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83520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43KB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朗读课文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2、用简短的词句概括四季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2、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整体把握:
全班同学一起找一下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找同学回答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
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
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
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
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
“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4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
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
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
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
(明确从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来概括答案要点)
2.请指出选文第1段的三个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
为什么?
课堂小结:
找几个同学总结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或者在哪些方面你收获比较大。
必做题:
以你最喜欢的一个电视栏目或一本课外读物为说明对象写一篇小的说明文。
要求:
简要写出基本内容和特点。
顺序合理,语句通顺,300字左右。
按照预习导案预习下一课。
选做题:
收集几则农谚写在摘抄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了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能力。
再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把问题设计的恰到好处,把大而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由易到难的小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三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
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
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2、听录音,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
第一部分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读第1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标出有关词句。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自由发言。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涌动春的希望。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
“孕育”拟人。
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风落叶,用“簇簇”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
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
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
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
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
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
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学生齐读第2段。
1、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2、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好?
传语,暗示,唱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大自然丰富的物候
写活了,增强文章可读性。
、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1、思考讨论:
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提问:
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快速阅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
“活的仪器”活
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背诵一二三自然段
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
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
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
性。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一、复习巩固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1.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
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由设问句引出,层
次井然,条例清晰,易于接受。
2.提问:
“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
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3.提问:
“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
4.提问:
“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
什么叫逆温层,逆温
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育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但在秋冬之交,天气
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注意:
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
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例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秋冬之交:
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
山脚反不适宜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1、思考: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用
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这几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
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3提问:
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
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4、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四、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
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二。
第四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主备人:
范文英审核人:
导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二
导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导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
4.延伸拓展法。
导具准备:
投影仪
导学时数:
两课时
一:
激趣导入。
(约2分钟)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常常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可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认为——大自然也有语言。
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它的专业名字叫什么?
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文题和作者)
2、学生回答。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物候的科普文章,请大家看学习目标。
二:
出示目标一:
通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自学指导一:
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要点。
三:
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一(约8分钟)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
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大家还有其他的生字要补充吗?
(约3分钟)
2、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
3、师:
下面来检测大家的阅读效果。
看问题回答。
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学生回答。
5、归纳筛选信息的方法。
6、师问:
依据文章内容,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7、学生回答。
师板书要点。
四、出示目标二: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五、自学指导/自主学习二
8、自学指导师问:
大家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说明的内容顺序可以调换吗?
作者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何好处?
利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自主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9、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
10、师问: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整体,而且也表现在局部。
精读课文6~10段,请大家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1、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12、谁还能从文章其它层次或段落中,发现体现说明条理性的地方?
13、学生回答。
如课文1-3段,11段等。
1-3段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
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11段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14、师总结。
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学生质疑。
六、作业: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文章的说明顺序?
作用?
学生回答。
2、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外,本文还采用了恰当的
说明方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
完成目标一:
掌握举例说明的方法。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3、自学指导师问:
大家采用跳读的方式,快速找出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思考其作用。
4、自主学习学生回答。
5、师问: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
举两个必要吗?
6、学生回答。
7、归纳提升: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
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三、完成目标二: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自学指导比较阅读。
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⑴听读1--2自然段。
⑵多媒体出示: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②.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④.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叫了,该
及时耕作。
⑶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⑷自主学习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
“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
“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
“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
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
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
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
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
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五、作业布置
练笔:
写一篇介绍家里一件艺术品或小摆设的说明文。
六、课后反思第五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
崔文华时间:
2014年4月18日
宋娟时间:
2014年4月27日
讲读课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指导识字、学词。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
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
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质疑,导入新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 语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