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4043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59.17KB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
8÷
629+34-2172÷
8×
6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
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是什么意思?
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要解决什么问题?
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混合运算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四则运算顺序
挂图
一、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
60位游人需几名?
90位游人呢?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
(板书后)
问:
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
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
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
有什么不同地方?
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关0运算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口算卡片
i.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43-0=52-25=
0+50=0×
135=0÷
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
“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
”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
3×
2112-47×
2
ii.教学实施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
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
0=□0÷
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
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
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
我们来讨论“0÷
0”,它结果是多少呢?
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
0=0”。
也有的同学认为“0÷
0=1”(相同数相除,商是1)。
实际上“0÷
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
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
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拓展练习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Iii、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22+17×
0=0+7+7=
0×
8=56×
27×
0=74-74+19=
iv.思维训练
巧算
3300÷
25=1320×
500÷
250
v.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位置与方向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公园定向运动图”挂图和指南针;
每生准备一个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节刚过去,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些地方?
到过姑姑家。
到过一二三团。
到过乌苏市。
像刚才同学们回答,到姑姑家、一二三团、乌苏市等,这些过程就是定向运动。
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挂图。
图上画着什么?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图上有……
从起点到1号点,我们应该怎样走?
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领?
我们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
对,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
二、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挑战一次公园定向越野赛。
自己探究:
这次探究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那我们如何去找1号点呢?
北·
1号点
西起点·
东
南
1号点在起点东北方向,我们从起点向东北方向走。
只知道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号点吗?
我认为不行。
从起点到东北方向有很多路线可以走。
对啊!
我们只知道方向,但怎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呢?
我认为找起点到1号点路程最近的方法最好,这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
现在我们同学有两种方法,一种只看方向,另一种只看两地的距离,那么,大家想一想:
这样能准确描述1号点吗?
那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1号点呢?
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那怎样利用已有的方向和位置来确定1号点的位置?
(分组讨论)
北60°
·
西起点东
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
的方向,大约要走1000米。
1号点在起点北偏东60°
的方向上,大约要走1000米。
提问:
确定任意一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描述?
从方向、距离来描述。
同学们能否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
一生指出东南西北方向。
你能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指出东偏北30°
的方向吗?
(学生指出了)
小结: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描述位置方向,一般以夹角较小方向上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就说偏向那个方向。
三、拓展练习:
1、图上练习:
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实践活动:
分组交流描述学校里各个建筑物的所在位置方向。
四、总结: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画方位图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方位图、量角器、三角板。
一、新课引入
出示方位图:
(课本20页第二题图)看一看、说一说
(1)以市政府为观测点,市政府在_____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2)电信大楼在___偏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3)工人文化宫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4)科技大厦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5)银行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在图中标出建筑物的位置。
(1)确定校园的四个方向。
(东、南、西、北)
(2)想一想、说一说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3)以教学楼为观测点,按要求小组合作绘制方位图。
A校门在教学楼正东方向50米;
B图书室在教学楼北偏西30度的方向50米;
C后操场主席台在教学楼西偏南40度的方向60米。
(4)小组合作绘方位图;
(5)交流各组绘制方法;
(6)比较各种方法,说一说哪种绘制方法更简便、更清楚;
(7)介绍画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19页例2。
2、独立完成课本21页第四题。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在绘制方位图时应注意什么?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使学生感受位置关系相对性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例3
1、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上海和北京两地。
2、分小组同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
3、学生汇报
(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的方向上。
(2)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0方向上。
4、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结果:
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
强调:
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反馈练习
小红家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重点掌握观测点不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位是相对的。
加法交换律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导入,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73+27
(2)37+58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出示例1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
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
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
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
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
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
(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1013+214=十
256+214=+256十367=367+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
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
37+73=+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加法结合律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情况
(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二、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1)三天一共行多少千米?
可以怎样计算:
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问: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
(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
(4)问: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创设情景:
课件展示主题图(教科书27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
然后课件展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引出例3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
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练习五的第5、第7。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一、创设情景
回忆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二、探索规律
例4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进行汇报。
教师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P30做一做
P325—7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点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一、导入
50×
70=12×
58=40×
5=11+7=4+25=
70×
50=8×
125=5×
*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2、出示例1: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
4×
25=100(人)或25×
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
25=25×
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
(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2、出示例2:
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
(25×
5)×
2方法二:
25×
(5×
2)
=125×
2=25×
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25×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
6)×
10()15×
(6×
10)
(125×
80)×
3()125×
(80×
3)
(12×
25)×
4()12×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
26=()×
()8×
2=2()A×
B=()×
()a×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