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3103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2.79KB
郧县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
《郧县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郧县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排的206个重点建设项目,11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投入使用86个,规划外新增项目4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4倍。
工业方面:
金龙水泥二期、神河联达农用车、佳恒工业园、义兴锻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启动了川路汽车、凯琦、东盟、天圣医药工业园、谭山国际石艺城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推进了青龙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虎啸滩和九龙瀑景点、柳陂镇、茶店镇“农家乐”等旅游观光项目,增添了经济发展活力。
五年累计改造硬化农村公路232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完成了国、省道改造、雷峰垭隧道改造、湘大输电线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
经过艰苦争取的汉江二桥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与之配套的汉江大道一期路基工程完工,与十堰城区对接的“郧十”一级路开工建设,交通瓶颈逐渐破除,县城跨江向南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江二桥三镇”的城市发展格局、十堰市“半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十一五”以来,我县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总原则,全面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科学编制了“一江二桥三镇”县城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加快了以县城为龙头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以“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契机,实施了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城东出口路、双庆路、沿江中路等8条城区道路的综合改造。
城东客运站如期竣工,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长岭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了经济开发区路网工程,尤其是汉江大道和汉江二桥的动工兴建,不仅拓展了县城的发展空间,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大了中心镇和口子镇建设力度,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以省级重点镇柳陂镇和省级中心镇茶店镇、鲍峡镇、白桑关镇、安阳镇为骨干,以白浪、谭山、大柳、胡家营等省市级口子镇为重点,以建设地方特色集镇为目标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启动了30个示范重点村和省试点镇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一建二清三治四改”和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初步实现了村庄布局优化、庭园绿化、道路净化和环境美化。
5、生态建设全面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通过抓整治、抓产业,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到250万亩,净增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
依法关停了纸厂、水泥厂、黄姜皂素厂,炸毁、关停非法钒矿及炼钢厂、小矿山,改造了部分企业的老工艺,装备了新技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超出“十一五”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
6、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十一五”以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改革创新中逐步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和矛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全县企业改制面达99%,加快了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
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了“以钱养事”机制。
林权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预计到“十一五”末,引进县外境内投资4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倍,引进外资3369万美元。
7、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五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5项,取得科技成果13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投入达13.5亿元,改造和新建校舍面积15万平方米,“两基”成果高质量巩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综合评价一直处于全市领先位次。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顺利达标,疫病防控、医疗救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强化,人口出生率为10.6‰,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
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制定出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办法、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办法等,城乡群众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帮助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2500人,带动就业7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工程建设,新建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累计发放住房补贴1380万元;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47元,比2005年增加4252元,年均增长14.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42元,比2005年增加1438元,年均增长11.4%。
移民外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老龄、妇女儿童、档案、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表1:
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单
位
2005年
实
际
“十一五”规划
2010年
“十一五”
年均增长
目
标
一、经济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1
34
11
43.9
16.9
2、人均生产总值
元
3335
5667
7317
3、财政收入
1.86
3.1
10.7
4.14
17.3
其中: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0.717
1.21
11.03
1.77
2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21.3
65
25
91.3
46.1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8
9.3
29.8
18.4
6、出口总额
万美元
80
500
44.3
600
48.3
7、利用外资总额(累计)
--
2500
3369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95
8000
12.2
8747
14.2
9、农民人平纯收入
1881
2600
5.3
3442
11.4
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
10
ˉˉ
11、万元GDP能耗
15
二、社会保障
12、年末总人口
万人
63
61
13、人口自然增长率
‰
6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3
15、城镇化率
32
40
42
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28
35
30
三、生态环境
17、森林覆盖率
38
43
1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
平方米
9.45
12.5
1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
615
20、城市空气质量
级
二级
21、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95
22、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二)客观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县人民克难奋进、负重前行,应对挑战最大的五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投入力度最大的五年,是改善环境、夯实基础,招商引资最多的五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十分显著的五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水平偏低。
“十一五”末,全县人均GDP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6.3%,占全市平均水平的3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6770元、378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2010元、89元。
二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在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高,还没有迈出农业县的门槛,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是改革任务重,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财源建设后劲乏力,城镇就业、移民安置压力大,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背景(略)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抢抓叠加历史机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四化”的方针和“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市县对接发展、“一区两带”综合开发作为总抓手,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总要求,坚持将市县一体、城乡一体和全县小康作为总目标,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1235”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两区两园三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到“十二五”末,使全县“一主两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江二桥三镇”城市格局基本建成,市县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完成,将郧县打造成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十堰的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略)
(三)主要目标
根据“十二五”发展的基础条件、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各项主要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均增长一倍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争取增长二倍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增长三倍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现全覆盖,人均拥有文化、教育、卫生资源位居全市前列;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使郧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和十堰各县市前列,努力实现全县小康的奋斗目标。
具体指标见下表:
表2:
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十二五”
(到2015年)
属性
年均增长(%)
年均
增长
一、经济发展
100
18
预期
16400
3、二次产业结构比重
-
47
4、居民消费率
45
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1
6、服务业就业比重
16.6
7、财政收入
19.3
4.2
18.8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91.4
360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
17.6
10、城镇化率
55
二、科技教育
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5
1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9.5
10.8
14、R&
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0.5
1
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万人
0.41
0.57
三、资源环境
16、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约束
17、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3
0.5以上
18、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
20%
1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达省标
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21、森林覆盖率
48%
53%
22、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364.9
四、人民生活
23、年末总人口
24、文化旅游总收入
6.07
33
2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26、城镇调查失业率
4
2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0.6
28、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3.3
29、城乡居民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000
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000
15.3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推进“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一统三分”战略为指导,抓住南水北调“两个规划”实施、市县对接发展等历史机遇,围绕市委“一城两带”建设布局,加快推进全县“一区两带”综合开发,加快实现“在郧县、十堰城区之间的柳陂镇、茶店镇打造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在境内汉江沿岸打造百公里生态经济带,在209、316国道沿线打造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的综合开发经济带”的工作目标。
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左右,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基础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
1、建设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
以郧县和十堰市郊结合部茶店、柳陂两镇为区域,大力发展市郊生态型农业经济。
以万亩无公害蔬菜和万亩绿色水果基地为主导,带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推广并应用“猪-沼-菜(果、菌)”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重点围绕“个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建设,即:
一个现代农业展示中心(5个农业高新科技园)、十个生态农业观光景观、百里休闲观光农业长廊、千家生态农庄、万亩果菜示范基地(万亩蔬菜、万亩“金色桃园”水果)。
2、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
以沿汉江的柳陂、茶店、城关、谭家湾、杨溪、安阳、青山、青曲、五峰、胡家营10个乡镇为区域,大力发展具有生态涵养、兴业富民双重功用的“果菜药畜桑水产”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板块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4万亩,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形成以汉江水体为中心,以原生态型农业为前提,以特色生态产业为抓手,以集约生态农业为依托,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突破的观光休闲体验型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型生态农业和生产服务型生态农业三大生态产业集群。
同时,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完善蔬菜、柑橘、中药材、桑蚕、木瓜、水产品、烟叶等农产品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3、建设国道沿线城镇经济带。
以209、316国道沿线白桑关镇、谭山镇、南化镇、白浪镇和鲍峡镇等为区域,以特色中心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交通主导型、商贸主导型、加工主导型、旅游主导型等中心城镇。
推进区域内5个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18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江北、江南各打造出一处山川秀美、生活小康、安定和谐、文明进步、村貌整齐、特色鲜明的在省市有一定位次的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
同时,遵循全县“果菜药畜桑”主导产业总体布局,立足乡镇实际,重点发展木瓜、桑蚕、中药材、畜牧业四大品种,与全县总体布局相衔接,打造特色产业板块。
专栏1:
“一区两带”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规划
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
产业:
无公害蔬菜基地2.56万亩;
柑桔樱桃等绿色水果基地2.53万亩。
项目: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面积500亩;
无公害设施蔬菜科研示范园,面积200亩;
汉江优质柑桔品种试验示范园,面积500亩;
汉江优质小杂果科技示范园,面积500亩;
花卉培育科技示范园,面积200亩;
速生丰产林(杨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汉江生态经济带:
柑桔基地9万亩;
蔬菜基地7.7万亩;
中药材基地4万亩;
桑蚕基地3万亩;
茶叶基地2.6万亩;
木瓜基地14万亩;
西甜瓜1.7万亩;
小水果2万亩。
南水北调蔬菜基地复建工程,农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南水北调库区移土培肥土地整理项目,农民合作社发展体系建设。
国道沿线城镇经济带:
木瓜基地2.2万亩;
桑蚕基地0.9万亩;
中药材基地1.6万亩;
养殖大户712户。
5个中心集镇建设项目,1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4、建立农业产业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预警预报、种子种苗建设、测土配肥、农业科技推广等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以科技培训、雨露计划、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工程为依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鼓励农民兴办小型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商业网点、餐饮、运输等服务业。
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源优势,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十二五”期间,积极组织和引导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20万人。
5、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投入机制,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整村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一区两带”开发,在100个村开展“四化四改”和公益设施“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快乡村道路、教育医疗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五年的建设推进,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水土流失面积和各类水库得到有效治理。
全县行政村通水泥路和通客车率达到100%,基本解决农村断头路。
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成150个村庄的整治与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基本消除土坯房,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60%以上,道路两旁可绿化率达到90%,村庄庭院绿化覆盖率50%以上。
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卫生室合格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100%,90%以上的行政村有“农家店”和文化活动室。
全面完成青曲镇省级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任务。
到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40%,初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扎实推进入户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扶贫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再减少10万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二)实施“1235”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群带动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巩固“123”工程成果,大力实施以“培育产值过百亿的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0家,打造商用车、铸锻、液压、石材加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的“1235”工程,增强工业经济实力。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3%,使郧县成为鄂西北地区工业制造业集聚区。
1、合理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以“郧十”一级路为轴线,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郧阳民营工业园区(连带杨溪铺镇)、谭山镇、鲍峡镇为三大板块、各中心集镇为补充布局工业产业。
“郧十”一级公路沿线主要发展建材、农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郧县 十二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