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03139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225.72KB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文中加粗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à
ng)沧生B.追溯(sù
)源远流常
C.丧葬(sà
ng)繁琐D.积淀(dià
n)彬彬有礼
(2)下面加粗词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情有独钟造化钟神秀B.一帆风顺直挂云帆济沧海
C.吉祥之兆瑞雪兆丰年D.随心所欲欲把西湖比西子
(3)下面对语段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对“三类进餐工具”进行逐一描述,突出“筷子”使用起来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有文化品的进餐工具。
B.“筷”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竹”,书写时先写“竹”再写“快”,而“快”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忄”,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忄”的笔顺是左点、右点、竖,即
。
C.民间讳俗,用“快”取代“箸”;
又因“快”多为竹制,运用会意造字法,添上“竹”字头变成“筷”,“快”表声,“竹”表意:
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又在后边加“子”。
由“箸”易名为“筷子”的变化体现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
D.“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古人用以象征耿直无私的人格。
其实中国人常用一花一草、一木负载真情,象征人格。
素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就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洁、清雅、坚韧和淡泊四种品格,其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花被赋予的品格就是对“儒家”精神及理想人格的最好诠释。
(4)作家郭永秀有诗云:
“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
”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餐具,还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筷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
A.引领世界“大朴胜华”的文化潮流B.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
C.表现了祈求平安的民族心理需求D.彰显中华民族讲究礼仪的传统美德
2.(2018•南通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拉面王
行云
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
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
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
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
麻溜儿!
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
多少根?
说法不一。
但都只听说,没见过。
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
老梅浅浅一笑:
“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
雪天。
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
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
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老梅收徒了!
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
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
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
”“师父,我……”
“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
”“嗯……”
“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
但能再跟我一年不?
就一年。
”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
“好吧。
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
记住,可别丢我的脸。
”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
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
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
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
蝉街人叨叨:
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
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
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
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
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
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
是老梅。
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
“师父您来了!
“红子,有出息啊。
”老梅笑说。
红子回笑:
“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
老梅径直走向水池。
净了手,朝大伙说:
“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
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
面条摆得稳、准、狠;
胳膊抡得圆、柔、韧。
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
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
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
哪是线?
分明是面!
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
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神!
”一片喝彩。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
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填空。
序幕:
众人神往绝活,老梅浅笑推辞;
第一幕:
红子① ,老梅仗义收徒;
第二幕:
红子执意单干,老梅② ;
第三幕:
红子③ ,老梅歇业隐退;
第四幕:
红子挂牌换碗,老梅献演绝活;
尾声:
④ ,老梅飘然离开。
(2)请为文中画波浪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
(4)结合语境,分别说说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心理。
①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②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5)阅读选文节选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
选文节选: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
链接材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好!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3.(2018•南沙区一模)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特殊考察
徐嘉青
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
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
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
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
“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
“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
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
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
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
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作了回答。
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
“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
“刘林一脸严肃地说:
“能,绝对能。
“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说:
“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
“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为了受捐对象。
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
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
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
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
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
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
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了口气说:
“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
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
“我怎么食言了?
“中年男子说:
“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
“刘林说:
“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
“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说:
“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
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
“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
“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
“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
“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
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
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
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
“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
“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籃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
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
“这节上体育。
“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
“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
“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
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
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
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
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
“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
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
“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
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
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
(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
(1)文中第四节,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刘林为什么激动极了?
(2)文中的刘林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本文分析。
(3)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请具体分析。
(4)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加粗句中三句“笑”的不同含义。
①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
②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
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
(5)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
4.(2018•东莞市三模)实用类文体阅读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10页左右的“精华”,提供给那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
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
如果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
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
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
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
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
或许在这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
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
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藉更重要的功能。
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
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运用比喻,将经典书籍比喻成玫瑰,将压缩的精品书籍比喻成胶囊,表达了作者对待“玫瑰”和“胶囊”的态度与主张。
B.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用事实从反面论证“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C.“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
”这句话的含义是阅读压缩的精品书籍能获得知识:
付出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经典原著,还可以滋养心灵,丰富生命的内涵(或充实生命)。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
”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上海师范大学前教育系主任胡知凡说,孩子阅读最要不得的就是“功利性阅读”。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成长规律进行适当引导,让孩子快乐地阅读比什么都重要。
B.新华社评论员王甘武说,无利不起早。
正常人做事都有目的,读书也不例外。
读书的吸引力在于对社会、对自己、对物质利益、对精神满足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本不成为问题。
C.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滕婧表示,要多尊重孩子自身的喜好,让他对阅读对书本产生美好愉快的情感,接下来扩展阅读,才会有可能。
D.哲学家笛卡尔说,“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建议大学生阅读应多做“深呼吸”,才能真正提升个人涵养。
(3)阅读第⑤段,你是如何理解“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这句话的?
试从论证方法角度加以分析。
5.(2018•海州区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起床是一件让人痛苦万分的事。
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
它与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
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
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
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③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
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
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④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
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
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⑤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
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
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
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概括本文的说明思路。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概述本文是如何介绍生物钟及其作用的。
6.(2018•长沙二模)说明文阅读
夏至
①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格遵宪度抄本》所记:
“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日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
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约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②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革,因在仲夏的洛池地或水田中出生得名。
③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校高,日服充是,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高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④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灭年丰。
在夏至日,一般的祭祀对象多为祖先、土地神、水神等。
《史记•封禅书》记载:
“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三天,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⑤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杂酱面。
⑥夏至时节,有些地方还有女子戴花的习俗。
俗传此日女子头上戴枣花可避邪,可治腿脚不适。
每当夏至时节,妇女们便一起去采集率花,然后互相戴在头上。
年长的妇女在戴枣花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⑦我国每年阳历6月24日是“观莲节”,民间以此日为“荷诞”,即荷花的生日。
宋代已有此节,明代俗称“荷花生日”。
在水乡江南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
荷花,集花、叶、香三美于一体,“出淤泥而不染,混清涟而不妖”又是理想人格品质的象征,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人们的心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⑧放荷灯也是夏至时节的传统风俗。
夏至时节的夜晚,人们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让小孩子拿着玩要;
或将莲蓬挖空,点烛做灯,沿河施放。
一盖瓷闪烁的寄叶灯随波浮动,跳动的火苗,也闪耀出放灯人当时的心情。
⑨夏至,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气,一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
B.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这期间我国所有地区气温较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各地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题 现代文 阅读 汇编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