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0504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1.30KB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
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
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5.灾情
(1)状况:
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干旱发生季节与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
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地区。
二、台风灾害
1.源地
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
(1)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3)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3.危害
(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灾情最重。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重点难点掌握好———————
1.我国旱灾的特点及成因
2.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及其成因
二、我国的台风灾害
灾害总特征
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源地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
台风生成区
菲律宾以东洋面;
南海中北部洋面
发生时间
盛夏至秋初
分
布
集中区
东南沿海地区
范围
南起广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时常受台风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可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差异
沿海重、内陆轻
南方重、北方轻
杭州湾以南频次高,杭州湾以北频次低
广东、海南东部沿海频次最高,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沿海次之
移动路径
西移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移,进入南海
在广东、海南沿海、越南沿海登陆
西北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
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转向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
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灾
情
严重
损失约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5%~20%
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变化
灾害损失有逐年增加趋势(与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
——————方法技巧很重要———————
框图法理解记忆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规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浙江高考)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月 B.6~8月
C.8~10月D.10~11月
2.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不包括( )
A.狂风B.暴雨
C.赤潮D.风暴潮
解析:
1.C 2.C 第1题,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东北移动,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第2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赤潮是由于污水富营养化形成的。
3.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第
(1)题,理解题目中“旱灾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
即B和C最高,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区B为32%,C为51%,均是全国最高。
第
(2)题,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还没有移到本区,因此,降水少;
而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这里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很快,土壤水分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
夏秋季节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③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
第(3)题,①地区是我国东北,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由于干旱而导致树木缺水、枯枝落叶干燥易燃,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
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发现着火点的位置及火区的范围,为迅速组织扑救提供可靠的资料。
答案:
(1)②区。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P47思考提示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东部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区,对降水的需求量高,所以一旦干旱,易成旱灾。
P49思考提示 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形成海水倒灌,海堤决口、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损失,威胁沿海经济发展。
寒潮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区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江南北的多地“噤若寒蝉”,大雪乃至暴雪纷飞。
浙江省气象台监测,24日9时天目山顶出现了极端低温零下20℃,突破了浙江有气象观测设备以来测到的最低气温,截至24日14时,浙江受灾人口56.2万人;
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人民币;
倒塌房屋28间、严重损坏房屋58间。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应为什么灾害?
寒潮灾害。
(2)该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春季(3~4月更强)和秋季(10~11月更强)。
一、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1)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
(2)高峰期
2.源地与路径
3.灾情状况
(1)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北方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
②寒潮:
影响范围大,频次高。
(2)区域差异:
①表现: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②次数: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二、气象灾害多发区
1.种类
干旱、寒湖、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原因
3.华北旱灾
(1)特点:
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
(2)类型:
春旱、初夏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等。
(3)灾情:
①变化:
有加重趋势,为我国最缺水的区域。
国家首都所在地,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都很大。
4.沙尘暴
(1)时间:
多发生于春季。
(2)内涵:
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
(3)界定:
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4)灾情:
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
时间
分配
冬半年
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
春季高峰期:
3~4月;
秋季高峰期:
10~11月
形成
北方大陆、冰雪洋面的极地冷气团,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高密度冷气团,发展成为冷高压后,在西北气流引导下大举南侵
路径
偏西路径
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
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
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地区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影响
山体北侧
山体北侧阻挡南下冬季风,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南侧
山体阻挡南下冷气流,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影响范围
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
寒潮
灾害
影响农业
低温、大风对北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
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因秋末寒潮带来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受冻害,牧区因寒潮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
天气
北方天气
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
南方天气
降温、冻害、雨雪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分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东北区
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华北区
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长江区
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
华南区
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桂西则以春旱为主。
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均超过内陆
西南区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
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最为严重。
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
图示法理解华北地区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16年1月20日开始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在北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降温还达不到历史低温极值,南方部分地区低温低于历史同期极值纪录。
读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回答1~2题。
1.形成此次灾害的近地面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2.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B.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 ④生物冻害
C.①大气污染 ②雪灾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D.①低温 ②大气污染 ③雪灾 ④生物冻害
1.A 2.B 寒潮是冬半年的快行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做题时注意灾害之间的联系:
农牧区雪灾与①雪灾有关;
沙尘暴会造成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会造成④生物冻害。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历年降水距平百分率。
(图中黑直线表示年降水趋势)
材料二 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1)华北地区干旱与沙尘暴多发的季节都是________(季节),解释其成因。
(2)2010年以来,山东大旱,试分析这种灾害加剧的成因。
第
(1)题,华北地区的干旱和沙尘暴多发季节是春季,其成因可从气温、降水、沙源、天气、植被等方面分析。
第
(2)题,山东干旱威胁加剧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注意分析角度的全面性。
(1)春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水分减少;
土质更加松软干燥,沙源增多;
受冷空气进退影响,大风天气多;
植被盖度低。
(2)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且年降水量分配不均。
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4.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第
(1)题,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延伸方向及弯曲状况进行描述。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一是总体分布变化趋势,二是受地形影响的局部差异。
总体上等值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表明寒潮发生总次数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少。
长治盆地处等温线向南凸,表明该处与同纬度的高原、山地相比,数值较大,寒潮发生次数偏多。
第
(2)题,浇水可以增加地面的热容量,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减少寒潮的影响。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
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P54思考提示 1.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风力侵蚀越来越重;
②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导致毁林开荒、滥伐森林,使植被覆盖率降低;
③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草原退化,沙化土地扩大等。
2.春季正值小麦生长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会影响其生长。
冬季小麦处于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不会成灾,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一、选择题
1.我国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降水变率大,集中在7、8月份
B.冬季风通道
C.植被覆盖率低,蒸发强烈
D.临近沙源地
选A 我国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根本原因是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7、8月份;
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下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
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
3.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 )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地形影响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④⑤D.①②④
2.A 3.B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2题,四种灾害中只有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第3题,我国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天气系统及地形的影响。
读某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回答4~5题。
4.此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A.植树造林B.过度开垦
C.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不当
5.下列因素中,不是形成沙尘暴原因的是( )
A.大风B.地面沙尘物质
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D.森林火灾
4.B 5.D 沙尘暴的形成因素是强劲的大风、地面多沙尘物质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会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2015年,台风“鲸鱼”、“莲花”、“灿鸿”、“苏迪罗”、“杜鹃”等先后在我国登陆,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据此回答6~7题。
6.我国台风的生成地分布在( )
A.西北大西洋海区B.北印度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南太平洋海区
7.我国沿海省区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防范台风带来的( )
①强风②风暴潮
③暴雨洪涝④严重干旱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6.C 7.C 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台风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不会出现严重干旱。
二、综合题
8.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简述乙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减轻该种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2)图中甲气象灾害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季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请简述该气象灾害对西藏和云贵高原影响较小,以及不易侵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的原因。
甲自然灾害从陆地内部吹向海洋,乙自然灾害从海洋吹向陆地,分析可知甲为寒潮,乙为台风。
台风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强风和暴雨等方面,减轻其危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和预报。
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春、秋季时危害最大。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由于地势高,受寒潮影响小。
受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作用影响,我国的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小。
(1)乙气象灾害是台风。
台风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2)寒潮 春、秋 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受寒潮影响较小。
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远离冬季风的源地;
此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沿途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加上受南方温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9.(浙江自选模块)“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1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
(1)~(3)题。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2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1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24mB.40m
C.6mD.60m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
第
(1)题,山谷地形中植物发芽、开花最早的地方应是气温最高的地方。
根据四条等温线数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b>c>可知,甲、乙、丙、三地的气温都低于d,而丁地的气温在c~d之间,即丁地气温最高。
故选D。
第
(2)题,已知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从图2中可读取谷底部的最低气温约为-11.4℃,根据“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10cm可计算出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24cm。
故选A。
第(3)题,由上面两题可以看出,柑桔应种植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要选择在山地阳坡、坡的中部,或者是向南开口的小盆地中,避开山谷的底部。
(1)D
(2)A
(3)南坡(阳坡);
坡中部;
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
(任答两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中国 自然灾害 第四 气象 灾害 教学 新人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