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1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8686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4.29KB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1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1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智能)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大体上相当于人的思维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官。
18.实现人工智能有两种途径:
一是面向功能模拟的(专家系统)。
二是面向结构模拟的(神经)计算机。
19.光缆结构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性能比(电缆
)要好得多;
用光缆取代电缆,不仅能节省大量的金属资源,而且光缆的线路(损耗低)、传送距离远、速度快、(耐腐蚀);
因此,光缆是数字通信理想的传输介质。
20.卫星通信以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地球站作为终端站,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长距离大容量的区域性通信乃至全球性通信。
二、名词解释
1.本体论信息:
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2.认识论信息:
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3.再生信息:
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包括向其它主体)输出的信息。
4.语法信息:
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这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5.语义信息:
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这是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6.语用信息:
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7.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8.先验信息:
是认识主体在观察之前通过某种途径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
9.实得信息:
是认识主体在观察过程中实际得到的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10.实在信息:
是认识主体在理想观察条件下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全部信息,即事物实际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11.信息科学:
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重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12.信息技术:
一般讲,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
13.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AI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使计算机逐步具有类似人脑的某些智能,即能理解外部环境,提出概念,建立方法,进行演绎、归纳、推理,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具备自学习、自适应功能等。
14.专家系统:
是一个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专家系统是一种能在某些狭窄的问题领域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程度解题能力的专用计算机程序,主要是依靠大量知识来发挥功能的,因此有时也将其称为知识库系统。
15.多媒体技术:
就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信息媒体与计算集成在一起,使计算机应用由单纯的文字处理进入文、图、声、影集成处理的技术,其核心特性是信息媒体的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2.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其中,信息内容是信息资源的基本核心,人作为认识主体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利用者,符号是人生产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媒介和手段,载体则是储存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物质工具。
换言之,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
3.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它们虽能为个人所利用,但一方面易于随忘却过程而消失,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他人直接利用,因此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
4.现实的信息资源是指潜在信息资源经个人表述之后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述和传递,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复地为人类所利用,因此是一种无限再生的信息资源。
5.
(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
(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信息方法的特点是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将系统、完整、具体的众多特殊情况,抽象为具有一般意义的信息变换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过程。
(三)论述题
1.简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宗旨在于迎接信息时代提出的人才挑战,其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使教育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且为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2)鼓励创造性思维、终生学习和社会责任感
(3)改革教育过程
(4)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
2.简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功能作用表现在:
(1)信息的认识作用。
(2)信息的决策作用。
(3)信息的控制作用。
(4)信息的组织作用。
(5)信息的管理作用。
(6)信息的实践作用。
3、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狭义信息论。
第二个阶段是一般信息论。
第三个阶段是广义信息论。
在纵向上,人们突破了申农信息论的局限性,由对语法信息的研究深入到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探索问题。
等。
在横向上,人们又把有关信息的规律和理论研究成果与系统论、控制论相互整合,并广泛运用于物理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等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去,从而拓宽了信息论的研究方向,
4、答题要点:
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①智能性 ②有限性 ③不均衡性 ④ 整体性。
5、答题要点:
(1)阅读方式的变革
(2)写作方式的变革 (3)计算方式的变革 (4)教育时间的变革
(5)参加制定学习计划与自主学习 (6)教师变为学生顾问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1)作业2
第3、4章
一、填空题
1.约在公元八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算盘),17世纪初欧洲人又发明了(计算尺),这些人工信息处理工具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功能和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电子管制造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研制成功,它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比(机电)计算机的速度快1000倍。
3.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到欣欣向荣的现代计算机技术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4代),现在正迈向更为辉煌的第(5代)计算机。
4.电子计算机进行快速运算,主要依赖两点:
一是可以(储存)信息,二是进行(程序)操作。
5.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计算机操作者除要懂得基本的(流程)图外,还要熟练而无差错地掌握(机器)语言。
6.1956年克雷(S.Cray)研制成功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605计算机,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正式进入了(第二代),与第一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一开始就是为(非科研)计算方面的信息处理需要而设计的。
7.1957年,IBM创造了(公式)语言FORTRAN;
1959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委员会发明了(商用)语言COBOL;
1960年,美国计算机学会和德国应用数学协会又共同研制了(算法)语言ALGOL;
1964年,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的凯梅尼(J.Kemeny)和克兹(T.Kurtz)提出(通用)语言BASIC。
8.196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360系列的混合固体逻辑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一成就标志着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的诞生。
9.根据计算器工作原理和运算方式的不同,以及计算机中信息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和(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0.(数字式)电子计算机通过由数字逻辑电路组成的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对数字量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通过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微分器、积分器,以及函数运算器等运算部件对模拟量进行运算处理。
11.计算机按其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大类。
(通用)计算机是能解决多种类型问题,具有较强通用性的计算机。
一般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多属此类。
(专用)计算机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
12.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存储)容量大、(逻辑判断)功能、(自动执行)的能力。
13.根据计算机的总体规模(计算机的字长、运算速度、存储量、功能、配套设备、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分类,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大类。
14.人们最常用的微型计算机可以分为(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
1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科学(研究)、(信息
)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
16.典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民航订票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商业销售系统等。
17.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
18.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19.实际计算机硬件系统分两大部分:
(主机)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系统总线等。
计算机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20.在每次启动计算机工作时,计算机要先将操作系统、临时需要的应用软件程序和数据等装入(内存)储器后才能运行。
因此,(RAM)中的信息是开机后读入的,关机后,(RAM)中的信息会自动消失。
通常,内存空间指的是RAM的可存储(字节)数。
21.外部总线是指CPU和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线,有三种情况: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2.内部总线用于CPU内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
总线的技术规格主要有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最高(传输率)等。
23.光盘存储器主要分为(只读)型光盘和(读写)型光盘,(只读)型指光盘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不能(写入)和(修改),只能(读取)其中的内容。
读写型则允许人们对光盘内容进行(读写),可以(抹去)原来的内容,(写入)新的内容。
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光盘主要有两种:
VCD和DVD。
24.显示器是电脑系统中最基本的输出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之一。
按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来分,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之分。
决定显示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显示器的(分辨)率。
评价显示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刷新)频率。
25.打印机是电脑系统中另一类基本的输出设备。
按打印机的打印方式来分,常用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三种类型。
26.键盘是向计算机输入(命令)和(资料)的重要设备。
在微型机中,它是必备的标准输入设备。
键盘触键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与键的用途有关。
按用途其排列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功能)、(全屏幕)操作、(打字键)和(小键盘)。
27.常用的鼠标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二者仅在控制光标移动的(原理)上有不同,使用方面基本上没有(区别)。
30.固定生成智能;
31.训练与实习指导模拟游戏问题求解。
28.编写计算机程序所用的计算机语言称为(程序设计)语言。
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29.应用软件是为实现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服务对象,应用软件又可以分为(通用)软件与(专用)软件。
30.CAI课件(Courseware)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核心,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帮助开发维护和使用这些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与软件配合使用的课本课练习册等。
根据课件中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控制等设计结构,可以将课件分为:
(固定)型、(生成)型和(智能)型三种。
31计算机辅助教学按照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分类是最常用和比较成熟的方式。
其主要模式有:
(训练)型、(模拟)型、(游戏)型、(实习指导)型、(问题求解)型。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4年)。
主要特点是:
基本逻辑部件采用电子管;
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
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计算机总体结构以运算器为中心;
软件采用机器语言。
2.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1955~1964年)。
基本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分立元件,运算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每秒可达数百万次;
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发明了多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编译程序;
应用以数据处理为主。
3.第三代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4年)。
基本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速度达数千万次,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应用领域扩大,扩展到办公室事务处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大型和小型的计算机都到迅速发展;
软件设计进一步成熟,有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等的软件。
第三代计算机继续向着电路元件小型化方向发展,实现了降低制造费用与提高计算速度和存储效率的双重要求。
4.第四代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储器普遍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并有虚拟存储的能力;
硬件和软件技术趋于完善;
运算速度每秒达到数百亿次以上;
在技术上继续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出现了个人计算机(PC)引发的计算机革命。
计算机应用的主流也从初期的数值运算演变到信息处理上来。
在应用中,数值计算只占10%,过程控制占5%,而80%以上的应用都集中在信息处理方面。
5.第五代计算机
属于正在发展和尚未完全定型的一代计算机。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
它将采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量子技术,是一种更为智能化的、多功能化的、具有能量、信息处理能力和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先进计算机。
从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角度讲,科学界看好的计算机有三类:
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
6.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计算机文化是对计算机在人类文化领域中反映出的种种现象的概括和计算机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社会文明、以及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深刻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表述。
狭义上,它属于在计算机学科教育知识领域,指普及性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具有全民素质教育的内容特征。
7.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五个部分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五个部分: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图冯.诺曼的计算机基本结构
8.计算机的基本运行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运行过程是:
在控制器的统一调度下,输入设备先将有关指令和计算数据或资料送入存储器,并以不同的地址形式分别存于存储器内;
控制器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并按照指令开始执行有关程序,执行完一条指令,再执行下一条指令;
依据指令,控制器先读取计算数据由存储器到运算器,再控制运算器对计算数据进行运算,计算器进行运算并将计算结果送回存储器;
最后,控制器依据指令要求,调度存储器中的计算结果从输出设备输出。
9.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为CPU。
运算器在电子计算机中,执行算术和逻辑操作,它负责对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实现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及信息传送。
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出操作控制信号,控制并协调各部分工作。
因此,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它完成运算处理功能,并实施对计算机其它各部件的控制,使计算机各部件协调统一工作。
10.内存储器
一般地,把在计算机主机中起记忆作用的部件叫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计算机在运行中所需要的大量原始资料和计算程序都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于内存中。
内存储器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内存根据其功能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内存RAM两种。
ROM是制造商在芯片上固化好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ROM
BIOS),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
RAM既能读出数据,又能写入数据。
11.总线(Bus)
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件之间采用总线相连。
计算机内的总线实际上是一束导线,用作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信道,允许各部件共同使用它传送数据、指令、地址及控制信号等信息。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安装在称为计算机主板的装置上,分为外部总线和内部总线。
12.硬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是多个盘片组成的同轴盘片组构成的,每一个盘片都是上下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磁性材料的金属圆盘,比用塑料片做成的软盘坚硬,故而得名为硬盘。
它使用两磁头写入、读出或消除盘片上的内容。
两磁头总是同时沿径向运动进行搜索,因此所有盘片的同一磁道合称为一个柱面。
硬盘及硬盘驱动器固定在硬盘存储器的密封机盒内。
硬盘存储量大、存取信息速度也快的多。
目前,个人计算机中常用的硬盘存储器的容量大都在20GB以上,存取的磁盘转数通常为5400转或7200转。
由于硬盘存储器被固定在计算机内,所以不便于拆卸和携带。
13.光盘驱动器
对光盘的读写通过光盘驱动器进行。
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是一种利用聚焦激光束在光盘上进行读取或写入高密度信息的设备。
目前,微型计算机都配置读取信息速率在40倍速(150KB/s×
40)以上的光盘驱动器。
能够写入的光盘驱动器的速度较慢,约为10倍速左右。
由于光盘具有纪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信息保持寿命高、环境要求低的特点,它常被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及音频、视频信息。
14.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其组成如图所示。
15.操作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是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对其进行管理的程序组成。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核心,通常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CPU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文件管理。
一方面,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它操作计算机;
另一方面,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用户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应用软件建立操作系统的平台上,用户要借助平台使用应用软件进行工作。
计算机配置了操作系统之后,使用户获得一个使用计算机的清晰、简洁、方便的工作界面,用户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内部细节,也不用记忆和使用繁杂的计算机指令,通过操作系统对系统硬、软件资源的管理,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发挥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
目前,个人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有:
Windows、Linux等。
16.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最低级的语言,计算机硬件系统能直接识别,而不需要翻译。
由于机器码指令是用许多二进制数表示的,编程人员需要费很大精力去熟悉记忆数字代码。
编程时,程序员需要自己处理每条指令,并且必须清楚地记住编程过程中每步所使用的工作单元处于何种状态,所以机器语言学习和使用起来都极不方便。
17.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仍然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它比较接近机器语言,离人的语言仍较远。
它保留了机器语言的每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的形式。
虽然它比机器语言直观,容易查找错误,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必须将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结果。
翻译工作一般都由计算机厂家提供的汇编程序来完成,翻译的过程就叫做“汇编”,这也是汇编语言名称的由来。
18.高级语言
由于计算机的机器语言与人们习惯用的语言差别太大,不易掌握,不便于同机器进行信息交流,所以人们又创造了许多的“高级语言”。
如早期的BASIC、FORTRAN、COBOL和现在比较流行的VisualC、VisualBasic和JAVA等。
高级语言基本上摆脱了语言对机器的依靠,相对独立于机器,由面向机器改为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其中所用的符号、标记更接近人们的日常习惯,便于理解、掌握和记忆。
19.为什么要正确的关闭Windows98系统?
答:
Windows98系统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有时前台运行一个程序,后台可能运行着多个程序。
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育 技术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