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2703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74.71KB
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
“老臣冒死启奏。
”就看到在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
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苍老。
老翁从柱子滑下,来到汉武帝面前,只见这老翁只是放下拐杖默默朝汉武帝行礼之后便一动不动,也不作声,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
一会儿,仰头看了一下四周这琳琅的殿宇,然后又俯身指了一下汉武帝脚下的土地,忽地不见了。
东方朔说:
“那老翁的名字应该叫‘藻’,夏天成群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到了冬天就潜居在深深的河底。
陛下建造了如此之多的宫殿,怕是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所以来向陛下诉苦。
他仰望殿宇,这座宫殿名叫‘未央’,是想告诉陛下,您正在不停止地侵害他们的住所。
又指了指陛下您的脚下,应该是希望陛下满足于现在这些本已足够华丽的宫殿,不要再破坏他的住所了吧!
”汉武帝连忙下令停止修建宫殿。
又过了几日,汉武帝到河都游玩,听到水底传出阵阵奏乐之声,还看见美丽的水草。
一会儿,有几个人踏浪而来,是之前在宫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还有几位少年,他们全都穿着大红色的衣服,系着白色的腰带。
汉武帝问道:
“朕刚刚听到水下有人奏乐,奏乐的是你们吗?
”屋梁上的老翁回答道:
“老朽先前冒死启奏,幸亏陛下体恤,即刻下令停止砍伐森林,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胜欣喜,这才私自在这里奏乐庆祝。
”老翁拿了一枚紫螺献给汉武帝,(紫螺中的东西)形状像牛脂一样。
汉武帝说:
“我不够聪明,不知道这是什么。
”老翁说:
“东方朔一定知道。
”武帝说:
“你可有东西送给他吗?
”老翁就回身让人去取洞穴之宝。
一个人就马上沉入泉底,不久就回来了,捧着一颗直径有一寸多的光彩夺目的大珠子(送给武帝)。
汉武帝非常喜欢这颗珍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
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
砍伐。
故选:
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补充。
梳理语段内容,根据前后文的暗示补出缺失的词语(修改错误的词语)。
根据前后文可知,这几句话是汉武帝和老翁的对话,汉武帝说自己愚昧不认识老翁送他的东西是什么,老翁让武帝去问东方朔,武帝就说:
“你有没有宝物送给东方朔呀?
”据此,“吴”应该是“异”的排版错误,脱漏的字应该是“珍”或“宝”,这个词是“异宝”或“异珍”,整句话是“君可思以异宝(异珍)贻之”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
巢,筑巢,居住。
潜,潜入。
句意为:
(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中重点词语有:
以,用。
赐,赏赐。
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梳理语段内容,根据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可知,老翁不说话,用动作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本题考查人物评价。
梳理语段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句子来评价人物。
从“上为之息宫寝之役”能够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从“老臣冒死自陈”“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献帝一紫螺壳”“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等语句可以看出“藻”不仅勇敢,而且聪明机智,又知恩图报。
根据“东方朔曰……”“东方生知之耳”等语句可知,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答案:
(1)B
(2)宝(珍)
(3)①(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②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4)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
(5)汉武帝: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
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
聪明机智,见多识广。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2.(2021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孙云球①,宇文玉,居虎丘。
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
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
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
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
“神哉,技至此乎。
”云球笑曰:
“此未足以尽吾奇也。
”又出数十镜示之。
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
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
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
其母序之日:
”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
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禀夙慧(具有)
B.不爽毫发(差错)
C.万象毕见(完成)
D.无微不瞩(看见)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①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②神哉,技至此乎。
(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回答。
(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
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
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
为什么?
【分析】译文:
孙云球,宇文玉,居住在虎丘。
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亲。
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
又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
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
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大喜地说:
“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云球笑着说:
“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
”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
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
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
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
他著有《镜史》一卷,现在坊市的人依照其中的方法制造,于是在当时广泛盛行。
他的母亲为他写序说:
“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所以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
现在我的儿子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难道这是我儿子的初心吗。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BD.正确;
C.有误,句子意思是:
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
“毕“在此处意思是“全、都”。
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有误,“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说法错误,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是因为“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只是说明孙云球研制眼镜的技艺高超。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①句中重点词:
凡,凡是。
所制造,所制造的东西。
服,佩服。
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神奇。
至,到了。
此,这种地步。
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
结合“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可知,孙云球母亲认为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这种不敢让人知晓的苦心应该是他现在没有从事的事业,也就不是制作的手艺。
母亲认为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孙云球身上有读书人的毅力和品质。
结合“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可知,她认为现在的儿子是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这并不是儿子的初心,由此推测孙云球的初心是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目要求是能体现“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
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的观点,事例应该是
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才可以。
然后具体分析两则事例,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
王叔远的核雕,是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技艺精湛,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所以事例不恰当。
(1)C
(2)C
(3)①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②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4)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5)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
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3.(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
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
“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
仓库管理员。
②料量平:
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
③司职吏:
管理牧场的职务。
④祗回:
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⑤折中:
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尝为季氏史
②齐人称之
③高山仰止
④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孔子家贫且地位低下。
到长大了,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粮食称量公平标准。
曾作司职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
因此而做了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
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
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
弟子们催促说:
“我们可以快点走了。
”孔子说:
“上天既然把传道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
太史公说:
《诗经》有这样的话: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
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①句意为:
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
尝:
曾经。
②句意为:
齐国人都称赞他。
称:
称赞。
③句意为: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
仰:
仰慕。
④句意为:
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
时:
按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
据此断句为: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适,到;
为,做,担任;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布衣,平民;
宗,推崇;
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根据“为季氏史,料量平”能概括出:
做事认真,尽忠职守;
根据“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可以概括出:
学习专注而深入;
根据“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可以概括出:
处变不惊有定力;
根据“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能概括出:
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1)①曾经;
②称赞;
③仰慕;
④按照。
(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①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②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
②学习专注而深入;
③处变不惊有定力;
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2021常州)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
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
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
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
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
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
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
引用古代事例。
②裕如:
轻松的样子。
③赜:
zé
,精微,深奥。
④有经有权:
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
⑤羔裘豹饰:
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
⑥丽:
附着。
⑦其道奚由:
从哪里选取道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吴广素爱人
②宁有种乎
③如弈者观谱
④从古迄今
⑤舍注意读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3)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
司马光评论说:
“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
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诤,直言规劝;
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鲁迅称赞《史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
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
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
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
“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
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
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众戍卒都说:
“听从您的命令。
”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
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
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
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
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三老、豪杰都说:
“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
借鉴以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
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
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
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
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
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上呢?
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各地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