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docx
- 文档编号:1922080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38.27KB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docx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名称】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战国
【文物原属】战国时期盛酒、盛水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
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
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
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
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
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
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
《小广雅·释器》: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
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
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
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
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
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
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
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2007年04月02日14:
52
丁孟
窗体顶部
战国前期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
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
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
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
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
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
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
《小广雅·释器》: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窗体底部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
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
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
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
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
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
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
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中国战国时期青铜器。
造型、纹饰相似的有3件,一件为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另两件分别于1965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县高王寺。
器体造型均为战国早期流行的圆壶型式:
侈口、斜肩、鼓腹,腹径最大处在壶身中部。
肩部两侧有兽面衔环。
有盖,盖上有3个鸭形钮(故宫所藏的一件盖已失)。
壶身布满异色金属镶嵌的图像,构图形式为横向展开作多层分组配置。
每层图像以斜角云纹饰带间隔开。
人物均为侧影,不表现五官。
每个人物均作单层平面配置,不表现纵深关系。
但人物动作生动,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很明确。
房屋、船表现为剖面,以清楚地展示活动于其中的人物动态。
这些图像在绘画表现技法上尚处于幼稚阶段,但其题材内容多方面地展现了战国时期贵族生活的场景和战争、狩猎等活动。
是了解战国时期绘画形式和表现技巧的重要实物资料。
百花潭出土铜壶高40厘米,口径13.4厘米,腹径26.5厘米,足高2厘米。
器身图像分为4列:
最上一列分为两组,左为习射,表现一组着长衣、佩剑、持弓的贵族正鱼贯进入上层的屋内演习射箭,其下有仆役在鼎、俎旁操作。
右为采桑,表现一群男女在桑林中采桑、运桑,构图优美,穿插得宜。
第2列也分为两组,左为表现以贵族宴饮为中心的乐舞活动。
其左边有一双层楼房。
楼上有贵族正在宴饮。
楼下表现一组伎乐撞钟、击磬、吹笙,楼外一群执矛的表演者正应合着鼓师击鼓与丁宁的节拍翩翩起舞。
据推测,所表演的是古代的干戚之舞(武舞),或即四川地区古代的巴渝舞。
右组为以弋射为中心的活动。
4射者仰射雁群,有7只雁已被射中落地。
其右有屋二层,下部作弧形帐篷状,其中有人物和射落的雁,似为与弋射有关的活动,上层的屋内有人习射。
第3列为水陆攻战图,分上下层,表现步兵交战、攻城和舟战的内容,情景激烈;最下一层上部为狩猎图,有禽兽31头,4猎人持矛与兽搏斗,下部有以双兽组成的桃形图案一周(见彩图)。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纹饰与百花潭出土壶基本相同。
高王寺出土壶无采桑、攻战内容,其弋射部分特别精采,表现出弋射过程中的不同瞬间,准确而生动。
古代青铜器纹饰直接表现生活的图像流行于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除镶嵌图像外,还有花纹突起和刻纹两种表现形式,其表现题材不出上述范围,而以狩猎纹最为多见。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 宴乐 渔猎 攻战纹图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