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90792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31KB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防止中塘镇上述企业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灼烫等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护企业职工、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2.1A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事故类型
中塘镇A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工艺类型主要为:
磺化、重氮化、缩合、还原、胺化、氯磺化、氯化。
上述危险工艺类型中,磺化、重氮化、氯化、胺化工艺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这些危险化工工艺存在的工艺危险主要是:
1、氯化工艺
1)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反应剧烈,速度快。
如果对反应温度、配料比和进料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2)在化工生产中用以氯化的原料一般是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丙烷、苯、甲苯及萘等,它们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
3)氯化剂氯气本身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多数氯化工艺采用液氯生产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
4)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后腐蚀性强。
5)氯化反应尾气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氯气由氯化钠电解得到,通过液化储存和运输。
常用的容器有储罐、气瓶和槽车,它们都是压力容器,容易发生事故。
2、重氮化工艺
1)含有硝基的重氮盐极易分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亦能分解。
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2)重氮化生产过程所使用的亚硝酸钠是无机氧化剂,175℃时能发生分解、与有机物反应导致着火或爆炸。
亚硝酸钠并非氧化剂,所以当遇到比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时,又具有还原性,故遇到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等强氧化剂时,有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可能性。
3)作为重氮剂的芳胺化合物都是可燃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3、磺化工艺
1)反应原料具有燃爆危险性。
磺化剂浓硫酸、氯磺酸都是强氧化剂,原料苯、硝基苯、氯苯等都是可燃物,具备了可燃物和氧化物发生放热反应的条件。
如果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搅拌不良、冷却效果不佳等,都有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异常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2)三氧化硫是氧化剂,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对设备产生很强的腐蚀性;
氧化硫易冷凝堵管,泄漏后易形成酸雾,危害较大。
4、胺化工艺
1)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
2)在常压下20℃时,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5%—27%,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的范围增大。
因此,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氨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一旦氨气与空气比失调,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3)由于氨呈碱性,具有强腐蚀性,在混有少量水分或湿气的情况下无论是气态或液态氨都会与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化学作用。
4)氨易与氧化银或氧化汞反应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雷酸盐)。
5、还原工艺
虽然多数还原反应的反应过程比较缓和,但是许多还原反应会产生氢气或使用氢气,增加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另外有些反应使用的还原剂和催化剂具有很大的燃烧爆炸危险性。
6、A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工艺可能发生的生产事故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灼烫、泄漏等。
2.2B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C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事故类型
1、中塘镇B类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使用、储存和C类危险化学品企业经营的危险化学品类型主要为:
1)二类1项易燃气体、二类2项不燃气体;
2)三类1项低闪点液体、三类2项中闪点液体、三类3项高闪点液体;
3)四类1项易燃固体、四类2项自燃物品、四类3项遇湿易燃物品;
4)五类1项氧化剂、五类2项有机过氧化物;
5)六类1项毒害品;
6)八类1项酸性腐蚀品、八类2项碱性腐蚀品、八类3项其他腐蚀品;
2、B类和C类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泄漏等。
2.3危险程度分析
2.3.1火灾、爆炸
1、事故原因
1)危险化工工艺中,反应釜温度和压力、反应釜搅拌速率、反应物料的配比、进料流量等控制不当;
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失控;
反应物料杂质含量超标;
后处理单元温度失控等均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2)危险介质管道及阀门、接口、密封等处由于制造、安装质量不良;
受腐蚀、外力影响而损坏;
发生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点火源。
3)各种反应釜、储罐、过滤器、干燥器受腐蚀、外力破坏、密封不良发生泄漏;
检修动火前吹扫置换不彻底、未经检测,积存、残留的易燃易爆物质挥发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点火源。
4)各种油罐强度不够、基础变形使罐体产生裂缝泄漏油品;
油罐进油时发生满溢、流散;
泵体、阀门、管线连接、密封处损坏漏油,泄漏油品遇明火等能量足够的点火源引起燃烧、爆炸。
5)生产中使用、储存的易燃物品包装容器不慎破碎、撒漏、喷溅;
易燃液体使用中大量挥发易燃蒸气遇点火源发生燃烧、爆炸。
6)生产中使用、储存的氧化剂、过氧化物、强酸、强碱等遇禁忌物大量发热引起自燃或周围可燃物起火甚至爆炸。
7)危险化学品贮存、输送、使用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不良;
存在的各级释放源形成的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防护、防爆措施不当;
检修动火管理不善;
保温隔热设施失效。
8)使用、储存易燃物品管理不善;
防火防爆、防流散、通风、禁忌物品隔离等措施不良。
2、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
1)反应釜、储罐、过滤器、干燥器、尾气系统、介质管道及阀门等设备上存在的释放源周围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和设备,受燃烧、爆炸产生的辐射热、冲击波作用,可致人不同程度的灼烫、中毒窒息、物体打击伤害以致死亡和设备破坏、财产损失。
2)汽油、煤油、柴油等泄漏起火如能及时控制,可限制在泄漏点所在防火堤、油罐、油泵房等区域内;
如不能及时控制,可引发整个罐区火灾、爆炸。
3)氧化剂、过氧化物、强酸、强碱等遇禁忌物大量发热引起自燃或周围可燃物起火甚至爆炸,可致人不同程度的灼烫、窒息、物体打击伤害以致死亡和设备破坏、财产损失。
2.3.2中毒窒息
1)危险介质管道、阀门、接口等处制造、安装质量不良;
发生泄漏并造成泄漏点周围空气中浓度超过标准规定限值。
2)停机检修管线、反应釜、储罐、过滤器、干燥器时,内部残留、积存有毒有害气体或尾气浓度超标,人员进入设备内部检修前未进行吹扫、置换、检测。
3)剧毒、有毒化学品管理不善与人员接触或被误食、误吸。
4)危险源处通风不良。
5)作业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品。
1)氯化剂氯气为剧毒化学品,硫化氢为高毒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泄漏将对输送管道及储罐、反应釜、过滤器、干燥器等设备、设施上泄漏点周围区域内的人员产生危险,其范围和后果与泄漏量和风向、风力等气象条件有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如泄漏范围扩大到企业周围,会造成对企业周边群众的伤害。
2)管线、反应釜、储罐、过滤器、干燥器时,内部残留、积存有毒有害气体或尾气浓度超标,人员进入设备内部检修前未进行吹扫、置换、检测,可造成入内检修人员中毒窒息伤害。
3)生产中使用、储存的毒害品被人吸入、食入或与皮肤、粘膜接触可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伤害。
2.3.3灼烫
1)热介质输送管道和容器阀门、法兰、接口等处跑、冒、滴、漏。
2)设备设施上保温、隔离措施失效,热表面裸露。
3)使用、储存酸、碱等腐蚀品未采取隔离、防腐、防流散措施。
4)工艺过程失控发生泄漏、喷溅。
1)油罐区、泵房、反应工艺区、收集区、酸碱罐区等使用、储存危险腐蚀品的区域。
2)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品的使用作业人员、储存管理人员、药品使用范围内可能接触人员。
3)多为个体发生,群体发生可能性较小,轻微至中度灼烫事故经抢救、送医,可恢复健康;
重度灼烫可致人重伤或死亡。
3应急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泄漏事故应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属地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4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4.1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
通知中塘镇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及协议提供增援或保障。
相关应急队伍在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应急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4.2各方职责
依照《中塘镇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第3.2节的规定执行。
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5.1.1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
各危险化学品企业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排查和认真整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和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
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镇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等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分级管理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监控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建立完善“综合不代替、监督不失控、协调有权威、指导有效果”的监督管理体系。
5.1.2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1、设备设施、安全附件、仪表等选购有国家许可资质生产单位的合格产品;
由有资质的单位安装、调试,合格后投入运行。
2、实行巡检、定检、点检制度,监控设备的动态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3、编制生产装置运行参数的分析系统,为事故的预防、预警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5、严格按国家规定购买、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专人专帐、实行出入库登记、定期清点制度。
6、为作业、管理人员配备适用的防护用品;
为危险化学品作业、储存场所和设备配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7、油罐区、仓库、办公楼、化验室、电控室、电缆夹层等处设火灾自动报警;
生产装置收集区、反应区等处设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及电视监控系统。
8、利用生产工艺的DCS系统,监控设备、设施运行中温度、压力、流量等各项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处理。
9、电气系统设短路、过载、接地故障保护功能;
遥控、遥测、遥信功能;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时巡视检查。
10、设专人对各类危险源定期巡视检查、记录、分析,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能排除时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必要时报告镇政府工业企业组。
5.2预警行动
1、各企业要完善预警预防机制,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工作,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根据监控信息,及时报告镇政府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等负有生产安全事故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2、一旦事故发生,各企业应立即进行事故初期的处理,同时上报镇政府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形,通知各部门做好启动响应本应急预案的准备,待总指挥批准后实施救援。
启动做好应急预案响应后,总指挥或委托副总指挥,将事故上报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机构。
当现场情况超越中塘镇能力可控范围的时候,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应立即联系社会支持保障力量进行救援。
主要预警行动包括:
1)报警与通讯联络:
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总指挥,并通过预警分析按信息处置流程实施预警措施;
及时把事故发生发展情况及救援控制情况报告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部。
2)人员组织、物资供给:
应急指挥部接警后,按预警级别指令中塘镇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抢险,并调集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救援物资,实施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应急抢险:
应急指挥部按应急响应级别指令中塘镇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实施警戒、检测、通排风、人员救助等应急抢险。
4)外部求援:
按事故发生、发展及预警分级情况,向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部、相邻镇、街道、园区主管部门、应急机构和武装警察部队部门求援。
相关部门通讯电话见综合应急预案附件12.3和12.5。
6信息报告程序
6.1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
工业企业组:
63278129
应急综合组:
632708318123(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6.2信息报告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
1)信息报告方式
各级预警、应急信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1)首报: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报告工业企业组、应急综合组值班人员并逐级上报;
应急指挥部做出预警信息发布决定,向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部报告。
(2)续报:
应急指挥部要跟踪续报事故发展、救援工作进展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及时提出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支援。
(3)总报:
预警解除或事件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将处理过程和结果报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部。
2)信息报告要求
发现事故或隐患的第一时间内,报告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伤亡人数、事故初步性质、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
随时报告事态发展趋势,人员疏散、救治情况,处置措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请求支援的内容和要求及联系方式。
应急综合组以文字形式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事故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并将事故处理结果报大港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新区应急指挥部。
7应急响应
7.1响应分级
见中塘镇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5.2节。
7.2应急响应程序
当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时,按中塘镇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第5.3节所示流程进行处置。
7.3应急处置措施
7.3.1工程抢险
7.3.1.1工程抢险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在堵源抢险过程中,尽可能地和事故单位的自救队或技术人员协同作战,以便熟悉现场情况和生产工艺,有利堵源工作的实施。
2、在营救伤员、转移危险物品和化学泄漏物的洗消处理中,与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等专业队伍协调行动,互相配合,提高救援的效果。
3、在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事故现场,救援所用的工具应具备防爆性能。
4、在遇险人员没有搜索完毕时,慎重使用吊车,推土车等大型设备。
7.3.1.2人员救助
在人员救助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1、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集体行动,互相照应。
2、带好通信联系工具(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随时保持通信联系。
3、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
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置护垫、护具。
4、深井或相对密闭空间救人时,对井下或密闭空间进行毒气检测和氧含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或使用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正压送风呼吸器,必须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深井救人时应对井口实施加固。
5、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
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6、当遇到可能威胁应急救援人员险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伤害时,应急救援人员要善于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应急指挥部应果断决策,决定应急救援人员是否全部或部分撤离现场。
7.3.1.3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1、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2、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3、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被起吊物与其他物体未彻底断开前严禁起吊。
4、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5、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过火构件。
7.3.1.4关阀堵漏
1、关阀堵漏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2、编组一般为2至3人,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人员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3、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4、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5、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7.3.1.5输转倒罐
1、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输转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设备。
输转倒罐易燃易爆液体,必须控制液体流速在3m/s以下,防止静电火花产生。
2、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3、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4、实施输转倒罐作业,必须进行现场监护。
7.3.1.6放空点燃
主要指中塘镇现有的和过境的危险化学品气体运输车辆发生事故的抢险。
1、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2、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
一般方法包括:
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3、放空点燃时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5、事故现场易燃蒸汽浓度在爆炸下限附近时,严禁实施放空点燃作业。
7.3.1.7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1、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
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2、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3、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4、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5、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规定。
应急救援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救援知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用具。
应急救援人员须服从命令听指挥,有序地开展工作。
6、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应急人员应当根据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当遇到可能威胁应急救援人员险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伤害时,应急救援人员要善于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7.3.2处置措施
7.3.2.1火灾爆炸事故
1、隔离危险区域:
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及事故发生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交通秩序;
切断供气、供油、配风、配电系统,堵塞排水口防止油及含油废水外溢或危险气体外窜、窝存。
2、针对不同火源,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灭火、冷却,防止附近可燃物被引燃。
灭火基本原则及方法如下:
1)先控制、后灭火原则。
现把主要力量部署在控制火势蔓延上,如对燃烧的和邻近的储罐进行冷却,防止油品沸溢,防止可燃液体流散,防止气体扩散等。
而后集中力量对着火点进行扑救,直至彻底消灭火灾。
2)遵循“堵截、快攻、排烟、隔离”的灭火方法,对于初期火灾控制可采用以下方法。
冷却法:
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停止燃烧;
用水进行冷却灭火,这是扑灭火灾的常用方法。
窒息法:
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需要充足的空气这个条件,采用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由于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
隔离法:
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散开,使燃烧停止。
抑制法:
使用灭火剂干扰和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3)对可燃气体火灾可用ABC干粉、1211灭火器、水扑救。
隔绝可燃气体来源和用大量的水进行冷却降温是灭火的主要手段。
在扑救可燃气体火灾时可燃气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连续喷散出来,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一次灭火成功。
对较小管径、较低压力的容器、管道,用水降温的同时,可用湿麻袋、泥巴、沙土等覆盖泄漏点;
容器管道口径较大时,用水降温的同时,应将管道压力降至500Pa左右,使火焰减小再扑救。
如果在未切断可燃气体来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灭火,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做法。
因为火焰一旦被扑灭,而可燃气体继续向外喷散,遇明火或炽热物体等火源还会引起复燃。
如果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还会引起爆炸,很容易导致事故扩大。
4)对油类火灾应用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也可用干沙灭火,不能用水灭火。
(1)固体油脂起火不可对其根部喷水,应采取表面降温救火。
(2)油罐车起火:
立即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地区或人员集中场所,并迅速报警。
同时,用随车灭火器扑救。
周围群众应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时受到伤害。
(3)汽车卸油过程中起火:
立即停止卸油,疏散人员,并迅速将车开出卸油站、油库区,地面如有流洒的燃料着火,立即用沙土覆盖,用灭火器具将其扑灭。
5)试验室药品中具有毒害性的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二氧化碳或干粉等灭火剂扑救;
扑救毒害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火灾,应注意水量和水的流向,尽可能使灭火后被污染的废水流入污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 化学品 安全事故 专项 应急 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