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300829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99KB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校、企协力,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以共同发展为动力,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
以师德引领、利益激励为抓手,明晰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强力推进双师素质建设,精心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及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及互动。
政、校、企互利共赢,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服务企业换取企业支持,实现合作共赢;
以组建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契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以有为之源,主动之为谋政府支持之力,争取市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稳定发展,为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动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
1.共建合作学院,创新合作办学体制
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学校独立办学的体制,主动联合有多年订单人才培养基础或有大量人才需求的行业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及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实现“1+N”(即学校及N个企业)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吸引企业积极参及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管理机制
4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董事由合作单位推荐及吸纳部分高教管理专家和教师代表组成。
董事会拥有章程制定和修改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权利,负责确定合作学院发展规划、制订资源筹集目标、寻找合作项目、组织技术研发、建设双师团队、搭建实训及就业平台。
及相关企业成立专门工作办公室,负责4个合作学院的调研、筹建、章程起草及董事会系列运作制度的建立(合作学院结构如图3-2-1-1)。
合作学院依据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市场部、生产部、项目部,实现及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项目部、生产部统筹专业建设、社会服务;
组建教师工作室,突出高职学院实践属性,实施课程归口教师工作室建设;
建立利于服务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设置监事会保障董事会成员各方权益最大化。
图3-2-1-1
合作学院结构图
(2)落实合作学院互利双赢驱动机制
定校企责任创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依据董事会章程将合作学院发展纳入各自建设规划中。
学院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培训,依据企业发展需求办专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企业依据产业规划,参及专业规划、落实实习实训基地、吸收学生就业,形成合作学院的吸引机制。
设专项项目定发展规划。
学院划拨50万元专项调研经费,由企业主持,以合作育人为基础,收集珠三角产业、行业、企业的信息,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柱产业政策,形成调研报告,召开董事会专家论证会,确定合作学院专业设置及发展实施方案。
搭服务平台找合作项目。
依托实训室建立30个骨干教师工作室,形成服务企业的平台,实现接受学生实训、技能竞赛培育及面向企业技术研发功能“三合一”。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至少引进或研发一项生产性产品或一个技术支持项目,并将其及工作室开展的技能培训、专利转化效益等内容一起纳入工作室考核细则中,推动先进技术应用。
设激励机制组双师队伍。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来积极争取广州市政府出台《企业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形成《校方师资及企业方专业技术人员互兼、互派制度》,设置50万元兼职教师技术创新基金,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吸引兼职教师带项目入校,建立1000名兼职教师数据库。
建实训基地搭就业平台。
建立融入行业生产标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评价毕业生的制度,制定《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实习规定》等运行机制;
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落实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保障订单学生在董事单位高质量开展顶岗实习和对口就业;
引进或研发生产项目,共建企业冠名实训基地(车间),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实现20%的学生在学院完成顶岗实习,形成校企共建基地、合作就业的机制。
(3)建立合作学院运行保障机制
实施成本分担和财务转移机制。
合作学院董事单位间业务往来采用分列成本、承包经营的形式进行。
对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参及的积极性。
建立合作企业的准入、考核机制。
制定《合作学院企业准入评价标准》,符合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可以享受多样的冠名形式加入;
对合作企业开展年度考核,完成预定目标的企业予以表彰及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对人才培养作用不佳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保证合作学院良性运行。
完善合作学院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探讨校企双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保障校企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培训、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权益。
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开展专项研究、建设4个合作学院、引入30项工作项目(具体内容见表3-2-1-1),以此探索校企合作董事会运行机制,实现由订单培养到合作学院合作育人,成为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
表3-2-1-1
合作学院建设进度表
时间
进度
合作学院
生产实习项目
校企合作论坛
运行制度
专项研究
兼职教师引入项目
2010
1个
2项
1次
2个
1项
10项
2011
3项
2012
合计
4个
6项
3次
5次
5项
30项
2.做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搭牢校企合作平台
在政府的指导下,对接珠三角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业,组建由政府推动,学院牵头、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参及的广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
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设立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事务,承担集团决策专题调研,制订系列制度,并在集团下设置教学、学生和就业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
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三层次、内部管理三平台及操作运行三体系等“333”规则,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社会广泛参及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
职教职团框图见图3-2-1-2。
图3-2-1-2
职教集团运行框图
(1)构建以紧密层为核心的三层次组织结构——奠定合作的基石
紧密层。
以合作发展为纽带,合作学院中的企业和长期存在订单培养等有密切合作关系的规模企业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开展合作办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半紧密层。
以职教集团章程为基础,在实习实训场所、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有协作关系的行业协会、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开展合作育人、促进合作就业。
松散层。
以职教集团章程为依据,发展能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接受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实施信息共享,以此构建办学形式多元化和合作的多层次。
(2)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三平台动力机制——形成育人的合力
职教集团资源共享平台。
依据集团章程,建立政府、区域企事业单位、学校之间信息互通、技术共用、设备师资共享平台,促进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全方位合作。
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平台。
依据互惠共赢原则,建立集团内技术研发中心,为轨道行业企业和广州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促进成员单位的技术换代升级。
职教集团社会服务平台。
依据集团成员职责,成立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服务及推广中心,拓展集团社会服务的功能。
(3)建设以合作为重点的三体系运行保障机制——增加互动的生机
建成职教集团运行制度体系。
制订集团技术研发及服务、成果推广及运用的相关制度和以集团主办、企业冠名开展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及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接纳学院毕业生实习实训方案、师资培训规定等。
建好职教集团信息交流体系。
根据集团运行要求高质量建设好集团网站、定期编印集团工作简报,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举办职教论坛,促进集团内成员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培训鉴定等工作。
建立职教集团共建共享体系。
集团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组织集团成员单位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参及培养方案等的制定。
建立专业结构调整例会制度,做到专业设置及企业用人标准的准确对接,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将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考核体系,办好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期内,使职教集团内企业达到120家,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引进知名企业达20家,建立26个专业标准。
探索在理事会管理下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合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职教集团资源建设进度表见表3-2-1-2。
表3-2-1-2
职教集团资源建设进度表
时间进度
加盟企业
专业标准
职教论坛
100个
10个
11个
2次
120个
26个
5个
3.推动市政府政策支持,优化学院发展环境
在广州市政府将学院推荐参及建设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市政府从政策方面更大力度地支持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依靠市政府成立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专门工作小组,及合作基础好的企业共建合作学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将学院建成为培养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国内一流工科职业院校。
落实《广州市高职院校发展规划》,将学院列为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重点建设院校及国家骨干校等。
完善顶岗实习保障机制。
在总结学院为全体学生购买顶岗实习保险的基础上,推动政府建立《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伤保险规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在合作办学中的职责和权益。
建立高职教师评价机制。
争取市政府设置高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职业能力建设专项研究任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推动政府出台《高职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企业优秀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双师教师团队建设。
落实多元化招生机制。
制定《合作学院招生选拨办法》,2012年建立起轨道交通、先进制造类专业招生职业倾向测试评价体系,在4个合作学院实行“高中成绩+职业倾向测试评价”单独招生300人。
建立《广州市属高职院校跨校学习学分互认制度》,以学分制为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010年政府牵头成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领导小组,广州市主管教育副市长任组长,政、校、企三方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相关政策事务,建立合作学院董事会管理机制;
2011年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出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制度;
2012年建立招生评价体系,实施合作学院单独招生。
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合作育人机制
在订单培养的推动下,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发专门教材,聘请订单企业专家任教,实行学生及企业双向选择、企业全程参及订单班教学及毕业考核。
“量”企业需求之“体”,“裁”学生培养之“衣”,为企业提供急需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强化合作共建机制。
通过合作学院董事会,理顺“订单”人才培养中的管理关系,完善共育合作体系,深化共管办学模式改革,将企业真实任务作为学生实训项目,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形成成熟的“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院及企业、专业及职业、学生及岗位的有效对接。
建立工学交替教学机制。
合作学院董事会聘请企业专家为订单专业带头人,享受学院专业带头人津贴、奖励等权利,成立企业人力部主管为组长的订单班质量评价组,专兼教师共同实施教学活动,落实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方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完善订单班管理机制。
进一步落实订单班管理体系,学生按专业、岗位、合作单位科学合理组班,确保订单培养从方案的制订到实施过程共管。
2010年基本建成较完善的“订单”培养合作体系。
2011年进一步完善“订单”培养合作体系。
2012年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班人数达到毕业生75%以上、专业课程50%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100%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标准、100%专业课程标准融入行业技术标准。
相关建设内容的建设进度见表3-2-1-3。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成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示范。
表3-2-1-3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度
订单数
比例
融职业标准培养方案
行业技术课程标准
产教一体实训基地实训规范
评价
制度
40%
60%
80%
50%
5%
20%
10%
100%
6个
5.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改革,以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任教为途径,创建及行业企业教师双向互派、联合培养机制;
开发双师素质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系统,努力打造结构合理,校企共育共用共管、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企业参及校企合作的吸引力,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建立教师及工程师的双向互派机制。
建立《校企互派人员挂职交流办法》,研究制定《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细则》,实现专业教师及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及互动,构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
每年实施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每年安排不具备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按工期带项目脱产去企业锻炼实践,并充当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小秘书,协助完成企业现场的1/3专业教学任务;
安排专业教师中10%能力强的到企业挂职提升;
三年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
多措并举吸引兼职教师到校授课。
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设置兼职教师政府奖励基金,开展兼职教师评比表彰活动;
建立利益引导机制,设立企业“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兼职教师任教基金”,保证兼职教师待遇。
建立企业责任机制,明确企业参及职业教育的责任及措施,落实企业员工继续培养的考核体系,形成由政府搭桥、董事会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任教的机制。
三年内使兼职教师库总人数达到1000人,承担全院专业课程50%的教学任务。
加强在岗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
制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证书上岗实施办法》,建立实施《教师联系企业制度》、形成《教师服务企业的评价体系》,大力培养4个合作学院的教师,三年内培养100名实践能力强的专任教师,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参及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参及企业科研项目,落实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
专业教师的考核奖励和评价。
学院每年划拨300万元作为教师专项培训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研究和下企业锻炼;
设立50万元教师工作室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建立并实施教师认证制度,给及不同待遇和政策保障,对连续两年考核达不到双师素质的教师实施分流转岗,对已认证的教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构建起校企合作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3年建设,学院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90%。
教师职业能力建设进度见表3-2-1-4;
企业参及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表3-2-1-4
教师职业能力建设进度表
企业锻炼提升教师
企业挂职锻炼教师
90%
双师素质
兼职专业课程
三合一
教师工作室
30%
15个
30个
6.拓展服务区域产业功能,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以服务为宗旨,构建服务社会的良性机制,建立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检查及评估制度,推行项目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着力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依托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建成功能齐全的先进培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的功能。
(1)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校企共建多形式的企业冠名的合作学院、教师工作室等管理机构,改革培训运行管理办法,构建培训工作的良性机制,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企业项目攻关,健全培训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形成多功能的服务架构和组织体系。
(2)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铁路特有工种鉴定站等机构作用,依托学院建立的广州地区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教资源共享中心等3个中心,多形式为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项,技术服务效益达800万,实现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增强优质职教资源的辐射和服务功能。
(3)多途径拓展社会服务能力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成立志愿服务统筹办公室、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选拔、培训、管理、考核、评优等内容的管理规章制度等措施,巩固和拓展已有志愿服务工程,将志愿服务育人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达2.4万人次以上,形成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搭建对口支援平台。
成立对口支援协调办公室、指定对口支援联络员、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等措施开展面向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交流及合作,在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派出、对口支援学校教师来访、科研课题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学生联合培养等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充分发挥骨干院校建设成果的辐射作用。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发挥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及国外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招收60名以上境外人员来学院学习或进修,引进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双证书、双文凭的及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设期内,建成有利社会服务广泛开展的保障体系、开展技术服务100项、实现经济效益800万。
社会服务建设进度见表3-2-1-5。
表3-2-1-5
社会服务建设进度表
社会服务保障制度
志愿者
服务活动
技术服务项目
技术服务效益
8000人次
200万
300万
40项
24000人次
100项
800万
(四)预期效果
1.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运行通畅、高效
以合作学院董事会、职教集团理事会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成为校企双方共同的理念并不断深化。
校企双方优势得以发挥、行业企业积极性明显提高;
政府在校企合作政策优惠、教师准入及聘任、多样化招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
学院的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为促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成功案例及实践模型,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2.合作学院成为校企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学院在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企业员工培训及技术研发及服务等方面竭力支持企业发展。
合作企业发挥在企业人才规划、经费及设备支持、先进技术应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吸纳学生就业、教师互聘互派等方面的优势,强力支持学院办学;
校企双方成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为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实证和指导。
3.“订单培养”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订单培养的机制完善、制度健全,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班人数达到毕业生75%以上、学生100%获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订单培养使教师更加紧密联系合作企业,专业实践、课程开发及技术研发等能力显著提高。
建设期内,“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造就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和技术名师,教师社会服务取得突出效益,开展技术服务100项,实现经济效益800余万。
(五)资金预算及建设进度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见表3-2-1-6,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作 体制 机制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