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86934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73KB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Word下载.docx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批互评:
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
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
朱建荣。
主要研究成员:
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
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9年10月:
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
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
及时上传到页。
第三阶段:
(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
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
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
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0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
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0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0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0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0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0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
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
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
“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0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
《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
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
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
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
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
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
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
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
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
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
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
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
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
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
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
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
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
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
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
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
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2009年10月朱建荣老师对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
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2010年上半学期研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学校开了一节课题研讨课。
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们总结了很多文章,朱建荣《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她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已发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待发)。
施路平《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
另外朱建荣开了两次市级作文评讲公开课(2009年9月和2010年11月),在2010年11月施路平和郑咏梅各开了一节作文指导市级公开课。
朱建荣指导学生史明珠作文《因你而美》发表在《作文导报》(09-5-14)瞿希能的《那一幕夕阳见证》发表在《科技信息报》(2011-3-7)指导印梦娇市作文竞赛一等奖。
(2010年1月)闻兴羽的作文《那一次我真伤心》发表在《现代教育报》
9.积累了很多资料。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
也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
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由粗糙到细致了。
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
老师们的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10.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市教研室高度重视。
著名特级教师蔡明和我市教研室书记袁建忠、市学科带头人朱治国、还有市基教科副科长顾松鹤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课后都认为值得推广。
10年11月份教研室又推荐朱建荣面相全市开了一节展示课。
我们的做法已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也在逐步推广中
七、课题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钻研。
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
课堂上对课文的批注能力要进一步训练。
批改作文也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一次一个点来互批。
学生评讲要坚持,评讲也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范例2: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雁塔区航天二一o小学黄忠孝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
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
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
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
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
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
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
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
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学习文献。
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
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二、教学实践。
为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了教研专题研讨课(四节),执教研讨课的几名同志在教法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全组同志进行了评课、辩课,对某些教学环节作了补充。
三、总结反思。
通过学习实践,我们总结了十几套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出两套高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通过学习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
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
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
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认为,“诗要三要:
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诗教学也离不开议、悟这两个环节。
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
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
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
四步教学法1、读——议——悟——背
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
3、背—读—悟—议
4、背—议—悟—品
5、读—品—解—悟
6、读—品---悟---拓
三步教学法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
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
3、熟读---理解---背诵
五步教学法1、读—议—唱—舞---拓展
2、读—议—品—背—拓展
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总结的十一套古诗词教学方法。
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两套小学古诗词教法:
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
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
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
本套教法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师适时点拨。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诗意图,也可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辅之于简笔画。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诗情。
最后,督促学生当堂背诵诗句。
这套教法适合低年级教学。
因为低年级所选文本均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应灵活多变,才会吸引学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还需要紧凑,要有艺术化。
整个教学环节要设计成启、承、转、合的韵律结构。
这方面还要进一步改进,使整个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富于节奏。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
3、《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inde/jiaoli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研究 报告 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