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9220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52.99KB
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总之,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看他能否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他是否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他所爱的工作和学生,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把培育祖国的下一代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为国尽力,为民造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其中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持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一种手段。
我们知道,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道德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与个人信念等因素进行,而法律是通过各种手段强制执行。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强调道德因素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强化法律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
教师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道德风貌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培养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人民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法纪风貌,做到遵纪守法,而且应当把它作为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一项基本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贯彻始终。
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
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 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
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
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
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
“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
”
3、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教师要讲法律。
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
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执法”。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第一,知法。
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向教师的执教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必须依法执教。
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第二,守法。
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第三,不违法。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讲 备好课――教学设计(小学)
一、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
首先就自主课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课堂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就自主课堂的实施过程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1、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独特性。
二、合作课堂与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是新课程是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通俗称呼。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
合作学习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两种角色。
分别有学习小组的学习个体轮换扮演。
合作课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的小组成员伙伴的学习负责。
第二点就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合作学习还应该强调个人责任。
三、探究课堂与教学设计
1、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
2、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
3、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4、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推动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更深刻理解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且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从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首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而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产方式。
所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高科技产品为教育服务,改革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创设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讲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一章备课概论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一、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是必要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
三、备课的新含义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终生学习。
作为从外部推动、提高教师水平的一股力量,师资培训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节 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备课的作用
首先,是指导性,其次,是统整性,再次是操作性,第四是预演性,最后是突显性,
二、备课的内容
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
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
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
3.有重点难点分析。
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5.有专门的板书设计。
(二)备课的基本内容
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
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
3.研究学生。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
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
7.制定教案。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习。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仅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而且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
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备课标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
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订的,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的内容涉及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命题评价、资源开发等各个具体领域,它的主体部分体现出国家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国家课程标准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四)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五)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
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
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
(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
(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课程标准的信息
——一标多本带来的问题与机遇
一、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与学的资源,对其内容与特征的定位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
学。
课程标准持有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
,教科书应当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是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直接材料。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要求
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
甚至可以评判编者的意图的正误。
三、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可以借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包含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给出的结合具体事例的评价建议,可以直接运用到教案的设计之中。
四、课程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不仅提供了大量教学案例,而且给出了比较细致的案例描述。
第三节 误读课程标准的典型个案分析
【案例呈现】误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种种现象
在备课中,这种现象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
(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
(二)以“能力”代替“方法”(或能力与方法混淆)
(三)“方法”设计的泛化、笼统化(目标的无效),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
第三章
第一节 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分析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
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集中表现为合理解读教科书素材,
一方面,对于课程来说,合理解读(进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是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追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教科书解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1:
仅在直观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误区2:
将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隐喻”式呈现方式显性化、成人化
误区3:
误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学科含义
二、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途径
(一)基本方法
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
2.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
3.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观素材。
这是教育公平的微观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工作。
4.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
(二)合理解读课堂教学素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几条基本策略
1.站在课程标准的视角,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
2.立足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把握机遇,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新的素材
3.重组教学素材,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4.建立科学实用的教科书解读机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配套用书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第三节 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
当前,针对教科书开展的研究,不仅针对教科书的社会性,更集中在教科书的教育性上。
随着国家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实行,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教科书应运而生。
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其中,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细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
在教科书文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主要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
在对教科书文本的社会性、教育性、特色进行研究时,人们通常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结构与特色三个方面展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的维度
1.内容难度
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
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从度量的视角刻画课程组织的逻辑关联。
课程的内容难度正是对内容的深度、广度、时间的综合反映。
2.设计风格
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
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1)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2)内容的教学价值。
(3)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此外,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学习时间等,也是影响课程容量的因素。
4.编写体例
不同的编写思想、编写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理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远程 培训 学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