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doc.docx
- 文档编号:19271343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11KB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doc.docx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doc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计
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04]55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2005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江苏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为我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3.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结构布局
《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具体规划了建设重点,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主要建设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生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突出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共享服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建立社会化资源共享管理体制、社会化评价机制、可持续投入机制、充分完善的政策法规环境,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交流合作等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2006年上半年,我省在研究制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列为《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以重点支持,强调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大型仪器、生物种质资源、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口与健康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工业设计、加工成型、制造业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的创业辅导培训、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创业融投资等科技创业综合性服务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药创制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三个面向”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构建了平台体系建设框架。
4.组织领导体系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有关厅局负责归口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日常运行。
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5.制度保障体系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始于2003年制定《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2006年又将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拓展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修复完善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将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尤其在制度保障方面,要求平台组建技术委员会,特别要求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等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定平台管理办法、理事会章程、技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同时,对平台的新增仪器设备组织省级联合评议,加大平台实施中的中期检查和平台建成后的运行绩效评估,督促平台功能发挥和良性运行。
二、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1.组织实施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采取定向组织、申报评审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启动平台实施。
平台项目立项以项目单位、主管部门、省科技厅三方签定项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合同为标志,项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作为项目验收、中期检查和项目绩效评估的依据。
2.立项程序
定向组织:
主要根据科技发展需求和全省平台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具备竞争条件的,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同意后,立项建设。
申报评审:
召开专家咨询,制定年度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主要由申报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及通过同行专家论证后,立项建设。
公开招标:
召开专家咨询,选择确定具备招标条件的平台项目,制定平台项目招标书,向全社会公布,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中标对象,经现场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可行性研究方案后,立项建设。
对于重大综合性平台立项程序参照定向组织立项程序启动建设,大致是:
根据全省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组织专家咨询,确定需启动的平台;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编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向有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实施方案送审稿经省科技厅办公会议审定后,形成实施方案论证稿;实施方案论证稿经国内资深专家论证通过后,立项建设。
对特别重大的涉及较多部门和行业的平台,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方可立项建设。
3.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行了理事会决策制、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运行补贴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产学研合作机制等。
理事会决策制。
主要由省科技部门、省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及省相关行业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共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理事会负责审定平台发展目标、审核年度资金预决算、聘任平台负责人等重大事项。
对于大型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综合性平台,应成立了多部门参加的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技术委员会咨询制。
主要由国内相关行业资深权威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审议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总结、重大任务,组织重大服务活动及相关技术咨询工作,要求有省外专家参加,承担单位成员不超过1/3。
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和运行补贴机制。
主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绩效评价程序,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对已通过验收的服务平台项目每3年开展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运行补贴的主要依据。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平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主要任务等发展变化的,应及时向省科技厅报告,综合性平台报理事会办公室。
产学研合作机制。
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参加,平台应强化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服务功能。
三、平台运行服务机制
1.运行服务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主要有:
一是设立服务网站,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开展科技文献、科技信息、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接受社会信息查询;二是在产品开发设计、检验检测、安全评价、测试考评、动物实验等方面接受社会委托开展技术服务,或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供社会及企业使用;三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四是提供科技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培训、技术转移与技术产权交易等基础性创业服务,满足创业需求。
2.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我省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运行绩效评估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制定了切合江苏平台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在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平台基础条件和人员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设立评分标准,在运行绩效评估过程中通过专家客观考核和评分,确定平台绩效评估考核的最后得分,作为确定评估等级的唯一标准。
3.激励措施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对运行绩效评估“合格”以上的平台给予运行补贴,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等级的平台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绩效评估“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处理。
正在研究对向社会及企业开展公共服务绩效好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公共财政奖励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2006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优秀”、“合格”等级的平台每年给予运行经费补贴,主要补助仪器设备维护、人才培训、正常运行及日常管理,仅2006年,就对14个平台发放运行补贴达570万元。
4.平台门户系统
我省已建的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知识产权、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科技创业6大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均建立独立的门户网站系统,已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运行情况良好。
此外,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整合集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体现“整合、集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针,正在启动建设全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系统,设立专门的平台集成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一门式”服务,打造“江苏创新创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品牌。
四、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与成效
1.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早在“九五”期间,我省就注意到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在计划生育、国民体质监测、生产安全等方面尝试性地建设了10多个单一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004年,根据国家和我省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有关精神,启动建设了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4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2005年,启动了知识产权、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2006年,我省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启动省超级计算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加强了工程技术文献、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省共建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48项(其中综合性平台6项、单一性平台或功能子平台42项〈国家级2项〉),大部分平台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设,主要分布在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社会发展、科技咨询服务等领域。
48项平台新增总投入4.88亿元,其中省财政拨款1.51亿元。
2.平台建设的成果与成效
通过近3到5年的平台建设实践,我省平台建设在运行管理机制、科技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绩效、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和成效。
主要是:
(1)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了社会化运行管理体制和协作、开放、共享、服务的机制。
平台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变资源的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
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全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形成了内部自律与社会监督相互促进的评价模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2)科技资源共享方面,通过整合集成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农业种质、知识产权等基础性科技资源,推动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机组达1300台(套),2006年对外服务总机时达46.1万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3.5%,平均单台机组开机时1059.2小时,比上年增长18.7%,省外用户服务占服务总量的35%。
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了中文全文在线服务系统,拥有电子文献数据资源总量超过11000G,国内外重要科技数据库50余个,可检文献总量达5500万条数据,中心网站共接受访问41万人次,提供全文传递250万篇。
(3)社会服务绩效方面,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公共技术服务、服务人才培养与服务团队建设、节省公共财政经费、提高社会资源共享利用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5年和2006年,通过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对省科技计划项目和有关事业单位的新购科学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工作,建议不予购买160余台套仪器设备,可节省公共财政4466万元,从源头上控制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
(4)面向创新创业主体需求,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知识产权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软件、工业设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项目20273项,申请专利175项,获得专利授权74项;制订各类标准81项,鉴定成果85项,其中转让成果24项,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5)提供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根据“三药”创制流程和规范,选择“三药”创制过程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环节,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设“三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入1.6亿元,形成了由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药代研究、临床试验五类功能平台组成的共性技术支撑服务链。
省新药筛选中心形成了完整的新药筛选和评价体系,建设了拥有3.5万个化合物样品库,为100余家单位筛选服务13.1万次,筛选到先导化合物74个,候选药物15项;获得专利2项,新药证书2个。
五、认识与体会
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是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
公共平台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跨部门、跨单位的工作,很多平台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平台指导协调机制。
2.面向社会需求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平台的基本特征。
平台主要是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强化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和公共技术服务供给,为此要充分凸现平台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
整合科技资源是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是目的,要把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作为平台生存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覆盖面等实绩作为衡量平台成败的重要标准。
3.结合地方实际是推行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地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要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建设,在做好与国家平台建设的有机衔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体现地方区域特色,立足地方产业实际需求,作为地方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4.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为此,要把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5.引入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
以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来设计、建设和管理平台,是推进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功效的机制保障。
平台采取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可持续支持机制,有利于平台的开放、共享和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六、相关建议
1.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与国家基础条件平台有机衔接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从国家的层面为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强化对国家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而提出的。
地方平台既是国家平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平台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为此,建设地方平台要在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基础上,还要接受国家平台的指导、符合国家平台的政策、担负国家平台的部分建设任务,因此,形成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
地方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平台建设,国家也要指导和支持地方建设,可以通过部省合作、部省共建的方式,推动地方平台建设,将地方条件较好、优势较强、符合国家平台功能定位的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国家基础平台体系中去。
2.区域(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国家平台提供支撑的重大共性需求
一是国家平台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重大科学仪器、重大科技成果等基础科技资源需要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向全国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
二是国家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科技发展实际需求的国家平台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通过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措施扶持地方平台建设。
三是国家平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富有地方特色又能带动国家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相关行业经济发展的地方平台,作为国家平台加强支持。
精品文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公共 服务 平台 建设 情况 报告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