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反思2课时14页人教统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9382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8.10KB
秋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反思2课时14页人教统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反思2课时14页人教统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反思2课时14页人教统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在月光下捉萤火虫。
吃罢晚饭,我们带上装备,追逐着那一个个发光的小精灵,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引到瓶子中,然后封上盖子。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瓶中的“星星”闪烁烁,仿佛两个晶莹的世界。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小结:
看来同学们童年里的趣事真不少啊!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教师板书:
桂花雨。
)
明确:
“桂花雨”是指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文题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桂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桂花。
琦君(1917—2006)现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主要著作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七月的哀伤》《橘子红了》等。
桂花也称木樨(xī)。
属木樨科常绿乔木。
最高可达18米,树冠卵圆形。
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花簇生,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在中秋时节。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丹桂等。
桂花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jià
n)后,可做各种甜食。
2.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的技巧,注意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
朗读指导:
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
朗读的基调是深情昂扬的,语气是亲切自然的,语调是清新上扬的。
3.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4.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词义。
5.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教师出示识字卡。
不懂木兰花几大箩老婆婆糕饼浸在缠着茶叶捡桂花杭州
(1)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字:
“兰、箩”是边音,“缠”是翘舌音,“浸”是前鼻音,“饼、杭”是后鼻音。
(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写错、记混的字。
◆识字方法:
“兰、箩、糕、饼、缠、茶”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进行理解;
“浸、捡、杭”等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区分。
◆易写错的字:
[糕]右边“羔”的下方有四点,不要少写一点。
[茶]下方是“
”,不要写成“木”或“小”。
◆书写指导:
[箩]上下结构。
“⺮”分列竖中线两侧,末笔点顿笔有力。
[浸]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氵”略呈弧形,“又”末笔捺伸展有力。
[缠]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
”竖撇长伸,末笔横较长,超出上部。
◆易混淆的字:
箩——萝浸——侵捡——检——俭
杭——吭——抗——坑
◆顺口溜示例:
引吭高歌开口唱,挖坑放水把鱼养,寒冬点火来烧炕,对手抗争不相让,秀美风光数苏杭,男女相爱结伉俪。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过渡:
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外,下面这些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
(教师板书。
)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找出其正确解释。
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③用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即通过已熟识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④拆分法。
)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语拆开来理解,再把每个字的意思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示例一: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预设:
理解“欣赏”这个词语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
教师出示春天繁花盛开的场景图,游人竞相观赏,进而体会“欣赏”的意思。
示例二: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教师出示桂花树和梅树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二者样子的不同,进而明白“姿态”在句子中是指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示例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十里”的实际距离,明白其距离之长,再联系生活实际可知“香飘十里”是指桂花盛开时,其香气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6.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消化字词知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课文,再来用心体验一下作者童年时摇桂花的乐趣。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得好或者打动你的句子,想一想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
2.学生分组交流圈画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自己体验到的作者童年的乐趣。
3.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先出示问题,待学生阅读交流后再出示答案。
思考:
①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③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④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怎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答案:
①时间顺序。
②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③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
④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
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花。
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4.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齐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作,划分课文层次,并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每一层的大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作者最喜欢桂花,喜欢它那迷人的香气。
(爱桂花)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摇花乐”的事情。
(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写作者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心里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思桂花)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同学们,一场桂花雨带给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欢乐啊!
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但从作者的文字间,我们已然听到了摇桂花时那喜悦的欢呼声,看到了桂花纷纷飘落的场景,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自由欢快。
桂花雨真的让人怀念,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课文继续探究。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书写生字时易犯的错误,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我们还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母亲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感受作者儿时的“摇花乐”。
理解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验摇桂花的乐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不懂欣赏木兰花糕饼至少完整茶叶香飘十里姿态杭州
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欣赏”的“欣”不要写成“分析”的“析”,“香飘十里”的“飘”不要写成“漂亮”的“漂”,“杭州”的“州”没有“氵”,要与“亚洲”的“洲”区别开来。
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之间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趣让作者难以忘怀,那纷纷飘落的桂花雨也别有一番情趣。
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
又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自读要求
①画出文中描写桂花树样子的语句。
②画出描写桂花的香气的句子。
③画出文中描写摇桂花的场景的句子。
④画出文中描写思念桂花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圈画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汇报展示,品析语句。
(1)独爱桂花。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这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桂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2)桂花树的样子普通。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
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树有什么特点?
这里从两个方面写了桂花树的样子。
一方面写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梅树的姿态优美来反衬桂花树的普通,给人“笨笨的”感觉。
一方面写了桂花树开花和不开花时的样子,花儿很小,只见满树的叶子,这也表现出了桂花树的的确确很普通。
(3)桂花的香气迷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两句话中的“浸”字有何作用?
“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4)摇桂花的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在作者笔下,摇桂花是多么富有情趣啊!
作者将纷纷飘落的桂花想象成桂花雨,既形象贴切,又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5)桂花的用途。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作者描写桂花的用途,是为了说明什么?
描写桂花的用途广,可见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6)思念桂花。
①母亲的思念。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
为什么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能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我”的思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句子中的“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故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里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已根植于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故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3.发挥想象,体验“摇花乐”。
刚刚我们品读了重要的句子,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桂花树的样子和桂花迷人的香气,感悟到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还体验了母亲及作者对桂花的怀念之情。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
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一起来想象摇桂花的情景,深刻体验其中的乐趣。
①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我”总是缠着母亲要母亲摇桂花。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总是”一词,从中感受“我”的急切心情;
接着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是你,你会怎样缠着母亲,怎样央求母亲?
让学生大胆发言,以丰富画面内容。
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二——“我”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这个画面非常富有动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想象“我”当时的动作,揣摩“我”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想象交流中体验摇桂花的快乐。
④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三——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这个画面非常优美而且浪漫。
教师可以播放曲调舒缓的曲子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结合下雨的情景体验“桂花雨”的奇妙。
⑤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4.学生讨论,感悟思乡情。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想象体验了摇桂花的欢乐,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正是这些童年的快乐时光让作者至今仍对故乡念念不忘。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上面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讨论一下文章中浓浓的思乡情。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视课堂,并参加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鼓励学生结合重点语句、发挥想象等从多方面来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5.教师小结,升华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师小结:
同学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
这一朵朵小巧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三、知识延伸,提升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桂花的文字,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桂花香气袭人,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人们爱它,赞它。
读读文中描写桂花的文字,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答:
香。
)不错,桂花飘香,惹人喜爱。
你们知道桂花有哪些雅称吗?
2.指名说说桂花的雅称,教师可适当进行扩充。
(教师出示资料卡。
资料卡
桂花树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
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
黄色的桂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
桂花开于秋,所以也称“秋香”。
3.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桂花的诗句。
同学们,桂花不仅在琦君的笔下那么香,在古代诗人、词人的眼里,更是香飘十里,并且寄托着他们的情感。
你们知道哪些呢?
关于桂花的诗词名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芗林五十咏·
丛桂》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
桂花》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发他们背诵诗词名句的兴趣。
桂花多香啊!
赞美桂花的诗词又是多么精彩啊!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将学过或从别处听到的诗词精华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充盈我们的心灵。
愿我们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
那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每当回味起那阵阵幽香,便能勾起我们的思乡情。
的确,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那可亲可敬的乡亲们都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故乡,承载着你怎样的情感呢?
请用一段话写一写吧。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月是故乡明。
提示:
无论是赞美家乡的风物,还是思念故乡的亲人,抑或是感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主写话,在小组内交流,评选优秀语段在班级展示。
3.指名读话,集体评改。
片段示例:
我一直记着,我的故乡开满了茶花、油菜花和鸡冠花,甜甜的香味就比过了外婆炸的薯干,好甜好甜啊!
我一直记着,我的故乡长满了梧桐树、栗树和银杏树,花开的香味儿就赛过了姑姑做的红薯饭,好香好香啊!
我一直记着,我的故乡每个人都是热诚的,性子直、脾气躁,火辣辣的性格就成了叔公做的酸辣片儿,好辣好辣啊!
评议要点:
①描写是否有感染力;
②情感的抒发是否真实;
③语句是否流畅。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师:
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们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请细细读读有这个句子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哦,我发现了,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她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
“好香啊!
”没想到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请大家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我不这样认为。
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
”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杭州的桂花要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
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上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你们读文章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
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那么说。
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
”
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的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能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赏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通过朗读来体悟“可是母亲说:
’”这句话的含义,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化。
当然,每个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及故乡的怀念。
本文的文笔疏淡有致,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浸透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令人回味。
对那些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此文的确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自己阅读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桂花的香、摇花的乐以及思念之情。
在教学时,我充分留给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的机会,并注重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好习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摇花乐的体会。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自己熟悉的情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了摇花乐。
但在课堂上也有不足,在理解“浸”字时,对于学生的发言没有很好地引导。
分析原因,是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应考虑得更充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反思2课时14页人教统编版 年级 上册 语文 桂花 教案 反思 课时 14 页人教 统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