕捞业。
加大渔船更新改造力度,着力发展外海远洋捕捞。
加强网络建设,建成监控视频连接东海区、省、市、县四级联动监管渔船;
开展渔船安全终端和渔船船位识别系统(AIS)的配备;
进一步扩大渔船、渔工投保覆盖面,有效提高海上渔业生产的安全系数。
三是着力推进渔业产业化。
加大水产加工科技成果转化与对接,抓好科技兴海示范县项目工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东吾洋绿色食品、西洋水产食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水产品的精深加工。
加快推进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原味鲜水产品冷藏与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加工生产,推进渔业产业进程。
特别是抓好品牌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品牌,“霞浦海带”、“霞浦紫菜”等水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国家级海带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
大力支持水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外水产品消费市场,继续营造“霞浦海鲜”品牌。
积极筹建霞浦“三菜”市场,着力壮大水产品流通业。
同时,鼓励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渔业合作组织。
4、推进霞台海洋经济合作。
依托临海近台、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霞台渔业经贸合作,努力带动临港重化、港口物流等海洋经济合作。
重点建设好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
霞浦台水中心于2006年6月经国台办批准成立,是国台办在中国大陆首家批准设立的台湾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规划用地总面积10038亩,其中实施填海造地5000亩,一期项目开发4161亩。
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投资相结合,加快推进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霞浦台水中心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总投资2000万元的园区一期路网及路灯工程已竣工,填海造地规模继续扩大,现有面积达到2000亩;
园区供水(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可在2011年10月底通水,年底全面竣工;
三沙中心渔港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可在2012年竣工。
同时,加强与城区和三沙港的对台贸易口岸相互作用,积极对接台湾、江浙、福州地区等国内外水产品产、销、贸、研大中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园区企业群团。
目前,园区入驻并已投产的企业6家(用地138亩)。
特别是重点抓好与台湾顶新集团的对接洽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顶新集团(霞浦)食品工业园项目、霞浦新日鑫工贸有限公司和霞浦黄渔国水产有限公司的水产品加工及冷藏项目入驻园区,台湾原味鲜水产品冷藏与加工项目动工建设。
霞浦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海峡特钢建材物流园等项目也签署了投资协议。
同时,注重依托三沙对台口岸,抓好对台小额贸易,去年进口台湾水产品2300吨,进港台轮128艘次,台轮补给155批次,派出渔工劳务420人次,对台小额贸易额70.72万美元。
5、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品牌。
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管理与保护,修编完善《霞浦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福宁海湾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
依托霞浦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霞浦旅游知名度,完成《漫步福宁海湾》、《霞浦旅游风光》和《“霞浦·
我心中的那片海”全国摄影艺术比赛获奖作品集》的拍摄、编辑、制作、出版工作。
积极整合北兜、高罗、大京、吕峡、下浒五大沙滩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滨海旅游开发。
福宁海湾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获得成功,高罗湾旅游度假村、帝景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烽火岛旅游开发项目正在抓紧洽谈。
推动“中国最美丽海滩”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摄影,筹备申报“中国海滩摄影最佳首选地”,培育旅游新品牌。
重点抓好东冲半岛海洋生态旅游规划,北兜海峡摄影五星级酒店及摄影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落地,中华文化两岸论坛(霞浦)暨东方海上好莱坞项目加紧跟踪对接,“梦幻海岸、休闲天堂”特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9.47万人次,旅游收入7.46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1、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协调,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我县海洋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优势明显,但是,现有的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沿海生态(公益)林规划等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港产业的发展,使得区域开发功能定位不够明确。
如,东冲半岛临港工业区海域现为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必需将该区域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三类,才能满足工业项目落地建设需求。
省林业厅对环三都澳包括我县溪南海西宁德工业区、东冲半岛临港工业区内湾沿海生态(公益)林规划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三都澳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需要省里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已严重制约环三都沃规划的实施,也急需要调整。
2、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目前,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制约着旅游业、养殖业的大发展;
渔港建设落后,远洋捕捞能力不足,制约着渔区经济的振兴。
海洋产业的的发展缓慢,海洋主导产业只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真正形成。
海洋科技基础还比较薄弱,运用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不足,导致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难度加大,产品附加值不高。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生态环境压力增加,资源过度利用与开发不足现象并存。
一方面,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渔业生产大幅衰减;
沿海滩涂湿地围垦开发也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另一方面,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对海洋资源空间综合利用不足,海洋资源的立体式、综合规划利用有待加强。
4、对外海洋经济交流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霞浦台水中心建设缺乏国家对运营的特殊政策支撑,在“大三通”后周边区域口岸大开放、基础设施及政策配套相对优越的大环境下,三沙口岸优势不明显,进境水产品规模批量上尚无较大突破,短期内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效应。
5、海洋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需要省里出台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对滨海旅游业开发在资金、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对沿海老区发展海洋经济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人才、技术支持。
6、海洋经济发展必然涉及传统渔区的稳定问题,比如长腰岛1000万方原油储备项目建设和今后海西宁德工业区一系列建设,必将使工业区范围内大部分养殖用海和耕地被占用,征地拆迁、海域征迁产生的失地失海农民将逐步增加,必须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需要省里尽快出台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的政策,给予“失地”“失海”农民转产转业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及时解决传统渔区渔民生活就业等相关问题。
四、今后发展的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拓宽工作思路,找准目标定位,创新方法举措,进一步发挥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港口、岸线、腹地等优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融入“海西”建设,呼应“环三”发展,努力开创我县海陆统筹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全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
加快深水港湾资源的科学开发,积极引进一批符合政策导向、汇聚生产要素、具备带动能力的重大临海产业项目,努力构筑起以石化产业为主导,LNG及综合利用产业、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竞相发展的临港产业体系。
石化工业方面,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布实施、滚动开发”原则,快速推进“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与建设。
依托先期启动的1000万吨原油储备项目,重点发展以进口原油为原料,采用先进炼制工艺,生产清洁燃料及石化产品,争取加快形成以成品油、烯烃衍生物、芳烃衍生物等石化中上游原料为重点的石化产业集群,努力把溪南半岛打造成为新兴石化产业基地。
LNG及综合利用产业方面,利用中海油先期启动的300万吨/年LNG接收站项目,发展LNG储用业、LNG电厂及主要包括轻烃分离、空气分离、低温冷库、制干冰、低温粉碎、冷能发电等冷能利用,培育成为全省第二个LNG及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方面,科学布局开发东冲半岛,主动承接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转移,大力发展申望海上装备制造等以海上运输为主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设备、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特种配套、工程机械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争取实施中海油海上储油设施及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打造成为海西规模大、水平高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船舶工业方面,充分利用东冲半岛的区位优势和岸线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五星环球造船等船舶制造企业与国外先进船舶企业合作,重点生产化学品船、LNG船、工程船等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并结合海洋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游艇制造业,努力成为新兴的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二是培植壮大海洋能源产业。
积极承接和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前瞻性、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扶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重点依托海洋资源,突出抓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应用,加大大京风电场并网发电,争取启动吕峡风电厂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海上风力发电宁德示范工程和其他陆上风电场的前期工作,吸引大型央企、省属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力争华能福宁湾核电项目立项动工。
加快推进霞浦吉阳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达产,积极推动潮汐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区域重要的能源基地。
三是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合理发展渔业养殖,加强海岛、岸线、海域和滩涂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序综合开发利用。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围绕海水育苗、规模化养殖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强与厦门大学、福建农业大学等高院校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和成果试验示范,推动海洋科技与企业紧密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发展精品渔业,扩大名特优品种养殖规模,组织重点课题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在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浅海滩涂放流增殖技术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加大紫菜新品种、高位池养殖等渔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和“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的品牌效应,依托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平台,集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高加工比重,提升加工档次,实现水产品加工业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传统工艺向现代技术、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霞浦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竞争优势。
四是大力培育海洋旅游产业。
发挥宁德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效应,依托海洋、山水、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进一步融入“海峡旅游”品牌,挖掘海洋文化、空海文化、妈祖文化的历史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发滨海旅游产品,形成山海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开发体系。
加快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科学规划开发以东冲半岛为核心,北延烽火岛、东连四礵列岛,以岛屿为重点的旅游资源,整合北兜、高罗、大京、吕峡、下浒等五大沙滩资源,着力打造霞浦海峡摄影文化旅游度假区、东冲半岛中华文化海峡论坛(霞浦)及东方海上好莱坞旅游项目,创建“梦幻海岸、休闲天堂”、“中国最美的海滩”特色旅游新品牌。
加快星级酒店建设,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模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通过举办“海滩摄影艺术节”、“空海入唐纪念活动”、“妈祖纪念活动”等节庆活动,集中宣传展示霞浦独特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高霞浦滨海旅游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合理构造港区配套设施。
充分利用临海近台、腹地纵深的地缘优势,突出抓好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推进口岸扩大开放,争取将三沙港区和溪南作业区、东冲作业区并入宁德港一类口岸开放,着眼于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对接浙西南以及拓展中西部内陆腹地的重要港口,加快推进三沙、东冲、溪南港口码头开发建设。
推进溪南疏港高速公路、霞浦城关至东冲半岛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形成以铁路、公路、深水港口以及机场为一体的陆、海、空综合运输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东冲半岛港口资源为依托建设铁矿石物流园区,以三沙港口资源为依托建设水产品物流中心,逐步建立以港口为龙头,以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海西特色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六是加强对外海洋经济交流合作。
发挥海洋区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各类重大招商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承接长三角、浙南、台湾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要求,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全面提升霞台产业对接,加强霞台渔业合作,加快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鼓励和引导台商投资渔业产业项目。
加强对台渔工劳务合作,着力促进对台渔工劳务合作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做好三沙对台小额贸易,力争设立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和东冲半岛海峡两岸合作先行试验区。
完善三沙镇与台湾台中县沙鹿小区合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并加强与台湾产业相似县的合作交流,大力拓展霞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开展多层次对口交流活动。
七是合理利用海域岸线资源。
在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严格执行海岸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滩涂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
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与结构,控制养殖业污染。
加大对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
科学、合理使用岸线和航道资源,强化对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使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走产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统计局霞浦调查队
执笔:
陈世泉郑瑞明吴宋安
联系电话:
8863846
联系人:
郑瑞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霞浦 发展 海洋 经济 存在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