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20161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0.21KB
音韵Word格式.docx
《音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释名〓释天》:
“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泛也,其气博泛而动物也;
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气放散也。
”
《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
“《春秋》伐者为客。
”何休注:
“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
”“伐者为主。
“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
“曷为或言而,或言乃。
“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2.、直音
《周礼注疏》:
雒,音洛,水名也,本作洛,后汉都洛之阳,改为雒。
《康熙字典》:
栭,并音而。
大,音泰。
西,音粞(xī)。
是,音姼(tí
)。
3、读若
《说文》:
铗,读若夹。
《汉书·
高帝记》:
“从间道走军.”服虔注:
“走音奏.”
《说文解字》:
哙,咽也。
从口,会声,或读若快。
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玽,石之次玉者.从玉句声.读若苟。
瑂,石之似玉者.从玉眉声.读若眉。
4.
反切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
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声母,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
顿,
都
困
反(切)
红,
胡
笼
切(反)
(二)
反切
双声
迭韵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
在没有音标字母的条件下,较之譬况、读若、直音等标音法来说,反切还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也是我国古代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注音法。
1、反切(名解)
反切方法的产生,北朝·
北齐·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
音辞》中说:
“孙叔言(《三国志·
魏书·
王肃传》作“孙叔然”,名炎,字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唐·
陆德明在《经典释文·
叙录·
条例》裏也指出:
“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以后)渐繁。
事实上,在孙炎以前就有人使用反切了。
《汉书·
项籍传》:
“诸侯军人人惴恐。
”东汉·
服虔《注》:
“惴,音章瑞反。
礼乐志》:
“寂漻(liá
o)
上天知厥时。
应劭《注》:
“漻,音来朝反。
根据这些材料可以推断:
东汉后期出现了反切。
后来,孙炎进行了收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a.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构成反切的两个汉字,第一个叫做反切上字,第二个叫做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
反切,开始称为“反”,也称为“翻”,之后称为“切”,后来合称为“反切”。
黄侃《音略》:
“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
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质言之,卽上字祇取发声,去其收韵,下字祇取收韵,去其发声。
b因为古韵中包含声调,所以取韵的时候,也就取了声调。
这就是说,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
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二者相拼,就拼出了被切字的音。
如“攀,普班切”
取反切上字“普”的声母“P”,取反切下字“班”的韵母及声调“ān”,二者相拼,就得出了被切字“攀”的音“pān”。
c反切的方法,在没有音标符号的情况下,是一种较为圆满的标音方法。
因为它是采用非表音符号汉字相拼的,所以又有着一些克服不了的缺点。
d古代某个反切,后人按照一般反切原理,也不一定能拼出准确的音。
如《广韵》:
“桩(zhuāng),都江切”。
按照现代音相拼,“都”的声母为〔t〕,就无法拼出“桩”的声母“zh”。
其实,作“桩,都江切”反语的时代,“都”和“桩”是同声母字,
e由于语音变化不同步,产生了差异。
要想准确地拼出反切音,就得具备一定的古今音变及方音知识。
这就给人们掌握反切方法带来了较大困难。
f反切,就是运用双声迭韵原理创造出来的拼音方法
2、双声
迭韵
双声,卽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迭韵,卽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清人李汝珍在《李氏音鉴》中说:
“双声者,两字同归一母;
迭韵者,两字同归一韵也。
这裏的“母”,是指声母
古代的联绵词,很多是由双声迭韵构成的。
如“蜘蛛”、“参差”、“彷佛”等,就是由双声构成的;
“苍茫”、“崔嵬”、“蹉跎”、“彷徨”等,就是由迭韵构成的。
反切,就是运用双声迭韵原理创造出来的拼音方法
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迭韵。
如“渴,苦曷切”
反切上字“苦”与被切字“渴”为双声,反切下字“曷”与被切字“渴”为迭韵。
双声迭韵是一种历史现象。
各个时代的双声迭韵(古与现得区别),是根据当时的语音系统构成的。
随着语音发展变化,古代是双声迭韵的,现代就不一定是双声迭韵了。
反之亦然。
如“玄黄”,现代不是双声,但是古代二字声母同属匣母,是双声;
“舒服”,现代是迭韵,但是古代“舒”是阴声韵,“服”是入声韵,不是迭韵。
这就是一些反切按照今音拼不出准确音的原因。
(三)声母方面术语
1、字母
声纽
纽
传统音韵学裏,声母称为声,又叫做“纽”、“声纽”。
古时候,人们对声母的认识是从汉字之间的双声关系开始的,并据以创造出反切来。
把具有双声关系的反切上字加以归纳,就可以得出反切上字的类别。
每一类的反切上字代表一个声母,从同类汉字中选出一个汉字作代表,作该声母的标目字。
这类标目字就是字母。
如《广韵》,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有“端”、“德”、“冬”等,从中选取“端”字作代表。
这样,〔t〕声母就称为“端”母了。
字母又简称“母”。
唐末和尚守温首先提出三十字母:
不芳并明端透定泥来知彻澄精清从心邪照穿审禅日见溪羣疑影喻晓匣
到了宋代,音韵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增补成三十六个字母:
帮 滂 并 明非 敷 奉 微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娘精 清 从 心 邪照 穿 床 审 禅
见 溪 羣 疑影 喻 晓 匣来 日
牛牛牛牛
2、五音、七音
五音、七音,是早期音韵著作对声纽进行归纳分析时的术语。
隋唐时已有了五音之说
五音,是按照发音部位把声纽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
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唇音、轻唇音,舌音又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宋代,音韵学家在五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半舌音和半齿音,成为七音。
五音:
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
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按照现代语音学分类
:
见下页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重唇(双唇音)
帮
滂
并
明
轻唇(唇齿音)
非
敷
奉
微
舌头(舌尖音)
端
透
定
泥
舌上(舌面前音)
知
彻
澄
娘
齿头(舌尖前音)
精
从
心
邪
正齿(舌面音)
照
穿
床
审
禅
牙音(舌根音)
见
溪
群
疑
喉音(喉音)
影
喉音(舌根音)
晓
匣
喉音(半元音)
喻
半舌音(舌尖音)
来
半齿音(舌面音)
日
3、清浊
清音和浊音,是传统音韵学中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
不送气清音为全清,送气清音为次清;
浊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为全浊,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为次浊
清音:
声带不颤动的辅音;
浊音:
声带颤动的辅音
传统音韵学,又把清音分为全清和次清,把浊音分为全浊和次浊
(四)韵母方面术语
1、韵
注意:
韵和韵母的差异
上古时期,两个字的韵母中,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两个字就同韵。
中古时期,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
在同一声调中,两个字是否同韵,是根据韵腹和韵尾两方面来说的,韵头不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祇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现代汉语中的韵不分声调
2、韵部(名解)
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韵卽韵部。
(无充当韵脚的字)
3、韵目
(牛p678个派别所用韵目不同)
韵部的代表字叫做韵目
在一个韵部裏再按韵头分类,就成了韵类。
4、韵类
5、韵摄
韵摄是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的等韵图把《广韵》中的二百零六韵合并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十六个韵摄。
同韵摄的韵,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发音部位相同。
阴声韵。
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叫做阴声韵。
如现代普通话中的“妈〔ma〕”、“来〔lai〕”、“高〔kau〕”,都是阴声韵。
6、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以鼻音〔m〕、〔n〕、〔
〓
〕收尾的韵母,叫做阳声韵。
如现代普通话中的
“民〔min〕”、“英〔i〓
〕”
,广州话中的“堪〔ham〕”、“憾〔ham〕”、“担〔tam〕”、“点〔tim〕”,广东梅州话中的“占〔tsam〕”、“欠〔kiam〕”、“森〔sem〕”,厦门话中的
“针〔tsim〕”、“炎〔iam〕”,都是阳声韵。
入声韵。
以塞音〔p〕、〔t〕、〔k〕收尾的韵母,叫做入声韵。
现代普通话中,入声韵已消失了,但在某些方言中还保存着。
如广东梅州话中的“搭〔tap〕”、“迫〔pit〕”
,福建厦门话中的“立〔lip〕”、“直〔tit〕”,都是入声韵。
(五)
声调方面术语
声调是汉语的特征。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
声调,最早是南北朝时期周颙(yó
nɡ)、沈约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汉语中就有声调,祇是还未被发现罢了。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实际上祇是指调类,其具体的调值,古人祇有一些描述性的说明。
如唐·
释处忠《元和韵谱》:
“平声哀而安,上声励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
释真空《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些都祇能给予大致的感觉印象,而不能得出准确的调值。
关于对古四声的分析,还有“平仄”、“舒促”两对术语。
“平仄”中的“平”,指的是平声;
“仄”,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舒促”中的“舒”,指的是平、上、去三声;
“促”,指的是入声。
这两种区分,均是为适应诗歌韵文创作需要而归纳出来的。
上古韵部
(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总结的方法,牛)
(一)上古韵部的研究材料
对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它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一、上古韵部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二)上古韵部的研究方法
其方法是系联法
1、系联《诗经》入韵字
把《诗经》中各章裏互相押韵的韵脚字一个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韵单位。
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那么,就把这两个押韵单位合并在一起。
如此由章及篇、由篇及整部《诗经》,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就可以把《诗经》中的入韵字符串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从而得出若干个韵部。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
邶风·
绿衣》四章
彼何人斯?
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
祇搅我心。
小雅·
何人斯》四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燕燕》三章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鲁颂·
泮水》八章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风、心”在上古同部。
《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证“风”与“心”押韵并非偶然。
又说明“
南”与“心、风”在上古同部。
《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
《泮水》的韵脚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说明“林、音、琛、金、南、心、风”等字上古同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做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
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
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易经》等其它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兢冰小旻五章
兢冰小宛六章
蒸雄兢崩肱升无羊三章
蒸梦胜憎正月四章
胜乘承商颂元鸟
恒升崩承小雅天保六章
绳承抑六章
2、系联上古其它韵文入韵字
《诗经》中的入韵字是有限的,为此,学者们又把上古其它韵文(如《楚辞》)中的入韵字继续进行系联,从而扩大了同一韵部的字数。
3、系联谐声系统。
谐声,又叫“形声”。
谐声字的谐声偏旁是表音的。
一般来说,谐声偏旁相同的,上古韵部就相同。
学者们把谐声字的谐声偏旁进行分析归纳,再同《诗经》和上古其它韵文入韵字进行系联,就可以大致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了。
形声字的声符又叫做主谐字,以主谐字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又叫做被谐字,被谐字还可以作为主谐字构成新的形声字。
这样,以第一主谐字作为声根所形成的整个谐声谱系就叫做谐声系统。
芝
诗
榯
之——寺——时
志
待
鲥
清人段玉裁根据谐声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意思是说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
这一论断与事实基本上是相符的,下章诗就是极好的证明:
鹳鸣于垤(dié
),
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
我征聿至。
豳风·
东山》三章
二、上古韵部
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中说: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指出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清代音韵学家在这种科学史观的指引下,对《诗经》用韵和其它韵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建立了上古韵部系统。
顾炎武《古音表》把古韵分为十部,奠定了古韵分部基础
江永在《古韵标准》中分为十三部
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中分为十七部
孔广森《诗声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各分为十八部
王念孙《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
、江有诰《音学十书》各分为二十一部
章炳麟分为二十二部(早年《成均图》分为二十三部)
以上分部为考古派的主张,与此相对,审音派则主张入声韵部独立。
这样,韵部数目也就相应增加了。
如戴震《声类表》把古韵部阴、阳、入三分,共分为二十五部,黄侃《音略》分为二十八部。
现代学者除了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外,还利用现代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注重对音值进行构p540。
王力《中国音韵学》把上古韵部分为三十部
合韵:
邻近韵互相通押。
分两种情况:
(1)对转
对转主要指阴阳对转,就是阴声韵与阳声韵之间相互转变。
多数学者把上古入声归并在上古阴声韵中,所以阴声韵与阳声韵、入声韵与阴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也泛称阴阳对转。
(2)旁转
旁转指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之〔ə〕
职〔ək〕
蒸〔əŋ〕
幽〔u〕
觉〔uk〕
冬〔uŋ〕
宵〔o〕
药〔ok〕
侯〔〕
屋〔k〕
东〔ŋ〕
鱼〔a〕
铎〔ak〕
阳〔aŋ〕
支〔e〕
锡〔ek〕
耕〔eŋ〕
歌〔ai〕
月〔at〕
元〔an〕
脂〔ei〕
质〔et〕
真〔en〕
微〔əi〕
物〔ət〕
文〔ən〕
缉〔əp〕
侵〔əm〕
叶〔ap〕
谈〔am〕
三、《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除了冬韵归侵外,基本上与这三十韵部相合。
一般来说同部相押韵,不同部不押韵,也有前面提到的合韵现象,即邻近的韵互相通押。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押韵?
)
1、“叶音说”的产生:
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叶音(读「协音」)也称叶韵,叶句。
“叶”也作“协”。
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周秦两汉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押韵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
例如,《诗〓关睢》末章: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清代阮元刻《十三经注疏》附《释文》说:
“乐之,音洛,又音岳。
或云协韵宜五教反。
”这是因为诗里“乐”与“芼”
押韵,“乐”念
yao(即五教反)最和谐。
2、“叶音说”的错误: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陈第批判“叶音说”,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从此,“叶音说”基本失去其市场。
(二)《诗经》的韵例:
1、韵在句中的位置
一般是句尾韵。
如果句尾是代词或语气词,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之前,这叫句中韵。
2、用韵数量
(1)一韵到底
(2)换韵
3、押韵方式
(1)句句押韵
(2)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
(3)首句押韵,然后第三句开始再偶句押韵<
关雎>
(4)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静女》p478
上古音的声类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
其代表是《诗经》音。
一、上古声母研究概述
(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和方法
1、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
先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用同音字解释意义)、注音、重文(主要看《说文》)、通假字、联绵字等
(及今人的方言、谐声字)
一般是通过这些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的声母
2、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帮 滂 并 明非 敷 奉 微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娘精 清 从 心 邪照 穿 床 审 禅
研究上古声母还有一项重要的材料,即谐声字,不过清人只认识到谐声字是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而对谐声字在研究上古声母方面的妙用,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第一个把谐声字作为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并通过系统归纳同声旁字组的方法以确定上古声母的学者是西人高本汉。
“异文”是指上古文献中同一词的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伏羲”与“庖羲”。
(2)声训
声训是指古注释家对被释词用同音词或近音词所作的训释,如《释名·
宫室》:
“房,傍也。
室之两旁也。
(1)异文
(3)注音
注音是指古代注释家用同音字或反切为某些字所注的音,如《说文解字》:
“ , 未萦绳,一曰急弦之声。
从纟争声,读若旌。
”又如《左传·
成公二年》:
“请曲县繁缨以朝。
”《经典释文》:
“繁,步干反。
(4)重文
重文是指古籍中重出的古今异体字。
《说文解字》中除正文收了9353个小篆字外,同时又将一些异体的籀文及古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文字)收列于小篆之下,如:
“份,文质僣(“备”之误)也。
从人分声。
《论语》曰:
‘文质份份。
’彬,古文份。
……”
(5)谐声字
谐声字即形声字。
《说文解字》中有80%以上的字都是谐声字。
如:
童——僮瞳穜曈董幢撞冲憧锺……
以上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即异文中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声训中的被释词与训释词、注音中的被注字和注音字、重文中的古字和今字、谐声字中的主谐字和被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按说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如果在今音(指中古音)中它们的读音不相同,如“童”的声母中古音是“定”[d],“撞”的声母中古音是“澄”[ch],这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化。
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d],或者都读作[ch],这就是说,其中有一种声母在上古是不存在的。
(二)前人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由于材料局限,上古声母研究起步较晚。
它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
钱大昕首先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近人章炳麟、曾运乾、黄侃等,都对上古声母研究作出了贡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古无轻唇音(名解)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而祇有重唇音帮、滂、并、明。
卽轻唇音非、敷、奉、微没有从重唇音帮、滂、并、明中分化出来,二者同为一类。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
古无轻唇音》中说:
“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