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客观题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80002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644.77KB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客观题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客观题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客观题考点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
(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产成品成本=分配率×
产成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程度的计算
分配工资、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完工程度(累计工时法):
(1)通常假定处于某工序的在产品只完成本工序的一半:
某道工序完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道工序工时定额×
50%)÷
产品工时定额×
100%
(2)如果考试特指了在产品所处工序的完工程度时,则:
本道工序平均完工程度)÷
分配原材料完工程度
(1)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担材料,即原材料完工程度为100%。
(2)若原材料陆续投入:
①分工序投入,但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本工序累积材料消耗定额÷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②分工序投入,但每一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积材料消耗定额+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
适用条件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
2定额比例法
3混合法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分配
原理
月末在产品只分配原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原材料
其他费用
原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材料成本+本月发生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产量)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原材料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产量×
【提示】由于此法适用于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所以原材料按完工和在产的数量分配。
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
在产品成本=0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下。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含义
1.联产品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2.副产品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二)副产品成本计算
首先:
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如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
然后:
从总成本中扣除,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
主产品成本=总成本-副产品成本
(三)具体分配方法
①售价法(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配)
②可变现净值法(若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
)
③实物数量法: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
(A产品实物数量+B产品实物数量)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
A产品实物数量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
B产品实物数量
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
按成本计算对象的不同,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为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
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期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划分
品种法
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以及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举例】:
发电、供水、采掘
产品
品种
一般定期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核算报告期一致。
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批法
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举例】:
造船、重型机械、精密仪器、新产品试制、设备修理等
产品的批别
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分步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举例】冶金、纺织、机械制造。
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月末需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
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的种类
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种类
含义
依据
用途
理想标准成本
是指在最优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
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
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不宜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
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考虑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的标准成本。
【提示】正常标准成本从具体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的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分类标准
种类
按适用期
分类
现行标准成本
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基本标准成本
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
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
与各期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
但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提示】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
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
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
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首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原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或台时)
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提示】
(1)无论是价格标准还是用量标准,都可以是理想状态的或正常状态的,据此得出理想的标准成本或正常的标准成本。
(2)考试经常测试正常标准成本的内容
①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现有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
②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
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
4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知识点】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首先要明确两个指标: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生产能量×
标准分配率
【例·
计算题】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
企业生产能量为500件即1000小时;
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件,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0元/小时。
要求:
分别按照三差异法和两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总差异为多少?
总差异=1424-400×
3=224(元)
『正确答案』
二因素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24-1000×
1.5=-76(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400×
2)×
1.5=300(元)
三因素法: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890)×
1.5=110×
1.5=165(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90-400×
1.5=90×
1.5=135(元)
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一)核心概念
相关概念
要点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资源
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二)动因的分类
资源成本动因:
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
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成本动因:
是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
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特点
内容
1.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耗作业”。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部门→产品”。
2.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成本追溯,是指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的成本对象。
【提示】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的产品成本是最准确的。
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
【提示】动因分配虽然不像追溯那样准确,但只要因果关系建立恰当,成本分配的结果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分摊,有些成本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便地找到成本动因,只好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将其强制分摊给成本对象。
3.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四)作业成本库的设计
1.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作业的含义
举例
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机器成本和直接能源消耗。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
2.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批次级作业是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
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生产前的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3.产品级作业成本库
产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在而发生。
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4.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五)作业成本动因的种类
主要内容
业务动因
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持续动因
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精确度和成本居中
强度动因
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谐记:
业务员→中流砥柱→最强者
作业成本管理
(一)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划分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是站在顾客角度划分的。
最终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增值作业;
否则就是非增值作业。
区分标准
就是看这个作业的发生是否有利于增加顾客的价值,或者说增加顾客的效用。
(二)、基于作业进行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从成本方面来优化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作业管理的中介,是作业管理的核心方面。
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非增值作业成本并努力消除它、转换它或将之降到最低。
作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1)确认和分析作业;
(2)作业链——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3)业绩评价;
(4)报告非增值作业成本
作业分析的内容
(1)辨别不必要或非增值作业;
(2)对重点进行增值作业分析;
(3)将作业与先进水平比较;
(4)分析作业间的联系。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与适用情景条件
作业成本法优点
优点
解释
1.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产品和产品线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减少了传统成本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
一方面作业成本法扩大了追溯到个别产品的成本比例,减少了成本分配对于产品成本的扭曲;
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使得分配基础与被分配成本的相关性得到改善。
【提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易于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
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2.有助于改进成本控制
从成本动因上改进成本控制,包括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等,可以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有助于持续降低成本和不断消除浪费。
3.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需要相应的信息支持。
(1)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概念一致,可以为其提供信息支持;
(2)对成本领先战略提供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开发维护费用较高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数量较大,开发和维护费用越高。
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为使对外财务报告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重新调整作业成本法下的数据,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可能出现混乱。
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
间接成本并非都与特定的成本动因相关联。
可能
(1)找不到成本动因;
(2)寻找成本高;
(3)成本动因相关程度都很低。
不利于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系统的成本库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一致,不利于提供管理控制的信息。
作业成本法改善了经营决策信息,牺牲了管理控制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情景条件
成本结构
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产品品种
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量多样性,规模多样性,原料多样性,产品组装多样性)。
外部环境
面临的竞争激烈。
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比较大。
【解析】有强大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并且对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
第十六章: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成本的分类
含义及特点
约束性固定成本(承担固定成本)
含义:
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
(1)以前决策的结果,现在已经很难改变,即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
(2)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
(3)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
酌量性固定成本
为完成特定活动而支出的固定成本,其发生额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由经理人员决定的。
(1)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
3.混合成本的分类(此处缺少图示)
半变动成本
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阶梯式成本
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
也称为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
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业务量则开始随业务量比例增长的成本。
非线性成本
包括变化率递减的成本和变化率递增的成本。
备注:
混合成本的分解有回归直线法和工业工程法。
回归直线法是用历史数据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其优点是理论比较健全,计算比较精确,缺点是计算过程比较繁琐;
工业工程法可以在没有历史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数据不可靠或者需要对历史成本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的情况下使用。
【提示】建立标准成本和制定预算时,使用工业工程法比历史成本分析更加科学。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1)期间假设
【提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特定期间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2)业务量假设
【提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2.模型线性假设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提示】即表明当销售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化时,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不会发生变化。
(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提示】即表明当销售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化时,产品的单价不会发生变化。
3.产销平衡假设
【提示】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站在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是平衡的。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提示】假设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提示】上述诸条假设的背后都有一条共同的假设,即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提示】本量利的基本模型:
利润=单价×
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P×
Q-V×
Q-F。
公式中的成本是广义的:
既包括付现成本也包括非付现成本(折旧、摊销等)
本量利关系图
1.基本的本量利图
2.正方形本量利图
【总结】本量利图的比较
横轴
销售收入线
变动成本线
基本的本量利图
销售量
(实物量Q)
斜率为单价P
斜率为单位变动成本
注:
销售收入=P×
Q
变动成本=V×
正方形本量利图
销售收入
(金额S)
斜率为1
斜率为变动成本率
销售收入=1×
S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率×
3.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特点:
图中能表示出边际贡献的大小
第十七章:
短期经营决策
产品销售定价的方法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基本思路
产品的目标价格=成本基数+成数
成本基数
成数
完全成本加成法
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
变动成本加成法
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和预期利润
(二)市场定价法
对于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定价,或者根据市场上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
有利于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对同行的敏锐性。
(三)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方法
撇脂性定价法
在新产品试销初期先定出较高的价格,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再逐步把价格降低。
一种短期性的策略,往往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
渗透性定价
在新产品试销初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以期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等到市场地位已经较为稳固的时候,再逐步提高销售价格
这是一种长期的市场定价策略。
(四)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是指在企业具有闲置生产能力时,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所采用的定价方法。
定价原则
企业产品的价格应该在变动成本与目标价格之间进行选择。
只要价格高于增量成本(即变动成本)企业就可以接受。
基本公式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
成本加成=固定成本+预期利润
目标价格=变动成本+成本加成
存货经济批量分析
(一)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1.经济订货量的概念
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也叫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
2.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
(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
(5)存货单价不变;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可以随时买到。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
1.存在数量折扣——买价要变化
【修改教材例17-8】某企业每年耗用某种材料3600千克,该材料单位成本为10元,单位存储成本为2元,一次订货成本25元。
若供货商提出一次购买900千克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本会计 管理 会计 客观 考点