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人生哲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8178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78KB
简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人生哲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简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人生哲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人生哲理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eywords】PastoralPoetryPhilosophyNaturalHonestRuralSerenetranquil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陶渊明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简括...........................................1
第一节闲居时期......................................................2
第二节时隐时仕时期..................................................2
第三节归隐时期......................................................3
第二章陶渊明田园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
第一节陶渊明田园诗歌简介............................................4
第二节诗人归田躬耕后的感受..........................................5
一品味《归园田居》(其一).......................................5
二品味《移居》(其一)...........................................6
第三节静穆甜美的田园生活............................................7
一品《饮酒》(其五).............................................7
二《和郭主薄》(其一)..............................................8
第四节躬耕之乐,田园情趣............................................8
一《归园田居》(其三)...............................................9
二《归园田居》(其二)............................................9
第五节“乌托邦”的理想世界,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10
第三章陶渊明田园诗歌哲理影响.............................................11
第一节陶渊明田园哲理诗的地位影响...................................11
第二节陶渊明田园哲理诗对唐代乃至其后田园诗人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2
第三节陶渊明田园哲理诗深启后世之人.................................12
结论.......................................................................13
参考文献...................................................................13
致谢.......................................................................13
绪论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派开山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和境界;
归隐躬耕之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情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对自然纯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以及自己躬耕同农民们友好交往的欢愉心情的倾吐,在当时玄言诗弥漫的情况下,别开生面地为我国古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
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能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也正是这样的理想与志趣最终使他同政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这也是其本性所然。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的热爱与向往。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官场,远离统治阶级,却更进一步亲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
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当时劳动生活的内容。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陶渊明在其田园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他一生内心交织着儒、道、佛等思想,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
而这其中又以儒、道两种思想为主,这两种思想的相互矛盾交织是其出仕与归隐的必然;
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是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是广大学者的导航标。
其所倡导静穆恬淡、高远缥渺、自然和谐、无为的风格,为后世之人所吸收和崇尚,成为其思想的一部分,根植于灵魂的深处。
无论是其独到的诗歌风格,还是其高洁的人格,都成为一个传奇,是那么的耀眼,穿越历史的长河而不衰减。
于简单质朴的文字中烙上诗人的气韵,沉淀千年,意蕴深远,像窖藏百年的老酒一样,越品越香醇,越品越诱人。
寄情于诗,寓理于物,寓大哲理于简单的文字之中,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流露于文字。
细细嚼之,意蕴深远。
让人幻想,让人沉醉,让人为之倾倒。
其“任真”的性格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迫切向往以及田园生活的点滴,潜移默化地道出了社会、人生的大哲理,即自然才是美,无忧才是美,随遇而安才是美,蕴意深远,发人深省。
第一章陶渊明生平与时代背景简括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另有说其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又因其最后任官彭泽县令,也称其为“陶彭泽”,在其去世后也被称为陶靖节或靖节先生。
他生活在一个大变革、大纷乱时代,他的平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节闲居时期
陶渊明幼年丧父,家庭衰败,与母亲和妹妹一起艰难度日,孤儿寡母。
后来一直在其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而他的外祖父孟嘉则是当时的名士,性格谦逊,恬静安适,处事不惊,喜自由自在,好读书,嗜酒,有着地地道道的文人性格,更有着贤士的大家风范。
他家里藏书很多,很有文化的氛围。
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熏陶,以及受其外祖父的影响,耳濡目染,陶渊明从小就很喜欢读书,生活过得很充实。
也正是由于其外祖父的藏书多,给陶渊明博览群书提供了一个可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他不仅读了《老子》、《庄子》一类的道家经典,同时还读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等书,并且还涉略了佛家相关经典。
也正是因为其博览群书,年幼的陶渊明便深受儒、道、佛等思想的影响,而其思想的主流又以儒、道两种思想为主,并扎根于其灵魂深处。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从小就心怀兼济天下苍生的宏愿,心怀天下,心怀百姓,悯于民事,想出仕为民而官,希望实现自己的这一宏大的政治理想。
这为其后来出仕埋下了伏笔,也是其心怀百姓的仁心所然。
因此,少年的陶渊明是满怀激情,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的宏远大志,愿广济天下,一展其远大的政治抱负。
另外,他还受到了老庄道家学说的影响,喜清静无为,人与自然和谐,清淡飘逸。
因而,在其内心深处又多了一丝隐逸之源。
这造就了他的田园情结,亲近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田园农事,关心民事,关心劳动人民。
这也是其思想矛盾的体现,两种思想驻于其心,深入灵魂,这也是其出仕与归隐的必然,这也是其最终与田园为伴的渊源。
当然,陶渊明的这类思想、个性和修养,还深受其所处的时代和其曾祖父陶侃的影响。
当时是社会的大动乱时期,处处刀兵,百姓出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魏晋文人也多招致迫害,大多归隐或沉醉于享乐,喜好玄学。
陶渊明也深受这样一个动乱时代的影响,在其心灵的深处也希望能有一处灵境闲适的地方。
而其祖父陶侃的功勋和兼济百姓又使得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在内心深处埋藏了一颗出仕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
陶渊明的归隐,究其根源,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本性的影响,陶渊明幼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塑造了其亲近自然,“性本爱丘山”,喜欢闲适恬静,喜欢大自然的性格,而这性格也最终决定了陶渊明最终的归宿,回到田园,回到大自然,回归宁静,回归自由自在,回到自己的心灵。
第二节时隐时仕时期
晋代的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势力间更是相互倾轧,那是一个争权夺利异常激烈的时代,像陶潜这类家道已经衰颓的读书人是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陶渊明在其29岁这年开始了他的仕途,在古代来说,这样的年龄才开始做官已经很晚了,他的出仕不仅有着其“大济天下”,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缘由;
还与其贫困的生活状况有关,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传》中有云:
“亲老家贫,起为洲祭酒。
”熟话说:
“民以食为天”,吃饭穿衣才是头等大事,某种程度上说,陶渊明出仕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贫困,急需解决生活所需,需要供养父母及家小。
但陶渊明做事从不违心,“任真”的性格,喜欢自由,喜欢随心所欲。
在陶渊明29岁时,恰巧遇上了州中派人征召他为祭酒,于是他便欣然所动,去上任了,这也饱含着其侥幸的心理,其一,可以暂时供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维持生计;
其二,如果运气好,还可以遇到明主,为明主效力,安天下,济百姓,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就这样,陶渊明当上了江州祭酒,这是一个很小的管制,负责一州的礼乐教化。
而当时的陶渊明一心想实现自己出仕为民这样的理想,哪想事与愿违,州中的官员们心中并不是心存百姓,一心为百姓办事,而是互相倾轧,政治排挤,权利争夺。
这与陶渊明兼济天下的愿望相违背,与为民而官的初衷南辕北辙,这给陶渊明带来的是痛苦和煎熬,于是,欣然辞官而去。
之后陶渊明又陆续做了桓玄的幕僚、刘裕的镇军参军,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最后在其叔父陶逵的推荐下做了彭泽县县令,仅仅八十一天便辞官而去。
这也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从此与官场彻底决裂,不再踏入官场。
陶渊明这五仕五辞,时隐时仕,是其不断探求和证明自己理想抱负的过程,五次做官,之后又辞官,有生活的原因,也有社会和理想的缘由,更有着其心性的原因。
陶渊明的这五次为官,让他看到了东晋王朝官场的黑暗与腐败,看到了官场的丑陋,这样的官场是不能为百姓而官的,是不能实现其“大济天下”的政治抱负的,最后,陶渊明本质的自然心性,崇尚恬淡自然的心境,依然决定辞官而隐,与田园为伴,与山水为邻,开始了其归隐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第三节归隐时期
陶渊明最后辞去了彭泽县令,随即归隐田园。
在家乡过起了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亲
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味田园的静穆恬淡,宁静闲适,体味农民的淳朴生活,体味自然田园风物,享受田园情趣,安贫乐道,聊以自慰。
归隐的前期,是陶渊明田园诗歌创造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陶渊明在走了很多路过了很多桥之后,内心的沉淀和积累,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为其创造田园诗歌奠定了阅历基础。
来来回回,最终回归自然,陶潜体味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体味了人生百味,体味了人世的无常,尝遍了社会动乱之苦,回归到简简单单的田园,与自然为伴,与民交为乐,以躬耕自资为乐,以享受农事的艰辛与汗水为乐,以任游自然,与自然的一切生灵作伴为乐,体味着淳朴的民风,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寻求着生命的真谛,体悟着人生的真理。
用简单普通的文字记录生活,处田园而悟人生真谛。
从自然中得佳句,从自然中抒写情趣,这一切的一切道出了人生的大哲理,穷尽了人生百味。
归隐是陶渊明与官场彻底决裂的标志,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开始。
这一时期,陶渊明进入了田园诗歌创作的高潮。
情写农村生活,情写农民的淳朴,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田园趣图,有飞鸟、有南山、有鸡鸣、有狗吠、有菊花、有荷锄、有农人、有月夜、有夕阳等田园景物,好一片恬静,好一幅农家趣图,人与自然的和谐,柔和而悠远,缥渺而淡然,这是与官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虽不及其所构想的桃花源那样“乌托邦”似的理想世界,也别有一番世外情趣。
劳动确实是艰辛的,是需要汗水的,但这其中的苦与乐只有身临其境方知其乐。
陶渊明的归隐,某种程度上也是其高洁的表现,此次归隐后,面对一切征召,他皆拒不受招,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他不愿违背出仕为百姓,“大济天下”的初衷。
如今的出仕是不会实现兼济天下的愿望的,是不会为民而官的。
他的高洁,他的“任真”,他的天性,他的洒脱,唯有田园趣,唯有南山情,这一切都在召唤着内心已疲惫的陶渊明,只有田园才是归宿,只有田园可共鸣。
归隐时期,陶渊明一边进行田间劳动,一面进行创作,写下来很多有名的诗歌,其中又以田园诗最具代表,最能体现其心性。
如:
《归园田居五首》、《饮酒十九首》等,都潜移默化的道出了人生的大哲理、大智慧。
这一时期,陶渊明的生活也常常是不济,面对很多次的征召,完全可以以此谋生路,可是这违其所愿,他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高尚的气节。
陶渊明的归隐是一个传奇,是士大夫的一个榜样,是其田园诗歌的土壤,是自然的升华,是田园诗灵魂的渊源。
第二章陶渊明田园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归隐躬耕自资以后,陶渊明与田园山水为伴,写下了许多田园诗,这些田园诗饱含了社会、人生的大哲理,意蕴深远。
第一节陶渊明田园诗歌简介
陶渊明打破了魏晋玄言诗一统东晋文坛的单一局面,开田园诗之先河,用质朴的语言,自然洒脱的情怀,情写出了很有名的田园诗歌。
在题材和体裁上有了重大转变。
这些诗歌都是陶渊明亲身体验,体味生活的结晶,是其人格和灵魂的反映。
凝聚了大自然的魅力,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营养,吸收了大自然的智慧,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取于民间,源于真实的生活,点点滴滴,皆为淳朴的农村生活,烙上了广袤无垠的大自然的灵气和生气,朴素自然,简单易懂,从简单的田园风物中道出人生的大智慧,道出世间无穷哲理。
陶渊明最具代表的田园诗当数《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一系列田园诗歌。
这些诗歌诠释了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和淳朴自然、洒脱不羁、任真的性格特征。
同时,从具有灵气的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是田园带给他的灵气,是他的返璞归真描绘出一幅幅田园趣图,是他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和浪漫的幻想,让我们的心灵与之共鸣,读其诗而察其人,仿佛身临其境,仿佛陶渊明就在我们面前,像是正在和我们面对面的交心,让我们的灵魂洗涤,让我们在享受着自然田园风光的同时,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第二节诗人归田躬耕后的感受
一、品味《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诗的开头一句便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意思是,幼年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愿望,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世俗的打算,本性是爱丘山的,是亲近田园的。
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诗人本性是亲近自然的,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山水田园、大自然的无比钟情,迫切向往,道出了诗人灵魂的自燃性和“任真”的性格,看是简单通俗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想和诗人向往山水,向往自然淳朴,向往静穆恬淡,向往悠远闲适生活的心愿。
这也直接告诉我们,诗人最终归隐是其自然本性所然,这是其归田的主要缘由。
也道出了一个人生真谛,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与其本性有关,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一个人的心性,而人的性格、心性则决定其最终的行动。
紧接着,诗人以“误落尘网中”道出了自己之前出仕是违背自己本性的,一个“误”字道出了其进入世俗实非心之所愿,但也不能说其出仕就一点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的目的,诗人之前出仕有着为民而官,济苍生于天下的理想和远大政治抱负,这从根本上说也是适合其内心深处自然天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诗人出仕为苍生,这从根本上体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灵,内心流露出真、善、美,是自然天性的物质外化。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天下融融,和谐自然,无忧无虑,淳朴无邪的理想。
这也是诗人归田之初对自己前面生活的总结和反思,之前诗人就好像是误入了尘世的网中,郁郁不得志,违心而活,纠结,矛盾,郁闷。
诗人形象生动地道出这样的生活并不值得留念,就像鸟儿牵念曾经生活过的林子一样,就像池塘里的鱼思念自己原来的家园一样,这是多么的迫切啊。
也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归隐之迫切,对回归故里和大自然的向往。
同时,诗人觉得自己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被困在池塘里的鱼一样,不得不天天面对这样一个固定的场所,一个受到限制的境地,一个身不由己的、充满压抑和苦闷的环境。
这里没有自由,没有生气,只有腐蚀的味道,颓废和压抑,手脚似乎被困住,不得动弹,自己的思想主张也得不到运用。
池中怎能任鱼跃?
笼中鸟可高飞?
灵魂和身体不能合一。
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是多么的怀念自己的故土,田园的一幕幕是多么亲切啊。
诗人是多么想得到自由,回归宁静,安贫乐道。
去田园三十年,累了,困了,唯有原野可安眠。
还是在南山开一块荒地,用心耕种,体味耕作的快乐,体味自己劳动的艰辛,享受着艰辛带来的愉悦。
有十余亩的草屋,房前房后,柳树荫蔽,桃树梨树相伴于房前,在巷的深处,不时传来狗吠之声;
在房屋边桑树颠,一只公鸡独立,不时打着鸣,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
“暧暧远人村”,“暧暧”二字道出一种淡然、和谐,远出依稀可见村落,还有自由闲散而冒出的炊烟,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农村生活的趣图。
而狗吠和鸡鸣则把这幅农趣图给点活了,是那么的惹人喜爱,那么的富有生气,是那么的宁静自然,那么的幽闲。
诗人将田园生活的恬淡自然、自由不羁、渺远闲适、宁静素淡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毫无生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出诗人归田后的欣喜、闲适、平淡、宁静。
处处散发着农村的气息,处处一片和谐自然,这是诗人官场疲惫后的解放,此时的陶渊明有种释重的感觉,身轻如燕。
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和浮躁,没有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了违心而行,没有了沉寂和死气,没有了政治倾轧,一切繁杂俗事皆抛诸脑后,这是多么的舒心啊。
诗人不仅把丘山、南野、园田、草屋、榆柳、罗堂、炊烟、深巷、桑树这一系列农村图景串联了起来,构成了和谐的农村田园趣图,之后又以狗吠、和鸡鸣的听觉效果点燃了农趣图,把它给描活了,动态的和谐自然。
鸡鸣于桑树之巅,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是那么的恬淡。
这也是陶渊明归天后对躬耕自资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喜爱,对无拘无束自由的欣喜,对农家淳朴风味的追求,如释重负的轻松,之前的错误选择,现在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才是适合自己心性和灵魂的。
而这一切都道出了人生之真谛,人生之大哲理,即自然才是美,无忧才是美,随遇而安才是美。
二、品《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全诗流露出诗人高雅而纯洁的志趣,道出诗人对闲适高远生活的欣喜之情,安平乐道,聊以自慰,朴素无为。
诗人直言相白,以前自己想要到南村去居住,不是为了风水,为了风运,而是因为南山住着许多和他一样的“素心人”,那里有着他喜欢的自然风物,有着平淡朴实的民风,有着简单快乐的生活,有着清新的田园山水,有着神仙般的境界。
诗人与这些有着共鸣,有着通感的人、物、事,更有着诗人恬美的心性和“任真”的性情。
有着江湖儿女的豪爽和不羁,有着心灵的透明,像纯净无染的山水一样,让诗人为之迷醉,为之陶冶,物我两忘。
在这里,诗人喜欢和大家晨夕相伴,快乐共享,谈笑融融,快乐心由。
而这些生活是诗人向往多年的,如今得以实现,着实令诗人悦心暖暖。
而诗人所追求的并非物质的丰腴,肉体的享受,而是寻求心灵的安适。
平平淡淡便是真,平平淡淡便能带给诗人快乐。
诗人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哲理,无论你生活的富裕还是贫穷,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心境,不要违心而活,要天然而处,缘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论陶渊明 田园 诗歌 中的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