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素材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5488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70.24KB
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素材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素材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素材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古典主义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古典主义以歌颂君主专制,赞扬绝对君权为基本主题,重视宣扬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绝对服从,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
在哲学上,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
笛卡尔提出的一切诉之于理性的原则,奠定了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有时也被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在创作中推崇理性,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大量采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塑造成明朗、崇高、合理的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
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有的作家则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者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在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
现实主义文学
在西欧,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一般说来,凡是在形象中能充分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它除了在细节上要求真实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欧洲,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创新,成为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
法国的普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指出: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
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19世纪3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能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画面,重视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提供人物发展的历史,使人物的行为、心理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但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对现实的批判,是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能正确地指出社会发展的前途。
雪莱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
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
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
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
《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
剧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因反抗天神朱庇特对人类的专制残暴,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岩石上,身受百般摧残,却绝不向暴君屈服,最后终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
雪莱通过这一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
雨果
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0年,雨果的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1831年,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是一部杰出的世界文学名著,它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为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与人民为敌的本质。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创作于1830年7月,1831年出版。
主要故事情节是:
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加西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
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
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斯幽会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使她被判处死刑。
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她救出,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
克罗德想得到她,遭到拒绝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着她被绞死。
加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楼,然后找到了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死在她的身边。
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
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
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后来又因巴黎圣母院巨大的钟声震破了耳膜,成了聋子,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
为了营造突兀离奇的艺术氛围,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浓烈的社会图景。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全书共分五部,讲述苦役犯冉·
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
冉·
阿让原是个修剪树枝的工人,由于偷了一块面包而服了19年苦役。
刑满后他被米里哀主教感化,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他化名马德兰,勤劳致富,并被推为市长。
但由于他的苦役犯身份暴露,加之警官沙威作梗,再次被捕入狱。
逃出来后,他从无赖德纳第处救出已故女工芳汀的孤女珂赛特,隐居巴黎,继续行善,但仍不断遭到沙威的追缉。
1832年他参加共和起义战斗,在街垒战中释放了俘虏沙威,抢救了负伤战士马吕斯。
后来,他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婚姻,这对青年夫妇却因误会而疏远了他。
临终前,误会消除,他躺在青年夫妇怀里安然去世。
《悲惨世界》是一部以史诗笔法写成的现实主义杰作。
它从滑铁卢战役揭开序幕,着笔于波旁王朝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社会生活,战场、贫民窟、修道院、法庭、监狱、新兴的工业城市、巴黎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硝烟弥漫的街垒等等,展示了一幅蔚然壮观的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历史画面。
在所有的描写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唐璜》
诗体小说《唐璜》是拜伦后期的代表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
全诗16000余行。
诗人预计写24章,因赴希腊而辍笔,故仅得16章及第17章的开头数节。
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主人公唐璜原是中世纪西班牙传说中无恶不作的登徒子形象。
拜伦改造了传说中唐璜的形象,把他描写成18世纪末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
小说写唐璜因为在国内和贵妇人恋爱,被父母打发出国旅行。
航行中遇风暴而沉船,飘到希腊一个荒岛上,为海盗的女儿海蒂所救。
两人相爱要秘密结婚,海盗却把他带到奴隶市场上出卖。
土耳其苏丹的王妃把他买下,扮成妇女带进后宫。
唐璜经历了一些风流冒险后逃了出来,参加了围攻土耳其伊斯迈尔城的俄国军队。
因作战有功被派到俄国去见叶卡捷琳娜二世,受到女皇宠爱,留身穿阿拉伯服装的拜伦在宫中,后又出使英国。
他绕道德国、比利时到伦敦,成为贵族社会的宠儿。
正当唐璜在一个贵族的“哥特式”城堡又面临新的“哥特式”冒险之际,长诗中断。
据拜伦的书信透露,主人公还要“经历各种围攻、战役和冒险”,最后参加法国大革命而献身。
不难想见法国大革命应是长诗的高潮。
《唐璜》绝不只是描写唐璜,而更在于广阔而深刻的社会讽刺,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揭露、谴责和批判。
在艺术上《唐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如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同时把不同生活领域里的丰富语汇掺和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海涅
海涅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之家,曾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1831年以后定居巴黎。
在大学期间,海涅就开始写诗。
他早期诗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激情,中晚期则贯穿着民主革命的理想,放射出现实主义的光辉。
此外,还写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的评论。
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是海涅诗歌创作的桂冠,共分27章。
写的是他从巴黎返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亲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和主观感受。
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教会的伪善,资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尔虞我诈给予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童话、梦境融入到对现实的描绘之中,从而构成了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比喻、夸张、象征、梦幻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长诗的讽刺力度。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出生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816—1819年,他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
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件,他洞察了社会的丑恶,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
1829年,巴尔扎克第一次用真名发表的《舒昂党人》,揭开了长篇巨著《人间喜剧》的序幕。
开始陆续发表《欧也妮·
葛朗台》(1833)和《高老头》(1834—1835)等作品。
《欧也妮·
葛朗台》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三个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
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
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
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了《人间喜剧》,包括2400多个人物。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
他常常每日伏案工作10小时以上,并经常工作18小时。
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赶稿子时,甚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
他“工作!
总是工作!
灯火通明的夜晚紧接着灯火通明的夜晚,思考的白天紧接着思考的白天!
”除包括91部小说的《人间喜剧》外,他还写过六部剧本和一部《笑林》。
莫泊桑
居伊·
德·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一颗巨星,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
莫泊桑自1871年开始创作,深受福楼拜等人的影响。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
在此后的十年里,莫泊桑写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3卷报刊专栏文章。
1891年精神错乱,治疗无效,1893年病逝于精神病院。
司汤达与《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原名亨利·
贝尔,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799年,年轻的司汤达来到巴黎,在拿破仑军中任职。
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来到米兰,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814年开始,他发表了《海顿、莫扎特和梅达斯泰斯的生平》等作品。
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人失败,他被当作烧炭党分子驱逐出境。
回到巴黎。
此后,发表了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在浪漫主义的旗号下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司汤达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
不久,完成了小说《红与黑》。
1835年,他创作长篇小说《吕西安·
娄凡》(又译《红与白》),此后,他又通过口述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1839),完成这部作品,仅用了52天时间。
这是他生前惟一受人称赞的作品。
《红与黑》是司汤达对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对时代的矛盾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的产物。
它写的是木匠的儿子于连·
索黑尔的故事。
于连是一个聪明并有上进心的青年,从小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9岁那年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和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
后因神学院的派系斗争迫使他来到巴黎,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他的才华得到侯爵的赏识,并获得了侯爵小姐玛特尔的青睐。
正当他沉醉在30岁当上司令的幻想中时,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一切成为泡影。
他恼羞成怒,向市长夫人开枪,被判处死刑。
事后得知揭发信是市长夫人在忏悔神甫的威逼下写的,痛悔不已。
他拒绝营救,从容就死。
他死后三天,市长夫人怀抱孩子、离开了人间追他而去。
小说以于连的生活经历为经,以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为纬,展示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色彩。
小说原名《于连》,出版时作家改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
《红与黑》有个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
《红与黑》作为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18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和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特写、游记、剧本等,代表着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1850年完成的《大卫·
科波菲尔》是代表作,这是作家最喜爱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狄更斯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始终坚持人道主义思想,对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流血;
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特别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
善于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社会,赋予平凡事物以奇异的色彩;
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人物描写喜用夸张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普希金
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820年,写成长篇童话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首创性地把民间故事和民间语言引入诗歌,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首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1824年,普希金因他诗歌的广泛流传而被沙皇政府派遣到南俄任职(实为流放)。
1823年,开始创作《叶甫盖尼·
奥涅金》。
1828年,普希金在莫斯科的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娜塔丽娅·
冈察洛娃。
次年,他向这位“莫斯科第一美人”求婚,遭到拒绝。
1830年再次求婚,获得成功。
1830年后完成了《叶甫盖尼·
奥涅金》,而且以别尔金的署名发表了五个短篇,为俄国短篇小说创造了典范,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散文小说的开端。
1831年,普希金结婚后定居彼得堡,并重回外交部任职。
此后,完成了《上尉的女儿》《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等作品。
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重要的理论阵地。
1837年2月,诗人在决斗场中受伤,两天后去世。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
彼得堡贵族青年叶甫盖尼·
奥涅金感到贵族生活空虚无聊,为继承伯父遗产来到乡下。
经友人连斯基介绍,认识了女地主拉林娜的女儿达吉亚娜。
达吉亚娜给他写信吐露爱情,被他拒绝。
不久,在达吉亚娜的命名日聚会上,他恶作剧地调戏连斯基的恋人、达吉亚娜的妹妹奥尔加,引发了连斯基与他决斗,他打死了连斯基。
事后他去国外飘泊。
归国后遇到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亚娜,他疯狂追求她,却遭到拒绝。
他于是又外出旅行了。
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两重性概括了20年代俄国贵族先进青年的典型特征。
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完美的俄罗斯女性典型。
小说为俄国文学首创了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典范,第一次展示了整个俄国生活的真实画卷。
作品的语言完全突破古典主义戒律和感伤主义俗套,使俄罗斯语言第一次显示出灵活、丰富、准确、优美的特色。
果戈理
尼古拉·
瓦西里耶维奇·
果戈理(1809—1852)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作家。
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省农村。
1828年中学毕业后,来到彼得堡,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831年,他结识普希金。
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内含4篇小说,它标志着果戈理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他发表了许多作品。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1835年底,他创作完成了5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这部作品于1836年4月19日在彼得堡首次上演,即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不久,旅居国外。
1841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死魂灵》。
1848年春,他回到莫斯科定居。
代表作《死魂灵》创作时间长达6年,以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技巧,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死魂灵》叙述的是主人公乞乞科夫到俄罗斯各地收购“死魂灵”的故事。
“死魂灵”指的是那些已经死去了,但在政府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农奴。
沙俄政府每10年登记一次农奴数,10年内即使农奴死了,仍要由农奴主继续为他们交纳人头税。
农奴逃走了,也是如此。
这无疑成了农奴主的一个负担。
乞乞科夫瞅准了只花几个戈比就能买到一个死魂灵的机会,想“趁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1000个死魂灵,再到救济局去抵押,每个魂灵200卢布,足可以赚20万!
”但就在他到N市办理抵押手续时,有个地主告发了他,他不得不狼狈出逃。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共4卷,130万字。
它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以19世纪头25年的俄国社会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齐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退等重大的历史事件。
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就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战争”对应。
一条线索是包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家大贵族的家庭纪事,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和平”对应。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卫国战争与贵族家庭纪事穿插起来,每一卷写一个核心事件。
第一卷写奥斯特里齐战役,第二卷写纳达莎与安德烈的恋爱史,第三卷写波罗金诺大会战,第四卷写彼尔被俘。
次要事件紧紧围绕在核心事件周围。
所以,作品虽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结构却有条不紊,完整统一。
在塑造人物方面,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的手法,并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同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人物形象丰满、真实。
另外,作品在对照手法的运用、景物描写和夹叙夹议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易卜生
易卜生是19世纪后期挪威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
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高峰,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1849年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此后在奥斯陆的15年间,他除先后在卑尔根剧院和首都剧院担任编导外,还创作了不少具有革命激情的诗歌和10个剧本。
1864年后,旅居国外,1年后回国。
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与世长辞,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
易卜生在长达50年的笔耕生涯中,除创作了20多个剧本外,还写了大量的诗歌。
代表作有1879年发表的《玩偶之家》等。
马克·
吐温
吐温(1835—1910)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美国口语写作的作家,有人称他为“美国文学之父”。
幼时家境贫寒,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报童、排字工人、矿工、水手和领港员。
他的笔名马克·
吐温就是水手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寻,即水深12英尺,表示航船可以安全通过。
1863年,马克·
吐温来到弗吉尼亚市,被聘为《企业报》的记者,开始写幽默小品,并使用马克·
吐温这个笔名。
1865年任《晨报》记者。
同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作品生动诙谐、幽默风趣,风行一时,马克·
吐温也因此全国闻名。
代表作有《竞选州长》(1870)、《汤姆·
索耶历险记》(1876)、《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1884)等。
《约翰·
克里斯朵夫》
克里斯朵夫》(1902—1912)共4集10卷,是罗曼·
罗兰一生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作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奋斗的经历。
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一座小城的穷乐师家庭,他从小就既富有音乐天才又富有反抗精神。
德国社会容不得他,他逃亡到法国巴黎。
法国社会和文化界同样腐败,他横冲直撞地进行反抗,但到处碰壁。
在一次“五一”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被警察打伤致死,他出于自卫打死了一个警察。
事后不得不逃往瑞士,在阿尔卑斯山区隐居多年,潜心进行音乐创作。
晚年他成了誉满欧洲的音乐家,但内心十分平静,避世孤居罗马,专心致志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一心追求精神上的“清明高远的境界”。
作品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这一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
它也开拓了有别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新途径。
《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 19 世纪 以来 文学艺术 工业革命 时代 浪漫 情怀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