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前大桥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1801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91.18KB
铺前大桥Word下载.docx
《铺前大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铺前大桥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石油类含量在大、小潮期均能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②2010.10月
大潮期石油类在17个站位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标准的要求,最大超标倍数(2.2倍)出现在1#站位,但石油类含量均能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小潮期石油类均能满足二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2、沉积物评价结论
2010年7月和2010年11月调查海域沉积物中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值均小于1,表明评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砷、铬、总汞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3、海洋生态现状评价结论
(1)浮游植物
2010年7月调查:
共调查发现浮游植物54种,平均生物密度为41.93×
102ind./L,多样性H’范围为2.59~3.98之间,平均为3.05,丰富度范围为1.05~2.68之间,平均为1.73,均匀度范围在0.65~0.90之间,平均为0.75。
2010年11月调查:
调查共发现的72种浮游植物,生物密度范围在0.01×
102ind./L~11.15×
102ind./L,平均生物密度为4.31×
102ind./L。
浮游植物多样性H’范围为1.82~3.94之间,平均为3.20,丰富度范围为0.94~3.69之间,平均为2.69。
均匀度范围在0.43~0.83之间,平均为0.71。
(2)浮游动物
2010年7月:
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0种,生物密度范围为4.68ind./m3~8052.70ind./m3,平均生物密度为2039.10ind./m3,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48.9mg/m3,生物量均值为16.9mg/m3。
浮游动物多样性H’范围为2.90~3.53,平均为3.26;
丰富度范围为0.84~1.65,平均为1.23;
均匀度范围为0.84~0.96,平均为0.90。
2010年11月:
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29种,生物密度范围为1.04ind./m3~19134.09ind./m3,平均生物密度为2634.79ind./m3。
浮游动物多样性H’范围为1.20~3.69,平均为2.47;
丰富度范围为0.69~2.30,平均为1.44;
均匀度范围为0.36~0.94,平均为0.68。
(3)底栖生物
调查海域采集底栖生物拖网采集标本110种,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15~11g/m2,平均值为4.90g/m2;
生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0~80ind/m2,平均值为40ind/m2。
均匀度指数较高,变化范围为0.55~1.00,平均值为0.79;
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35~3.72,平均值为3.06。
调查发现大型底栖生物99种,生物密度范围为10ind./m2~65ind./m2,平均生物密度为29.6ind./m2;
底栖生物生物量范围为0.90g/m2~18.50g/m2,平均生物量为8.23g/m2。
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36~2.51,平均值为1.92;
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65~0.98,平均值为0.89;
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91~4.16,平均值为2.79。
(4)潮间带生物
2010年7月调查中共渔获潮间带生物21种,生物平均生物量为53.79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7.95个/m2。
2010年11月调查中共渔获潮间带生物17种,生物平均生物量为70.4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05.81个/m2。
4、渔业资源
2011年4月10日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共设有6个调查站点。
调查站点区域内共有渔业资源品种68种,平均资源密度为2517.3kg/km2。
2010年8月19日和10月23日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共设有7个调查站点,调查站点区域内共有渔业资源品种68种,平均资源密度为3183.9kg/km2。
5、生物体质量
调查海域鱼类、甲壳类生物体内的石油烃、总汞、砷、铅、铜、锌、镉含量均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没有超标样品。
长肋日月贝体内石油烃、总汞、砷、铜、镉含量均能满足《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的要求,铅、锌有超标现象,其中铅在7#、13#、20#3个站位超出《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的要求,锌在13#超出《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的要求,但贝类体内的铅、锌含量均能满足《海洋生物质量》中二类标准的要求。
2010年10月:
贝类体内石油烃、总汞、砷、铜、镉、锌含量均能满足《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的要求,仅铅在4#站位超出《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的要求,但能满足二类标准的要求。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
(1)施工期
表1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汇总表
环境要素
污染源
发生量
主要污染物
污染物
排放量
处置方法与排放方式
水
环
境
桩基施工
――
SS
少量
5.32g/s
自然沉淀
施工栈桥搭建及拆除
2.08kg/s
耙吸式挖泥船疏浚
7.5kg/s
机舱油污水
840t/a
石油类
8.4t/a
0t/a
船舶含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由有资质单位接收。
船舶
生活污水
5040t/a
COD
氨氮
1.8t/a
0.2t/a
固体废物
钻孔施工
6.5万m3
钻渣
钻渣结合整体的工程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送往最近的弃土场弃置,陆域和船舶垃圾送城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约95t/a
船舶垃圾
风险事故
溢油事故
不定
风险应急措施。
(2)营运期
桥面初期雨水含有少量石油类、悬浮物等污染物,在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雨水流入附近海域,会对附近海域水体造成轻微影响。
根据海口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前15min通过桥面的雨水量为1520m3,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
CODcr为258.4kg、BOD5为42.56kg、石油类为4.56kg、悬浮物为592.8kg、总磷为1.50kg、总氮为5.48kg。
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图4 保护目标图
表2工程区周围海域的环境敏感目标及位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方位
与工程区的最近距离
备注
1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口市
本工程南侧
距保护区缓冲区边界80米,距保护区核心区边界240米。
国家级
2
海南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铺前镇)
文昌市
本工程南北两侧
距南侧缓冲区1.7公里,实验区2.8公里;
距北侧缓冲区4.5公里,核心区5.4公里
省级
3
美兰海底村庄海洋保护区
0.45公里
为海洋功能区划划定的海洋保护区
4
东寨港农渔业区
1.4公里
为海洋功能区划划定的功能区
5
铺前镇现状养殖区
穿越
6
铺前港农渔业区
本工程北侧
0.6公里
7
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
1.25公里
8
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
9
东寨港旅游休闲娱乐区
1.1公里
10
东寨港特殊利用区
11
铺前港港口航运区
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工程建设后由于航道锚地的浚深,浚深区流速减小,工程所在的铺前湾大范围潮流场变化不大,而且随着与工程距离的增大其影响逐渐减小。
工程建设后锚地浚深区流速明显减小,其中涨急时减幅最大为0.9-1m/s,位于锚地西侧的中部位置,锚地所在北港岛东侧的水道处流速减小最大为0.6-0.7m/s,航道上其它位置处局部流速减幅最大为0.2-0.3m/s,锚地东侧向铺前湾内方向流速增大,增幅最大为0.3-0.4m/s,航道外侧局部区域流速增幅0.1-0.2m/s。
落急时减幅最大为0.6-0.7m/s,位于锚地西侧的中部位置,锚地所在北港岛东侧的水道处流速减小最大约为0.5-0.6m/s,航道上其它位置处局部流速减幅最大为0.2-0.3m/s,锚地东侧向湾外方向流速增大,增幅最大为0.3-0.4m/s,航道外侧局部区域流速增幅0.1-0.3m/s。
新溪角至北港岛水域水深较浅,纳潮量较小,对工程方案变化较敏感,涨潮量变幅在1.5%左右,落潮量变幅约5.6%;
铺前湾至东寨港现有航道水域工程前后涨、落潮潮量变幅基本在1.53%以内。
(2)对湾内交换能力的影响
本工程位于铺前湾内,由于湾内面积较小,纳潮水量也不大,交换周期较短。
工程前铺前湾内的半交换周期约63小时,工程建设后半交换周期增加了约1小时,半交换周期约64小时。
(3)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入海的泥沙在随潮流涨落运移过程中,其粗颗粒部分将迅速沉降于入海点附近海底,而细颗粒部分在随潮流向边滩运移过程中遇到涨息趋于零而慢慢沉降于海底。
散落泥沙的扩散运移和沉降的范围与水流挟沙力有关。
本项目为跨海大桥项目,不存在水土流失,而且陆域泥沙入海量少,且工程区域沉积物质量良好,因此不会改变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
本项目施工污水主要为船舶油污水、船舶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以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以上污水均接收处理,不排放入海,对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
此外,施工中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4)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综合施工期航道锚地疏浚与桥位施工的悬浮物影响预测分析,大于10mg/L浓度的悬浮物影响范围可达40.5km2,将会影响到东寨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文昌清澜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东寨港旅游休闲娱乐区、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铺前港浓渔业区、东寨港农渔业区、东寨港特殊利用区,其中大于10mg/L浓度的悬浮物对东寨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影响范围约有14.2km2,影响时间基本为工程的施工期,施工期结束后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其影响也逐渐消失。
营运期桥面初期雨水经收集池(建议容积不小于400m3/座、共4座)收集后自然蒸发,在采取收集桥面初期15min雨水的措施后,本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船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施工营地固体废弃物。
本次环评提出每条施工船只应指定专职人员将船上的固体废弃物集收起来及时送至岸上集中堆放与营地固废物统一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置。
建设单位应指派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并在施工营地周围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在施工营地采取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站处理。
严禁随意在海边堆放,以免腐烂后的固废物质泄漏入海,污染海洋环境。
同时加强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同时对堆放点定期喷洒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在落实以上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施工船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施工营地固体废弃物不会对海域水体环境产生影响。
(6)海洋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结论
本工程施工期间共造成底栖生物损失50.1吨,鱼卵仔鱼折算成商品鱼苗损失共计168672尾;
生态补偿金额底栖生物为50.1万元,鱼类40.5万元,生态补偿金额共计90.6万元。
应采取必要的生态影响减缓及补偿措施。
项目施工属于短期行为,虽然会对海域生态系统造成短暂的影响,但是施工并不会长期改变现有海洋生态系统组成及现有水生生物种类,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
(7)对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由于拟建跨海大桥路段内不设服务区,营运期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对保护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项目紧邻保护区北侧,未对保护区形成穿越。
避免了对保护区动物领域的分割。
随着公路桥的营运,车流量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延伸,会对保护区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8)铺前大桥水下文物考古调查评估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2010年10月-11月对铺前大桥建设所涉及海域进行水下文物调查评估,并编制了《海南文昌铺前大桥水下文物考古调查评估报告》(2010.10.30)。
评估报告认为,从物探和水下探摸情况看,大桥施工范围海底为起伏的沙岗堆积,海床表层覆盖少量水生动物残骸及现代垃圾,但并未发现古代遗迹及遗物。
(9)铺前大桥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于2010年9月编制了《海南省文昌市铺前大桥工程(桥位一)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结论为:
评估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本次调查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桥墩位于海湾两侧岸坡、北港岛和港湾海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对建设场地及其周边地区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原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引发海岸侵蚀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及危害性小。
预测大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建设场地范围内有近东西走向的马袅-铺前断裂带和近南北走向的铺前-清澜断裂带经过,两断裂带交汇于美兰演丰镇塔市附近。
根据海南地震局的有关研究资料,马袅-铺前断裂与铺前-清澜断裂的交汇点,是1605年7.5级琼山大地震的震源位置,本项目位于以上两断裂带附近,考虑地震的致灾性,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10)地形地貌与冲淤
工程实施后,工程海域含沙量场的变化很小,大桥工程并没有改变周围海区悬沙浓度的总体分布。
现状时,铺前湾西侧近岸区含沙量大于东侧近岸区含沙量,铺前湾中部水域含沙量相对稍小,湾顶桥址工程区含沙量一般在0.03~0.05kg/m3之间,表现为落急含沙量稍大于涨急含沙量。
工程建设后,铺前湾顶桥址工程区水域由于航道挖深,该水域含沙量略有减小,幅度在0.01kg/m3左右;
铺前湾东、西两侧及中部含沙量分布与现状基本相同。
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理和监测,减少污染、降低施工现场扬尘,确保环境质量。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严格掌握施工设施性能,设置泥浆池、沉淀池、施工营地贮水池、吸粪车、进行生态放流。
本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估算的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关的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费用合计约394.6万元,营运期年环保费用约35.0万元。
表3本工程生态补偿计划
放流种类
规格
数量
经费预算(万元)
黑鲷
全长3厘米以上
18.75万尾
15
红鳍笛鲷
体长5厘米以上
长肋日月贝
壳长0.5厘米以上
150万粒
翡翠贻贝
70万粒
6.6
人工渔礁
30个
运输及放流活动等费用
跟踪监测费用
合计
90.6
表4本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一览表
环境
要素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规模和数量
投资
(万元)
实施地点
使用时间
责任主体
运行机制
施工期
水环境
施工生活污水
COD、石油类
施工营地贮水池
2个
4.0
大桥二端施工营地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设兼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清理
吸粪车
2辆
30.0
船舶污水收集外委处理
5880t/a
施工船舶
施工营地污水外委处理
5600t/a
20.0
施工生活生产垃圾
固体废弃物收集、储运及处理费用(含施工营地和船舶)
165t/a
50
施工船舶和大桥二端施工营地
水生生态环境
水上作业
生态补偿
铺前湾海域
营运期前三年内每年的休渔期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环境监测
施工期水、生态等监测
20
环境监理
施工期环境监理费用
80
工程施工现场
可由工程监理兼任
营运期
事故池
用于贮存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危险废液
4×
400m3
桥两侧
平时可做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情况下可用于收集危险废液,并由有资质的公司接收处理。
营运期水、生态环境等监测。
总计
364.6
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溢油风险事故预测结论
根据工程布置,分别在北港岛东西两侧选取代表点进行预测分析,其中北港岛东侧作为船只进出通道,考虑工程建成后船舶与桥墩碰撞时发生的船舶燃料油外漏作为预测情景,泄漏量取一个燃油舱的储量500吨。
北港岛西侧事故情景选择大桥施工时发生事故,泄漏量取为一个施工船舶燃油舱的储量100吨。
北港岛西侧施工期发生泄漏事故时,涨潮期油膜向铺前湾内漂移扩散,约7小时在湾底左侧抵岸,漂移距离约为6.2km,扫海面积约6.6km2,冬季常风向和夏季常风向作用下油膜的漂移路径和影响范围没有大的改变,较无风情况下油膜的扫海面积略有增大。
由于本项目跨越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位于东寨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边缘,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便可影响到以上保护区的安全。
落潮期油膜向外海沿本项目西北侧岸线方向漂移扩散,10小时的漂移距离约为12.8km,扫海面积约17.1km2,一旦发生溢油事故便可影响到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
冬季常风向和夏季常风向作用下油膜的漂移方向没有大的改变,油膜的扫海面积和漂移距离有所增大,影响到的敏感目标仍为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
北港岛东侧施工期发生泄漏事故时,涨潮期油膜向铺前湾内漂移扩散,7小时的漂移距离约为11.8km,扫海面积约34.9km2。
由于本项目跨越东寨港特殊利用区,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便可影响到东寨港特殊利用区的安全。
约1.5小时到达东寨港旅游休闲娱乐区,约2小时到达东寨港农渔业区,约2.5小时到达文昌清澜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约3.5小时到达东寨港红树林海洋保护区。
落潮期油膜向外海沿本项目西北侧岸线方向漂移扩散,10小时的漂移距离约为14.8km,扫海面积约29.4km2,一旦发生溢油事故便可影响到东寨港特殊利用区的安全,约0.5小时到达铺前港农渔业区与塔市旅游休闲娱乐区,约1小时到达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