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5634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89KB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小说阅读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三、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也就是说:
1、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入手,
2、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
3、从人物活动的典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含人物间的关系--常有对比、衬托)入手。
4、从作者的评价。
四、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探究题的答题要素
回答鉴赏探究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1、观点要明确。
2、要明确鉴赏探究的对象是什么,使自己思路清晰。
3、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扣紧文本(原文意识)。
(观点)+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塑造手法+人物的意义或作用(主题)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行文的结构
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⑴应题,表明观点;
⑵结合论据,分析论证;
⑶总结点题。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点陈述理由,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总结自己的观点)
3、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
4、注意安排好字数,答题不要太少,也不要太烦琐,不超出范围。
(有些阅卷老师会按书写是否美观给印象分!
!
)
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
1.……2.……3.……”(理由来源:
抓描写,联情节)
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五、示例阅读《木笛》思考:
问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题型: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
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身份:
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
②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场面2:
提出换曲的要求大师的神情
场面4:
奏乐凭吊灵魂大师的高度称赞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
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12月13号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案:
问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分析:
“小心谨慎地”——珍爱
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
问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外貌描写
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结合“请求更换曲目”和“伫立纪念碑前”这两件事思考。
六、小结回顾
考试要点二揣摩人物形象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①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入手,
②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
③从人物活动的典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含人物间的关系--常有对比、衬托)入手。
④从作者的评价。
七、课堂练习
高尚的施舍
(1)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母亲指着门前一堆砖说:
“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吧。
”
(2)乞丐生气地说:
“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3)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的手搬,搬了一趟才说:
“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
(4)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
几绺(liǔ)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了。
(5)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
(6)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
“谢谢您!
(7)母亲说:
“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力气挣的工钱。
”
(8)乞丐说:
“我不会忘记您的。
”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9)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
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
(10)我不解地问母亲:
“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11)母亲说:
“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
(12)我嘟着嘴说:
“那就不要搬了。
(13)母亲摸着我的头说:
“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14)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的那堆砖就在屋前屋后搬来搬去。
(15)几年后的一天,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
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16)老板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
“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17)母亲说:
“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18)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我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19)母亲说:
“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20)“为什么?
(21)“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
(22)董事长坚持说:
“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了。
(23)母亲笑一笑说:
“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问:
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
回忆刚才讲的方法:
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②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②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家门口:
母亲要求乞丐搬砖
可母亲指着门前一堆砖说:
”她故意用一只的手搬,“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递给乞丐20元钱“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力气挣的工钱。
”“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家:
独臂董事长答谢母亲,母亲谢绝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母亲笑一笑说:
母亲颇讲教育方法,善于启发;
她心地善良;
自立自强,不图回报。
一笔圆
刘绍棠
(1)念完了大学,被分配到这个远郊小县,坐了22年冷板凳。
忽然“年龄最重要,学历是个宝”,他一下子就成了热门货,从微不足道的广播站编辑,旱地拔葱,一跃而为新设立的县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2)这个“综办”,是个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衙门,权宜而设的临时建制。
不过,公安、司法、工商、民政、房管、环卫、教育、卫生等等方面的公文,都要从这个衙门口穿梭往返;
他的职权便是将这些公文分门别类,审读画圈,或呈送上级批示,或转交下级处理,实际上干的是收发工作。
案头等候上呈下转的公文一尺多高,新到的请示报告还源源不断地送来:
两名专司递送之职的科员,你出我进,马不停蹄。
他必须一目十行,手不停画,才能避免供不应求,葬身文山脚下的命运。
(3)要想当官儿,先学画圈儿。
画圈儿虽是雕虫小技,从中却可以看出功夫的深浅,地位的尊卑,身份的高低,官爵的大小,不能掉以轻心,不当回事儿!
(4)他比阿Q更专心、更用力,但是画出的圈儿,却并不见得比阿Q画的圆多少。
两位递进公文的科员,当场就掩嘴吃吃发笑;
拿回大办公室,更招来一阵哄堂大笑。
他感到大丢面子,羞得无地自容。
(5)晚上下班,他神情沮丧地回到家里。
(6)“喂!
吃过晚饭,你教我画圈儿。
(7)妻子是中学教员,教几何的,精通此道。
(8)这位几何教师下了班比上班还忙,正在厨房里择菜、洗菜、切菜、炒菜,淘米、做饭……像被一条无形的鞭子抽得团团打转的陀螺。
(9)“我哪儿有那个闲工夫?
100本作业,100份考卷儿,够我忙个通宵的!
(10)“我在公文上画的圈儿不圆,有的像龇牙的石榴,有的像撅嘴儿的桃子……”
(11)“官儿大标准,不圆也是圆的!
(12)唉!
与其低声下气争取外援,不如发愤图强自力更生。
(13)果然,天下无难事,铁杵磨成针。
动手而又动脑,连画半个来月,便功到自然成;
不但一笔成圆,气死圆规,就是双管齐下,也不差分毫。
部下们非但不再窃笑、讥笑、耻笑,而且交口称赞:
“如此高深造诣,愧然画蛋的达•芬奇,堪与西太后的一笔寿媲美。
(14)圈儿画圆了,肚子也圆了,发了福才显得官体富态嘛。
(15)只是官气越来越重,回到家里还舍不得放下在办公室里的架子,对糟糠之妻也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阴沉着脸抱怨妻子的烹调是粗制滥造。
(16)“我忙得贼死,干这个想那个,怎么能精雕细刻?
(17)“一心不可二用呀?
(18)“我有几张直观教学的图表,你帮我画几个圆,我就能全神贯注了。
(19)“那圆圈儿事关重大,是随便画的么?
(20)他官声官调,同时拉长了脸。
1.把握故事情节
①抓住场面——两个办公室里:
对职位的描述、画圈的作用、遭嘲笑
家里:
要求妻子教他画圆、自学成材
办公室里:
受尊重
摆官腔
②寻找线索——圈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办公室主任的妻子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写她?
①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
县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妻子、中学数学教员
下了班比上班还忙,正在厨房里择菜、洗菜、切菜、炒菜,淘米、做饭……
“我哪儿有那个闲工夫?
“官儿大标准,不圆也是圆的!
”“我忙得贼死,干这个想那个,怎么能精雕细刻?
“我有几张直观教学的图表,你帮我画几个圆,我就能全神贯注了。
妻子勤劳、工作兢兢业业;
对丈夫的“官道”不以为然,与丈夫构成鲜明对比,从而揭露了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的可笑、可憎。
(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
高高在上﹐只满足于批发公文表格﹐企图用公文表格来解决问题。
神枪耿黑头(梗概)
①耿黑头的外貌黑得出格,他的头发、眉毛、胡子“黑得不得了”,脸蛋、脖子黑得像锅底。
同时,他整天都是一幅脏兮兮,黑乎乎的样子。
②耿黑头在武艺上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强本领,“他枪打得准,百发百中”,“百步之内可以打灭香火,千尺以上可以击中飞鸟”,以至当时的敌伪军在互相诅咒时,都以遇到耿黑头作为一种报应。
③然而恰恰正是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神枪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失手了,他在40米外枪击一个伪军小队长时,子弹没有打中目标。
这个时候的耿黑头却十分机敏,他对那个吓瘫在地的伪军小队长说,死要让你死个明白,他诉说了伪军小队长的罪状后,才一枪把他的脑袋开了瓢。
接着,他又对跟随伪军小队长的小兵说:
"
回去告诉他们,你黑头爷爷的子弹不光长眼睛,还能勾魂!
你没见不用往他身上打,从他头顶上这么一过,他就三魂出窍了!
1、请简要概括耿黑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耿黑头是一个不修边幅、武艺高强、灵活机敏的可爱的战士形象。
2、请赏析《神枪耿黑头》中耿黑头这一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①揭示形象类别(简要概括形象种属、描写手法)
②分述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③简析形象意义(也可不谈)
小小说《神枪耿黑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鲜活生动的战士形象。
耿黑头的外表特征大咧咧、脏兮兮,这是一种不修边幅的黑。
耿黑头武艺高强,是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耿黑头失手后,却能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随机应变,体现了粗中有细、灵活机敏的性格特征。
八、练习探寻规律:
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
②抓语言;
③抓动作(所做的事);
④抓神情;
⑤抓心理;
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
九、巩固练习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
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
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
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
“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
“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
“你看过了吗?
”小翠仍怯怯地说:
“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
“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
“还有一条大鱼呢!
”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
“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
“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试题解析】不同的文体,考查时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说,按其基本要素,必然会涉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主题”“写作技巧”以及一个所谓的“探究试题”。
11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概括;
12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归纳;
13题,考查对作者所用写作技巧以及从某一个特定角度对文章某一语句、段落的赏析;
14题,要求探究的两个问题,分别涉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作品作个性化的解读。
整体而言,没有难度太大的问题。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4分)
【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解析】本题的设置过于简单,考查的意义不大。
本来小说的情节就简单,再加上题目已经给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
但可能有不少考生被题目唬住了,反而简单的题目繁做,因答案不简明而丢分。
▲评分细则:
回答“董师傅领小翠游湖”,4分;
回答“董师傅游湖”,2分;
回答“董师傅送小翠回家”1分。
注意两点:
一.紧扣主要情节评分;
二.“游湖”“参观湖边景色”“环顾湖上风光”“看到湖中景色”也算对。
这个4分的题目,其答案就一句话,不足10字的一句话,很是出人意外。
小说题目是“董师傅游湖”,这就是以基本事件为题目,当然也就提示了小说的基本情节。
但是题目问的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答案要从第5段寻找。
前4段是“面”上的描述,是静态的刻画;
第5段董师傅真正“游湖”了,契机是“小翠迷路,送小翠回家”,但中心事件不是送小翠回家,中心事件还是借送小翠而游湖,而向小翠介绍湖内外、周边之景观。
可以回答成“董师傅领小翠游湖并送其回家”,但不能只言“送小翠回家”,这是一个重心问题,不容有偏。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7分)
【答案】董师傅是一个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
难度较低。
只是对“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概括,学生难以准确表述。
12题,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一般来说,“概括”题,不同于“简析”题,前者只需归纳;
后者却需要结论+例证说明。
概括题,而赋到7分,也是分值比重较大的一个题。
从两个方面评分,其中,指出人物身份(木匠)2分;
概括人物特点5分,5点各占1分。
“技艺精湛”,1分,可答“高超”“不凡”。
“质朴、善良”,1分,只提一词,也可得1分,用词只要出现“质”“善”即可。
“乐于助人”:
扣住“助”,帮助别人。
“有平常心”:
处事态度,不计较得失,不争名夺利,如淡定平和、心静如水。
“有生活情趣”:
善于发现生活、自然美,有爱好,能形成情感愉快。
一是,要概括,就不能只描述;
二是允许稍作延伸,如心灵手巧,但是回答喜欢安静、安于现状,不给分。
这个题目,不难,但是,想拿满分,很困难。
首先是董师傅的身份,算不算“形象特点”,是可以讨论的。
但作为考生,必须明白这么一个“公式”:
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述三个问题,本质是一样的,至少在大量模拟试题中,命题人的思路都是如此,这个高考试题再次证明上述公式百试不爽。
其次是,“有生活情趣”答成“热爱生活”不行吗?
“有平常心”答成“安于现状”不行,答成“知足常乐”不行吗?
而这些,“细则”没有规定,在实际评阅中,给分的可能恐怕也就很小了。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是对情节发展中特定场景描写作用的理解,规则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解答。
但题目这样表述就让考生有点糊涂了。
如果换成“小说第三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想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做。
▲评分细则:
①用“淡定”“平和”“怡适”“悠然”“自足”“静谧”“安详”“沉稳自然”“热爱、喜爱生活”等词语反映董师傅的精神情感世界,给2分。
仅用“细节描写有助于刻画董师傅的性格特征”等笼统的表述,没有有具体内涵的关键词,给1分。
如从自然之美、湖之美等方面来回答,不给分。
②指出细节描写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承上启下,给1分。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或其他具体的某种描写,如果推究其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安排(也有人称是情节安排)两方面回答,一般有两个要点。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是对作品局部描写技法的赏析。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只是估计很多考生没有分条陈述。
▲评分细则:
①提到比喻、拟人(或比拟)修辞手法,各给1分。
②若能针对比喻、拟人,任何一种修辞手法作出赏析,给1分。
③若没有提到任何修辞手法,只是泛泛地谈及景色美好、环境优美,给1分。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所写景物加以赏析”,也就是说出运用什么修辞,写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
比如,也可以这样回答:
这句景物描写,前半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连翘在灯下流光溢彩般的美丽;
后半句运用拟人,赋予海棠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海棠正值旺盛期的勃勃生机。
这个题目,也可能有同学回答使用了“对比”手法。
比如:
远近对比,写出了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色云云。
这个也是不无道理的。
但是答案和评分细则均未涉及,想来是因为把“对比”划归为“表现手法”更合适。
一般而言,分析“表现手法”,可以包含“修辞手法”;
而谈“修辞手法”仅局限于“狭隘修辞”,局限于“修辞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命题者都这样认为,他们有的认为,“修辞手法”可以理解成“广义修辞”,可以等同于“表现手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模拟试题,或者其他高考试题,考查修辞,还要谈及“对比”“衬托”之类。
还有一点是,“对比”算不算修辞,也是有争议的。
不同的资料,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两点即可)
【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小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