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情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89653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2KB
甘肃省省情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省省情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省情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
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
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
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
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
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
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
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
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
作之地,人烟虽然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
根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耕地462.71万公顷;
园地20.54万公顷;
林地517.76万公顷;
牧草地1410.99万公顷。
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
(1)陇南山地南部湿润北亚热带;
(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半湿润暖温带;
(3)陇中黄土高原;
(4)甘南高原;
(5)祁连山、阿尔金山;
(6)河西温带干旱荒漠;
(7)河西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
甘肃省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
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
2.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
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
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
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
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
3.水利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
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
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
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分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4.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
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五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02.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9.9,,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2,的水平。
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
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衔山10大片。
森林蓄积量:
全省活立木蓄积1.993亿立方米。
其中:
天然林蓄积1.628亿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439.1万立方米,疏林蓄积435.7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05.67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272.38万立方米。
草场(地)资源:
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
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
年均降雨量多数地区大于400毫米,唯祁连山西部渐减至200-300毫米。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
甘肃境内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主要资源7大类:
(1)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
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
(2)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
(3)淀粉及酿造类植物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等。
(4)野生化工原料及检皮类有20多种,如检皮栎、五倍子、槐、猫屎瓜等。
(5)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
(6)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
(7)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等。
5.动物资源
主要畜种禽种:
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
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
民间养马亦较繁盛。
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
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
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
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
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
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
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
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
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四、人口民族
1.200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617.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1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26.76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1.59%,比重比上年提高0.50个百分点;
乡村人口1790.4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8.41%,比重比上年下降0.50个百分点。
按年龄分,0~14岁人口占21.33%,比重比上年下降0.96个百分点;
15~64岁人口占71.18%,比重提高0.82个百分点;
65岁以上人口占7.49%,比重提高0.14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34.36万人,出生率为13.14‰,比上年上升0.28个千分点;
死亡人口17.39万人,死亡率为6.65‰,上升0.03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9‰,上升0.25个千分点。
2.民族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2006年底,总人口为2606.25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219.9万人。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
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
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
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
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
甘肃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51.75万人,占90.74,;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39.97万人,占9.26,。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9.24万人,增长了2.5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1个百分
点;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05万人,增长了9.12,,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51个百分点。
3.宗教
甘肃现有5种宗教:
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
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
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五、行政区划
甘肃省设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市:
五区三县。
包括: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不辖区、县,市直管六街道、三镇。
五一街道、新华街道、前进街道、胜利街道、建设街道、镜铁山矿区街道、峪泉镇、文殊镇、新城镇。
金昌市:
一区一县,包括:
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
二区三县,包括: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
二区五县,包括:
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
一区三县,包括:
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
一区五县,包括: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
一区二市四县,包括:
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
一区六县,包括: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
一区七县,包括:
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定西市: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市:
一区八县,包括:
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一市七县,包括:
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六、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
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
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
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
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
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
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
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简称甘。
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
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
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
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
同大自然作斗争。
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已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
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
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
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
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
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七、文化特产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
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
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
西接阿尔金山;
和祁连山;
南壤青泥岭。
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
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
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彩。
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
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