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隧道技术交底记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21119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6.78KB
全套隧道技术交底记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套隧道技术交底记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隧道技术交底记录大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m,梅花型布置。
锚杆布置通过拉尺定位,锚杆钻机打眼,并采用高压风吹洗钻孔,安设锚杆,采用灌浆泵进行压力注浆。
2)挂网施工:
锚杆施工结束后,进行挂网施工。
φ6钢筋网,网距0.15×
0.15m。
3)喷射混凝土施工:
边、仰坡松(浮)石清理干净后,用混凝土喷射机对边、仰坡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按试验配合比进行,速凝剂掺量为水泥含量的4%,混凝土标号为C20,喷射砼厚10cm。
复核
明洞浇筑技术交底
考虑到衬砌台车的加工时间和施工的连续性,明洞衬砌施工计划在洞身开挖20~30m时安排进行。
施工时,注意明洞和暗洞的衔接处,应从内向外进行。
明洞钢筋混凝土浇筑分两步进行,先施工仰拱及墙基础部分钢筋混凝土,待该部分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并进行施工缝凿毛,然后施工上部边墙及拱部钢筋混凝土。
仰拱和墙基部分采用组合钢模板,人工立模浇筑,边墙及拱部混凝土施工采用模板台车作内模,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外模加斜撑保证稳定,浇筑时两侧对称进行,插入式捣固器捣固密实,拱、墙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钢筋在加工厂加工成型,现场绑扎。
C25砼套拱技术交底
为确保管棚位置准确、并形成一牢固的整体,管棚施工前应先施工C25砼套拱作为超前管棚的导向墙。
当洞口开挖至拱顶标高以下2m时,留核心土,并根据工字钢支架的形状修整到位,然后按设计要求安设四榀I20a工字钢弧形支架。
待钢支架安装完成后,用经纬仪以坐标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孔口管平面位置,并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然后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
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
孔口管应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
套拱内作为管棚导向管的孔口钢管其规格为Ф127×
6.0mm钢管,导向管与预埋在套拱内的四榀I18工字钢骨架焊接成整体。
导向管环向间距按50cm布设,外插角以不侵入隧道开挖轮廓线为原则,仰角(未计路线纵坡)1~2º
,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导向管、导向墙长2m。
套拱在明洞轮廓线以外,紧贴掌子面施作。
套拱模板采用胶合板作模板,用8号铁丝将之固定在I18工字钢弧形支架上。
模板安装时必须保证其砼厚度(60cm),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管棚施工技术交底
1)管棚设计参数
a钢管布设在隧道拱部,共35根;
b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
c管心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40cm;
d倾角:
仰角1°
(不包括路线纵坡);
e钢管施工误差:
纵向不大于20cm;
f管棚长度为22m,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6mm,节长3m、6m;
g孔口管为无缝钢管φ127mm,壁厚6mm,节长2m;
h交错联接丝扣长度≮1m。
(a)注浆中如发生与其它孔串浆应将串浆孔堵住,轮到注该孔时,拨出堵塞物,用高压风或水冲洗,如拨出堵塞物时,仍有浆液外流,则可不冲洗,立即接管注浆;
(b)压力突升则可能发生堵管,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第1页共5页
(1)管棚设计参数
(2)搭钻孔平台及安装钻机
a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两台钻机由高孔位向低孔位对称进行,可缩短移动钻机与搭设平台时间,便于钻机定位。
b平台支撑要着实地,连接要牢固、稳定。
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等影响钻孔质量。
第2页共5页
c钻机定位:
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
用经纬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和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3)钻孔、清孔、验孔
钻机钻头宜采用115mm,以方便钢管安装。
开钻前钻头应对准孔口管孔口,钻孔时应先供风,然后钻进。
钻机开钻时,可低速钻进,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
软岩中钻进时,钻头的汽孔易堵塞,应放慢钻进速度,多回转、少冲击。
钻孔过程中钻杆要与导向管方向一致,并经常测量钻杆角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地质较好的地层可一次成孔,钻进时如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在地质条件较差难成孔的地层则采用跟管钻。
第3页共5页
钻进过程应作好原始记录,及时根据核心土质进行地质描述、判断,作为隧道开挖的地质超前预报,并作为隧道开挖依据。
钻孔完成后用钻杆配合钻头进行来回扫孔,用高压风通过钻杆,从孔底逐渐向孔口清理钻渣,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钻孔位置、方向、深度、角度,检查合格后进行管棚安装。
(4)管棚安装
aφ108×
6钢管采用长15cm的丝扣连接,棚管四周钻φ10mm出浆孔(尾部2m不钻孔),按梅花型间距15cm布孔;
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b采用钻机低速顶进钢管,注浆管顶进应每钻一根顶进一根。
c为使相邻钢管的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m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m钢管,避免钢管接头处于同一断面。
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
第4页共5页
(5)注浆
a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注浆后再施工无孔钢管,无孔钢管可以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
b注浆参数:
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
0.36。
c采用液压注浆机将液浆注入管棚钢管内,初压0.5mpa~1.0mpa,终压2.0mpa,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
注浆量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直至符合注浆质量标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均为浆液充填,方可终止注浆。
d考虑到注浆后需尽快开挖,注浆过程中,对浆液应不停搅动,避免沉淀分层,影响浆液浓度。
e注浆时由两侧对称向中间进行,自下而上逐孔注浆,如有窜浆或跑浆时,采用间隔注浆,最后完成全部注浆。
第5页共5页
f注浆异常现象的处理
(c)如果压力长时间上不去,应检查是否窝浆或流往别处,否则应调整浆液配比,缩短胶凝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或间歇注浆,但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浆液胶凝时间。
g注浆结束后及时清除管内浆液,并用10号水泥砂浆充填,增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
注浆完成4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第1页共2页
Ⅳ、Ⅴ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技术交底
桩号:
K0+479.05~489.05(Ⅳ级),K0+745~755(Ⅳ级),K0+755~780(Ⅴ级),K0+780~790(Ⅳ级),K0+900~915(Ⅳ级),
K0+915~925(Ⅳ级),K0+925~953(Ⅴ级)
(1)施工方法
Ⅳ、Ⅴ型复合式衬砌段计划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围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
Ⅴ型复合式衬砌段围岩,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由于岩体结构松散,开挖不能太长,故对Ⅴ衬砌段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控制在3-5m;
Ⅳ围岩为微风化薄~厚层状灰岩夹强,弱风化硅质岩或页岩,采用一般台阶法,台阶法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
上半断面同时钻孔,周边眼采用隔孔间隔装药,非电毫秒管起爆,一次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第2页共2页
(2)技术措施
上台阶长度3~5m,在Ⅴ型复合式衬砌段开挖前沿隧道纵向开挖轮廓线以5-7°
外角钻孔,人工将超前小导管打入岩层,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
开挖时每循环进尺:
Ⅴ型复合式衬砌段每循环0.75-1.0m,Ⅳ型复合式衬砌段每循环1.0-1.2m。
开挖完成后初喷砼,测量检查断面,标定中线、标高。
按设计及时架立钢拱架或钢格栅拱架(Ⅴ型段间距75cm,Ⅳ型段间距100cm),安设纵向连接筋,钢拱架(钢格栅)架立完成后,要进行中心、高程及净空尺寸检查(施工误差、预留变形量为钢拱架加工及架立时均为所必考虑的)。
经检查合格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下半断面部分采用周边预裂爆破,ZLC50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下部开挖及时架立墙部钢格栅。
施工时必须注意,上半部开挖底部标高应控制在拱脚以上20cm左右,严禁拱脚悬空,拱部钢拱架(钢格栅)架立完后,及时施作锁脚锚杆,必要时将Φ22超前锚杆锁定并与钢拱架焊成一体,以防钢拱架悬空时间过长,影响施工安全。
挖方法见下图:
Ⅲ、Ⅱ型复合式衬砌段洞身开挖技术交底
桩号:
K0+489.05~559.05(Ⅲ级),K0+559.05~715(Ⅱ级),K0+715~745(Ⅲ级),K0+790~815(Ⅲ级),K0+815~845(Ⅱ级),
K0+845~900(Ⅲ级)。
1)施工方法
Ⅲ级围岩(Ⅲ、Ⅱ型复合式衬砌段)岩体一拌较完整,局部较破碎:
围岩呈块体状或块碎石镶嵌结构,岩体稳定性一般较好,可采用以全断面开挖为主、辅以局部的微台阶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法的特点是开挖断面大,作业净空大,施工干扰小,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
但每掘进一次,石碴数量较多,钻爆和出碴必须顺序作业,因此需配有高效率的钻孔设备和装运机械,才能提高开挖速度。
其缺点是爆破对围岩震动大,独头掘进排烟困难。
为此,全断面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就必须解决好设置配套与排烟的问题。
根据工期、设备情况,拟采用多功能组合台架人工钻孔,2号岩石或乳化炸药及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式汽车运碴。
2)技术措施
1)由于Ⅲ、Ⅱ级围岩较硬,围岩整体结构好,自稳能力强。
光面爆破效果好坏是Ⅲ、Ⅱ级围岩施工的关键。
2)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和掏槽效果。
一般Ⅲ、Ⅱ级围岩周边眼间距45~70cm,掏槽采用中空对称掏槽,掏槽眼深度比掘进眼深20~40cm,周边眼装药系数20~40%,采用25mm小直径药圈,利用传爆线进行间隔装药,确保周边眼成形良好成孔率,并减少对围岩扰动。
3)其它掘进眼;
间距60~90cm,装药系数60~80%
4)计划Ⅲ、Ⅱ级围岩每循环进尺3-4m。
5)严格控制断面开挖,不应欠挖,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平方米内不大于0.1m2)可以侵入衬砌,侵入量不大于50mm,拱部、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6)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采用D25中空锚杆,再挂φ6钢筋网片,最后喷射C2砼作为初期支护。
全断面法立面、纵断面图:
第1页共2页
超前小导管支护技术交底
1)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小导管采用长4m的φ42×
4热轧无缝焊管加工而成,其头部为锥体,以便插打,并防止浆液前冲;
管壁四周钻8mm压浆孔,交叉排列,呈梅花形布置(防止注浆出现死角),孔间距75cm。
尾部1.0m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末端焊φ6环形箍筋,以防打设小导管时端部开裂,影响注浆管联接。
2)钻孔及小导管安装
首先根据小导管的设计间距用红油漆标出其位置,然后按照孔位移动钻孔台车并固定。
采用锚杆钻孔(孔径比小导管大20mm),围岩松软时采用钻孔直接将钢管顶入。
开钻时钻头对准孔位,钻孔应先供风,然后钻进;
钻孔过程中尽量保持钻杆的设计倾斜度,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吹净孔内岩屑,并检查钻孔是否畅通及深度。
安装时,钢管与隧道轴线平行并以5~7°
仰角打入拱部围岩。
每安设完一排钢管并注浆后,开挖拱部及施作径向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并架设刚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隔3.2m(SP型复合衬砌段隔3.0m)在设计位置再打另一排钢管并注浆。
每排之间搭接长度须大于1.0m。
且钻孔深度大于导管长度(一般应大于设计孔深5-10cm),插入长度不小于导管长的90%。
3)注浆
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原则进行注浆时间的控制。
注浆前先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液,对于强行打入的钢管应先冲清管内积物,然后再注浆。
注浆顺序由下而上,浆液随拌随用。
超前小导管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液,水泥浆水灰比为1:
0.5~1,注浆时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步变浓。
考虑到注浆后需尽快开挖,注浆宜用普通水泥或早强水泥,拌浆时可掺入减水剂。
注浆过程中,对浆液应不停搅动,避免沉淀分层,影响浆液浓度。
注浆压力为0.6~1.0Mpa。
在小导管前安设分浆器,一次可注入3~5根小导管,注浆压力由小到大,从开始0升到终止压力1.0Mpa,稳压3min,流量计显示注浆量较小时,即可结束注浆。
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
注浆时由两侧对称向中间进行,自下而上逐孔注浆,如有窜浆或跑浆时,采用间隔注浆,最后全部完成注浆。
注浆结束后应进行堵口,防止浆液外流。
第1页共6页
初期支护技术交底
1)喷射混凝土
本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
(1)喷射前准备工作
a检查受喷面尺寸,保证开挖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b拆除障碍物。
c清除受喷面松动岩石及浮碴,并用射水或高压风清洗,使岩面保持一定湿度。
d铺设钢筋网时,钢筋网到喷面间距不小于3cm,钢筋网与锚杆联结牢固,接头应稳定。
e机具设备及三管二线,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f喷射地段有漏、滴、渗水现象时,应予以及时处理,采取堵、截、排等手段,使砼喷射面无水淋、滴水现象,以保证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
g在喷射混凝土地段,地面上应铺设薄铁板或其它易于收集回弹的设备。
h埋设喷混凝土厚度的标尺桩。
第2页共6页
(2)材料及砼拌和要求
水泥: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
河砂,细度模数>2.5
石子:
粒径≯15mm
速凝剂:
掺量4~7%
设计配合比:
水:
碎石:
速凝剂=1∶1.9∶1.9∶0.45:
0.05
(3)砼喷射施工
喷射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拌合好后,由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喷射机进料口处,在喷嘴处加入液态速凝剂5%后,向岩面喷射。
a喷射机操作:
每班作业前,应对喷射机进行检查和试转动。
开始时应先给风再给电,当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可送料,作业结束时,应先停电,最后停风。
作业完毕或因故间断时,对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必须及时清楚干净。
b喷头的操作:
喷头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开始喷射时应先给水,再给料,结束时应先停料,后关水。
喷头与受喷面宜垂直,其间距离应与风压协调,以0.6~1.2m为宜。
突然断水或断料时,喷头应迅速移离受喷面,严禁用高压风或水冲击尚未终凝的混凝土。
第3页共6页
c喷射工艺
a)喷射混凝土厚度﹥5cm时,分层作业(见下表)。
根据设计有钢架地段初喷厚度为4cm,余留厚度按照:
拱部一次喷厚4-6cm、边墙一次喷厚6-8cm的要求进行,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20min,在喷射砼达到凝后方可喷射下一层。
喷砼次数及各层厚度参考表
衬砌类型
Ⅲ、Ⅱ型
Ⅳ型
Ⅴ型
设计喷射砼厚度(cm)
6-10
15
25
喷射砼次数
2
3
5
各层厚度
4+6
5+5+5
4+5+5+5+6
b)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接通喷射管、喷嘴,接通水管路。
c)连续上料,经常保持机筒内料满,在料斗上口安设一层孔径12mm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
d)操作顺序:
喷射机先开风后上料,喷射手在开风后,初调出水量,喷射时先注水,后出料。
根据受喷面和喷出物的情况,调整注水量,以喷后易粘着,回弹小和表面呈湿润光泽为度。
e)喷射部位顺序应分段,分片进行,隧道内纵向3-4m为一段,喷砼应自墙向拱的顺序,即在下部起水平方向旋转移动往返一次喷射,然后向上移行,喷射前个别受喷面凹洼处应先找平。
f)最佳喷射距离与喷射角度:
喷嘴口至受喷面以1.0~2.0m为宜,喷射料束以垂直喷面为最佳。
第4页共6页
j)喷射料束运动轨迹,环形旋转水平移动一圈并压半圈。
环形旋转直径约为0.3m,喷射第二行时,依顺序由第一行起点上方开始,行间搭接约为2~3cm。
h)喷射料束旋转速度以及一次喷射厚度:
以2秒左右转动一圈为宜,一次喷厚以不坠落时的临界状态或所需厚度为准。
i)风压和喂料量,应根据喷射部位的不同进行调整,可参考下表
不同喷射部位工作风压与喷射机喂料量
喷射部位
工作风压
喂料量
拱部
控制在0.12~0.15Mpa
3m3/h
边墙
控制在0.15~0.18Mpa
4m3/h
d设钢支撑处砼喷射:
设钢支撑时,钢支撑与岩面之间的间隙用喷射砼充填密实,喷射顺序先下后上,对称进行,先喷钢支撑与围岩之间空隙,后喷钢支撑之间,钢支撑被喷射砼所覆盖,保护层不得小于2cm。
e回弹料处理:
回弹料应充分利用,一般在喷射后2h内用完,回弹料可用作为骨料,重新拌合喷射混凝土,亦可作其它附属工程的混凝土用料,但应通过试验确定。
第5页共6页
(5)喷射砼养护
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为度。
下次爆破距喷射砼完成时间的间隔,不小于4小时。
(6)喷射砼强度检测
喷射砼厚度检测可采用凿孔法、隧道激光断面检测仪两次断面对比法进行(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隧道全长每隔10m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取一组试件,试件按喷大板切割法制作,用以确定砼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第1页共3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套 隧道 技术 交底 记录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