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穿越和作业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2421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1KB
顶管穿越和作业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Word格式.docx
《顶管穿越和作业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穿越和作业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护栏在盘梯口设置1m宽可开闭小门。
盘梯与地面夹角在45°
以下,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底距井底的净距应不小于2m。
盘梯宽度不小于0.5m,盘梯不靠井壁侧设1.2m高扶手,踏步采取防滑措施。
6)超过2米的基坑按高空作业防护标准执行,施工平台必须有足够强度的防护栏杆和全身式的安全带,在吊装过程,顶管内的监护人员和下层操作人员应站在落物碰不到的地方;
7)在作业坑四周筑围堰,防止雨水倒灌入基坑,并在坑内配备专门抽水泵及积水池。
8)夜间施工井内采用36V低压防爆灯,在作业区内及护栏四周合适位置悬挂警示标志。
9)在施工现场布七牌一图、宣传栏,施工场地要有明显的施工标记。
10)顶管基坑深度≤4m,在防护栏盘梯口设置一处逃生通道。
顶管基坑深度≥4m,在防护栏盘梯口设置两处逃生通道。
2.受限空间管理措施:
1)任何进入基坑和进入顶管内的作业按受限空间进入程序执行,由顶管负责人签署受限空间进入许可证;
2)受限空间进入人员、负责人员、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受限空间培训;
3)每天按要求做好的安全交底和班前会等;
做好进入人员的进入记录,进入受限空间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有合适的通讯联络器材,监护人员不能离开岗位;
4)保证基坑的自然通风,并定期做气体检测,测试内容包括氧气浓度,一氧化炭、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检测等,顶管长度超过50米时,必须强制通风。
5)保证顶管现场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包括车辆、安全绳、担架、急救箱及紧急联络电话等,保证在紧急情况进行施救;
6)电源绝缘和接地良好,必须使用36V的安全电压(在潮湿的地方使用12V的安全电压)并有合适的漏电保护等;
所有的照明灯具必须是低压,密封,防水的;
所用的配电箱设置在地面上,不要带入坑内,并有防水功能8)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绝缘带钢头的长靴,包括合适的雨衣,合理安排顶管内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顶管在顶进时,里面不允许有人。
9)禁止管坑边缘1米内存放设备,以防落物伤人。
10)若道路边沟有水,必须在顶管中心线两侧各设置2到围堰,内侧两道围堰间距≥3m,外侧两道围堰间距≥5m,抽空3个观测区域水,监护人每0.5h,观测一次并记录。
(此项是否合适?
请修改。
)3.交通安全管理措施1)在公路两旁左右各50m划定施工作业带,拉警示绳围护并沿警示绳每隔10m挂红色警示灯,红色警示灯夜间开启;
2)在施工区周围位置设立“前方施工,车辆慢行”和“施工区域禁止外人进入”提示的标志牌,在人口密集区设置全封闭式安全栅栏,将作业区域与外界有效隔离;
3)施工车辆需临时占用公路时,提前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在两端设置警示标志和穿反光背心的交通指挥人员;
4)作业平台和作业工棚应远离公路侧,以免公路车辆的伤害。
4.开挖和地下扰动施工安全措施1)联系相关障碍物管理单位,核实障碍物的名称、数量、位置及埋深并确定开挖方案。
2)使用地下障碍物探测器进一步探明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及埋深并在地面做出明确的标识。
3)在已探明障碍物的位置划出一个安全开挖范围,采取人工发掘的施工方法。
4)对已发掘的地下障碍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障碍物的安全。
5)对已发掘出障碍物的地段划出一个安全范围并采取维护措施保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
5.吊装安全措施:
1)配备合格的起重工,每次吊装前对所有起重设备、卷扬机、索具进行检查并标识起重负荷和色标等;
2)用提升设备(如四木塔等)吊装,必须应提交计算书和吊装方案包括钢丝绳、吊具等选择,四木塔的稳定性的计算等,汽车吊的安全装置齐全完好;
3)吊装时由起重工负责专门指挥,检查支腿、吊装负荷和吊装吊装时吊装半径内的围护;
4)顶管的吊装必须用合适的吊车吊装,禁止使用四木塔斜吊顶管;
5)吊装时基坑里面和起吊物下禁止站人,合理使用溜索吊装;
6)在高压线附近吊装时必须设置合理的安全距离和安全警示,保证在安全距离内吊装,禁止在高压线下吊装。
7)四木塔顶部挂安全绳,上下四木塔时必须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6.地面沉降事故预防措施1)在顶管通过路面设置间距为2m的观测点,根据顶进位置每小时测量,发现沉降超过3cm应立即停止作业,必须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2)如沉降发生得到控制,则按调整方案继续施工。
3)如沉降发生不能得到控制,应停止顶管作业,马上进行注浆工作,保证路面的稳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方案调整,确保路面的安全。
7.人员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经常对设备及时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有无裸露的带电部分和漏电情况。
裸露的带电线头,必须及时用绝缘胶布包好,检验时应使用专用的验电设备,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手去鉴别。
2)设置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装置。
3)正确使用用电保护用品,如绝缘手套、鞋,绝缘棒等,并悬挂各种警示牌。
4)保证漏电保护器自动空气开关灵敏有效。
5)停电检修时及时接通电源前都应采取措施使其他有关人员知道,以免有人正在检修,其他人合上电闸或者接通电源时,其他人员由于不知道而正在作业造成触电。
6)用电器三级保护“一机、一断、一箱、一漏电”保护。
7)碘钨灯不得进入支架及井内。
一般在支架或井内使用低压安全灯灯的支架高度不得低于2.5m,附近不得有易燃物,灯与支架绝缘良好,有接零(接地)保护。
工作井内照明一般应用36V安全电压,管内潮湿时不得大于12V。
8)现场无条件架设输电线路时,可敷设橡套电缆供电;
无车辆通行时,敷设高度不应小于2.5m,同时设明显标志(沿树木敷设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机关、工厂、文体、设施门口或横穿道路敷设高度不得小于6m,而且,电缆本身不能受力,无老化、破损、按规定穿管从地下敷设亦可。
8.火灾事故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火源的产生:
包括明火,如明火照明、取暖、燃烧废弃物,未熄灭的香烟头,焊割作业等;
物体撞击或摩擦;
炽热物体,如焊割的飞溅物;
电火花,如短路、静电产生的火花等;
化学反应热;
雷电火花。
2)加强易燃物的管理:
易燃物和可燃物要有专门的贮备仓库,仓库的建设和管理要严格按照消防法规进行。
易产生火源的作业场所周围严禁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而且在作业前必须清理干净。
必须放置在工作场所的易燃和可燃物品,应采用耐火或阻火设施进行隔离。
3)加强监督:
包括在可能发生火灾的作业点设置火灾监测器,在可燃或易燃物旁设置禁止火源等警告标志,派专人进行巡回检查,制定专门的操作规范等。
4)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并要经常检查器材的性能完好程度;
消火栓要保持完好状态,而且要确保水源和水压。
5)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以免贻误灭火时机而酿成大的火灾事故。
附件: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2.破土作业许可证3.作业坑开挖、顶管施工作业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告知书4.作业坑开挖、顶管施工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单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编号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设施名称
原有介质
主要危险因素
作业内容
填写人
作业人
监护人
联系电话
采样分析数据分析项目氧含量可燃气有毒气体
分析人
分析结果
采样时间
开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序号主要安全措施确认人签名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监理1作业前对进入受限空间危险性进行分析
2所有与受限空间有联系的阀门、管线加盲板隔离,列出盲板清单,并落实拆装盲板责任人
3设备经过置换、吹扫、蒸煮
4设备打开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温度适宜人员作业;
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佩戴空气呼吸器,但设备内缺氧时,严禁用通氧气的方法补充氧
5相关设备进行处理,带搅拌机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挂“禁止合闸”标志牌,设专人监护
6检查受限空间内部,具备作业条件,清罐时应用防爆工具
7检查受限空间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8盛装过可燃有毒液体、气体的受限空间,应分析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9作业人员清楚受限空间内存在的其他危害因素,如内部附件、集渣坑等
10作业监护措施:
消防器材(
)、救生绳(
)、气防装备(
)
补充措施
危害识别
施工单位负责人意见
年
日监理单位意见
日项目分部现场代表意见
日项目分部意见
日完工验收验收时间:
日监护人签名:
现场监理签名:
破土作业许可证编号
施工地点
电源接入点
电
压
分序号主要安全措施确认人签名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监理1电力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2电信电缆已确定,保护措施已落实
3地下供排水管线、工艺管线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4已按施工方案图划线施工
5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夜间警示灯已按要求设置
6已进行放坡处理和固壁支撑
7道路施工作业已报:
交通、消防、调度、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8人员进出口和撤离保护措施已落实:
A、梯子;
B、修坡道
9备有可燃气体检测仪器、有毒介质检测仪
10作业现场夜间有充足照明:
A、普通灯B、防焊灯
1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
作业坑开挖、顶管施工作业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告知书项目名称
交底日期
现场负责人
现场监理
交底人
接收人
危害识别:
物体打击、坍塌、窒息、淹溺主要风险:
1.作业坑塌方造成人员伤害;
2.窒息、溺水;
3.路基损坏;
4.挤压、碰伤。
控制措施:
1.在地质情况复杂、易塌方的地段,采取阶梯方式开挖作业坑和增加钢板桩等措施,并应设置斜坡式安全通道,作业坑底部平整、结实;
2.进入水泥套管作业前,必须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合格。
若路边沟(河)同时顶管穿越并存在水流时,应对路边沟(河)进行倒流,并对水流方向两侧进行双围堰措施,必要时对作业人员系安全绳,避免顶管作业发生溺水事件;
3.顶管作业时,应采取自上而下开挖取土,每次人工开挖进度为300mm左右,不得超挖,并设专人进行监护,不得影响路基的稳定;
4.取土人员要防止套管活动造成的挤压伤害,作业坑调运土方时,避免碰伤、砸伤事故发生。
本作业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已告知,请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控制措施,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监理做好监督工作。
作业坑开挖、顶管施工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单项目名称
确认日期
施工单位安全员
监理安全工程师
项目分部安全员
序号安全措施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1作业坑开挖、顶管穿越施工专项方案通过审批
2作业坑四周2m范围内,禁止堆放材料和停放设备
3作业坑四周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其内侧满挂安全网,并悬挂警示牌
4作业坑四周必须筑围堰
5超过2米的作业坑,在施工时,必须配备足够强度的全身式安全带
6若夜间在作业坑内施工,必须采用36V低压防爆灯,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7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施工标识
8顶管作业坑深度≤4m,设置一架逃生梯;
顶管作业坑深度≥4m,设置两架逃生梯
9进入受限空间人员、监护人、负责人必须经过受限空间培训,并记录
10配备通讯联络器材、气体检测仪器、急救箱、担架、安全绳、车辆及医院紧急联络电话
11进出受限空间登记本
12道路边沟有水,必须在顶管中心线两侧设置2道围堰,并抽空3个观测区域水
13公路两旁划定施工作业带,设立“前方施工,车辆慢行”和“施工区域禁止外人进入”标志牌,拉警示绳围护,并悬挂红色警示灯,夜间开启警示灯
14施工车辆需临时占用公路时,指派交通指挥人员1名,并穿着反光背心
15核实地下障碍物,及其名称、数量、位置、埋深,划出安全开挖范围,确定开挖方案
16检查起重设备操作人员、指挥人员资格证
17核实起重设备载荷,检查起重吊具
18在路面设置观测点,并记录
19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及措施整改情况验收人
日
注:
不符合项超过3处,需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分部重新进行作业前安全措施确认。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穿越 作业 施工 安全管理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