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docx
- 文档编号:1928975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97
- 大小:531.84K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
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
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
吴海建。
图稿绘制:
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
本章说明………………………………………………………………………………………1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2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5
第三节 化学键……………………………………………………………………………6
教学资源………………………………………………………………………………………8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4
本章说明………………………………………………………………………………………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7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2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31
教学资源………………………………………………………………………………………36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42
本章说明………………………………………………………………………………………42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43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46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48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50
教学资源………………………………………………………………………………………51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59
本章说明………………………………………………………………………………………59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61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64
教学资源………………………………………………………………………………………67
第一障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根据课程标准,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简单、基础,较系统地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
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继续学习。
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
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性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
教科书章图中选用的原子球塔,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西北,为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3.内容结构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3课时
第三节 化学键 3课时
复习和机动 2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节教学难点: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流程:
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说明:
实践活动(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
讲授──可采取制成Flash动画形式,每一版块点击出现,增加周期表结构的动感,加深记忆。
课堂开放性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如从密度、放射性等角度)。
评价方式──优秀成果以墙报形式展出,进行相互交流并评价。
2.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理论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原子结构特点、规律)→实验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得出结论。
说明:
问题创设──
(1)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
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
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
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
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流程:
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
说明:
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
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
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
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
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
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1-1】
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
①向U形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mm×1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
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
③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