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4634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199.75KB
地下车库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地下车库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车库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负责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控制。
(2)做好工序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3)负责分项、分部工程的工序检查和质量控制。
(4)办理隐蔽工程的验收和各种登记控制。
(5)落实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6)负责对分承包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进行协调和管理。
(7)对本项目的工程合同、劳动合同、工程分承包合同进行管理。
及时反馈合同变更的信息,参与合同履约的监督、考核。
(8)负责编制施工图预算和“三费”成本分析工作。
对施工成本进行适时合算,动态跟踪。
(9)办理竣工决算工作。
(10)落实机械设备的进场、安装等事宜,参与机械设备的验收、试运行和接收工作。
(11)督促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12)做好施工用电管理。
2.2技术质安组
⑴负责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保障和技术监督指导。
⑵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对项目的质量全面负责,检查监督项目部各成员做好技术交底和质量自互检、交接检,以及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⑶负责工程技术文件与资料(规范、规程、图集和施工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等)的收集、保管和发放。
⑷负责工程技术管理与工程质量记录资料,以安全技术内业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
⑸与业主或监理办理轴线标高的现场与书面的移交工作,建立测量控制网。
协助施工组做好单位工程的放样工作,并及时予以复核。
⑹按有关规范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现场试验,现场常规取样和见证取样等工作,并对过程的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⑺对施工作业环境与安全防护进行检查、监督。
做好工人进场三级安全教育,检查督促施工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分部分项的核定。
2.3材料供应组
⑴按计划组织材料进、退场和材料采购。
⑵负责材料的搬运、贮存、堆放和发放工作。
⑶负责进场材料的验收和收集质保资料。
⑷做好材料的产品标识和检试状态的标识。
二、项目经理部责任目标
1、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本工程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和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验评标准、施工组织设计等组织施工。
工程质量保证验收达到省级优良标准。
2、安全、文明目标
无重大安全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下,创文明施工工地。
3、工期目标
确保本工程在160日历天内通过竣工验收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4、经济目标
达到公司要求各项经济指标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和校核
项目经理部在与建设单位办理好现场交接手续后,根据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和高程基准点,建立测量控制网。
基于本工程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测量仪器来确保测量的精度:
(1)2台J2经纬仪作轴线控制;
(2)2台苏一光DZS2水准仪——用于沉降观测水平标高控制;
(3)6台DS3水准仪——用于水平标高控制。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本工程的应用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依靠科学技术求质量、保工期、创效益。
同时,结合本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拟采用以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1)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2)节能型砌体。
(3)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
3、施工依据
(1)业主提供的由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资料。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09-2002、《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等土建工程现行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标准图集。
(3)安装工程现行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标准图集。
3、现场准备
3.1施工场地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搭设仓库、宿舍、食堂、浴厕等。
施工场地位于原有小区内,故施工道路可借用原有道路,对于施工过程中压坏的路面,原建设单位协商,于施工结束后进行修复。
3.2场内临时道路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留设场内道路,道路路面均采用砼浇筑。
3.3施工用电
根据本工程情况和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用电设计。
为确保工程进度,特配备1台200KW柴油发电机做应急电源。
3.4施工用水
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用水量计算。
本工程施工现场总用水量为10.8L/S。
由于牵涉到多层供水,而市政管网一般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故做如下安排:
⑴设置一个10t(水池),由市政管网供水。
⑵楼层采用高压水泵日夜供水,共配置一台高压水泵。
3.5施工排水、排污
(1)基坑内排水。
沿基坑承台周边设置排水沟,每个基坑承台设置一个临时集水坑,并配置一台Φ70抽水泵,将基坑内污水抽至地面排水系统。
(2)地面排水系统。
排水沟布置见平面图,集水井按每30m左右设置一个的原则布设。
污水通过沉淀池,经二级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3)在场地搭设一间临时厕所,污水通过化粪池后排入市政管网。
4、资源配置
4.1劳力资源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相关的工程量,合理地配置各种劳力,在各个分项工程开工前,按照质保体系中的《劳务分承包方控制程序》和《工程分承包方控制程序》进行施工劳力的选择、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1材料和工程设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物资需要量计划,由材料采购部门按照质保体系中的《物资采购控制程序》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
现场材料员按照《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和《搬运和贮存控制程序》进行收料、验证、保管和发放。
4.2钢筋、模板
⑴由于现场施工场地充裕,钢筋加工考虑在现场加工厂加工成型。
⑵上部结构模板配置
1)柱模板各配置一套,梁板模板配置二套半,支撑配置二套。
2)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作面板,梁板模板支撑采用门架与钢管支撑相结合的方式。
4.3施工机械
(1)垂直运输设备平面位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采用二台塔吊作为垂直运输之用。
四、施工工艺流程(后附)
施工工艺流程图:
第三章:
施工平面规划
一、施工道路规划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观测并对照总平面设计图,出入口处设置在拟建南侧的水西门街方向上。
具体的道路布置详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通道路面作法为将素土地面夯实,浇筑150厚C20砼,施工道路北向入口处宽度为6.0m,进入现场后道路宽4m。
二、暂设工程
1、施工用房
1.1施工现场办公室布置
根据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各部门办公室布置如下表:
表1现场办公用房分配表
办公用房
面积(m2)
间数
使用部门
经理室
10
1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
生产管理室
40
施工生产组
技术安质组
材料组
16
材料管理组
会议室
30
共用
合计
106
5
现场办公室布置在场地的西北向。
1.2施工现场生活设施布置
本工程场地较为狭小,生活设施拟布置在场地的西向,设计为二层。
生活设施内容包括:
浴室,临时食堂,工人宿舍、厕所,一定面积的工人活动室,管理人员休息室等
1.3临时生产设施用房布置
电工房
设置1间考虑,每间20m2,布置在南向靠近配电房边。
小五金材料仓库
件材料、五金仓库按20m2考虑,布置在办公楼边,采用砖木结构(详总平面布置图)。
模板加工场
模板加工场采用钢管搭设,水泥瓦屋面的敞开式棚屋,面积100m2。
1.4现场材料堆放
钢筋、模板堆场为露天式堆放,具体位置详平面布置图。
三、主要机械布置
1、垂直运输设备
1.1塔吊的选择和布置
垂直运输采用二台塔吊。
布置位置详总平面布置图。
2.砼搅拌设备
砼搅拌机布置的原则为:
布置在建筑物的塔吊边,具体位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3.砂浆搅拌站
考虑到施工运输的便利,在每台塔吊附近均布置一个砂浆搅拌站。
四、施工现场给排水设计
1、施工现场排水设计
1.1施工场地排水系统
本工程位于市政区内,排水管网均设置齐全,因此,施工过程中,可借用原有地下污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管网。
如有需要,现场可设一座污水处理池。
2、临时供水设计
2.1施工供水布置
(1)特点:
现场施工场地不大,因此场内需设置1个15m3临时蓄水池,配置三台高压水泵(扬程60m流量4m3/h)供应。
施工用水具体详见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2)临时蓄水池由市政给水管供给。
二至屋面施工用水采用高压水泵供应。
(3)管网布置:
供水管径选择DN50mm。
考虑到场地较大,故水管分2路到现场及生活区,每路用50mm镀锌管连接,进入施工楼层采用25mm管径,具体见平面布置图。
3、施工现场用水量计算
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用水有施工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
⑴施工用水用水量计算:
根据公式
式中:
q1——施工工程用水量(L/S)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
Q1——每班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K2——现场施工用水不均衡系数,查表得1.50
本工程主要是砼的养护砌墙等结构、装饰用水。
按最高峰用水量计算。
⑵生活用水用水量计算
0.8
120
q2——生活用水用水量(L/S)
P2——居住人数每天按120人
N2——用水定额每天30L/S
K4——用水不均衡系数取2
⑶消防用水
查表得q4=10L/S
⑷施工现场总用水量
q=q4+1/2(4.22+0.42)
=10+1/2(4.22+0.42)
=14.64L/S
4、供水管径计算
现场临时供水管径:
管径取100mm。
五、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后附。
第四章:
主要施工技术与工艺
一、施工测量控制
1.1施工测量方法的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建设部、地方政府及建设局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及文件。
1.2施工测量方法的控制原则
(1)整体控制局部:
这是一切测量工作的原则,若不遵循这一原则,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会导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等后果。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不同等级的测量必须配备不同等级的仪器和工具,逐级控制才能确保施测精度。
(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3.1矩形控制网的建立
因现场四周场地可通视,且比较容易丈量,故采用直接测法。
依据红线桩先测定“十”字控制网的控制轴线,经角度闭合校核后,再向内测定的矩形控制网。
丈量距离时,应按照精密量距要求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向,设置间距桩,然后用拉力器对钢卷尺施加拉力,一般30m用100N,并同时记录量距时的现场温度,每段距离必须经过尺长,温度、高差等三项改正,而且均要往返丈量两个测回,取其平均值定点,依此类推定出各轴。
1.3.2在进行矩形网测设时,应将量距精度控制在M控=1/10000~1/20000。
测量控制点大样详右图,控制网点的埋设与保护
当控制网点测完后,应立即进行点位埋设及采取保护措施。
在标桩的顶部安放一块100×
100m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以便作为调整点位使用。
在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宜在钢板上钻一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画一十字线。
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使点位醒目,并在四周1m用板块围起来加以保护。
1.3.3控制网的检测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
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1.4场地标高控制网测设
1.4.1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已知标高的水准点,将其引测至“十”字控制网的控制轴线延长线上分别设置一个坚固稳定的基准点,作为本工程建筑物施工时的标高引测点,使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形成标高控制网。
1.4.2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实测水准点时使用S3水准仪,采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次序进行引测,两次镜位高差应大于100mm。
测设时注意视线长度不大于70m,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和转点要稳定。
闭合差(±
5mm√n,n为测站数)
1.4.3水准点的埋设与保护
用直径30mm以上的粗钢筋,上端磨成半圆形,下端弯成钩形,将其埋固于混凝土之中。
这种型式水准点可先预制然后埋设,亦可在现场挖坑浇灌。
最后在标桩上部放置一预制防护井圈,上加保护盖。
1.4.4水准点检测
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与±
0.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二、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方案
2.1施工监测
(1)由甲方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
(2)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围边围护采取保护措施,应做好土坡水平位移、滑坡变形土坡孔隙水压力的监测。
(3)土方施工过程中,除了时刻了解监测提供的信息外,我们还应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设置观察点。
值班人员应跟踪观察,每天不少于4次,特别对新开挖面,要细心观察对比,如出现“陷、裂、斜”等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2.2坑内排水
其一,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沿护坡四周内侧设置明沟排水,该排水“水渠”随土方开挖深度挖深而加深。
此“水渠”20m间距设一集水井,每一集水井安放一台Φ100污水泵把水抽至冠梁边排水沟。
其二,土方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沿支护内侧周边设置盲沟与明沟,并在一定间距设积水井。
其三,坑外排水:
要求在坑外开挖排水井3~5个,其深度以填土层为准。
2.3换填垫层
2.3.1材料要求
毛砂应级配良好,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按设计规定。
所用砂石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兼起排水固结作用,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2.3.2施工要点:
碾压采用12T压道机,往复碾压不少于8遍。
(1)施工前先验槽,先将浮土清除,基槽的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
(2)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再行铺填捣实。
(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程序进行,土面应挖成台阶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注意捣实。
(4)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充分捣实。
(5)垫层应分层铺填,分层压实。
每步虚铺厚度为250-300mm,压实系数大于0.96。
2.4质量措施
(1)开挖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放样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制点及水准点的尺寸,同甲方代表办理控制桩及标高线手续。
(2)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放样人员进行测量控制,要及时复核轴线,将基槽开挖下口线测放到槽底,及时控制开挖标高,做到挖土工作面内,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
(3)开挖围护边时尽是采用沟行,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坡下口线,要坚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特别是挖铲,否则将造成土斗翻流滚,影响开挖质量。
(4)机械挖土过程中,要配备足够的人工,一般挖土机要每班配备4~5人,随时配合清槽修坡将土堆在挖土机开挖半径内。
这种方法即可一次成品。
确保工程质量,又可节省劳动力,提高工程效率。
本工程支护边部分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铲车碰到支护,产生偏位、破坏。
三、钢筋工程
3.1原材料的采购
所有钢筋的采购,必须从经我司审批确认合格的供货商处采购。
当钢筋进场时都要由项目部安排人员按图纸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验收都合格后,方由采购员和仓库保管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然后在验收合格的钢筋上做好合格标识,入库保存使用,对于不合格品坚持不予入库,以确保钢筋原材料的质量。
3.2钢筋的制作
本工程所用钢筋量不大,所有钢筋均由现场加工,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接焊。
加工成型的钢筋尺寸,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沾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或片状老锈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弯折及焊接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进场后应定点分类堆放,专人校对,不符或遗漏及时补齐,确保安装顺利进行。
钢筋安装做到轴线、间距、位置准确,规格、数量、高度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特别是框架梁钢筋密集、层数多,尤其在框架柱节点处施工困难,应特别重视。
钢筋必须要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明,并经抽样检验合格方可进场,加工接头必须经试件检验合格后才能用到工程上,工程上还需要作随机取样检验,并按照建设局有关规定:
不同钢筋类别、厂家的按30%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仅能一家执行。
3.3钢筋绑扎与安装
3.3.1主体结构钢筋绑扎安装
(1)施工准备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的各种规格的钢筋,用20或22号火烧丝绑扎,用保护层塑料垫卡标识。
2)检查钢筋是否有出厂证明和复检报告,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怜是否按图纸设计要求,有无锈蚀现象,对安装完已做预检的模板,清扫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3)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并将预留伸出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如不符合要求的并及时处理。
4)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操作工艺
1)柱钢筋绑扎安装
a.柱子钢筋应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先绑扎成型柱芯钢筋及箍筋,再绑扎外围周边钢筋,即由里到外,由上到下顺序绑扎安装。
在搭接长度内,绑扎扣不少于三个,绑扣要向里。
b.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
角,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度。
c.对于≥Φ25的柱主筋宜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对Φ22~Φ16主筋采用搭接焊连接,而对Φ16以下主筋采用绑扎。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设计要求.而且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d.在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在柱基、柱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e.采用双层钢筋时,在两层钢筋方向,应按图纸要求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2)梁板钢筋绑扎安装
a.按图纸设计梁纵向受力钢筋几乎均是双层或多层排列,在两排钢筋之间垫上短头钢筋,其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由于框架梁高度高,拟采用模内钢筋绑扎,绑扎顺序:
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主筋穿好箍筋且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设计φ6箍筋、板筋采用φ6.5钢筋。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立筋绑扎,箍筋弯钩均为135°
,对于悬臂梁则箍筋接头在下。
弯起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要准确,在梁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梁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直径为25mm及小于25mm时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d.板厚度大于等于120者,板面设双向φ6@200构造筋,此筋与板负筋搭接300同时其板角均设置放射筋7φ6。
L=短向板跨的一半。
e.屋面板为避免无筋区,板面应设置双向φ6@200构造网,此筋与板负筋搭接300。
f.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25mm。
g.板筋绑扎时,先要清扫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并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然后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立筋,后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h.板受力主筋直径16mm的连接同梁,小于等于16mm采用绑扎连接,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搭接长度的未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控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一般用顺扣和八字扣绑扎,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
i.板为双层钢筋时,须在两层筋之间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正确,在板上部的负钢筋也应采用马凳来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且在绑扎负弯矩钢筋时,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塑料垫卡,以确保保护层厚度15mm。
j.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3)绑扎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柱子钢筋位移:
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
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并用固定卡(或水平钢筋箍筋)加以固定,并在浇筑完混凝土时立即修整钢筋的位置。
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处理方法须经设计签证同意。
b.柱竖钢筋可采用垫筋或垫钢板、焊接方法处理。
c.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原因是,配制箍筋时按箍筋外径尺寸计算,造成骨架的宽和高均小于设计尺寸;
另外双肢箍筋的梁,经常出现组合后的宽度小于设计尺寸。
在翻样和绑扎前应熟悉图纸,绑扎后加强检查。
d.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间距未加密:
绑扎前先熟悉图纸,绑梁钢筋前先将柱箍筋套竖筋上,穿完梁钢筋后再绑。
e.箍筋搭接处未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足10d(d为箍筋直径):
加工成型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度弯钩。
f.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踩到下面:
绑好之后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且在浇筑混凝土前整修检查合格后再浇筑。
g.板钢筋绑扎后不直,位置不准:
板的主筋分布筋要用尺杆划线,从一面开始标出间距,绑扎时随时找正找直。
h.柱钢筋骨架不垂直: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凡是搭接部位要绑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
另外绑扣不能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
i.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车库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