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02920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64.02KB
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7.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受力不平衡时会发生形变.此装置( )
A.左右构成一个连通器
B.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有关
C.可以验证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和体积有关
8.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杆子
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
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
A.动能增加,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少,势能增大D.动能、势能都不变
10.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1.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12.如图,一杠杆OP能绕O点转动,P端用细绳始终提供拉力F,现有物体A通过轻质滑环和细绳挂在M点,杆OP处于图示倾斜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杠杆属于省功机械
B.保持物块A和杠杆静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拉力F,拉力大小将保持不变
C.保持A的悬挂点M不变,并用始终竖直向上的拉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杠杆直到杠杆处于水平,此过程中拉力一直减小
D.若滑环带着物体A沿0P缓慢下滑,要想保持杠杆静止不动,竖直向上的拉力F必须增大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22分)
13.小红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太阳的像.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游动的鱼,其中“倒影”是树的 像,这是光的 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 现象.
14.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小明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
平衡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甲、乙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 g/cm3.
15.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图为输液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 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
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
16.如图所示,小明用50N的水平力把重2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不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减小水平压力,木块仍静止,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如图所示,杠杆AB的A点挂边长为2dm、密度为ρ1=2×
103kg/m3的正方体C,B点挂边长为1dm正方体D,AO:
OB=2:
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D静止在空中,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1000Pa,则A端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N;
若将正方体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了1250Pa,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3.
三、实验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22分)
18.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李玲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
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1)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方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受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2)李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
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
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19.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选择甲、丙两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是用来研究 带来的安全隐患
(2)选择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0.江涛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相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 有关;
(2)分析图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1.小刚和小明等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小刚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此力大小至少为 N.
(3)若推去力F1,改在杠杆右端B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F2(如图乙所示),仍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其中22题6分,23题6分,24题8分)
22.2015年4月25日,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始了,走过悠游茶乡小道,体验袅袅茶香,在沉浮的茶叶间亲身诠释每个人心中不同的茶乡小镇,沉醉于那一片云雾缭绕,青翠浮现,望不到尽头的茶园.
如图所示,茶园中的茶树需要经常使用刀口锋利的采茶铗进行修剪,将高低不一的茶树改造成为平整的采摘面以便于采摘,而茶叶的采摘有手采和机采等手段.手采时,在手中不可紧捏,以免芽叶破碎;
机采主要是利用采茶机,采茶机通常由0.6~14W的小汽油机驱动,一台采茶机正常情况下以8h为一个劳动日,每台每天可采鲜叶2400kg,如用手工采摘,则需80人才能完成.鲜叶采摘后,应立即摊开晾晒,使其散发水分,该过程称为萎凋.晾晒好的茶叶在经过多道工序后制成精装成品.成品茶叶,多以热开水来冲泡,浓烈的茶香会迅速散发,然而最近日本、韩国开始流行冷水泡茶,冷泡虽不如热泡一般瞬间释出香味,但是“冷水泡茶慢慢浓”,自有一种平和的韵味.
茶叶的炮制虽繁,却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却不敢减物力.因为真正的好东西值得等待.
(1)按要求填写表中空白.
物理现象(摘取原文)
物理知识
①
云雾缭绕
②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请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个有关力学、电学或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注:
不与上表中的内容重复.
示例:
问题:
成品茶叶,以热开水冲泡,浓烈的茶香会迅速散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
.
23.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匀速提升重为1140N的物体,10s内物体被提升了2m.(不计摩擦及绳重),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4.如图甲所示,铁桶重20N,桶的底面积为2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2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g=10N/kg,求:
(1)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多大?
(3)如图乙所示,现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用细线系着一个重为27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
台面受到桶的压强为多大?
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入学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音色;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A、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
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
A
、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上课可以听见老师讲课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区分,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A、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B、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C、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制作原理: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
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想
D、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光要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发射.
A、由于此时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则成的像向上运动,所以A正确;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则应增大物距,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所以B错误;
C、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而投影仪是根据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错误;
D、只有光屏选用较粗糙的玻璃板,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烛焰的像,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
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根据一幅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变化关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探究水的沸
腾特点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要看清图象中的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
再根据图象形状反映的物理规律,结合选项中物理量的含义,可解答此题.
A、水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沸腾规律,故A正确;
B、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图象形状是正比函数图象,故B正确;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图象能反应物理规律,故C正确;
D、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而图象反映的是压强随深度减小,故D错误.
【点评】图象法是反映物理量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常用方法,还要明确物理量的真正含义.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
,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考点】惯性
.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惯性的定义: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
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故正确;
②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后起跳,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而不是增大惯性,故错误;
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少惯性带来的危害;
故正确.
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故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知识,知道惯性的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时要根据实际物理情景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故选C.
【点评】物理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之处在于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并不能完全按数学中的正比反比之类的来下结论.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特点是:
连通器内盛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很多.
(2)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则应使液体密度相同,液体深度不同;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容器两边分别装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观察橡皮膜的变形情况,判断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A、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此装置左右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故A错误;
B、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
可以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在容器两边分别装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若橡皮膜凹向左边,则右边液体密度大,若橡皮膜凹向右边,则左边液体密度大,因此本实验装置能大致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若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则应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故B正确;
C、此实验只能观察出橡皮膜向左或向右凸的情况,不能观察到橡皮膜向各个方向的凹凸情况,因此不能验证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C错误;
D、此实验不能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和体积有关,故D错误.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注意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力的概念.
【分析】根据小球所处的状态(平衡状态),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确定小球所受的另一个力.
小球静止在杆子的底端,所以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必然有一个力来平衡这个重力,所以可以确定杆子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由于小球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物体,而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所以可以确定小球不在受其它的力.
综上分析,故选C.
【点评】根据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其中的一个力,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确定另外一个力.是
此题的解题思路.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应用题.
【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由于运动员在空中飞速下落,质量和速度都没发生变化,故动能不变;
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点评】该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浮力.
(1)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个相同的物块受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1)∵物块在甲容器悬浮,
∴ρ甲=ρ物,
∵物块在乙容器的漂浮,
∴ρ乙>ρ物,
∴两种液体的密度:
ρ甲<ρ乙,故A错误;
又∵两容器液面等高,p=ρgh,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
p甲<p乙,故B正确.
(2)∵两个相同的物块,在甲容器的物块悬浮,在乙容器的物块漂浮,
∴两个相同的物块受到的浮力:
F甲=F乙=G,故D错误;
∵F浮=G排,
∴G甲排=G乙排,故C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漂浮条件、悬浮条件运用(密度关系、浮力与自重关系),以及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功的计算;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专题】压轴题;
推理法.
【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学 入学考试 物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