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样本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83836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6.78KB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样本Word文件下载.docx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样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样本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温地热资源
热水
60≤t<90
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
40≤t<60
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
25≤t<40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
注:
表中温度是指重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地热田规模分级
规模分级
高温地热田
中、低温地热田
电能
MW
能运用储量
计算年限
年
热能
大型
>50
30
100
中型
10~50
小型
<10
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普通应遵循如下原则:
3.4.1按规定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朴或既有资料较多小型地热田勘查,可依照实际状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在勘查程序上必要严格遵循在充分收集运用已有资料基本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原则。
没有上述工作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工作量应依照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限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拟定。
应选取经济有效勘查技术办法、手段和合理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规定。
3.4.4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普通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备使用单位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订立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项目任务书。
3.4.5各阶段勘查工作,必要按本规范规定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行。
设计书重要内容应涉及:
目、任务、地理概况、研究限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办法、人员构成、设备、工作筹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4.6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关于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勘探报告。
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
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承认,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限度规定
4.1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4.1.1地热田地质
a.研究地热田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地质条件,拟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关系。
c.对于层控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拟定地层时代,区别储层和盖层。
着重研究热储构造、热储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畴,以及热储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状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外围关于地区应进行必要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
摸索地热田形成,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1.2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成因、热储构造特性、控热构造及也许存在热源做出合理分析推断。
4.1.3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构造、各热储间关系及热储内渗入性能、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孔隙率、渗入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根据。
4.1.4地热流体
普通应测定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同位素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
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关系,查明地热流体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
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相态、地热并排放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运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根据。
4.2不同勘查阶段研究限度规定
4.2.1普查阶段
a.重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状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关系,推断地热田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地表热显示特性,测定地热流体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热储温度和地热田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范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运用前景。
提交普查报告,为与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根据。
4.2.2详查阶段
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基本上,对地热田与否具备开发价值以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运用,进行详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状况,初步查明地热田内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状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基本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范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地热异常成因。
d.基本查明热储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热储孔隙率及渗入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相态、地热井排放汽水比例、地热流体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热流体补给、运移、排泄条件。
建立热储理论参数模型。
f.探求C十D级储量,提交详查报告,为地热田开发总体规划和与否转入勘探阶段提供根据。
4.2.3勘探阶段
a.普通应在通过详查工作证明具备开发价值基本上进行,重要是对地热田开发经济效益高地热流体富集地段进行勘探。
b.详细查明地热田内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和水热蚀变等特点。
基本查明热储、导水、控热构造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
c.详细查明地热流体特性,涉及地热流体在热储中相态、温度、地热井排放时汽水比例、蒸汽干度、流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构成。
阐明地热流体中不同用途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地热流体来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热流体运移过程中也许浮现相变和与冷水混合过程。
d.详细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地温梯度及关于物性参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详细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详细查明地热田热储构造,各热储分布面积、厚度、产状、埋深及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量变化规律及各热储互有关系。
实测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建立热储参数模型。
探求B+C级储量,提出合理开发方案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提交勘探报告,为地热田开发运用提供根据。
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系统动态观测工作,运用长期观测和开采过程中实际资料,进行热储工程研究,计算A级储量,进行回灌实验和开发运用中关于(如地面沉降、结垢等)问题研究,建立地热田开发管理模型。
5地热田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
5.1地热田勘查类型
依照国内已知地热田特性,按地热田温度、热储形态、规模和构造复杂限度,将地热田勘查类型划分为两类六型(见表3)。
表3地热田勘查类型
类
型
主要特征
高温地热田(Ⅰ)
Ⅰ-1
热储呈层状,岩性和厚度变化不大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普通比较简朴
Ⅰ-2
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
Ⅰ-3
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性,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中低温地热田(Ⅱ)
Ⅱ-1
热储呈层状,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普通比较简朴
Ⅱ-2
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多有温、热泉出露
Ⅱ-3
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性,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
5.2钻探工程布置原则
5.2.1地热资源勘探应充分发挥航卫片解译、地面测绘、物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作用,对研究限度较高地区,则必要充分运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田地层、构造、地热异常范畴、地热田边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钻探工程布置应区别不同地热田勘查类型和规模,以能控制热储分布,获得有代表性储量计算参数和查明地热田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段规定为原则。
5.2.3在布置钻探工程时,必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重要热储同步,兼顾其她热储,查明各热储间互有关系。
5.2.4地热田钻探深度应依照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拟定,普通钻探深度不适当过深,深埋层状热储普通控制深度在m以内,浅埋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内。
5.2.5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钻井设计除高温裂隙型热储外,应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关于规定或合同交付使用。
在勘探区内施工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作用。
5.3钻探工程控制
依照国内当前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实践经验,地热田钻探工程可按详细条件参照表4执行。
表4地热田钻探工程控制
钻探井数量
(个/热田)
勘查类型
勘查阶段
井
普查
详查
勘探
0~2
5~10
7~15
Ⅰ-2
5~7
10~15
Ⅰ-3
7~10
Ⅱ-1
Ⅱ-2
3~5
Ⅱ-3
3~7
注:
同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备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
地热田面积小,
构造条件比较简朴者取低值。
6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规定
6.1航卫片解译
6.1.1航卫片重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
a.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
b.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畴;
c.地面水热蚀变带分布范畴。
6.1.2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测量。
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卫片宜用不同步间、不同波段影像进行综合解译。
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光谱特性,建立地质、地热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视工作规定和条件允许,用计算机图像解决,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6.1.4宜用大比例尺航片。
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尺解译图及文字阐明。
6.2地质测量
6.2.1地质测量在充分运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本上进行,其重要任务是:
a.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查明地热田地层时代、岩性特性、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地质条件。
c.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关系。
6.2.2地质测量范畴应涉及也许补给区和排泄区。
图件比例尺应依照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限度,参照表5选定。
表5地质测量比例尺
类别
区域性图件
地热田图件
层状热储
1/10万~1/2.5万
1/5万~1/2.5万
带状热储
1/2.5万~1/1万
1/1万~1/5千
6.3地球化学调查
6.3.1.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各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办法,拟定地热异常分布范畴。
6.3.2采用具备代表性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关系。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办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照件)规定采用。
6.3.3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6.3.4测定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成因与年龄。
6.3.5计算地热流体中C1/B、C1/F、C1/SiO2等组分比率,对比分析地热流体和冷水间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水、岩均衡计算。
6.3.6对地表岩石和勘探井岩芯中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性及其发展历史。
6.3.7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应与地质测量比例尺一致。
6.4地球物理调查
6.4.1地球物理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重要构成某些,普通应在普查阶段进行,详查阶段要在普查基本上,对有但愿地区进行补充工作,重要查明如下问题:
a.圈定地热异常范畴和热储体空间分布;
b.拟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空间展布;
c.圈定隐伏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
d.圈定地热蚀变带。
6.4.2依照地热田地质条件和被探测体物性特性选用物探办法(见表6)。
普通运用地温勘探圈定地热异常区;
运用重力法拟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空间展布;
运用磁法拟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分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关系;
运用电法、α卡、210P0法圈定热异常和拟定热储体范畴及深度;
运用人工地震法较精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和热储构造;
运用磁大地电流法拟定高温地热田岩浆房及热储位置和规模;
运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表6各勘查阶段不同类型地热田物探办法
办法
Ⅰ—1
1/10万~1/20万重磁面积测量,1/10万电测深面积测量,1/10万浅层测温面积测量
1/5万重磁面积测量,1/5万电测深面积测量
详细电测深面积测量,钻孔测温及各种测井,人工地震(反射波法)
1/10万~1/20万重磁面积测量,MT路线测量,1/10万浅孔地温测量
1/5万重磁面积测量,MT面积测量(至少三条控制剖面)
人工反射地震,MT详细工作,地热流测量,微震网观测综合测井
1/10万~l/20万重磁面积测量
1/5万重磁测量
1/1万重磁测量
1/10万电测深面积测量,1/10万浅层测温,1/10万~1/20万重磁面积测量
1/5万重磁测量,1/5万电测深面积测量,α卡面积测量
1/1万电测深,人工地震(反射波法),电剖面测量,α卡剖面测量,综合测井
6.4.3地球物理调查比例尺应与地面测绘比例尺一致。
对获得物探资料,应结合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译成果,作为勘探井布置根据。
6.5钻探工作
6.5.1勘探井设计、施工以及勘探井内各种测试应满足查明地热地质条件,获得有代表性计算参数和评价地热资源需要。
6.5.2地热田内存在各种热储时,应分别查明热储压力、水位、温度、流量和地热流体质量。
勘探井穿透不同热储时应做好下套管固井或止水工作,防止破坏热储自然特性。
6.5.3除专门设计定向井外,勘探井应保持垂直,在100m深度内其井斜不应不不大于1?
。
6.5.4勘探井口径应满足取样测井以及完井后安装抽水实验设备规定,探采结合并还应满足生产井设计抽水量及止水填料规定。
第四纪松散地层勘探井应保证滤水管外围有100mm填充厚度。
基岩勘探井口径应能满足水泥固井及也许下入滤水管规定。
地质勘探井及观测井终井口径普通不不大于91mm。
6.5.5每一热田应有1—2个勘探井规定所有取芯,探采结合井可间断取芯,但必要做好岩屑录井。
岩芯采用与岩屑录井应满足划分地层、拟定破碎带、储层岩性、厚度等规定。
松散地层和断层破碎带采用率不应不大于40%,完整基岩不低于60%。
对中、高温地热勘探井要特别注意采用水热蚀变岩芯或岩屑。
6.5.6勘探井在钻进过程中和完井后必要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测井项目取决于地质需要,普通井段做井径、井斜、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井温和井底温度等项目。
完井后除做上述项目外。
还应进行稳态井温测量。
对高温地热田和中低温大型地热田还应做密度、声波、中子和流量测井。
6.5.7钻进过程中简易观测规定:
a.目层井段,必要经常对泥浆槽液面及泥浆池中泥浆量变化进行观测,注意有否漏失,漏失量及速度、漏失先后泥浆性能变化。
b.详细记录钻进涌水、井喷、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缩径等现象起止时间、井深、层位及采用解决办法等。
对井涌或井喷还应详细观测记录涌、喷量及高度,持续或间断涌喷规律、涌喷先后泥浆性能变化等。
c.系统测定井口泥浆温度变化,在钻入热储目层段时应加密观测并做好记录。
d.钻进过程中对蹩、跳钻、放空等状况应认真记录起止时间、井深、层位、蹩跳限度、钻时状况,做好地质方面分析判断。
6.6完井实验
6.6.1勘探井和探采结合井都应进行完井实验,测定地热资源评价必要计算参数。
完井实验是指低温井抽水、涌水实验和中、高温井放喷实验。
它们门又都分为单井、多井和群井实验三类。
6.6.2抽水实验规定:
a.单井抽水实验普通做三个落程,稳定延续时间8—12h,用以拟定流量与水位减少关系,概略获得含水层渗入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
实验期间应尽量采用井下压力计测量水位变化。
直接从孔口测量水位时,应同步测量孔内水温,以换算为相似密度水位。
b.多井抽水实验是指带有观测井主井抽水实验,普通做一种落程,稳定延续时间24—72h,求得较为精确计算参数。
在详查阶段每一地热田进行1—3组实验。
c.群井抽水实验是指在影响半径范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井中同步进行并有观测井抽水实验。
在勘探阶段可结合开采方案进行1—2组实验,普通做一种落程,抽水延续时间不少于7昼夜,以拟定水位下降与总开采量关系和合理开采方案。
6.6.3放喷实验规定:
a.中、高温地热井单井放喷实验可先应用端压法(经验办法)估测单井热潜力。
但精准测定必要在井口进行汽水分离,分别测定不同压力下汽水流量和温度,并测定分离蒸汽中不凝结气体含量,拟定单井热焓和热流体产量,并绘制井口压力、产量压力与温度、流量和时间关系曲线。
实验延续时间不少于15昼夜。
b.中、高温地热田勘探阶段,需结合实验性生产进行群井放喷实验,即用各种生产井同步放喷,并可在外围设立一定观测井,以分别测定上述内容。
实验延续时间不少于一种月。
以求得各生产井在干扰状况下产量及地热田总生产量,进而为精确地判断热储潜力和补给源提供根据。
6.6.4非稳定流抽水实验,抽水井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不不大于3%。
抽水、涌水、放喷实验中,均应观测水位(压力)温度变化,温度观测读数应精确到0.5℃,并换算成相似密度水位(压力)值。
实验结束后观测其恢复水位(压力)。
水位(压力)变化宜用井下压力计观测,直接测量水位时应同步测量孔内水温,以便换算和比较。
6.7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
6.7.1在地热勘查工作中,应系统采用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获得热储关于参数。
按如下规定采用样品:
地热流体全分析:
各勘查阶段勘探井和代表性泉点所有取样。
气体分析:
凡有逸出气体井、泉均需采集气体样品。
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
普查阶段各取1—3个,详查阶段各取3—5个,勘探阶段各取5—7个。
稳定同位素:
详查阶段可取1—2个,勘探阶段1一3个。
放射同位素:
详查阶段可取3—5个,勘探阶段5—7个。
岩、土分析样:
按实际需要采用。
6.7.2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应进行全分析(重要阴阳离子和F、Br、I、Si02、B、H2S等)微量元素(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h)及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对温泉和浅埋热储应视状况增长污染指标分析,如酚、氰等,还要依照不同运用目增长其她分析项目。
6.7.3同位素分析普通测定稳定同位素(18O、34S、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14C),以研究地下水热水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
6.7.4气体成分分析应尽量涉及H2S、CO2、02、N2、CO、NH4、CH4、Ar、He等项目,以评价地热流体质量。
6.7.5岩、土分析鉴定应根据地热田实际状况有选取进行。
a.对热储及代表性盖层岩芯或岩石,普通可测定其物理、水理性质,项目涉及:
密度、比热、导热率、渗入率、孔隙度等。
b.与热储密切关于岩芯或岩石可进行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重矿物、岩石化学等测定和鉴定,以拟定其地层时代和岩性。
c.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水热蚀变矿物并研究其演化过程,如发现矿物包体则可进行包体测温。
d应用岩石中铀、钍、钾放射性含量,研究形成区域性热异常产热率背景。
6.8动态监测工作
6.8.1在勘查工作中,应及早建立地热流体动态监测网,以掌握地热流体天然动态和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对已开发地热田应在已有观测点网基本上继续进行监测,以理解开采降落漏斗范畴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地热田水位(压力)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基本资料。
6.8.2观测井布设应以能控制地热储量动态为目。
普查阶段每个地热田建立控制性监测点1—2个;
详查阶段每一热储建立1—2个;
勘探阶段每一热储设立2—3个。
监测点尽量应用已有井、泉。
6.8.3监测内容涉及:
水位或压力、流量、温度及热流体化学成分。
监测频率可依照不同动态类型而定。
水位(压力)、温度、流量监测,普通每月2—3次。
水质监测,普通每年1—2次。
6.8.4动态监测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编制年鉴或存入数据库,为地热田合理开采提供信息。
6.9回灌实验
6.9.1为保持热储生产压力,延长地热田寿命,防止地面沉降和地热流体随处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可进行回灌实验。
6.9.2通过实验选定适当回灌位置、深度、压力、以及回灌量等参数,对地热田与否或如何进行生产回灌提供根据。
7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7.1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热资源 地质 勘查 规范 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