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86455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44KB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
“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
你等着受处分吧!
”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
“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
“没门!
”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
张主任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11分)
2.教学设计一:
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
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
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
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16分)
新课程试题
(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
;
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新课程试题(三)
一、填空
11983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
人性化个性化(学校的个性化)
3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孔子
4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5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服务政治发展经济培养人提高升学率
6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方法创新能力
7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杜威布鲁纳布鲁姆加涅
8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9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0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11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叶圣陶陶行知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
12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13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布鲁纳奥苏贝尔杜威施瓦布
14、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
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D、抛锚式)
二、判断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F)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T)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F)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20、加德纳认为:
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三、简答题
1、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3)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
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2、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
(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
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
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
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
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3)、尊重教育者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
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
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
包括:
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
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5、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它并不是像智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整体的教育实践。
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
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变。
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
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
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
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四、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理念p263-265)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
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
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
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⑤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⑥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⑦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社会阶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⑧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修正。
2.自主性原则3.探索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
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渗透与融合。
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多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七)开设创新课程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色,并注重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
新课程试题(四)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
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
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
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
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
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
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
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
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
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公共 基础知识 新课程 改革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