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证卷5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22251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168.21KB
义证卷5Word格式.docx
《义证卷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证卷5Word格式.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阐也,广土地也。
’张晏曰: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又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
《文体论纂要》:
“符命者,谓天降瑞应,以为帝王受命之符。
如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皆是。
此种文章,实与设辞托讽的赋相远,而与称扬功德的颂相近,当归入颂赞一类。
《注订》:
“封禅之说,出于管氏之对桓公,马迁着为书,相如有遗奏;
其事则隆于秦皇汉武。
惟二帝惑于方士之说,私欲所钟,故镌文告成,明示得意,而非以教诸侯礼也。
然大典之施,必有隆重之文,应备一格也。
《史记.封禅书》正义云:
‘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言禅者,神之也。
《校释》:
“封禅之说,倡自谶纬家而增饰于文士,实逢迎帝王侈心之作。
由今观之,殊无讨论之价值。
但古既有此体,故彦和亦所不废。
《文心雕龙杂记》:
“案封禅大非礼,经典所无。
《管子》封禅之说,乃史迁所引,羼入原书。
即本有其说,亦管子设辞,以屈桓公。
七十二君云云,不必有其事也。
《尧典》曰:
‘允恭克让。
’伪《
舜典》亦曰:
‘温恭允塞。
’岂有自颂功德以告天之理?
见于史策者,始自暴秦。
司马相如《封禅文》,古今诟病。
林逋诗云: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其贬封禅,可谓至矣。
彦和文必宗经,其所以出此者,正如纪昀所云‘自唐以前,不知封禅之非,故封禅为大典礼,而封禅文为大着作,特出一门,盖郑重之’耳。
封禅文是为夺得皇位的统治者歌功颂德,并制造理论根据的文章。
这类文章数量是很有限的。
《昭明文选》把《封禅文》、《剧秦美新》、《典引》三篇文章划归一类,取名“符命”。
所谓“符命”者,就是说天降瑞应,以为帝王受天之命的一种符信。
拍马屁的人专门作一种文章,侈陈瑞应,铺张统治者的功德。
这样的文章,从它的性质来讲,叫作“符命”;
从它运用的场合来讲,就是封禅文。
何焯说:
“符命,谀佞之祖。
”(《评注昭明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篇引)可见就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也知道封禅是一种骗局,而并不怎么相信的。
但是刘勰对于封禅却非常之重视,《封禅》篇说:
“兹文为用,盖一代之典章也。
”刘勰虽然对它的规格要求非常严格,其实封禅不能算作一种独立的文体。
把封禅文归入颂赞一类,还是比较合适的。
夫正位北辰〔一〕,向明南面〔二〕,所以运天枢〔三〕,毓黎献者〔四〕,何尝不经道纬德,以勒皇迹者哉〔五〕!
〔一〕 范注:
“《尔雅.释天》:
‘北极谓之北辰。
’《史记.天官书》: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又:
‘北斗七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
《论语.为政》: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北极星是天地正位,喻帝王居位。
〔二〕 范注:
“《易.说卦》传:
‘离也者,明也。
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正义:
“以离为象日之卦,故为明也。
日出而万物皆相见也。
又位在南方,故圣人法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也。
”“向明”,谓天将黎明。
〔三〕 “天枢”,北斗七星之第一星;
又北极亦名天枢。
《星经》上《北斗》:
“北斗,……第一名天枢,为土星。
”《后汉书.崔骃传》:
“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
”扬雄《长杨赋》:
“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
”《斟诠》:
“谓运转天命之枢机也。
天枢,本北极星名,……此处喻国之权柄。
”
〔四〕 黄注:
“《书.益稷》: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传:
黎献,黎民之贤者也。
范注:
“《说文》:
‘育或作毓。
’《尚书.益稷》:
‘万邦黎献。
’《孔氏传》:
‘献,贤也。
’《尔雅.释诂》上:
‘
黎,众也。
〔五〕 “迹”,通“绩”。
“勒皇迹”,谓刻石记帝王功绩。
《录图》曰〔一〕:
“潬潬噅噅〔二〕,棼棼雉雉〔三〕,万物尽化〔四〕。
”言至德所被也。
《丹书》曰:
“义胜欲则从,欲胜义则凶。
”〔五〕戒慎之至也。
则戒慎以崇其德,至德以凝其化〔六〕,七十有二君〔七〕,所以封禅矣〔八〕。
〔一〕 《校注》:
“‘录’,《绎史》五《黄帝纪》引作‘绿’。
何焯改作‘绿’。
纪昀云:
‘录当作绿。
’《正纬》篇:
‘尧造绿图,昌制丹书。
’以‘绿图’与‘丹书’对。
此亦应尔。
汪本、张本、训故本并作‘绿’。
当据改。
《校证》:
“‘录’,张之象本、王惟俭本作‘绿’。
……案‘录’‘绿’古通,说详《正纬》篇。
清马骕《绎史》卷五《黄帝纪》:
“《文心雕龙》:
《绿图》曰:
潬潬噅噅,棼棼雉雉,万物尽化。
’‘与物俱化’,《
绿图》中文也。
”顾广圻批注:
“‘《录图》曰:
潬潬噅噅,棼棼雉雉,万物尽化’四句《录图》佚文。
〔二〕 《校释》:
“‘潬潬’,当作‘啴啴’,喜乐盛也。
《诗》:
‘徒御啴啴。
’‘潬’,‘啴’之假字也。
《注订》:
“潬,音善,水相薄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
‘宛潬胶盭。
’注:
‘宛潬,展转也。
’又通滩。
噅,音麾,口不正也,又丑。
潬潬噅噅者,展转综错也。
”《诗.大雅.崧高》:
“徒御啴啴,周邦咸喜。
”毛传:
“啴啴,喜乐也。
”笺:
“啴啴,安舒。
“案楚人谓作乐、高兴为‘噅’。
是‘潬潬噅噅’有安适喜乐之意。
〔三〕 《注订》:
“《尔雅.释诂》:
‘雉,陈也。
’棼棼雉雉者,言罗列之多,状万物之复杂也。
上八字及‘万物尽化’句,皆彦和所见《绿图》中语。
”《书.吕刑》:
“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正义:
“棼棼,扰攘之状。
《斟诠》:
“棼棼,扰乱貌。
……棼,即纷,纷之假字;
雉雉,杂陈貌。
则‘棼棼雉雉’为繁杂众多之意,用与‘熙熙攘攘’略同。
〔四〕 “化”,化生。
《易.系辞下》:
“万物化生。
〔五〕 范注:
“《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尚书帝命验》:
‘季秋之月,甲子,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其言曰: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丹书”,见《正纬》篇注。
《校注》:
“按《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篇:
‘武王践祚三日……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
“黄帝颛顼之道存乎?
意亦忽不可得见与?
”师尚父曰:
“在《丹书》。
王欲闻之,则齐矣。
”……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从”谓顺利。
《仪礼.少牢馈食礼》:
“‘占曰从。
’郑注:
‘从者,求吉得吉之言。
’”
〔六〕 《校注》:
“按‘则’字似不应有,盖涉上文误衍者。
”“
凝”,成也。
《中庸》: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七〕 《训故》:
“《史记》:
管仲曰:
古之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宗。
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按此见《封禅书》。
今本《管子》有《封禅》篇。
尹知章云:
“元篇亡,今以司马迁《封禅书》所载管子言以补之。
〔八〕 《杂记》:
“案许懋《封禅议》云:
七十二君,夷吾所记,此中世数,裁可得二十余主:
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文、武。
中间乃有共工霸有九州,非帝之数。
云何得有七十二君封禅之事?
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金泥玉检,升中刻石,燧人、伏羲、神农三皇,结绳而治,书契未作,未应有镌文告成。
且无怀氏伏羲后第十六主,云何得在伏羲前封太山禅云云?
昔黄帝神灵〔一〕,克膺鸿瑞,勒功乔岳〔二〕,铸鼎荆山〔三〕。
大舜巡岳,显乎《虞典》〔四〕。
成康封禅,闻之《乐纬》〔五〕。
“《大戴礼记.五帝德》篇:
‘孔子曰:
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
〔二〕 “乔岳”,亦作“乔岳”。
《诗.周颂.时迈》: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乔,高也。
高岳,岱宗也。
”《知音》篇:
“阅乔岳以形培塿。
”“膺”,承受。
〔三〕 《史记.封禅书》:
“齐人公孙卿曰:
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
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荆山”,在今河南陕县西。
〔四〕 范注:
“《尚书.舜典》: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王肃注曰:
‘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
燔柴祭天告至。
“《管子.封禅》篇谓:
‘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不记文武二王。
《史记.封禅书》云:
‘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
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
’《后汉书.张纯传》:
‘纯奏上宜封禅曰:
《
乐动声仪》曰:
以雅治人,风成于颂。
有周之盛,成康之间,郊配封禅,皆可见也。
’彦和所云闻之《乐纬》,殆即《动声仪》也。
“《乐动声仪》即纬书之关于乐者,故曰《
乐纬》。
“按《隋书.经籍志》有《乐纬》三卷,今其书已佚。
及齐桓之霸,爰窥王迹〔一〕,夷吾谲陈〔二〕,距以怪物〔三〕。
固知玉牒金镂,专在帝皇也〔四〕。
然则西鹣东鲽〔五〕,南茅北黍〔六〕,空谈非征,勋德而已〔七〕。
是史迁八书,明述封禅者〔八〕,固禋祀之殊礼〔九〕,名号之秘祝〔一○〕,祀天之壮观矣〔一一〕。
〔一〕 《斟诠》直解为:
“乃欲上窥古代圣王之封禅事迹。
”指齐桓公想学帝王行封禅礼。
〔二〕 《校注》:
“‘陈’,黄校云:
‘当作谏。
’……是‘谏’字谊胜。
《奏启》篇‘谷永之谏仙’,《御览》引作‘陈仙’。
是‘
谏’、‘陈’易误之例。
《诗大序》‘主文而谲谏’,即‘谲谏’二字所出。
《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称曰:
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管仲固谏不听。
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
桓公乃止。
’足为夷吾谲谏之证。
〔三〕 《校证》:
“张之象本、两京本、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凌本、钟本、梁本、崇文本‘距’作‘拒’。
”《校注》:
“‘距’与‘拒’通。
梅注:
“《史记.封禅书》: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桓公曰:
“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
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
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
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
”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
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于是桓公乃止。
〔四〕 《训故》:
“《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检用金镂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
玉玺一方寸二分,玉检方五寸。
按《后汉书.祭祀志》上:
“议封禅所施用。
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
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检。
……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
”“镂”,黄本改“缕”,据《后汉书》似应作“缕”。
“玉牒”,古代帝王封禅郊祀所用的文书。
《史记.封禅书》:
“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祀太一之礼;
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
”“牒”,书板。
应劭《汉官仪》:
“建武三十二年,封泰山,玉牒石检,金绳石泥。
“《尔雅.释地》九府:
‘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
《史记.封禅书》集解引韦昭曰:
“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
”又“各有一翼,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
”索隐:
“鲽,音答。
〔六〕 《史记.封禅书》:
“一茅三脊。
”集解引孟康曰:
“所谓灵茅也。
”又“鄗上之黍,北里之禾”集解:
“应劭曰:
‘鄗上,山也,鄗音臛。
’苏林曰:
‘鄗上、北里皆地名。
’”索隐引韦昭云:
“设以不可得之物。
”“北黍”即北里之黍。
“南茅”即江淮间一茅三脊。
三脊茅是茅本的一种,封禅时用以滤酒。
〔七〕 《斟诠》直解为:
“皆空言虚语,羌无实证,封禅之所凭藉者,厥唯功勋德业而已。
〔八〕 司马迁《史记》:
《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历书》第四,《天官书》第五,《封禅书》第六,《河渠书》第七,《平准书》第八。
范注:
“‘是史迁八书’句不辞,‘是’字下疑脱一‘以’字。
”《校证》:
“王惟俭本‘是’下有‘以’字。
〔九〕 范注: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
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
“禋祀,洁斋以祀天神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
‘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杜注:
‘洁斋以享,谓之禋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一○〕“名”字,黄校:
“元作‘铭’,朱改。
”范注:
“纪评云:
‘铭字不误。
’确甚。
铭号犹言刻石纪绩。
《封禅书》:
‘武帝封泰山,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
’《旧唐书.礼仪志三》:
‘玄宗问:
玉牒之文,前代帝王何故密之?
贺知章对曰:
玉牒本是通于神明之意。
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思神仙,其事微密,是故莫知之。
’”“铭”,刻。
“号”,告。
〔一一〕斯波六郎:
“此句嫌文词不顺,且上文云:
‘固禋祀之殊礼。
’此又‘祀天’,文不雅顺。
疑‘祀’乃‘祝’字之误,本属上句。
‘天’之下似脱‘下’字,此句作‘天下之壮观矣’,承上‘固禋祀之殊礼,铭号之秘祝’二句。
司马相如《封禅文》:
‘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
’此句盖为彦和之所本。
以上为第一段,明封禅之意义及其源流。
秦皇铭岱〔一〕,文自李斯〔二〕,法家辞气,体乏弘润〔三〕。
然疏而能壮〔四〕,亦彼时之绝采也。
铺观两汉隆盛,孝武禅号于肃然〔五〕,光武巡封于梁父〔六〕,诵德铭勋,乃鸿笔耳〔七〕。
〔一〕 《训故》:
始皇上泰山,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云云。
”按此《泰山刻石》文,见《始皇本纪》。
黄注:
“《秦始皇本纪》:
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
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
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遂上泰山,禅梁父,刻所立石。
”《颂赞》篇:
“秦政刻文,爰颂其德。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翁元圻辑注引范祖禹之说云:
“封禅实自秦始,古未有也。
〔二〕 《斟诠》:
“秦皇铭岱,文凡六篇。
曰泰山、琅邪台、之罘、东观、碣石、会稽刻石,皆李斯所作。
独邹峄山刻石文,《史记》不载。
此六篇刻石文,悉见《颂赞》篇。
〔三〕 《史记.鲁仲连传》:
“辞气不悖。
”“辞气”犹语气,即语言风格。
《铭箴》篇:
“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
〔四〕 《铭箴》篇:
“至于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亦有疏通之美焉。
”“疏”,粗略。
周注:
“李斯的《泰山刻石》,如说:
‘(皇帝)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
’文章质朴,虽‘体乏弘润,然疏而能壮’,是突出的封禅文。
〔五〕 《训故》:
武帝元封元年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又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
”按此见《孝武本纪》。
集解引服虔曰:
“肃然,山名,在梁父。
范注引《汉书.武帝纪》:
“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登封泰山。
诏曰:
‘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袒肃然。
〔六〕 《后汉书.光武纪下》:
“中元元年春二月辛卯,祡望岱宗,登封泰山。
甲午,禅于梁父。
“凡封泰山,必禅梁父,此云孝武禅号,光武巡封,互文耳。
(封泰山祭天,禅梁父祭地。
)”
〔七〕 “诵”,陈述。
“按《论衡.须颂》篇:
‘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纪载,鸿德乃彰。
’”《论衡.须颂》篇:
“无鸿笔之论,不免庸庸之名。
”又:
“鸿笔之奋,盖斯时也。
”“鸿笔”,大手笔,指下面所讲司马相如,张纯等人的《封禅文》、《泰山刻石文》等。
观相如《封禅》〔一〕,蔚为唱首。
尔其表权舆〔二〕,序皇王,炳玄符〔三〕,镜鸿业〔四〕,驱前古于当今之下,腾休明于列圣之上〔五〕,歌之以祯瑞,赞之以介丘〔六〕,绝笔兹文,固维新之作也〔七〕。
〔一〕 黄注:
“《(史记)司马相如传》:
武帝曰:
‘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
其妻曰:
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
‘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其遗札书言封禅事。
〔二〕 “唱首”,即首唱。
《注订》:
“权舆,《尔雅.释诂第一》:
‘权舆,始也。
’”“尔”,若乃。
《斟诠》:
“彦和所谓表权舆,盖指相如《封禅文》篇所云: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于秦。
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纷纶葳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
继《韶》《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留,畴逆失而能存?
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
“‘玄’,黄本、张松孙本、纪本作‘元’,避清讳。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玄符灵契。
’李注:
‘玄符,天符也。
〔四〕 “镜鸿业”,镜照天下之大业。
〔五〕 “休明”,美好清明。
潘岳《西征赋》:
“当休明之盛世。
”《封禅文》:
“德侔往初,功无与二。
”此二句意谓驱使往古列于当今之下,而当今之美业可跨跃于列圣之上。
〔六〕 《汉书.司马相如传》载《封禅文》:
“微夫斯之为符也,以登介丘。
不亦恧乎?
”注:
“服虔曰:
介,大也。
丘,山也。
”言登泰山封禅也。
〔七〕 《诗.大雅.文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维”,语助;
“维新”即新。
此言兹文虽为相如绝笔之遗着,而实为维新之作。
姚鼐曰:
“姜坞先生云:
《封禅文》相如创为之,体兼赋颂。
其设意措词皆翔蹑虚无,非如扬、班之徒诞妄贡谀,为跖实之文也。
通体结构,若无畔岸,如云兴水溢,一片深茫骏邈之气。
观扬班之作,而后知相如文句句欲活。
”(《文选学》引)
李兆洛云:
“以允答竞业立意,故极波涌云乱之观,而仍字字有归宿。
此意扬班已不能窥,况其下乎?
”(同上)
谭献云:
“迈往之韵,峻绝之骨,奇宕之气,萧疏之神,颂语不袭商周,几欲抗手。
”又云:
“袭旧六为七,此是何等志趣!
海岳瑰状,金石奇声,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孙月峰曰:
“规模亦自《仲虺诰》《伊训》诸篇来,第一味赞诵,中间铺叙处,仿佛如赋,是后世颂圣之祖。
然而讽谏意自寓,正于极力揄扬处微见不足意。
”(见《文选集评》)
何义门曰:
“文效《书》而不袭典谟诰,颂效《诗》而不袭雅颂,此长卿之杰作绝思也。
奈何后人又纷纷摹仿乎!
方伯海曰:
“帝王功德,何关封禅不封禅?
且所称七十二君何人?
成王所据何典?
不过取《虞书》柴望、《武成》祭告,而附会其说耳。
究竟篇中毫无实在根据,只是子虚乌有,以艰深文其附会。
后人险句僻字,貌为古奥,按之无物,其弊已开于此。
世只以作俑归之子云,不知子云生平极模拟长卿,固有所受之也。
《校释》:
“至其扬相如而抑李斯,知此体非法家所长。
及光武勒碑,则文自张纯〔一〕,首胤典谟,末同祝辞〔二〕,引《
钩谶》〔三〕,叙离合〔四〕,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余矣〔五〕。
凡此二家,并岱宗实迹也〔六〕。
“《通鉴》光武中元元年:
上读《河图会昌符》曰:
‘赤刘之九,会命岱宗。
’上感此文,乃诏梁松等,按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三十六事。
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
登山以祭,亲封玉牒检。
又:
“《(后汉书)祭祀志》以光武封泰山刻石碑文:
‘是月辛卯,祡祭封泰山。
甲午,禅于梁阴。
以承灵瑞,以为兆民。
永兹一宇,垂于后昆。
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
“《后汉.祭祀志上》: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上至奉高,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史,将工先上山刻石。
《后汉书.张纯传》: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
……建武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曰……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祇,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
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纪评:
“以下以符命连类及之。
〔二〕 “胤”,继承。
周注:
“《后汉书.祭祀志》张纯《泰山刻石文》:
‘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这是‘首胤典谟’,文章开头时模仿《舜典》。
文末祝告:
‘永兹一宇,垂于后昆。
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
’即‘末同祝辞’。
文中还引谶纬,叙离乱,述功德,但缺乏文彩,远逊《封禅文》。
〔三〕 黄注:
“按文内多引《河图赤伏符》、《会昌符》、《孝经钩命决》等书。
”郭注:
“《刻石文》中引用《钩谶》六条。
”《注订》:
“张纯刻石文多引钩谶之说,盖光武崇纬学也。
〔四〕 《校证》:
“‘合’字原脱。
梅据许延祖补‘乱’字。
徐校本、张之象本、王惟俭本补‘分’字。
梅六次本、何校本、张松孙本补‘合’字。
按《明诗》篇有‘离合之发,萌于图谶’语,今从之。
”按《明诗》篇“离合”与此无关。
“按光武东封泰山碑有云:
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
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号。
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
”据此当仍以补“乱”字为是。
《考异》:
“盖下言武功,上言离乱,有乱必勘,自相偶属也。
〔五〕 斯波六郎:
“陆机《文赋》: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于冗长。
“‘实有余’指文中讲王莽篡位,发生内乱外患。
光武兴兵诛讨,使百姓‘得居尔田,安尔宅’。
又‘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等。
写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