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8483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15KB
校医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校医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医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流感高危人群极易感染流感病毒;
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伊始更容易出现暴发疫情。
三、对于流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流感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而且可防可控,在流感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
生
2、个人要注意用手卫生,尤其
是小学生,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
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毛巾擦
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
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尽量
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
得已必须去时,一定要戴口罩。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增减衣物。
4、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
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尽量回家休息静养或及时就医.
5、学校、托幼机构等聚集人群单位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发热病例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
实施湿式扫除,也就是先擦后扫,
减少灰尘扬起;
班级有病例出现后及时进行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等对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
流感的隔离期为一周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
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
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
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
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
儿童;
2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
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1、组织制度的保障,建立健全
防控手足口病的管理组织及疫情报
告管理制度。
2、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体温
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3、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6、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7、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8、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
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9、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
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
被褥等。
10、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
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
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
及时消毒
儿童粪便。
11、教职工入园上班时,首先浸泡
消毒、彻底洗手。
12、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
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13、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以免把病毒带入托幼机构。
患儿痊愈2~3周后再上班、带课。
14、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不
能入托,立即去医院诊治。
不让患儿
接触其他任何儿童,患儿每次大便要
消毒。
痊愈2~3周后入托。
15、对缺课儿童,立即追查原因,
做好登记。
16、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
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
足口病防治知识。
17、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2例手
足口病患儿或1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的,本班儿童消毒洗手后建议停课
2~3周。
并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
行彻底消毒。
18、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
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或外
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
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
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
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
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
近10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
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
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
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
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
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一旦患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
学生返校复课,必须要有医院诊断和康复证明。
什么是猩红热
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猩红热的传播与临床表现传播与流行: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通过被污染的书籍,生活用品,饮料及食物传播.
流行特点:
(1)像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一样,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冬,春);
(2)主要是儿童发病,但成年人也可以;
(3)在托幼机构可以发生暴发
流行.
临床表现:
猩红热有三大主要症状:
发热,咽痛和皮疹.
1,发热:
常在38℃左右,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
2,咽痛:
患者从一开始即有明显
的咽痛,并常伴咽部红肿,有时扁桃体
上可有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
3,皮疹:
常从发病第2天开始出
现,先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很快
波及到全身,只有口鼻周围无皮疹,形成所谓的“口周苍白圈”.
4,其他:
在疾病初期,舌头上有白苔,并有红肿的舌乳头,很像草莓,故又称“草莓舌”;
2—3天后,白苔脱落,露出充血的舌面及肿大的舌乳头,类似杨梅,故又称“杨梅舌”.
预防:
1,托幼机构有猩红热流行时,对急性咽岬炎患者及急性扁桃体炎患
者均应和猩红热患者一样进行隔离
治疗.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每天早
晨进行咽部检查,必要时可做咽拭子
培养,以便早期发现患者.
2,猩红热患者最好住院隔离,在
家隔离时应住单间;
房间应经常通风,
用品应消毒;
严禁其他儿童与患者及
其用品接触;
护理患者的人员应戴口
罩.
3,有猩红热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
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
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率很高。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
疹为特征。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
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
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病因
水痘传染性强。
病人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
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
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
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
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皮
痕。
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
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
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
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瘢痕。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
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
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
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
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水痘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
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主要传染
源,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
本病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
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人群普遍易
感,婴幼儿发病率更高。
水痘发病初
期表现出来的症状类似感冒:
发烧,
咳嗽,没精神。
为预防水痘发生,可采取以下预防
措施:
1、注意空气流通
阴雨天气是水痘病毒特别活跃的时候,应注意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
风、换气,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实施空气消毒。
2、注意隔离
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至
皮疹全部结痂为止(自发病起21天左
右);
防止水痘患者再次与易感儿童及孕妇接触。
3、接种疫苗
对易感儿童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
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
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
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
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4、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尽可能减少皮肤的破溃,防止继发感染。
要求各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真做好晨检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幼儿身体状况,对因病缺勤
学生做好病因追查及跟踪,并做好随
访记录。
要保持教学和生活场所通风
换气,及时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
隐患。
同时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学生群体
性疫情的发生和暴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医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