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仙洞解说词.docx
- 文档编号:19243406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87KB
白马仙洞解说词.docx
《白马仙洞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马仙洞解说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马仙洞解说词
白马仙洞解说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华北第一仙洞—白马仙洞游览。
白马仙洞风景区,座落在九凤山原始森林,山上森林茂密,山清水秀,属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白马仙洞幽深、奇险、神秘。
它的历史文化源源流长,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也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各位游客;请大家游览时注意;一是必须有高度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感,严禁携带一切火种,更不要抽烟或使用明火。
二是白马仙洞是块圣洁的地方,希望大家注意讲究卫生,不要乱扔废物,带小孩的游客不要让小孩在道观和洞随地大小便。
大人不要随地吐痰。
三是,在仙洞旅览,不要大声喧哗,不讲不吉利的话,在观上香祈福,保佑一年平安,一生幸福,可求子、医病。
需要什么求什么,达到心想事成的目的。
我们面前是洞阳湖,大家看到湖中央有一尊观音佛像,这是一尊滴水观音像,左执净水瓶,右拿树叶,意在将甘霖洒向人间,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家在乘坐游船时到观音像前10米处默许心愿。
洞阳湖的背后山神庙前有一颗奇特的神树,是凤爪神树。
传说九凤山是由九只凤凰变成的,当时应该有十只凤凰,最后一只因受伤留在洞中。
现在洞中有一个名为凤凰山的景点,我们进洞后再说。
这颗形似凤爪的神树,传说是一只凤凰受伤后的一只脚。
所以后人在求不到婚姻时,在此拜求神树,求得婚姻。
如若求得一凤的男子,到此再次拜凤爪神树。
这种习俗延续到现在。
顺着山神庙向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那里便是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
大家在浏览完白马仙洞后可到森林公园浏览,饱览九凤山风景。
左边有赛马场,有时速达六十公里的白马神驹,有时速四十公里的草原骏马,也有慢慢溜达的马,可供骑马爱好者选择。
赛马场旁边有动物园,亦十几种动物供大家观尝。
下面我们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马仙洞的基本情况。
白马仙洞位于和中阳交界的九凤山上,该洞是一个狭长、雄奇的天然溶洞。
洞全长一期工程开发1100余米,洞口与洞底的相对高差是268米,洞中宽敞的一块是“放马滩”,过放马滩之后还有出路,只是千百年来,古洞过于奇险基本没人进去过。
白马仙洞自古以奇险著称,被称为华北第一险洞,据碑文记载是皇帝的别馆,而且是上古仙翁“赤松子”炼丹之所。
五代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塘曾进入此洞祈雨,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唯一发生过的一次。
从前皇帝祈雨要沐浴戒斋,到天坛、地坛敬告天地,但是石敬塘在称帝之后,没来得及建,听说白马仙洞祈雨很灵,就来到这里祈雨。
据说当时就下起倾盆。
大雨
关于白马仙洞,顾名思义,它的名字就赋予它神秘的色彩,在当地有很美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距此5公里的下王营庄村有个农民,名叫王芝,三十来岁,家里只有年逾花甲的老母在堂,居住三孔破土窑洞。
王芝从小聪明伶俐好下棋。
常在村里围看老人们下棋,经常忘记回家。
因为家穷自制桦木棋子,向村里棋艺高的老者讨教棋艺。
没过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王芝在洞沟口种有几亩薄地,一年收成也只够勉强糊口。
一次从洞沟砍柴回来,路过洞沟口自己的地,突然看见一匹白马在他地里啃庄稼,于是把白马赶跑了。
这样的事连续发生了三次。
第三次的时候,他看到后,放下柴禾,把斧子往腰间一别,下定决心要逮住白马,把他交给马主人。
于是蹑手蹑脚、小心翼翼靠近白马,发现白马不仅体格匀称健壮,而且全身雪白无一根杂毛。
他从未见过如此好马,心中十分喜欢,但是就在他即将抓住马的瞬间,白马突然跑开了。
马跑他追,他快马快他慢马慢,白马也似乎在故意等他,这样追追停停,追了很久却总抓不住。
当追到九凤山时白马突然跑进了一个山洞,王芝也跟了进去,洞黑乎乎一片,但是前面似乎有一道白光在闪烁。
他随白光时而攀爬,时而钻行,追了一个多时辰,来到一处宽敞之地,这是白马突然神奇般的消失了。
只是见石壁上有长约一尺、高约5寸的形似马的影像,当地人讲马已经坐化了,这个影像至今仍清晰可见。
没有追到马王芝转身要走,这时看见两白须老翁在前面高处下棋。
也就是棋盘山。
只是与平常不同,只有棋子,没有棋盘,非常奇怪。
王芝蹲下身子,把斧头从腰间抽出放在地上,仔细观棋阵。
发现两位老者棋艺精湛、高深莫测。
正在入神之时,不觉地喊了一句:
“丢马就输”,两位老人同时侧视微笑说:
“孩子,看你的斧子。
”王芝低头一看斧头竞已生锈,斧把已腐烂成渣,再回头一看,老人竞消失了,但棋子还在。
王芝返洞而出,这才想起来,自己砍柴未归,心想这么长时间母亲一定着急了,于是匆匆返回家让他奇怪的是回到村子后,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家。
于是揉眼细看,村子大变模样。
人们都已经不认识他了,只能寻找一些村里的老人,一打听,方知他打柴未归的事,已是年往事,都已过了几十年的事了。
这也正是人们平常所说洞中方一日,凡世几十载。
之后他多方找到打听老母亲坟墓,坟前松树粗高挺拔,显然已去世多年,便给老母上香磕头之后走了。
路过河边,在水中看见自己的模样,仍然是青春依旧。
从此王芝再没回来,村里人也因此知道了白马仙洞的存在和这个神奇的故事,代代相传。
当地人便认为王芝成了这个洞的主人,也就是现在供奉的“洞主爷”。
众所周知,我们被称为炎黄子,黄帝被称之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就是从黄帝开始的。
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有两大部落,一个部落的首领是后人称为炎帝的神农氏。
他教给人们耕作种植。
还有一个是发明战车的黄帝、轩辕氏。
当时,在一个强大的部落叫蚩尤,蚩尤打败了炎帝。
黄帝团结中原各部落打败了蚩尤,统一了黄河流域。
这段传说大家都知道,不过大家却不一定知道,黄帝也曾经来白马仙洞居住过。
所以白马仙洞也称之为“黄帝之别宫”。
还有关于赤松子的传说。
据说,赤松子是炎帝手下的一个仙人,因他常年赤身裸体,生活在松林之中,故称之为“赤松子”。
他的本名已被人遗忘了。
这位赤松子大仙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曾担任过炎帝的雨师。
由于黄土高原降雨较少,遇干旱之年,炎帝就让赤松子求雨,逢求必应。
后来炎帝、过世后,赤松子想到自己早晚会死,到时就没人为民求雨了。
于是他索性住进白马仙洞之中,想用洞里的宝石和矿物提炼出能和白马仙洞一样存在亿万年的长寿仙丹,使自己长生不老,永远为民求雨。
白马仙洞宝石很多,有些能使人羽化升天,赤松子误食那种仙丹之后,飞离人间,再没回来。
后人在这里求医问药。
关于白马仙洞的传说许多都与“成仙”“成神”有关,它仿佛就是人界与仙界之间的一个通道,三界的道大门,这使白马仙洞因此充满神秘色彩。
我们现在进入九凤山中,白马仙洞就坐落在这里。
至于“九凤山”这个名字的来历,据说就是由九只凤凰变成的。
当地人传说是十只凤凰,最后一只留在洞中,也就是洞中一个名为“凤凰山”的景点。
关于凤凰山的故事我先卖一个关子,待会儿再给大家讲述。
进入洞中,大家一定很好奇,白马仙洞这个天然洞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奇洞是受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雏形出现于上古早期的吕梁运动,至三世纪末的印支运动东翼轮廓初步形成,燕山二期运动使太行开始升起,地形高差加大,就形成了华北断块区岩溶化最强烈的时期,形成了大量溶洞,白马仙洞就在那时形成。
也就是洞的奇险。
千百年来使白马仙洞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白马仙洞的入口处,下面请各位跟我一起进洞遇仙,祈求您一生平安、升官发财。
有信徒的,您也可以烧香跪拜许愿,还愿布施。
再次的在进洞前提醒各位游客,女士们最好别穿高跟鞋,因为洞里有近似垂直的扶梯,光滑的石板路,容易滑倒。
10岁以下、75岁以上老人小孩,必须有家人陪同。
神仙之所,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注意文明,注意卫生,不随便吐痰,不乱扔果皮垃圾,带小孩的忌洞小便。
俗话说心诚则灵,让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开始登天探险。
当我们进到洞里时,观察一下四周石壁,很多地方都是黑色的,而且我们全程同样会看到很多地方是黑的,但是石壁本质并非黑色,应该是通体亮白,这是由于历代以来人们拿着火把进洞祈雨、游玩、探险遇仙,年长日久,石壁就被熏成黑色的了。
我们看到洞里有许多钟乳石,这些钟乳石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慢慢的形成的。
所谓“万年一公分”就是说一万年才可以长一公分。
由此可见,白马仙洞的形成已经历了亿万年的历史。
在洞类似钟乳石所形成的景致随处可见,其造型其特可谓是精美绝伦,恍如人间仙境。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洞第一道景观——放马滩,它是白马仙洞中最为宽阔的地方,面积近8000平方米。
据传说白马就是将王芝引到了此处,白马突然消失坐化于石壁上。
就在我们刚才欣赏的古诗旁,有一酷似马的小石突出于石壁之上,这就是白马坐化的影像。
各位游客请看,在放马滩前方有一堆乱石堆成的山,就是“棋盘山”,据说正是王芝看两位仙人下棋的地方。
现在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像棋子一样的石包,都是由岩溶水滴落而成。
其中有一枚呈棕红色,略有光泽,看起来与众不同,被称为“红老帅”。
王芝成仙后仍经常在这里下棋,只是棋子上再也没有字,这里的玄妙就不是常人能破解的了。
咱们现在往下看,从这里再往下走就是甘霖洞,又叫“祈雨坛”,是人们祈雨的地方。
过去每逢天旱之年,方圆数千里的民众都要来九凤山白马仙洞祈雨。
当时东至晋中一带,西至陕北一带,都来此祈雨,甚至地方官员也亲自来此跪拜祈雨。
在近代,老百姓祈雨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声势浩大。
祈雨着从村里到白马仙洞要光着脚,头戴柳枝编的柳圈(就是柳帽),敲锣打鼓,相随人员多则二三十人,少则十几二十人。
到了洞口,首先拜见道观各神,部分人长跪在渊济阁洞主爷爷和洞主娘娘像前,等待进洞祈雨者归来。
在洞中祈雨着,手执火把,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甘霖洞”后,手拿祈雨的瓷瓶跪在龙王佛像前接水。
“甘霖洞”顶部有两个酷似女人乳头的石尖在滴水。
如果接水顺利的话,刚好接水左右逢源,接完左边的水正好右边的落下来,说明今天祈雨成功,马上会有雨降临。
如果接水不顺利时,把瓶放到左边时右边落水,说明祈雨失败。
待接满水后,小心翼翼端出洞口,将水供奉洞主,再烧香叩拜。
然后将洞主倾入楼轿,八人将楼轿抬上,敲锣打鼓迎回村里。
这种祈雨场景在当时也是一大盛事。
下雨后,村里杀猪宰羊,回洞主,将洞主像请到楼轿,再次敲锣打鼓送回洞口。
现在白马仙洞附近年近六旬的老者都参加过或亲眼见过。
明代万历年间,永州(今永州市)知府许天球有一首诗,描述了九凤山春景、白马仙洞仙姿以及渴望降雨的美好心愿。
春郊联髻访仙踪,洞口桃花色正浓。
白马已随黄鹤远,苍虹尤见紫苔封。
重峦殿古悬云塌,绝涧崖空泻石潨。
为报山灵元应祷,甘霖时沛慰三农。
甘霖洞上方这个小水池称之为莲花池,常年有水。
在白马仙洞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石粉渗入水中,别有奇效。
饮用一口,清肠利咽;用此水洗手洗脸可消除疲劳,还有祛痘美容之功效;常用此水洗头,头发永葆乌黑发亮。
大家请看这边,有一个小池子,称为“白龙池”。
当我们抬头看石壁右侧时,会出现一个形如瀑布的洁白的钟乳石,它是由于水流侵蚀而导致石灰岩与水在空气中经化学反应凝固而成形成。
高约2米,宽约2.5米,乍看像百叶垂帘,气势非凡。
细看则如一缕缕丝织的燕窝,又像千孔万结的蜂巢。
在白龙池后石壁上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历经千年依然字迹清晰。
可见白马仙洞的确是一个充满仙气的神洞了。
大家请看这首北宋宣和三年写的这首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他来,或者您也可以自己大声的读出来。
随喜僧祖禅共
此洞深广到九泉,
幽冥至近二轮边。
此处未辩东西路,
只此出洞见青天。
再看这首写于明代永乐四年的古诗
世人谁喜到九峰,
暗想如同一梦中。
不知天高几万丈,
甚日何时到德明。
经过专家论证,这块石壁已经可以申报国家一级文物了。
我们景区也在着手此事。
现在看,在我们身边的这块石头是擎天石。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块石头几乎是靠最下面的这一点,而支撑起了洞顶壁的大部分重量,就这样支撑了上亿年,才使得白马仙洞不至于在这个地方被阻断,而一直可以供游人通过,实在是令人惊叹。
当然,那是神话的说法,其实这一现象也是千万年来形成的一块钟乳石。
这有一块石头叫“外来石”,也称“陨石”。
据说是远古时候,行星与地球相撞时留下的。
另一种说法是外星人来过此洞,人们的飞碟不小心落入洞中后再也出不去了,最后只好放弃飞碟而离开地球,飞碟在洞中石化。
这些传说扑朔迷离,给白马仙洞抹上一层神秘色彩。
对面的那个小洞称为“仙人谷”,有人说谷里留下的是凤凰蛋,有人说是稀世珍宝,很难定论
现在从上往下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水池,这是“仙澡台”,就是仙人沐浴洗澡的地方。
仙澡台下边的水流与地下水相连,也是白马仙洞的出口之一。
也有人说下边的洞口与大海相连通往龙宫,是龙宫和白马仙洞之间的一个秘密通道。
我们继续看这里,叫做“藏书阁”,据说是萨诃取经回来的经书所形成的。
大家可以看到一摞摞的书页。
在这里堆积了许多。
至于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号为天书,当然只有得道成仙的人才能看到。
我们如果是读书人,在这跪拜上布施、许愿还愿,可以帮助你长知识,高考、中考的学子能如愿得中。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萨柯这个人,是上安人,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也是中国第一个赴印度取经的高僧,比唐玄奘早230年,萨诃原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稽胡族下级军吏。
一次酒后打架而不省人事,其实是去地狱游历了一圈。
从此他变成了一个游方僧人。
他具有神奇的巫术和预言能力,是稽胡族的氏族神,也被视为观音的化身。
萨诃早在白马仙洞附近的千年村活动,白马仙洞的“西天胜景”就是萨诃取经回来后进入洞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建造的美景,以供人们瞻仰。
这一景观,咱们一会走到那里再详细介绍。
这边是“金钱堆”,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堆积如山的金币。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堆旁边就是金钱,可见此话不假。
据说摸一摸这里的金币堆,可沾沾仙气和财运。
现在这里看到的是“三仙池”,据说对面的三个水池是仙人们泡温泉的圣地。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远处的宫殿和云游来此的神仙。
据说是洞主爷和洞主娘娘会在这里为云游四方的各路神仙接风洗尘。
泡过白马仙洞里温泉,浑身的疲惫就会一扫而光。
岩石形成三尊神仙塑像,有的说是南海观音、南极仙翁、南海龙王;也有的说是八仙中的铁拐、果老和吕洞宾。
问神仙是何人也,海阔天空,任人想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块形似面包的石头,称为“面包峡”。
据说这些面包都是以前逃难的人带进来的,天长日久就钙化了,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也有人说这两块面包是洞主娘娘升天是留给逃难的人吃的。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通天柱”。
“通天柱”,高约3米,下段是石笋,底径约40厘米,中间直径约20厘米,顶部室冠状石钟乳。
据说此石柱顶天立地,支撑了白马仙洞大部分的重量,也就是说它支撑了仙界大门。
传说在很久以前,白马仙洞曾发生过剧烈的坍塌。
文殊菩萨从五台山去南方经过白马仙洞,看到洞里的水全部沿着石缝留到地底下了,天旱老百姓用不上水,苦不堪言。
于是让自己的坐骑白象到洞里查看,白象看见洞顶的石头就要塌下来了,于是把自己的鼻子化作石柱,牢牢顶住了洞顶。
据说如果仔细看,可以在微光中隐约看到那只白象。
还有一种说法是,悟空的金箍棒,也就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
悟空自取经回来后,常年躲在白马仙洞里逍遥快活,,观音看不惯,使咒语让白马仙洞塌陷。
悟空已经成佛,不怕观音菩萨,把金箍棒一扔,就顶住了白马仙洞的洞顶。
在通天柱的旁边是一个“美人镜”,是仙女梳妆打扮的地方,也是洞主娘娘的梳妆台。
通天柱立在美人镜旁边,可见神仙也喜欢美女。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江山多娇人多情,自古美女配英雄”。
在这里我们可看到一个倒立的老人,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人的五官和胡须,以及下垂的头发。
据说是仙人的洗头池。
这就是所谓的“仙人洗头”。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洗头老人也就是洞主爷爷王芝了。
传说洗过头之后,在白马仙洞特殊温度,湿度之下的有着特殊功效的石粉渗入水中。
用该水洗头洗脸对皮肤十分有益,具有滋养头发的效果,头发会永葆乌黑发亮。
白马仙洞是洞中洞,有很多分岔洞口,目前尚未开发。
这些分岔到底通往何处,有的说通往平阳(今),有的说通往蒙,众说纷纭,就有待后人考究去了。
总之,这洞肯定另有出口,就是进洞170米之下,也毫无缺氧感觉。
火把的火焰也随风晃动。
空气流通很正常。
接下来看到的是“水帘洞”,话说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路过九凤山的时候发现与花果山相似,而白马仙洞则跟他的水帘洞一样,也是洞天福地。
于是猴子觉得,如果佛祖当年把他压在白马仙洞的话,那五百年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于是他越想越气,干脆就在白马仙洞安营扎寨住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前面提过的“西天胜景”了,这块奇石状如弥勒,称为弥勒佛。
“西天胜景”就是萨诃取经回来后进入洞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建造的美景,以供人们瞻仰。
现在看到这一片钟乳石比较密集的地方,很像海底的珊瑚石,从这里穿过好像进入了海底世界。
由于那些钟石乳的下垂很像是竖着的琴弦,故称“仙琴石”。
假如用小石块敲击可以听到或高亢或低沉的声音,好似仙乐飘飘。
旁边还有一个奇石,形状如“笙”,笙是古人吹奏的乐器。
仙人们在这里演奏,就像一个小型的音乐厅。
可谓是“琴瑟和鸣,和钟大吕”,令人神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屿心石”。
原来这里有一小洞口,只容一个人爬过去,而洞口有一块石头,人趴下过去时正好贴到胸口心脏位置,故称“屿心石”。
据说这个洞口看上去很小,好像只有小孩子可以爬过去,实际上不论人大小,胖瘦均可爬过去。
相传如果你到此洞口,不能说洞口小,说了就过不去了。
只能心中默念:
“我能过去”,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爬出洞口就是舍身崖、翻身涧。
刚爬过去的洞口边有个黑乎乎的地下大坑,由于深不见底,似万丈深渊,故要侧着身子,从2尺宽的石台上走过去,故又称翻身涧。
此乃是洞中最险要的路段,上有千尺绝壁,无法逾越,下有万丈深渊,深不见底。
传说此处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士修炼数十载后,舍身成仙之处。
当年的小洞口、屿心石、翻身涧现为了游客安全,已经被开发出来了,也看不到当年的险象。
在这片开阔地,看似没有路,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旁边崖壁上的这些石头,刚好形成一条隐蔽的路,可以上到洞顶。
这也是白马仙洞的神奇之处。
看似没有路的地方,往往又别有洞天,到底洞顶有什么,是不是还有别的出路,或者别的洞穴,就靠我们的想象了。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顶上有一个很隐蔽的小洞穴,那个洞穴就是传说中的“兰馨阁”。
至于那个黑乎乎的洞穴为什么会有一个如此动听的名字,那是因为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明末清初的的时候,附近村子里住着一个叫兰儿的姑娘,长的水灵灵的十分俊俏,而且心底善良,又心灵手巧,是十里八村的好姑娘。
兰儿和村里一个叫阿虎的青年相爱了,阿虎也是个帅气强壮的好小伙儿。
可是镇上的恶霸乡绅周二爷也看上了兰儿,派人上兰儿家做媒,准备当天强娶,兰儿趁着夜色逃出来。
突然看见一个黑洞,心一横就钻进去了。
兰儿在白马仙洞里走了很久,顺着洞里的石头爬到洞顶的一个山洞里躲起来。
这时周二爷和打手们举着火把也进入洞里,可是他们在洞里走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兰儿。
其实他们早就经过兰儿藏身的地方了。
只是他们进来时那个地方就没有路了,只看到黑洞洞的石壁,兰儿在洞中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周二爷走了之后,阿虎进入洞寻找他的心上人兰儿,这时通往洞顶的路又显现了。
阿虎沿着这条路找到兰儿,从此两人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关于“兰馨阁”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当地还流传说,“兰馨阁”讲的就是洞主爷爷和洞主娘娘,洞主娘娘逃进白马仙洞就靠这个神奇岩壁躲过追捕的
这条缝隙,叫做“神驹过隙”。
如此狭窄的缝隙,当年洞主爷爷王芝所追的那匹白马居然从这里毫无障碍的通过,实在令人称奇。
这样的缝隙也只有那样的神驹才可以通过。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卧于峡谷之中,长约6米,高约2米,称为“骆驼石”。
仔细看有驼头、驼峰,身上还有“驼毛”。
相传白马仙洞的九个出口中有一个是通往蒙的。
古时有一贩粮的驼队从中原抄近路去蒙,路过白马仙洞时有一只小骆驼因常年长途跋涉,不愿意再受烈日和风沙之苦,便躲到洞里享受清凉舒适的生活,不肯出去了。
等商人在洞外发现少了一只骆驼,回来寻找时小骆驼已经坐化成石了。
现在到达这个地方是“聚仙厅”,是众仙云集的地方,也是洞主会客的地方,各路神仙聚会商讨仙界大事。
我们看到左前石壁上有三座神像,他们都是天然形成的。
他们栩栩如生,实在令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再往高处看,看到几个小神像。
至于这三位神仙是何方神圣,有人说是铁拐、果老、吕洞宾;有人说是南极仙翁、南海观音、南海龙王。
到底是谁,这恐怕只有洞主爷爷和洞主娘娘知道了。
游客朋友们,我们也可以在此稍作小憩,享受一下与仙人相聚的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现在大家可以抬头关注一下洞顶的石壁。
在这些石壁上经常能看到蝙蝠出没,像光影一般飘来飘去。
它们是洞里的小精灵。
在我们文化中,蝙蝠是一种吉祥物,是福气的象征。
在古老的建筑、砖刻、石刻中经常可以看到蝙蝠的身影在古代的器物、婚嫁、寿诞,都有它的图案。
最出名的便是恭王府的万福长廊了,各位去了恭王府的时候可以看看。
白马仙洞在开发时,由于没有灯光,所以洞石壁上到处都倒挂着蝙蝠。
现在由于有灯光的作用,许多蝙蝠都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所以我们看不到。
如果灭掉灯光,蝙蝠马上就飞出了捕捉食物。
人们也称之为“洞中石燕”。
白马仙洞蝙蝠出没,印证了白马仙洞还有别的出口。
因为蝙蝠在洞中出入和我们进入的不是同一个洞口。
传说白马仙洞有九个出口,蝙蝠作为文化中的一种吉祥物,也代表着福泽天下之意。
在冬天,蝙蝠会冬眠。
它们都倒挂在石壁上一动不动,即使用木棍扒拉也纹丝不动,很有意思。
现在我们看到的地方是“通天门”。
“通天门”的周围是钟乳石。
许多成仙得道的人都是在白马仙洞修炼而成,得道成仙后从洞中直接通往天庭,就是从这里通过的。
已经成仙的人站在这里就会看到大门是敞开的,可顺利通过进入大门,当然我们凡人自然是看不到的。
只要我们虔诚尊神,善待人们,用现在的话就是提高素质、修炼道德,也许看得到。
接下来再看我们上方有一块圆圆的石包,很像女人的乳房,称之为“奶头山”,相传隋末大业年间,由隋炀帝的昏庸无道,战火连天,民不聊生,附近的村民都来到白马仙洞避难。
可是百姓自带干粮有限,很快就没吃的东西了,许多人饿晕倒地。
由于饥饿,母亲没有奶水,婴儿饿的哇哇直哭。
情景凄惨,善良的洞主娘娘看到后,决定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百姓,拯救这些村民。
第二天早上,当村民们起来后,感觉到口边一直有奶水流着,抬头一看,原来洞顶有奶水不断滴落下来。
村民们认为上仙有灵,拯救于他们,叩洞主娘娘显灵。
因此后来人们称之为“奶头山”。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洞登天之旅,来到了白马仙洞的出口,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正是洞口出处渊济阁,曾经这里是白马仙洞的入口,但是我们景区为了方便各位游客观赏九凤山上的美景,也不使游客往返洞中太累,决定从山下往上走。
接下来呢,我们就开始参观白马仙洞的外景,九凤山洞阳观,领略这座蕴含着深厚道教文化底蕴的千年道观。
渊济阁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洞阳观第一座殿阁,历史久远,文化涵深厚,在殿,如今尚保存有元、明。
清以来历代修缮的石碑记文。
在古代,逢干旱之年,方圆几里几十里的人们就到此祈雨,殿中分别有两尊仙像,就是洞主爷和洞主娘娘。
洞主爷爷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白马渡王芝的传说,在殿两侧的壁画绘的便是王芝成仙的故事。
出了殿门,我们来参观千年道观洞阳观。
洞阳观是白马仙洞地面建筑的主体部份。
因座落在洞口向阳的山坡上,故名“洞阳观”。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距今有1300余年,由唐初开国名将尉迟敬德亲自监造。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一度香火旺盛。
北宋`、金、元、明、清各代均多次修缮,到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后,由于国运日衰,洞阳观辉煌不再,几无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于1995年,在吕梁地区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九凤山白马仙洞景区开始第一次重建工作,到2011年开始第二次大规模重建,2014年正式对游客开放。
从考古发掘的夯土地基上观察,道观最兴盛时为四进院落,山门在西侧,入山门为第一院,门左是山神庙,门右是魁星楼。
魁星楼为四层,登上此楼可看日出、环眺山色、夜观景象、静听松涛。
娘娘庙坐西向东,供有王母娘娘。
山神庙、魁星楼年久失修,均以被毁。
娘娘庙现已兴建,院有石磨石碾,乃观加工粮食所用。
第二院为洞阳观正殿,有200平米。
正面三孔窑洞,窑洞之上原有万圣楼和凤凰楼,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等。
西侧台阶是第三院,过通廊再至白马仙洞洞口渊济阁。
继续西行为第四院,此院三孔窑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马 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