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8474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139.54KB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互动交流
师:
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
形成小组意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手指板书的式子,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反问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
生说悄悄话。
生汇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
师生小结:
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汇报: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课本33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结果汇报,教师评价)
2.综合应用
(1)小游戏: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
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不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
(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
4、3、6、8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在2、3、4、5、6、8、10、12中选出两对数,使它们的比值等于2,并组成比例。
再选出比值是3的两对数,并组成比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哪些知识?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感觉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应该如果改正?
布置作业。
六年级:
课时总编号:
比例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教师: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
内项呢?
”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1)填空
5:
2=80:
()2:
7=():
51.2:
2.5=():
4
(2)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
9和9:
121.4:
2和7:
100.5:
0.2
:
(1)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2)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解比例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6:
3和8:
4
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
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X:
320=1:
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3x=8×
15。
这变成了什么?
(方程。
)
教师说明:
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
”,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
=
提问:
“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
1.5X=2.5×
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5、P35“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1)课本35页做一做解下面的比例
(2)4:
8=12:
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
请写出这个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
练习课
3、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想一想,前几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2.4:
1.6=3:
2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课本36页第1题
(2)课本36页第2题
(3)基础训练26页第1题
(4)基础训练2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结果汇报)
2.综合练习
(1)课本36页第4题
(2)课本37页第5题
(3)基础训练26页第3题
(4)基础训练27页第4题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3.提高练习
(1)课本37页第7题
(2)课本37页第8题
(3)基础训练27页第6题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
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2)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
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3)科技馆展出了“神州”六号飞船的一个轨道舱模型,高为1.4米,直径为1.12米,它的高度和直径与实际数据的比都是1:
2.“神州”六号飞船轨道仓的实际高度和直径各是多少?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纠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
你最大的收获什么什么?
你觉得你表现的怎么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有关的问题,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给予情感性和知识性的评价)
2.课外延伸
感觉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应该如果改正?
成正比例的量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1、教学例1:
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
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板书:
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
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即: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
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
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课本41页做一做
说出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布置作业
成反比例的量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
1.60元,2本;
3.20元,4本;
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
这两种量相关联吗?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
一定吗?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
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板书:
x×
y=k(一定)
课本43页做一做
(1)、想一想:
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判断: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
25
50
100
时间(时)
20
表2
速度(千米/时)
分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
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
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
2、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1)课本44页第1题
(2)课本44页第2题
(3)基础训练30页第1题
(4)基础训练30页第2题
(1)课本44页第3题
(2)课本45页第4题
(3)基础训练31页第3题
(4)基础训练31页第4题
(1)课本46页第7题
(2)课本46页第8题
(3)基础训练31页第5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学校食堂新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
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
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
(2)课本47页第10题
比例尺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新人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